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火防盗防小人下一句:民间习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06:01:50
金融界www.bjrexian.com 2011-11-22 16:13:31 [来源]: 评论:0

票号  票号社会通称为“山西票号”,而本行中只称“票号”二字,起始为山西商人所组织。山西商人在乾嘉中最有势力,称为“西商”,举凡选人外任,榜下即用的虎头班,大半都须借用西商金钱,始得赴任,七折八扣,百两白银只得三四十两而已,此点在纪文达公笔记中,屡有记载。据社会传说:山西票号的创始,是由于清初的遗老顾亭林先生为密谋恢复明室,在各地创设秘密社会,一方创立安清帮,拉拢漕运上一般员役,作为南北联络消息、增强实力之用。一方创立八方道理门,以戒除嗜好,坚定中上级社会意志(说者并举例为证)。一方则于实用的金融界方面,创立互通有无、以汇兑作现金的票号,所以票号在有清二百六十九年中,势力雄厚,无与伦比,直至清末,官私银行成立,原有票号遂日见衰落。但至今日,仍有原来票号,以素著的信用,经营汇兑事业的。与票号相终始者,尚有两种事业,一种即与票号互相为用之“民立信局”.一种即票号为纸面上拨款,而此为实际保运硬货之“镖局”,票号虽司汇兑,其中资本最殷实,信用最昭著,主事人最能走动门子的,尚能代理省库。所谓代理省库,并非代收官项,只是代向京中拨汇交部的款项。当初票号汇兑,虽说大小额数全都接受办理,实际小额汇兑,很少交票号办理的。  北京各票号,都分别专走那一二省,如专办河南、山东两省的,如“大德通”等;专办陕西的,如“蔚丰厚”等;专办张家口、内蒙等地,如“协成乾”等。其他著名的票号,尚有“百川通”、“日升昌”等家。人民国后,官项解款,全由银行汇拨或电汇,票号纷纷倒闭,尚有存在的,也都专办商业私人汇兑,及作些金融上买卖而已。以前票号汇款的汇水,不似今时,原没有确定数目,以“银根松紧”、“供求多少”为汇水涨落标准。所谓银根松紧者,在官项方面,即各省上忙下忙二忙之时,例须解交国库(先为户部后为度支部),此时汇兑,即须加水。在私人商业方面,以置货节令为定,春夏置货少,银根便松,汇水即少,秋冬置货多,银根便紧,汇水即多。虽分春夏及秋冬为二置货季,实际其中亦有极淡的淡月,谓之平日置货,汇水亦少。所谓供求多少者,即同时向某一地汇款者多,即增加汇水。此种做法,纯系旧商业时代做法,居于今日,也随时代进化而改变了。炉房  京中票号平日现银,全存于二十六家官炉房中,炉房对于票号存款并不付息。票号虽能代理各省省库,汇拨官项,但不能直接代为交部,须经户部立案之二十六家官炉房代交。炉房代票号交部官款,也不收任何手续费。据说官炉房代交官项,咸丰年以前,也曾有手续费,同治年后,方才免除。  炉房最初的营业,只代客熔化零碎银两,定为大小元宝。此种熔化银两,并不另收手续费,只在银的成色内取利,原银成色低的,熔成元宝,则可少付。如百两加二三两(即少付二三两),成色高的尚须多付,一高一低,炉房便有了利了。后来炉房营业,以存放现银为主要营业,反以熔化银锭为附属营业。各大商家,各钱铺、烟钱铺,以及衙门口、府第宅门,皆交一二家炉房为后盾,或通融存放零整银两地步。  