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报告垃圾信息 撤回:【企业家学佛】释商胡小林与《弟子规》 - 大道至简 上医至爱 - wshengli - 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0:51:05

释商胡小林:生意场上何必焦虑

    商界导读:一位近来在佛学界声名鹊起的企业家,罕见地把《弟子规》与企业经营合二为一,把“众善奉行”与商家谋利合二为一——这是一个商人心灵的改变。 文 / 本刊记者 李 靖 胡小林,净空法师如是评价他:“我学佛58年了,再过两年就一甲子。58年我只看到一个人的成就,这个人就是北


  一位近来在佛学界声名鹊起的企业家,罕见地把《弟子规》与企业经营合二为一,把“众善奉行”与商家谋利合二为一——这是一个商人心灵的改变。

  文 / 本刊记者 李 靖

  胡小林,净空法师如是评价他:“我学佛58年了,再过两年就一甲子。58年我只看到一个人的成就,这个人就是北京的胡小林居士!”

  要知道,以“众善奉行”为准则、不断告诫自己的人本身就少之又少;而作为商人,以这样的道德准则要求自己的,则又少之又少了;然而进一步的,不仅自己奉行,而且在企业里大加推广《弟子规》,并且经营业绩出现明显提升的,更是凤毛麟角。

  让我们随着胡小林的足迹,看一看传统文化《弟子规》是怎样改变一个商人的心灵,又如何作用于他的生意和他的企业。

  “原来都是定数!”

  作为北京汇通汇利公司的董事长,人们现在看到他,会觉得是一个心境平和、待人温和又极具商业智慧的企业家。

  然而,多年前的胡小林可不是这个样子。据他回忆:以前他下班出来坐电梯,只有三层的电梯,如果员工发现他在等,都会主动让他一个人先坐:“胡总您先走,我们坐下一个”——不到一分钟的共处,员工居然会竭力避开这位焦虑、暴躁的老总。连胡小林当时都对自己的境遇十分不满:“你说我给你们开了工资,给你们解决了就业问题,还落了个这样的结果!”

  日积月累,在商海打拼多年后,拥有财富却没有成就感的胡小林,到2006年时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焦虑症:天天生活在紧张、忧虑、自责里,动不动就发脾气,吃饭一不如意就掀桌子,业务吃请每每酩酊大醉,半夜三更又后悔,进而讨厌去办公室,讨厌见客户……以至于买房都从来不买三层以上的,怕什么时候自己突然想不开,抬腿就跳!

  大夫给他的治疗方案是:吃药,加远离刺激源——客户和办公室!可是,做生意的胡小林怎么可能用这种“方案”治疗自己呢?

  这时,中国传统文化开始走进了胡小林的生活。

  听从师父的教导,对《弟子规》如饥似渴修习的胡小林,慢慢找到了一种少有的感觉——心安理得。“我才知道,人一生里的际遇,闹了半天都是定数!不是我们争能争来、着急能着急来、发脾气能发来的。假设我一辈子是一亿身家,这个人不给我,那个人会给我,我着什么急呢?”

  逐渐找到这种感觉,并践行《弟子规》之后,胡小林的严重焦虑症逐渐缓解,连大夫都觉得奇怪:以前西医认为治疗焦虑症,应该是个长期的过程,可你怎么这么快就自我痊愈了?这太奇怪了。

  从此,胡小林的生活和生意,换到了一个新的轨道上来。

  戒酒的意外收获

  随着对《弟子规》的修习,胡小林也开始了对“刺激源”——客户关系的改造。“《弟子规》说得是挺好,但能解决挣钱的问题吗?企业就是要靠钱说话,这是学习《弟子规》时所面临的挑战。”胡小林当然要面对现实。

  当时胡小林打算先在业务上试一试,甚至也做了最坏的打算:“如果到2008年1月1号不灵,生意掉下来,那我就再‘回来’。”

