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的秋天教材分析:官员时空对话:孝敬领导为什么会成为我们的习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0:10:13
礼尚往来,中国人向来以礼仪之邦为荣。不过,送礼对于中国人来说不是简单的习俗,它更是一种政治。

临近春节,送礼大军又开始忙碌起来。俗语说不打笑面人,即使自己对上司还一无所知,只要把礼品先送上,保证没有办不成的事,这已成为一种官场潜规则。可是,长此以往,制度何在?廉明何在?千年送礼风,要到何时才能根除?

  • 古代官场:礼品就是人品
  • 被双规官员的心理自白书
  • 后备干部提拔潜规则
【访谈主宾】于成龙
于成龙视钱财、礼金为洪水猛兽,宁可深陷穷苦困顿,也拒收任何被他视为不义的财物…[更多]

茶歇tea break

  • 中国古代官员如何送礼

    春节是中国人的大日子。过去,一过就是半个月,正月里从初一到十五,都是过年。有地方兴致高的,整个正月都算是过年,吃喝玩乐整30天。正月初一过去叫元旦,一大早皇帝大宴群臣,然后放假一月,让官员们好好歇着。官员们这一个月吃喝玩乐的花销,基本上取决于送礼……[详细]

  • 怎样让“礼”回归精神本质

    针对当下的“送礼热”,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河说:“在当今社会,礼正在变质,甚至变态,当礼和利益挂钩之后,它就变成了一种考验,送礼的方式、送礼的名目,送礼的轻重,都在考验着人们的智商和财力,节日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负担。”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这值得我们去思考……[详细]

  • 送礼队伍庞大造成交通堵塞

    古代很多官员,如饿虎一般。据陈夔龙《梦蕉亭杂记》一书,晚清有个姓丁的人,被任命为四川总督,要到北京谒见皇上。他先到天津,见到李鸿章,李鸿章对他说:“到京谒见皇上,应酬大于以往数倍。知道你两袖清风,已代你筹备银子1万两,存在京城某银号。”丁某赴京,正遇上某相国生日,这位相国,对赴京的地方官“所望甚奢”,就等着他们来送大礼……[详细]

  • 皇帝纳贡敛财是贪腐源头

    乾隆中期以后,官员之间喜欢借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以谋取不正当利益。这种灰色交易犹如躯体内的恶性肿瘤,四处蔓延,异常活跃。权力系统成为利益输送的管道,官家制度在其传导过程中,其刚性的一面也随之层层递减。递减的制度根本无法约束食权者膨胀的欲望,这种自下而上的病原体传导方式,将权力结构层层腐蚀。州县将利益导向道府,道府再导向总督和巡抚,总督和巡抚则导向京城权要们,最后接棒的是皇帝本人……[详细]

  • 乾隆朝贪官为何这么多

    乾隆朝贪风之盛,从根本上说是封建官僚政治日趋腐败的产物,而盛世之下,官绅士子追求豪华生活的社会风气,也为官员贪蠹提供了特殊的环境。除此之外,乾隆皇帝个人的政治素养、统治作风,以及性格与爱好,也都对时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有清一代,乾隆朝官吏贪墨之风尤盛,其时,不仅案件多发,婪赃巨大;而且上至部院督抚,下至胥吏衙役,几乎无官不贪,尽管乾隆帝屡兴大狱,然诛殛愈众,而贪风愈盛……[详细]

  • 戚继光委曲求全贿赂张居正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员张德信在说到历史上的民族英雄戚继光时,指出戚继光的好朋友王世贞记述过戚继光“时时购千金姬进之居正”。为了取得上司张居正的欢心,戚继光曾不惜重金购买“千金姬”的美女作为礼品奉进。沈德符的《万历野获编》则说戚继光为了讨好张居正,把家乡蓬莱出产的海狗肾给张居正送去了许多。

    戚继光家虽世代官宦,但并不富有。作为一品武将,年薪也不过一百多两银子,哪里有财力时时购“千金姬”?虽无史料证明他怎么拿钱,但他既会向上司进贡,下级也不会不向他进贡,照收就是了……[详细]

  • 晚清官场行贿为何公开化

    清末,岑春煊被任命为广东布政司(主抓财政与人事的副省长),到任不久,广州发生了一宗米案,原告是一位米商,向布政司衙门递了状子。岑春煊接过米商禀词,发现中间夹了一张40万两的银票(按清末白银购买力折算,40万两银相当于4000万元人民币),岑春煊大惊,一问才知道这是“公礼”——— 当时广州的商民行贿官员,不似其他地方偷偷摸摸,而是公然进行,叫做送“公礼”。凡商民与官府打交道,必先送上“公礼”……[详细]