北京炉房很多,珠宝市二十六家炉房信用最著,为京内外人士官商所信仰,所有兑付现银,皆以此二十六家为最令人放心,后又在部立案,可以代交官项,所以又称“官炉房”。左右金融界之势力最大,一切银钱行市,皆以珠宝市所定为标准,此风至今犹存。在前数年尚有铜元及铜元票之时,每日珠宝市的钱市开盘,还要热闹一时。另有一般穷人,沿街向各铺户报钱盘,只向铺内一探头,口称“一两二”,“一两一钱五”……旋即走向下家,各铺户即知当日一元折合铜元数目。此亦由珠宝市得来消息,开盘不及一小时全城皆知,可见当日珠宝市之威风。这都是官炉房所遗留的流风。  炉房营业范围虽不小,十万几十万的来往,实际股本并不大,每年得利能到两万两的,已然少有,可见商业变迁是如何大的了。炉房虽以为人熔化银两为主,但只以成色取利,绝不实行“老虎剪”等恶习。老虎剪为介于炉房、钱铺之间的专门营业,早年通称为“夹剪行”。民国成立以前,东交民巷、兵部街、荷包巷一带,离六部衙门近的地方,有一种门悬“蹦口不管,软口保修”市招的营业,就是专门打造夹银子的夹剪行。各炉房、钱铺、金店等,及来往银两最多的商号,都有一份仙鹤腿似的夹剪,矗立在柜台内外(多在柜内),不只制售夹剪,也代客夹碎银两,到他柜上夹也可,唤到夹也可。以前散放兵丁钱粮,各部每月饭银、养廉银,都用碎银子,而由户部领的,大半是整宝,于是便叫夹剪行去当堂夹碎。夹剪行人短衣利落,夹时两腿飘高,既表示率劲,又可显出并无弊病,实则已然得走不少银渣了。得取方法,即用老虎剪,此种老虎剪,打造非常精巧,剪口底下有缝,既不易看出,进去银条银渣,又不能掉出,夹时随着敏捷的夹元宝,随着抹白砂子蜡油,以便回平时不亏分两,外人乍看,几不知其在做手脚。用此种老虎剪的,非小徒弟所能办的,不过事先不打点清楚,出了毛病,也是不小的。金店   金店在清代以至现在非常众多,其中自以“四大恒”为最有名。四大恒即“恒兴”、“恒利”、“恒和”、“恒源”,与“八大祥”之“瑞蚨祥”、“瑞林祥”、“瑞增祥”、“义和祥”等大布店,同为维持市面繁荣之总枢纽,亦即操纵社会金融之根据地。金店散在市内繁荣之区,不只四大恒四家,如“宝源”、“会源”等亦有相当名势,且会源铺东张姓,竟得市人通称“会源张”,其地位可知。四大恒均在东四牌楼根底,势力宏大,资金雄厚,为当时金店之冠。  金店营业项目,表面上只打造金银首饰器皿,售卖收买金银,收买荒金沙金,实际却不以此为主。不只金店本身不以此为主要营业,即社会人士购买金银首饰等物,也不到金店去买,自会照顾首饰楼的(首饰楼有真假之分,凡有门面,金匾大字字号的,皆为真首饰楼,所谓假首饰楼,实名“攒作”,并无门脸,只设局打造,发卖乡间妇女,近年也做些出口买卖)。  金店虽不似票号、炉房之流通金融及钱铺之互通有无,实也与金融有关。炉房是流通货币(银两),金店是兑换实物,以后便以“出银票”为主要营业了。钱铺只出钱票,而不出银票,炉房只出兑条,也不出银票,在户部银行未出银票以前,便由金店发出银票,代替现银。清季金店所出银票,只能在本地使用,如有出行之事,除带现银外,即须由票号汇至所要去的目的地,然后再在本地换当地银票使用。有不愿经票号汇兑的,就需要将银两换成金块金条或金质首饰器皿,此点也是金店的买卖。金价买进卖出,均随时价,金店便在这一出一入中间取得利益。如为换购首饰器皿,就不只在“料”上取利,“工”上也要有彩头了。  