  而对客户的开发,胡小林之前最苦恼的事情就在喝酒上:谈生意没有不应酬的,应酬没有不喝酒的,而醉酒之后没有不后悔、自责的。“我以前就是不管三七二十一,铛铛铛,先把自己灌醉!然后对客户说肉麻谄媚的话,就无所谓了!喝了酒,就能拿单子。可等后半夜酒醒了,每次都觉得我怎么能这样呢?!可第二天,还得接着喝……不断循环。”这是胡和很多中国企业家都面临的非常现实而糟糕的商业环境。

  《弟子规》讲:“喝酒醉,最为丑。”因为酒后头脑不清醒、“满嘴跑舌头”,客户中甚至一度传言:“胡小林在酒桌上的话,最多听信30%。”

不过如今,开始持酒戒的胡小林已经醒悟:“听说过布施是因,财报是果,没听说过喝酒是因,挣钱是果的。”

  而戒酒之后,与客户应酬时,胡小林发现自己脑筋更清楚了,不该答应的就不答应,客户提出的问题,有一是一、有二是二地回应。“事非宜,勿轻诺,苟轻诺,进退错”,这是《弟子规》的教诲,“我现在看那些喝酒的人在饭桌上胡乱答应事,都替他们捏把汗,另外也庆幸自己没有再这么喝,不再随便答应人了,否则答应的那些事能给人家完成吗?”

  戒酒这件事,看似不大,但胡小林从中得了很大的收益。既然很多业务是在酒桌上谈的,那么酒桌上这位坚决不喝酒的人,则必是头脑清醒、说话不后悔的一位。

  这只是胡小林“牛刀小试”。但能否把《弟子规》的更多精华在企业运营上深入实践——在这样的探索中,胡小林对信仰的践行逐渐走向了“深水区”。

  不打“妄语”,就是竞争力!

  较之于汇通汇利所在的壁挂炉行业,胡小林认为:与日本和德国的企业相比,中国的企业在合同诚信方面做得并不好。而诚信,正是《弟子规》的一个重要内容:“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

  胡小林开始要求销售部:“你们在谈合同条款的时候,一定要把事实给开发商说清楚,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做,什么情况下就不能做。”

  但是一开始客户反而不高兴:“哪有对开发商说不做的?”销售员也怕得罪客户,又怕谈判周期长,找胡小林说:“咱先答应吧,缓和跟客户的关系,以后要有问题,喝几顿酒,再送点东西,成品保护之类的事情到时候再谈呗。”

  然而胡小林很清楚,如果按客户的要求打肿脸充胖子,以后又干不了,不仅在开发商那里交代不过去,而且开发商也得受买房人的责难,最后气儿还是得发在胡小林的公司身上。于是,胡小林对销售员说:“这就是考验你们水平的时候!答应人是最容易的,但这是‘妄语’。能把合同每个环节讲清楚,实现双赢,才考验水平。”

  把“妄语”去除,最后反而赢得了客户的尊重,开发商说:“这么多家卖壁挂炉的就没有把成品保护之类事情说清楚的,只有你们公司把这问题说清楚了。合同交给你们这种公司我们放心——把丑话说前面,合作以后没分歧。”

  按胡小林的观察:99%的官司,只要遵从了《弟子规》,其实都不该打;遵从了《弟子规》,就不会交“恶缘”,没有诚信的损失。而诚信,在胡小林看来,正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根本。

  面对竞争,“仁者无敌”

  而说到竞争,其实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因为与世无争时,做到修身养性是比较容易的;但人常言:商场如战场——在看似你死我活的战场上修炼自己,就会复杂困难得多。

  胡小林首先考虑的是放平心态:“要相信,这辈子挣多少钱是定数。”同时,他非常反对“商场如战场”的说法,认为商场并不是战场那样的你死我活,反而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要跟别人结怨,不要冤冤相报。

  《弟子规》说:“扬人恶,即是恶;疾之甚,祸且作。”所以,胡小林对销售员说:“我们立下一个规矩,你们如果只有靠诋毁对方、只有靠揭人家短,才能把钱挣回来,那这个业务干脆咱们就不做!”