  • 1970年代干部贪污50万

    王守信,一个县燃料 公司的经理兼支部书记,从1971年11月到1978年6月,贪污了五十余万元。那时候,月薪五十几元,就是高工资了。五十余万元,也相当于今日的数千万 元吧?贪污来的钱,王守信并没有都落入自家腰包,相当一部分用于向上级部门行贿。王守信利用权和钱,编织了一张腐败之网……[详细]

雅虎问答 quesion & answer

年关送礼,有人欢喜有人愁

当官最爱过节,此时不捞何时捞。

和珅:辛辛苦苦一节,好容易熬到年下,眼看这进京送礼的长龙,把道路都堵得水泄不通,心里喜不自禁,这可是我们的养命之源呦!

张居正:和大人所言极是,一年之计在于三节,端午、中秋和春节,这些节日里,下属不“孝敬孝敬”上司哪成体统?“节礼”的馈送标准可不低,广西省内,各衙门每年向巡抚送节礼12400两,这还算少的,山东足有6万两,江西也有5万两。

和珅:想当年,给我府上送礼的人踏破了门槛,凡入京赴吏部应选的官员,都以能谒见我本人为荣。山东历城县令某某,前往和府,送了看门人2000两银子,才被允许长跪在和府大门前,等我回府,这还不是在春节期间。要等逢年过节,送给看门人的“门包”能少于2000两银子?若是少了,那连跪在我门前的资格都没有!

张居正:听和大人一说,让我想起明朝有个叫周晖的文人,记载过这么一事:除夕前一天,他外出访客,至南京内桥,看到中城兵马司衙门前聚集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每人手捧食盒,竟使道路堵塞。一打听,原来这些人都是来给中城兵马司送春节礼物的。

和珅:连兵马司这种芝麻官都能如此威风?哈哈,真是礼不嫌贵、节不嫌多啊。

李宝嘉:好一个贪得无厌!我曾在《官场现形记》里写过这么一个故事,现任县令为了拿节礼,特地赶在年前上任,谁知前任县令同样算得精明,一早就催促大小商家,把节礼讨到了手。两人为点年礼争执不下,差点打了起来。

张居正:有何新鲜,哪个做官的不是指望着这点节礼好好过年,做官的苦处,你又晓得?

李宝嘉:你们做官的收礼岂在三节?“见面礼”、“贺礼”、“谢礼”、“炭敬”、“冰敬”,你们全都记得一清二楚,要得一文不少。我在《官场现形记》里清清楚楚写到,向来州、县衙门,凡遇过年、过节,以及督、抚、藩、臬、道、府六重上司或有喜庆等事,做属员的孝敬都有一定数目;甚么缺应该多少,一任任相沿下来,都不敢增减毫分。在按规矩送礼这件事上,做下属的为了逢迎讨好上司,必须要有孝敬上司这笔开支,即使勒紧腰带,四处借贷,也要按时如数奉上。[详细]

为何屡禁不绝?升官保命全靠送礼

送礼劳神伤财,不送到底行不行?

于成龙:一派乌烟瘴气!要不是你们这些送礼之人,朝廷也出不了这么多贪官污吏!当官本该尽心尽力为百姓做事,正如于谦所云,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戚继光:大人实在有所不知,想我家虽世代官宦,但并不富有。我身为一品武将,年薪也不过一百多两银子,每年筹备贡品彩礼绝非易事,可是不送还真不行。我同俞大猷一起在舟山岑港打仗时,俞遭严嵩、赵文华诬陷,说他“追击不力,纵寇南奔”,要下狱处死。我筹集了三千两银子,才保住他的性命。现实就是这样,有钱好办事,无钱寸步难行。

于成龙:连你堂堂民族大英雄都送礼?

戚继光:封侯非我愿,但愿海波平。我虽胸怀大志,但完全靠自己的文才武略是不行的。俞大猷比我正直,但屡次被罢官,甚至下狱,这就是例子。我为了同身居要职的顶头上司搞好关系,保住自己的兵权,不能不牺牲自己的人品,委曲求全,用礼品迎合张居正等贪财色的高官。试问大人,如果连自己的位置都保不住,如何去消灭倭寇,保家卫国?