清代捐官之制,虽在清中叶前已有此举,但旋开旋停,且系仅仅捐衔,并非捐实官。至咸丰中,各省军兴,于是有“实官捐”之举。嗣后以某省水灾,某省旱灾,某省兵灾,动辄举办捐案。捐官而称实官捐,即以前只捐几品衔,后则定出捐道台若干,捐知县若干,捐得之官,也可到省候补。最可笑是两三岁幼童,也捐道衔,六七岁小孩即戴红顶。也有捐官不为做官,只以夸耀乡里的。等而下之,且有捐官专为乡里喜丧事助威,借此□口的,笑柄甚多。  到清代末叶,金店代办捐官,凡有捐柜的金店,人称为“公金店”,没捐柜的金店,称为“母金店”,称谓令人发笑。捐官有所谓“捐大八丞花样”,最高的捐候补道,其次捐候补县,再其次捐典史、县丞、通判、佐杂等八九品小官,也有专捐“五品奖札”,只有虚衔,并无官衔,这大半为富绅富商,令节宴会时装体面之用。捐官却极少捐知府知州,几等于无,只七品实缺知县,恐金顶大王难看,捐一五品衔,戴上亮白顶子撑门面而已。金店凡有捐柜的,多半为内务府宗人府官员所开,至低限度,也要有两府人为之撑腰。捐柜不仅代客兑款,且须手眼通天,在吏部员司书吏以及笔帖式等小吏,均须拉拢纯熟,有所谓“上兑”、“分发”、“马上”、“捐衔”四大门。上兑就是照交捐款,较比普通人手续简单,领捐照文凭容易。所谓分发,就是抽签分省,吏部“转盘”、“抽签”,号称铁面无私,各凭个人福运,但一到捐柜人手中,居然能抽到邻省,不致被发到新疆、云南边荒远省,进一步说,能听捐官人所愿到的某省,捐柜人之厉害可知。所谓马上,即马上可以指发到省,更可以马上补缺,至不济也可马上派差。捐衔已如上述,不再赘谈。上兑捐项,本有一定,只须少出手续费便可,所以必须先交款。分发、马上两点,既非兼金莫办,又无确切明文保障,十之九捐官的人,不肯先拿出钱来,捐柜为作名誉,及坚人信仰起见,也绝不先向人要钱,只令捐官人开具“期条”,至所应许的完全实现后,方才收款,此点非捐柜撑腰人手眼通天,也不敢应许捐官人,且撑腰人如非大势力,也不敢如此信任捐官人,而随便放线。捐官人也因捐柜办事敏捷省事,招待周到(捐柜备有华美丰厚之烟盘子,为未来大人老爷随意消遣之用),虽手续费要花,也是情甘愿意的。何况分发、马上,就是打着灯笼找都找不着,那有不愿花钱的。金店捐柜消息非常灵通,上峰对某案有何意旨?捐那案官有捷径?都了如指掌,诚欲做官者之好机会也。钱铺  钱铺和烟钱铺(以下省称钱铺),本为流通小额银钱的营业,营业项目不外兑换银两、出钱票几点。以前开钱铺钱幌子,只须在地面上通融过即可开业。所谓地面,即步军统领衙门的左右翼,以为保护营业之需。因以前钱铺的准备金,有等于无,时出花样,反正都是不利小民的勾当,所以需要地面来保护,平日维持,也很可观了。钱铺的兑换银两,分为两部,一部是代客夹碎整宝整银,一部以银两兑换铜钱。以前钱铺门首,都有两面市招,就是“京平足银”和“市平松江”。这怎讲呢?就是那时银两本无铸成一定成色的货币,所以成色上各有不同,更有“松江锭”、“马蹄银”等名词,各有其纯银含量,如松江锭便比足银百两差少三两。又因当时衡器,对于称量银两的各有不同,京平比市平小,所以给足银,如客人要市平,就须给松江锭了。当时银两衡器,共有四种,以“市平”为主,普通一切交易,只要用银两,而不指明某种平的,通用市平。比市平大的为“库平”,即供解库交官官项过平之用。