  汇通汇利公司的员工也对《中外管理》提到:“招投标竞争中,我们是严禁诋毁竞争对手的。”

  而对于不可避免的竞争,胡小林更信奉“仁者无敌”的智慧:“当我一遇到对立面,就想起师父说的‘仁者无敌’,这个时候要检讨自己什么地方做得不仁。这个人跟我过不去,一定是我的问题,要检讨自己。你放心,你的境界会愈来愈高!”

  “如果这个钱是你的,别人争也争不去;如果这个钱不是你的,你就把别人杀了,这个钱你也享受不了。所以老祖宗说‘和气生财’,真有道理。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怎么对待你。这种因果规律不可思议,要生敬畏心!”胡小林说。

    随着贯彻《弟子规》的深入,胡小林的“试验”结果也出来了:“我们一般年景是卖23000台到25000台炉子,结果2007年一下卖出了31000台!”这坚定了胡小林用《弟子规》“改造”企业的信心。随后的2008年,“因为有奥运会,北京基本上没工程,我本来想索性搞内部的《弟子规》培训。没想到闲时不闲,生意反而比正常年景还高10%!”

  淘汰“与人为敌”的制度

  在汇通汇利内部,胡小林是怎么推行和落实《弟子规》的?这也是很让人关心的事情。老总信服《弟子规》,可不等于企业内部就能一起跟着信服。

  而胡小林的经验,首先就是“教育者先受教育”。自己在公司要先做到《弟子规》的要求,否则员工会觉得这是唬弄人干活的,会很反感。

  甚至,胡小林发现会上讨论的事情并没有做到《弟子规》的要求,就会召回员工,按《弟子规》的精神重新讨论。“经常有这种‘拉抽屉’的事情。我虽然没面子,但这却是在尊重《弟子规》,员工会对《弟子规》生起尊重心,认为老板是揪住不放的”。

  另外,为了把《弟子规》与企业管理制度结合在一起,胡小林把现行的管理制度都调出来,各个部门的考核、评比、流程、奖惩,特别是跟人打交道的制度,都调出来,用《弟子规》衡量,这些制度哪些对?哪些不对?逐一调整。以至于汇通汇利员工很明确地对《中外管理》讲:公司的企业文化都在《弟子规》里!

  而且胡小林有个看法:“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很多是‘对立’的理念,而不是合作的理念:你伤害了我,我就伤害你;你要乖乖地不伤害我,我也不伤害你。错了!人和人之间不是这种关系。学了《弟子规》,就要抛弃与人为敌的制度,建立更人性化的制度。”

  最后,胡小林感慨:“可千万别小看你的员工,‘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员工,也是老板自己修行的老师!

  责任编辑:王 缨 杨 光

 

胡小林-《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写而成,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规范,做到与经典同行为友。《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李毓秀(公元1662年至1722年)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以「论语」「学而篇」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中心。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训蒙文》,并改名《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胡小林-《弟子规》应用

       

汇通汇利公司是主营锅炉供暧的,即是跟房地产行业紧密关联的。2008年是胡小林学习落实《弟子规》的第二年,北京奥运,许多工程停工,年底加上金融危机,房地产价格下跌,可是汇通汇利公司业绩还是与2007年持平,没有下滑。胡小林开始在公司中推广《弟子规》,本不图什么回报,没想果报却殊胜无比。短短两年时间,不但他自己本人洗心易行,完全变了一个样,而且带动公司所有员工落实《弟子规》,帮助无数个员工家庭的重新找回和谐与幸福。公司落实《弟子规》后,第一年即2007年,就同比增加利润600万元。

胡小林-演讲

    胡小林

随后,2008年9月1日再度随净空老法师、钟茂森博士,于香港理工大学大型会场演讲经验分享。2008年11月还是随同蔡礼旭出访到馬來西亞吉隆坡萬宜國民大學禮堂应邀作专题演讲。