张居正:要我说,你们二人少在这里装清高,你们以为送礼是好送的?当年我回家奔丧,一路上官员们争相献媚,还是知府钱普最懂得投其所好,早早命人专门制作了一顶三十二人豪华大轿,让我舒舒服服躺着南下。这钱普还亲自下厨为我烹制美味,你们看看人家,我一路走到那儿,才算吃了顿饱饭啊。

和珅:自古即有曹操赠良驹获吕布,送什么礼、如何送礼,这里面都是学问。宋朝的蔡京很喜欢吃一种腌制食品,抄家后,朝廷发现他家中有三件房子里放的满满都是此物。这种东西甚难存放,显然不是他掏钱买来守着,而且被送礼的人摸清了胃口。

张居正:依我看,这些送食品的还是笨招,吕不韦如何能当上秦国宰相?送礼很有一套。在他辅佐异人时期,得知异人的母亲夏姬并不招太子安国君喜欢。安国君老婆虽多,却独宠华阳夫人一个,正好华阳夫人无子,吕不韦花重金购置奇珍异宝送给华阳夫人,再施以男人魅力,将华阳夫人大加赞赏,于是换得了华阳夫人在安国君面前对异人美言几句,异人才得以回秦国发展大业。[详细]

“送礼”恶习一日不除,社稷一日不稳

官员权力太大、掌握资源太多,而权力的运用又未能受到有效制约。

于成龙:从古至今,“送礼”的不正之风屡禁不绝。当年我被康熙提拔为直隶巡抚,趋炎附势者纷纷想送礼贿赂我,被我一一拒绝。结果大名县官还是因循陋规,在中秋节前向我送上一份“中秋礼”。我大为恼火,特地颁发了《严禁馈送檄》,通报了大名县县官送礼丑事。谁想到现在,送礼竟有愈演愈烈之势!

戚继光:名目繁多的“礼尚往来”已是官场的一大陋习,不少官场中人对此苦不堪言,但追根结底,有人送礼,就是因为有人喜欢收礼。

和珅:钱能通神,哪个当官的不爱财?就别说当官的了,连皇帝都喜欢收礼!南朝的宋孝武帝刘骏,酷爱赌博,陪他玩的人都要让他几分,并且不敢下注。唯独有个叫颜师伯的人,当他和孝武帝玩这种赌博游戏时,总是敢下大赌注,并且故意输给孝武帝。有次,他当场输给孝武帝一百万钱,机敏的孝武帝,对颜师伯的“作弊”心领神会,乐不可支的收下赢钱。不久之后,孝武帝就提拔他当了宰相。人们都说,颜师伯以钱钓官,赚了大头儿。

于成龙:可惜这故事你没说全,高位到手之后,颜师伯就更加肆无忌惮地搜刮民脂民膏,南朝气数不长矣。每当一个王朝走下坡路时,贪腐之风总是愈演愈烈,春节送礼也更加盛行,并且堂而皇之的进行。

戚继光:送礼背后,无非是官员权力太大、掌握资源太多,而权力的运用又不能受到有效制约所造成。在公共权力很容易成为私人物品的时候,拜年送礼就成为了必然。所以这陋习不除,社稷难稳啊!

于成龙:你们收礼的一个个中饱了私囊,送礼的也没少从中渔利,却没想苦了百姓!这些所谓的“礼”无非三个源头:一是向老百姓摊派,巧立名目乱收费;二是挪用国库的银子;三是在司法审判的时候向原告、被告勒索钱财。这三种做法会产生什么后果?乱收费加重了老百姓的负担,挪用国库银子造成了亏空的局面,司法审判时勒索钱财破坏了社会公正。说到底,“福利”损失的还是老百姓。

和珅:那你说这么多哭着喊着要给我送礼的人,我还能把他们踢开不成?

于成龙:东汉有个清官叫杨震,他调任为东莱太守时,路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听得杨震到来,晚上悄悄拜访,并带金十斤作为礼物。王密送这样的重礼,自然是想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多加关照。杨震当场拒绝了这份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生气,便道:“暮夜无知者。”杨震立即生气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说不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狼狈而回。

和珅:不跟你们废话了,反正过节送礼法不责众,跟你们说这几句话的功夫不知少收多少礼了。

张居正:走走,和大人,这回家还得清点礼物,赶紧把贵重的拣出来给皇上送去呢。

戚继光:于大人,恕在下也不奉陪了,我还得把娘子的嫁妆当掉,好筹些年礼钱啊。

于成龙:唉唉,也罢,也罢,这送礼风怕是又要延续千年矣![详细]