库官不耐耗平,所以有库平之制,库平比市平大三两六钱(所谓差数,系指百两而言)。京平比市平小,小有两种,一种是小二两七钱,一种是小二两六钱。还有一种“公砝”,即同行 (票号炉房金店钱铺皆为同行)来往以公砝为主,各不相欺,公出公入,公砝比市平大六钱。因有此种种衡器之不同,钱铺便有了平底平耗了。  钱铺吃兑换银两有四种方式:一种是“抹蜡油”。钱铺大字号眼,固然不敢使老虎剪,银渣钱末的平耗当然不免,于是便在银锭下马蜂窝中抹蜡油,以便回平时足分量。一种是“扣平”,即公然少给二三分。一种是“三成色”。所谓三成色和扣平差不多,即在银两中,差三成成色,三成并非十分之三,而是百分之三。一种是“九八兑”。前清时代兑换银两铜钱,都有九八、九六之名,即银换银差百分之二、百分之四;兑换铜钱,取钱票,就差十分之二、十分之四了。总而言之,几种扣平方法,只能使用一种,反正扣了客人的银钱,还须说出名色来,规定号称为满出满入的,也要抹个蜡油,使人不知鬼不觉的吃了亏。  清季钱铺所发钱票子,花样甚多,先是大清官钱局所出官钱票,此制相沿已久,由明代即已如此,现在民间尚有存“大明宝钞”的。大清官钱局创始于咸丰年间,因全国骚扰,国库空虚,各省鼓铸为难,京都因缺铜,宝泉局几至停工,因而铸成小铁钱。不过铁钱旋即废止,于是户部奏准设立官钱局,发行大清宝钞,票面钱数为“准足制钱某某吊”,钱数上盖满汉合文的“大清宝钞之印”,编号用千字文,每字一万号,周而复始。大清官钱局所出纸币,除钱票以外尚有银票,大清官钱局所出银票,可以通行国内,与各金店所出银票只行本地者不同。不过此种皆为小额,一二两者甚多,五两较少,十两二十两尤少,所以出行之人,携带者也不多。大清官钱局所出银票,虽说可以通行国内,但外省各地因流通不易,兑换现银为难,也不大爱收用,因之此项银票,也很少外出。大清官钱局所出钱票,与今日所出角分小额辅币相同,不在成本上着想,只为便民,所以票额极小,只一吊、两吊、三吊、四吊、十吊几种,以两吊票为最多。官钱票非常庞大,携带不便,长约一尺,宽五寸多,用东昌纸。最初钱票尚注明:可以代交国课,京外各省省库一律收解,每钱钞两吊折银一两等条,嗣以各省情形不同,农民不肯信用,省库不肯直收,又以银价涨落不同,不似以先一定,于是取消此项注解。及至清末,钱铺所出钱票非常盛行,颇为一般民人所信仰,大清官钱局所出钱票,渐为钱铺钱票所顶。  钱铺有专营钱业的,有为烟铺代营的,名为烟钱铺,、有为蜡铺代营的,则名某蜡铺所出钱票,而不名蜡钱铺。东四北七条西口外迤南,尚有一家蜡铺,近虽改为卖奖券兑换银钱的烟油纸烟庄,而门旁墙垛上还塑有大蜡一支,上刻“寿比南山”四字,是北京硕果仅存的蜡铺。至于碓房、当铺所发行钱票,只等于兑条,谈不到出钱票一名。清末出票子既盛行,各烟蜡钱铺以为大好发财机会,只须找一顶腰的,再和该管左右翼泛里说知,便可开业。那时负地方之责的,为步军统领衙门,即所谓提督衙门北衙门的便是。九门提督例为亲贵大臣兼摄,而两翼五营二十三泛,又皆为伏地圣人,凡久在京中鬼混,都极易拍合,钱铺便于此产生。  钱铺出票子利益宏大,一则所出票子不必用准备金,出两千吊票,即白剩两千吊,不啻空手得钱,得票人几经辗转,不知何日方能回铺。二则即或来本铺兑换,白票子照例九八扣,红票子照例九六扣,平空又得不少回头。所谓白票子即平日所出,红票子即新年所出,以取吉利。