摘抄如下: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我叫胡小林,是北京汇通汇利公司的董事长,我们的公司主要经营的产品是锅炉产品,这个锅炉产品燃烧的原料是天然气。它的用途,主要是为居民解决供暖和生活热水,这个炉子是分体的壁挂炉,是挂在墙上的,每户一个。我们做这个业务有十年时间了,从一九九七年开始到今天。我做为公司的董事长,可以说这十年来,经历过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在两年前接触到了中国传统文化。接触到中国传统文化以后,我有些变化,也有些体会,在公司的运作实践上也有些故事,也有些经验,非常希望能找个机会跟广大朋友,特别是企业家的朋友们,特别是老板们分享。今天我讲的题目,是“中国传统文化带动经济良性发展的经验分享”,顾名思义,这个题目首先要回答几个问题,第一是中国,第二是传统,第三是文化,第四是经济,第五是良性,第六是发展。显然这个题目就给我们说出一种联系,就是文化跟经济的关系,它们到底有没有关系?有什么样的关系?这种文化跟经济的关系,对经济有什么作用?会产生什么影响?这是我在讲之前,我先要把这个题目给大家讲一讲。

我要汇报的大概主要的内容,包括两部分,一部分就是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的一些思考,肯定是谈不到结论,这些思考可能也不完全正确。只是说我两年前,接触了传统文化之后,启发了我、触动了我有些想法,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学习传统文化。第二个要跟大家汇报的,就是说使用传统文化来管理企业,我的一些体会,这两部分。首先我自己本身是学工科的,不是学文科的,没有接触过太多的文化内容,和文化方面的事情。传统文化,首先传统这两个字,传,我的理解,我也查了一些字典,就是一代代一脉相承的意思,传下来。统,我也查了一下字典,就是最原始是丝的端头,这个蚕茧它有丝,这个丝的端头我们叫统,它通过煮这个丝,把这个头找到就能抽出来。所以看来这个统字的意思,是头的意思,传是从头传下来的意思,所以叫传统。传统可能是个老的东西,过去的东西。

再有一个要回答的概念,就是文化的概念,文而化之,《论语》上有一句话,我有些想法不知道说得对不对,提出来跟大家探讨,叫“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个质就是我们佛法上所说的体,就是人的本质,也就是《三字经》说的“人之初,性本善”,这个性是性德。性德它要通过一些,我们历代千百万年来,我们人类生活对性德的经验捕捉、体会,要给它总结出来,然后形成文表述,尽量的描述,叙述性的体性,性的性质。所以质和文要相辅相成,因为每个人都有质,这个质要通过一定的文来表现出来。文质彬彬,彬彬就是相合的意思,相配的意思,然后君子。所以这个文,为什么一个人要文化?文化为什么这么重要?因为文化是人类生活经验的总结,也是在自打有人类以来,在生活过程当中,对自性的一种体会、捕捉、描述,他们用文化这种形式给它记载下来,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把它传承下来。看来我们掌握文化是必须的,因为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我们的本性。而对这种人性的描述,要通过文化来传承,文化不是虚的东西,不是谈玄说妙,它是我们生活,每分钟都离不开的一个东西。所以文化要传承下来,我自己的体会,一定要给老百姓、给人民带来实际的利益,否则的话,它不称之为文化,也传不下来。

文化要要想传下来,要想一代一代,把我们老祖宗这些成功的经验、丰富的体会,经验、教训交给子孙后代,必须通过教育这个手段才能让它传下来,才能使后辈得利益。所以教育跟文化这是分不开的,光有文化没教育,失教。光有教育没文化,那这种教育,如果没有正确的文化做为内容的话,这种教育肯定教的是错误的东西,会导致人们错误的行为,带不来幸福。所以几千年来,我们的老祖宗在这块土地上,生活得很幸福、很美满。我今天的体会,是他们确实掌握到了一个正确的文化,总结出、发展出正确的文化。之所以说它正确,是因为它与人的本性,与道相吻合,正确的反应了人的本性、人的道。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之所以能传承下来,四大文明古国的文化,中国文化之所以能传承下来,是说明中国文化有它特殊的地方。这种特殊的地方,用我们的话说,就暗合道妙,正好跟我们人的本性,可能是契合得非常准确,非常正确,所以中国的文化才得以传承下来,才能给老百姓带来这么大的利益。