旁白leaderette

古代的“贺礼”、“谢礼”
“贺礼”,是祝贺上司“生辰喜庆”等喜事时送的礼,它包括送给官员本人的“寿礼”(也叫“生日礼”,算入节礼),也包括官员的妻子、父母做寿,官员生儿子、生孙子等时节送的礼。  
在朱成元案中被查处的博尔多,在山东布政使(代理)和安徽布政使任内给母亲做寿时都有官员送礼。雍正元年(1723)五月山东任上,“济南府的官员做备围屏、杯、缎、银如意、调羹送来上寿”,具体值多少钱不太清楚。第二年在安徽,“收受各属寿礼,金银、绸缎、玉器等项共计银七千余两”。
“谢礼”,是为了感谢上司推荐任官或保荐升官所送的礼。
什么是“见面礼”、“别礼”
所谓“见面礼”,是说上司刚刚到任,下属官员(“属员”)要前往参拜,见个面,认识一下,见面要送礼,所以叫“见面礼”,也叫“贽礼”或“贽见礼”,或是称“上任礼”或“到任规礼”。上司到任属员第一次参拜要送礼,在中国历史上至少在元代就已经盛行,当时叫“拜见钱”。(叶子奇《草叶子?杂俎篇》)这个“礼”,明清两代都是存在的。州县官员要向上司送“见面礼”,衙役在州县官员刚刚上任时也要送“见面礼”。
与“上任礼”相对应的是“离任礼”,即林起龙所说的“别礼”,它在上司升迁、调动离任时送。有些上司是代理(署理)某个职务,比如某省巡抚暂时不在任而由布政使代理其职务,那也要送礼,叫作“署印礼”。
来而不往,非礼也
主人经过请返、再请返、辞挚、再辞挚,然后受挚、会客、送客,以今人的眼光来看,见面的礼仪已经结束。古礼不然。《礼记·曲礼》说:"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古代礼仪讲究对等,只有单方面的行为,就不成其为礼。既然对方屈尊而来,则自己应当登门回访,否则依然是自大的表现。在主、宾双方相互拜见之后,相见的礼仪才算完成。之所以称为"士相见礼",而不称为"士见面礼"正是这个意思。
古代廉官的“拒贿”大法
明牌警告——明朝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于谦,官至监察御史,想给他送金银珠宝者络绎不绝,但他为官清廉,一生家无积私。其拒贿的办法是:每遇行贿者,命家人出示一块牌子,上书"清风两袖朝天去"。行贿人看到警告,便知趣地离去了。
厚谢婉拒——宋代刘温叟在朝中身居要职,一个自称门生的人送他一车粮草。刘温叟推辞不掉,当即答谢回赠一套华丽高档的衣服,其价值高于一车粮草的数倍。那人见达不到送礼行贿的目的,只好将粮草拖了回去。
题文自勉——清代康熙时,江南总督张佰行自题一块匾额:"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
棒打送礼——南北朝时,官场昏暗,贿赂送礼之风盛行。南朝的清官、中书通事舍人顾协,虽位高权重,但为政清廉,对贿赂者恨之入骨。有一次,一位门生因事相求,便送礼行贿。顾协怒不可遏,责令对其重打二十大板赶了出去。
礼轻情意重:孙膑送寿桃
相传,孙膑未及弱冠之年就背井离乡去和鬼谷子学习,长年累月不能回家。有一年五月初五,他突然想起自己的母亲今天过生日,而自己却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于是急急忙忙向师父告假。鬼谷子摘下一个桃子交给孙膑说,你拿回家孝敬你母亲。孙膑依言,回家后,母亲尝到了桃子,喜笑颜开,奇迹竟然发生了,母亲的白发变成了青丝,脸上的皱纹也不见了,又恢复了年轻。后来,大家争相模仿,在父母过生日时送桃子,可桃子不是四季都熟,于是儿女们用面粉捏成桃子表达对长辈的祝福。
如何不着痕迹的送礼
清末时,京城前门内有个庵子,当家的是一个法号叫"镜空"的尼姑,因为结识了不少达官贵人,还有一位公主拜在她门下为徒,经常出入宫禁,所以颇有些势力,能通过她影响皇室的意见,进而影响官员的仕途命运。她在京城的权力圈子内,算是一个"说一是一、说二是二"的人物。这个镜空也恃着与权贵亲近的关系,干脆做了奔逐权门、替人打通关节的官场掮客。那些进京求官的、托人说项的,晓得她的来历,大都走这个镜空的门路,先把钱送到她手上。
不能不给上级衙门办事人员送礼
除了上司身边的人,上级衙门的办事人员同样不能不送礼。有这样一个“良吏被劾去官”的故事,说的是广东增城县令夏熙泽“素以清介自持,凡上官胥吏婪索,绝不一应”,结果那些胥吏“百计中伤之”,后来找了个关押盗贼犯死人过多的理由让夏县令丢了官。
清朝官员的灰色收入多可观
康乾时期的文官集团的总人数在3万人左右,如果我们按照每个人每年所捞取的灰色收入是1000两银子计算,那么一年下来,用于官员灰色生存的总费用就高达3000万两。而乾隆十八年(1753)国家一年的全部收入约5000万两白银、1300万石粮食。两下对比,我们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朝廷官员的“节礼”差不多是国家财政总收入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