三则钱铺撒出大批钱票后,或弃铺潜逃,或收集大批沙板水上漂坏钱,特意雇人挤兑,及至将坏钱一律打发清楚后,再改头换面,重新开业,再行蒙人。四则“卖空真篇儿”,与专门做假票子的人勾手,卖给做假票子人几十张白票子,有号头没字,没钱数,以贱价买出,自己“上枪”,即自己填钱数,可以到处行使,若至本铺行使必被勾废。若说是假的,戳记是真的,若说是真的,号头字迹却不是本铺所有。但这样都是小钱铺倒霉钱铺才肯如此做法。又有小钱铺,故意把票子留出挖改地步,等到人一挖补,即以挖补为词予以勾废,给人做伪机会,白得几吊。  开钱票子,认钱票子,做假票子,均须专门人才,外行人办不到。钱铺出票子,向以草字书写,一家一样,并不雷同。票纸大小,也一家一样,外行人一看,仿佛差不许多,实在直纹横纹,全不相同。而且每家钱票,均有秘密暗记,外人不易得知,但瞒不过认票子的钱桌子及做假票子人的眼睛去。钱票形式,长约五六寸至六七寸,宽约三四寸至四五寸,上面戳记很多,除字号水印外,有“迎首”、“对口”、“背后”许多名目,及至制钱改为铜元制后,银号也出钱票,票面不似以先写“某吊”,“京钱某吊”,“制钱某吊”,而改写“铜元某十枚”,或直写“某十枚”,字迹也不似旧票之潦草,迎首戳记也极讲求,或刻格言,或刻闲篇,而对口背后戳记,也多清晰可观了。此项钱票直至民初发行铜元票以后,才始废除。有了钱铺所出钱票子,便附带养活了不少闲人,即所谓钱桌子及做假票子的便是。  钱铺开钱票子,虽一家一样,但以此为生的人,却能认出,凡以钱票求人辨认的,谓之“照票子”。凡大商号都能照票子,但非素识熟人,绝不愿替人担此责任,因之有专门钱桌子发生。钱桌子有代兑钱票的,谓之“公钱桌子”,不代兑换钱票的谓之“母钱桌子”。母钱桌子只管照票子,每照一吊票,得钱一二文不等。母钱桌子不只以照票子为生,且以证明钱铺所出票子不假为责,所以有的有心欺人的钱铺,出了大批钱票以后,便有许多母钱桌子成立,及至此钱铺挤兑或弃铺潜逃以后,此种母钱桌子,便也随之消灭迁移了。  做假票子,为专门技能,不只做假钱票,也做假银票,官家对此并不放纵,屡有严令拿办,并由御史请旨,订定严章。不过警察尚未成立,步营管不着这些事,且此种秘密行为,就是巡警厅成立后,也办不了许多。做假票子向分“软活”、“硬活”两种,做软活假票子,不做硬活,做硬活假票子,更绝不做软活。软活是挖改真票,或填空真篇儿(据说填空真篇儿的不多,普通钱铺也不敢出空真篇儿,所以此种应另算一类),或以笔描画。做软活的,专欺钱铺外行开票子的(钱铺开票子,也有内外行之分,不过行使人民,绝看不出来)。做硬活的,社会许为大光棍一流人物。做假票子者专讲照原式图章戳记刻制,能丝毫不差,纸质印色,以及笔锋,也和某某钱铺相同,做假票子人称所刻图记为“□家伙”,□伙既非原物,为便于收藏,所以全用薄片儿,另有印把儿,用时现以紫胶粘合。一套□伙,至多能用两三次,一次便为一批,要作出多少假票来!用两三次后,即须销毁灭迹,查拿官人,绝查不出一点痕迹来。软活假票子,有的不敢“碰柜”,硬活假票子专讲碰柜,即以所做假票,到出钱票子的铺子行使,而能不为本柜认出,方为绝高技术。做假票子虽也做银票,但此类绝少,不但不敢碰柜,连上大商号去行使都不敢,只能蒙乡下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