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消防培训中心网站:重点高校“换帅”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3:00:02

重点高校“换帅”潮

2012-01-11 22:29:18 来源: 瞭望东方周刊 有683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去年共有10所"985"大学更换了校长。重点大学"换帅"就此达到高峰

随着华南理工大学党委书记王迎军在12月初正式出任华南理工大学校长,2011年共有10所“985”大学更换了校长。自2006年以来的重点大学“换帅”就此达到高峰。

在中国,重点高校分为两个级别:“211工程”、“985工程”。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及国务院《关于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的实施意见》中要求,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点,称为“211工程”。

1998年5月,根据中央精神,教育部决定重点支持一些“211”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简称为“985工程”。

据了解,目前,“211”高校共112所,承担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任务的“985”高校共39所。

从2006年至2011年,分别有16、11、13、10、15、14所“211”高校校长更换人选,而这6年间共有27所“985”高校换帅。

作为中国大学中的骄傲,“985”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相当紧迫。2003年清华大学曾明确提出:在2011年百年校庆之时,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20年总体建成世界一流大学。2004年,时任北大校长的许智宏也曾提到北京大学“力争在2015年进入世界一流大学”。

高校“国家队”换帅的背景是:在实施了两期计划后,总周期预计最长20年的“985工程”如今已用时过半。新一批高校校长到任之后,将给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带来怎样的新动力?

很多新任校长在科研领域成绩斐然

2011年重点高校人事调整,新任命的校长,大多是“外来户”---或来自其他高校,或来自教育行政部门。

2011年走马上任的10位“985”高校掌门人中,只有三人为本校内部调动:华南理工大学校长王迎军原为该校党委书记,湖南大学校长赵跃宇、国防科技大学校长杨学军原为本校副校长。将范围扩展至“211”高校,2011年14所高校换帅,也只有5人为本校“内部调动”。

长期关注该领域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程方平对《望东方周刊》说:“‘空降’方式有利有弊。对于相互陌生的高校和校长,需要有个适应过程。但‘空降’校长不受原有条条框框限制,在破立方面的创造性值得期待。”

由著名学者转身为管理者,这一特征在2011年高校“换帅”过程中也很明显,很多新任校长在科研领域成绩斐然。

如王迎军不仅是华南理工大学59年校史中唯一的女校长,也是目前全国“985”高校中唯一的女校长,以及中国唯一获得国际生物材料科学与工程院终身荣誉称号的女性。王迎军的丈夫汪建平则在中山大学任常务副校长。

当然,女校长掌舵“985”高校并非首次,前例是同济大学前校长吴启迪。

高校校长中为何很少出现女性身影?程方平分析说:“主要是因为历史积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这代人,高级知识分子中女性比例较低。此外,理工科科研人员比较辛苦,走到前沿的女性就更少。而‘985’和‘211’高校目前大部分校长是理工科背景。”

除了学术功底深厚的学者,新任校长中也不乏拥有中央或地方国家机关从政经验者。

张尧学自1999年从清华大学调入教育部任职,此番“空降”中南大学之前,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两个职位。

新任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1998年就任天津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到调任天津大学之前,身兼天津市委科技工委书记、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市知识产权局党组书记三职。

在程方平看来,校长的从政经历是一份重要资源,在管理上和协调与政府关系等方面会有优势。

校长为何频繁调整

2011年9月16日,吉林大学“新帅”李元元在就职讲话中流露出对“空降”吉大的些许意外。“昨天,中组部找我谈话,刚才,喻云林局长又宣布了党中央对我担任吉林大学校长职务任命的决定??”他说,这是自己第一次来到吉大,但从未想过是以任职的方式走进校园。

李元元是2006年以来吉林大学迎来的第三任校长。他的两位前任都是明星校长:现任北大校长周其凤和被誉为“中国最年轻名牌大学校长”的展涛。

位于长春的吉林大学是中国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之一,其车辆工程、法学、生物学与化学等专业在全国享有盛誉。这所大学第一期入选“985工程”,也是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

原任山东大学校长的展涛2008年到吉林大学履新,直至2011年3月底,调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主任。

此后半年,吉林大学校长一直空缺,由党委书记陈德文代理。李元元上任当日,不少吉大学生将网络签名改为:“吉大终于不裸奔了。”

如果把时间前推至2002年,自那时以来吉林大学已更换了5任校长。2002年,服务吉林大学近44年的刘中树离任后,党委书记吴博达出任校长。两年后,吴博达调任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周其凤继任。

这种短期内更换校长的现象,在国内重点高校中并不鲜见。据统计,2006年以来,有9所“211”、“985”高校两次校长易人,其中约一半校长在岗位上工作了两年左右。

而在“985”高校中,吉林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天津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5所大学,过去6年来至少更换了两次校长。

对于高校校长的频繁调整,2008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曾做过回应:重点大学党政领导职务调整,原因有多种,有的因为年龄原因正常退休,有的则是工作需要进行轮岗。

校长长期任期制被认为是成就国外一流名校的一个原因。不过,程方平认为最重要的是中国公立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

“60后”纷纷走上前台

大学校长如何定位?如何处理学术与行政的关系?新校长们以行动践行着自己的理念。赵跃宇面对湖南大学的3000多名学生宣布:在校长任期内,不申报新科研课题,不新带研究生。

面对随后出现的赞赏和质疑,赵跃宇引用岳麓书院对联表明心迹:“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素。”

程方平为此叫好:“这是务实之举。项目课题本身就十分耗费精力,而一些校领导利用职权报课题、挂名,也会伤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可以看出,张跃宇是想认真地做好校长。”

新气象还包括,一批“60后”纷纷走上前台。

2011年新上任的14位“211”校长有8位属于“60后”。他们有几个共同特点:1990年前后以硕、博学历留校任教;大部分在国内取得博士学位,并以博士后或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国外留学进修多年。而诸如天津医科大学新任校长尚永丰等人,则直接在国外名牌大学取得博士学位。

这8位“60后”校长中,有6位是理工科出身,其余两位为经济学出身的新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陈雨露和管理学出身的新任西南大学校长张卫国。其实,细数近6年来“211”高校中履新的24位“60后”校长,只有西北大学校长方光华出身文史专业。

程方平分析认为,这与公立高校校长也被纳入党管干部体系有很大关系。自建国以来,上至中央领导下到基层干部,理工科毕业生一直是各级领导干部的主体。不过,自2003年以来,已经有多位新任中央领导来自经济、法律专业。

“还是期望遴选校长能平衡文史和工科背景。”程方平说。

北京理工大学文学院教授杨东平曾撰文称:对新一代大学校长,也许人们的期待比评价更多。高等教育现实和目标,转化为对大学校长的高标准:既要是学问家、教育家,又要是政治家,还要是公关专家和理财专家。

(本文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责任编辑:NN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