昌乐通下水道电话:从摸石头到造船架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19:34:33
        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历了半个甲子。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有一点是明确的,中国一定要改变。因此,是否需要改革的问题,争论并不大。对于改革开放的争论,其实只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如何改革?或者说,在改革的目标和方向上,确实存在着较大的争论。但是,在已经过去的三十年中,关于这个话题的争论,并没有充分展开,“摸着石头过河”,基本上暂时平息了所有的争论。
    “摸着石头过河”的意思很明确,呆在原地肯定不行,河是一定要过的。怎么过?一边实践,一边总结,一边前进。这样一个主导思想,在过去的三十年中,的确发挥了较好的作用。它搁置了争论,减少了阻力,抓紧时间,抓住机会,抓住历史的机遇。从实践上说,“摸着石头过河”在不少领域,确实也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发展为硬道理,会遇到什么困难?不知道。只要遇到了,就想办法解决。不管是自己的办法还是别人的办法,只要能解决问题,就是好办法。所以,当今很多较为成功的现实,与“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是分不开的。“摸着石头过河”以其实用主义的色彩,成为中国人的一个经验。
    但是,“摸着石头过河”经历了三十年,同样也呈现出消极的方面。例如,这个思路容易导致政策被动。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政策,在“摸石头”思路的影响下,政策难以有明确的前瞻性,对于可能出现的问题,缺乏预见。导致问题一出现便赶紧救火,政府行为类似消防队。而且,看似随机性、突发性出现的问题,造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习惯,也容易导致政策的相互矛盾。
    此外,“摸着石头过河”的思路,还有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假设我们自己正在河里“摸着石头过河”,其他地方水流湍急,深浅不明,我们只能找恰好能垫脚的石头。三十年来,我们的一大幸运是,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似乎总能摸到一块能用的石头。然而,当救命石头终于出现的时候,我们踩上去,往往会忽视了另一个问题:方向。为了找到下一块石头,我们容易把方向问题忽略。而且,随着在河中越走越远,水下的情况并没有做过勘测,因此,我们不能排除,不断“摸石头”后的移动,时间一长,发现是在绕圈子。最为关键的是,靠近河岸的地方比较浅,水流也比较慢,“摸石头”容易做到;越是远离河岸,水越深,水流越急。我们是否真的能保证,永远都那么幸运,永远都能找到下一块石头?
    随着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前不懂的东西,现在慢慢开始懂了,以前不会的,现在也逐渐会了。中国人已经走过了从不了解、没经验,到获得了解、获得经验的最初阶段。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我们开始需要预见性,需要更明确的方向感。举例来说,三十年积累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结果,当初对这一结果的真正意义,可能真的缺乏预见。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确实需要对这个问题的未来,有明确的预见和应付的手段。所以,半个甲子过去了,“摸着石头过河”也需要改变了。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更需要的,可能是造船或架桥。这也可以理解,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还比较穷,造船架桥要花不少钱,“摸着石头过河”成本最低。现在,我们有能力造船或架桥了。
    那么,我们立即面临一个严肃的问题。这个问题在“摸石头”为主导思路时,其实是被暂时搁置了。这个问题就是:改革的方向和目标。我在以前的文章里说过,翻两番,小康水平等等,只是短期和局部的改革目标,同样也缺乏方向感。中国的深入改革,正日益需要一个明确的国家总体目标和方向。这一总体目标和方向,既有非常现实的经济价值,也有长远的社会和政治价值。
    从经济角度说,中国未来的总体目标还没有真正形成之前,在目前阶段,我们至少已经可以很清晰地用排除法,排除某些不可能的目标。比方说,美国的消费水平。在当今无数中国人的心目中,美国就是榜样,事实上,只要算一笔经济账就会知道,哪怕美国拱手让出它所有的利益,中国在整体上也不可能达到美国现在的平均消费水平。这样的观念应该在中国社会形成共识。只有在这种共识下,我们才能真正从实际出发,为中国的未来设定相对明确、相对合理的经济目标。
    以汽车业来说,美国每个家庭平均拥有2辆车以上,中国不可能。那么,中国汽车保有量的上限究竟应该是多少?为了国家,为了汽车工业,为了钢铁业,为了交通,为了老百姓等等,中国需要这样的目标。即便欧洲国家,汽车人均拥有量也没有美国高,但是,我们现在的专家和汽车工业的领袖们却在宣称:中国汽车人均拥有量落后美国100年,然后,专家们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要追赶美国,要缩小这个差距。等到中国汽车总量已经与美国相当,专家们还在舆论上说,我们还不是汽车大国。对此,我要说,中国根本没必要在汽车人均拥有量上赶超美国,中国人均汽车拥有量的落后,实际上应该是中国人的光荣,而不是羞耻。对于中国汽车工业来说,不该再“摸石头”了,而应该有具体明确的目标和方向了。
    除了经济以外,社会和政治领域,我们同样需要建立共同的目标和方向。否则的话,社会成员,从官员到老百姓,没有方向感,没有目标感,只能各行其是,自找前程。曾经,中国被称为是一盘散沙,后来,大家凝聚在发展经济这个共同心愿下。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如果找不到共同的方向和目标,中国将再次成为一盘散沙,社会将严重缺乏凝聚力。社会上层没有方向和目标,闲着没事就搞腐败。社会基层没有方向和目标,只好个人主义至上,自私自利盛行。没有方向和目标,治理腐败都不知道为什么,改变自私自利也不知道为什么。只有明确方向和目标,才能形成社会的凝聚力,才能在造什么样的船,架什么样的桥这种具体手段上,达成广泛的共识。如今,中国确实到了不再只是“摸石头”的时候了。
    中国在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国是”这个说法,就是说,国家要制定明确的大战略。对于今天的中国来说,“国是”既是明确的总体战略,也是各行各业的综合评估和预测。它要依据世界的发展,也要结合中国的现实和基础。走过“摸石头”阶段,“国是”如何明确,也不是个别人关起门来就能决定的。要成为全中国的共识,就应该让大家共同参与意见。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美国式的自由主义不可能达成这样的共识,美国人自己也早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不得不以制造敌人的方式,形成社会的向心力。对于中国来说,社会的凝聚力除了在对外方面要坚决维护国家利益外,对内则应该充分发挥中国文化“仁义礼智信”的传统,营造一个公正、和谐、健康的内部环境。在这样的原则下,我们才能在过去“摸石头”的基础上,开始形成中国未来的目标和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