大家可能会问一个问题,传统文化曾经给我们带来过,非常辉煌的过去,让人骄傲的,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灿烂的历史。为什么今天传统文化好像不行了,好像过时,好像落伍?到底这个问题是发生在我们晚辈的身上,还是发生在传统文化身上?这是我在学习传统文化当中,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传统文化为什么还有生命力?还有没有生命力?可能大家都看过一个电视连续剧,叫做“走向共和”,它讲的是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建立了民国。在这个片子的当中,有这么一段让我很受启发,就是当年在我们晚清的时候,日本是明治天皇,明治天皇跟慈禧太后是同期执政。在这个片子当中,明治天皇有一件事情,使我看了以后很受触动,就是当时他们也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也面临西方科技进步的压力,也面临被殖民地的危险。而明治天皇当时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他没有跟着欧洲的风,没有跟着所谓科学、民主这个潮流。在片中他老人家三顿饭变成一顿饭,节约出银两来要送学生去欧洲学习,学习先进的科学技术,先进的科学和工业,确实是以国家为大,以国家为公,以全民为公。

而我们同期的慈禧太后,这是大家都知道很多,慈禧太后可以说自私自利,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她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她在管理国家,领导人民的过程当中,主要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按照自己的利益,把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放在一边。所以说当时的上行下效,全国是一片散沙,因为你做为领导者自私自利,各大臣、各个省市都自私自利。所以她在投降派跟主战派之间,一直摇摆不定,今天对我有利了,我支持你禁烟的,我支持你主战的;今天你对我没利了,可能投降对我有利,我就支持投降派。她自己本人放弃了我们传统文化道德,放弃了智慧,所以随顺自己的自私自利,烦恼的习气来治理国家。我认为这是中国之所以没有顺利的,迎接欧洲挑战的一个关键。而这个问题不是出在传统文化上,正是恰恰相反,放弃传统文化,放弃老祖宗的教育,放弃这些智慧,随顺了自己的烦恼,迷失了方向,才导致我们国家,跟西方接触这一百年过程当中,一而再,再而三的,屡屡遭到失败。

所以十九世纪初开始,我们当时有些知识分子进行反思,之所以中国被欧洲的船坚炮厉打开国门,受尽了凌辱,受尽了欺压,被殖民地、半殖民地。我们认为这是封建礼教的原因,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的束缚,是因为我们的文化落后,过时了,我们要赶上西方,他们得出这么一个结论。今天我们一百年以后,再来看当时提出这个口号,提出这个思考,我觉得是有待讨论。到底我们是因为什么被挨打?我们因为什么国家分裂?我们因为什么内忧外患?为什么日本比我们国家小,比我们人少,比我们当时的力量要小得多得多,它为什么顺利的解决这个问题?而我们中国却没有解决这个问题?你两家比一比,当时的日本也面临着鸦片输送的危险,也面临着被帝国主义殖民化的危险,为什么他们没有,而我们有,我的体会,主要是日本的天皇,以及上上下下他们拥有智慧,他们没有放弃传统文化给他们带来的智慧。日本的传统文化,大家都知道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他们没有自己的东西,他们是拿来主义,用了中国老祖宗的智慧,来管理他们的国家,他们很顺利的解决这个问题。

