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军波 蚌埠市民政局:礼仪:言语上以礼待人 行坐举止的礼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41:36

礼仪:言语上以礼待人 行坐举止的礼节  

                                  言语上以礼待人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敬。如果遭到他人言辞上的无礼挑衅或诋毁攻击,通常会程度不同地,运用语言来自卫和还击。依我们的生活经验,在日常交往中所造成的不和,大多也与出言不逊有关。因此,在与人交往时,言语有礼是很重要的。

古人云:「诚于中而形于外」。要做到言辞上以礼待人,其核心就是对他人的真诚尊重。语言上,如何做到礼貌待人呢?我们分述以下几个方面,供大家参考。

不说脏话、不语恶言

脏话、恶言最容易把人激怒,与人结怨,君不闻:「利刀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所以,我们与他人谈话时,要用温和之语、真正关心他人之语。

不道人短、不耀己长

《弟子规》言:「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寻错揭短会使对方非常难堪。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抓住别人的一点过错、短处不放,数落、埋怨,会因此与人结怨,失去人缘。

言谈时,沉湎于夸耀自己的长处、优势,不仅无益于达成良好的交谈气氛,还可能会招致对方的反感。

融洽和谐 好话好说

口是心非乃做人的大忌,心是口非是交谈的大忌。

所谓的心是口非就是有好心肠没有好的表达,「刀子嘴,豆腐心」指的就是这类人。心是口非,在亲朋好友中交谈较为常见,家庭成员中此类对话更是司空见惯,明明是为对方好,说出的话,却很不中听。好话好说,就能免除许多误会和不快,使对方如沐春风。

善控情绪 免造口祸

无论是对什么人,无论在何种场合,带有严重情绪的话,尤其是气话,都是让对方难以接受的,甚至会引发各种矛盾。

《弟子规》言:「言语忍,忿自泯。」因此我们千万要控制不满情绪,免造口舌之祸。不妨采取倒杯水、到户外走一走等方法抒缓情绪,让自己平静下来,免造口舌之祸。

倘若对方生气时,我们也应该从和睦相处的大局出发,在语言上予以忍让和劝慰。

使臣以礼 平等相待

这就是说,当自己的职务比对方高,工龄比对方长,或者事理在自己这方,慎勿以势压人。而应把自己摆在与对方同等的位置上,以商讨的口气,温和的语调,用容易被对方接受的言辞与对方交谈。下面就是一个「君使臣以礼」的好例子:

一位星级饭店的总经理,在一个阴冷的雨天,匆匆走进大堂。当他发现地板如此得光洁无渍时,他主动握着清洁工的手,亲切地赞美说:「你维护的是我们饭店的门面,你的工作是一流的!」清洁工的周身刹时传遍暖流。这位心无高下、懂得礼待下属的总经理一定能带出一个各个部门都一流的团队。

不争强胜、谦和为怀

在交谈中争强好胜,不肯输人往往会把交谈变成争辩,争辩发展为抬杠、强词夺理,甚至是人身攻击。争强好胜在年轻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这是刻薄、有伤仁厚的表现。

谚云:「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平时注重涵养谦和之心,言语之时,自会谦光流露。

主动检讨 真诚相待

如果发现自己有过错,能主动地、实事求是地检讨自己,求得对方的谅解,是尊重对方人格的切实表现。同时也能唤起对方的谅解和同情,继而作出友好合作的表示。

言谈时,要说实话,道真情,才能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帮助。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谁也不喜欢受假言假语或花言巧语蒙骗。因此,一定要以心换心,说真话、讲实话。人心都是相通的,以诚敬相待才是最上之道。


默想:中国人自古重视言语的修持。在人际交往中,言语起


很重要的作用,甚至大到有「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之功效。言语更

是一个人内在德行的外化表现。从诚敬内心、优雅气质中,自然流露的以

礼待人的言语,定能为和睦家庭、温暖同事关系、调和工作氛围、减免社

会冲突,作很好的增上缘。

 

                                      行 坐 举 止 的 礼 节

洗心

一个人的举止是自身素养在生活和行为方面的反映,是反映现代人涵养的一面镜子。

我国自古以来就对人的行坐举止有良训:如《弟子规》言:「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正确而有礼的举止,可以使人显得有教养,给人以美的好印象;反之,则显得粗俗失礼。

有些人虽然相貌很漂亮,但一举手投足便显俗气,甚至令人生厌。因此,在交际活动中,要给人留下美好而深刻的印象,外在美固然重要,而高雅的谈吐和举止则更让人喜爱。这就要求我们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姿态,做到举止端庄、优雅懂礼。

高雅举止的基本要求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和社会交往中站、坐、行等一些基本动作应具备一定的礼仪规范:

(1) 站有站相

人的正常站姿要「立端正」。具体为头正,颈直,两眼平视,嘴、下愕微收;双肩平且微向后张,挺胸收腹,上体自然挺拔;两臂自然下垂;两腿挺直,膝盖相碰,脚跟并拢,脚尖张开;身体重心穿过脊柱,落在两脚正中。从整体上形成优美挺拔、精神饱满的体态,而避免出现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的疲惫无力的形象即「勿跛倚」。

(2) 坐有坐相

人的正常坐姿也是要「坐端正」在身后没有任何依靠时,上身挺直稍向前倾,关节平正,两臂贴身自然下垂,两手随意放在自己腿上,两脚间距与肩宽大致相等,两脚自然着地。在正式社交场合,即使背后有依靠时,也不能随意把头向后倾靠,以免显得懒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体态像上面所说的那样端庄稳重。但为了坐姿的正确优美,还是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勿箕踞」落座后两脚不要分得太开,女性这样坐尤为不雅。

②「勿摇髀」切忌摇晃大腿。两脚交叠而坐时,悬空的脚尖应朝下。

③ 在长者面前,要留意「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处处要守住「长幼有序」的原则,才是懂礼之人。

④ 落座后应该安静,不要左右摇摆,给人以不安分的感觉。

⑤ 坐下后双手可相交搁在大腿上,或轻搭在沙发扶手上,但手心应向下。

⑥ 如果座位是椅子,不可前俯后仰,也不能把腿架在椅子或踏在茶几上,这是非常失礼的。

⑦ 端坐时间过长会使人感觉疲劳,这时可变换腿部的姿势。

⑧ 在社交或会议场合,入座要轻柔和缓,坐姿要端庄稳重,不可猛起猛坐,弄得座椅乱响,造成紧张气氛,更要小心别带翻桌上的茶杯等用具,以免尴尬。

总之,坐的姿势除了要保持端正外,还应做到轻松自如、落落大方,方显得文静优美。

(3) 走有走相

行走要「步从容」。即走路时不急不慢、从容大方。人的正常行走应当是身体挺立,两眼直视前方,两腿有节奏地向前迈步,并大致走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情况下,对行走有不同的要求:

* 见尊长时,要「进必趋」,即快步走上前,显示对长辈的尊重。

* 从尊长身边告退时,要「退必迟」,即缓慢退出。显示对长辈的不舍和敬重。

* 转弯处,要注意「宽转弯,勿触棱」,是指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棱角,以防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 走入无人的房间要提醒自己「入虚室,如有人」,行为与进入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不乱走乱动。因为「君子慎独」,这其中的道理是很深的。

 总之,在行为举止方面,要时时按礼节行事,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如果不注意这些,你刚踏入社会就输了。可见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举止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