而我们一错再错,从一九一0年以后,彻底砸烂孔家店,埋葬封建礼教,要赶上西方,学科学、学民主,德先生、赛先生,提出这些种种口号,进一步在错误的方向上滑得愈来愈远。所以一步棋走错,步步错,到了今天这个地步。所以说我们说传统文化落后,说传统文化过时,是因为传统文化,我们遭到了失败,我们遭到了西方列强的侵辱,我们今天落后完全是因为我们传统文化。这个我觉得是错误,是不负责任的一个说法,而恰恰相反,我认为之所以今天中国走到这一步,是因为我们放弃了最宝贵的资源,最有价值的智慧。这个东西是在全世界我们中国人唯一有的,就是我们对于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和天地鬼神的关系的把握。这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之所以延绵不息,不分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力。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受西方列强的影响,欺压、打击、分裂再加上现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我们一向的崇洋媚外,追随科学,迷信科学,这将近一百多年来的过程,我们今天到了该反思的时候。为什么?因为我今天看到我们国家的现状,我们生活的环境,我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已经恶化到非常恶化的程度。我今天说的这些话,肯定大家都在生活当中有体会,浊恶到了极点,败坏到一定的程度,不能再让它这么发展下去。否则的话,国无宁日,民无宁日。

我之所以今天来到这里来给大家讲,真的,并不是因为我学得有多好,我用得有多好。我是觉得我们中国人民很有福报,很幸运,我们有这么好的老祖宗,留下了这么丰富的、宝贵的智慧,我们千万不能放弃,我们一定要把它们捡起来学好、用好,我们就一定能够解决问题。这个以小见大,从我在公司的运作实践当中,我确实得到、受到传统文化的好处。所以我觉得我这两年来,我刚开始认为企业就是挣钱的一个机构,就是一个挣钱的单位,要文化干什么用?首先我自己对文化就不清楚是干什么的?我企业就是挣钱,我请员工来上班,只要能把钱挣到,就算完成任务。文化跟经济没什么关系,文化是文化人的事,是另外一个世界,另外一个圈子。通过这两年的实践,我就发现文化真正的,它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什么?它是我们老祖宗成功人生经验的总结,是我们老祖宗智慧的总结。我们大家都承认一个现实,就是说我们要解决问题,要解决问题必须靠智慧,而今天我们下边要回答的问题,是智慧在哪里?智慧在什么地方?如果要谈到智慧,这个智慧一定是不变的,一定是能解决问题的。能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绝不局限于我们精神层面,这些问题包括我们的物质层面,包括我们的家庭,包括我们的社会,包括我们的国家以及军事、经济、科技,这些问题都应该能解决,否则的话,它谈不上智慧。

所以智慧是个非常有魅力的东西,它能解决你所有的问题。下面就是说智慧在哪里,正好我在接触传统文化的时候,就认识了净空老法师、老先生、老人家,接触到《弟子规》。接触到《弟子规》以后,我就是看到《弟子规》上,一共一千零八十个字,这个《弟子规》我看完以后,我自己特别有体会。我当时想我是五十二岁看到《弟子规》,我想如果说我早一点看到《弟子规》,我这一生绝对不会走那么多弯路,绝对不会犯那么多错误,也绝对不会说这么多错话。这些当时就觉得自己真是特别遗憾,没有早一点看到这些东西,也没有人教我。所以我碰到《弟子规》以后,就开始按照《弟子规》的要求,首先我自己学,学完了我按照《弟子规》一条条去做,做完了以后,我在企业当中,慢慢的推进《弟子规》的培训、落实。确实这两年来自己的体会非常的多,也非常的高兴,希望能跟大家分享。

下面我要跟大家汇报第二个问题,就是使用传统文化来管理企业的一些体会。首先讲我自己,当时我碰到传统文化,碰到《弟子规》,这个东西是说得不错、是挺好,能解决挣钱的问题吗?挣钱能通过它来挣钱吗?企业就是要靠钱说话,就要靠钱来说事,归根到底最后要落实在钱上。能不能给企业带来效益?这是学习《弟子规》当中所面临的第一个挑战。我学习《弟子规》有个初步的,第一个收获,就是我自身上当中发生的变化,我认为跟当时公司的业务,还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就是我们这些做生意的人,基本上是用现在社会上的话说,是掉到钱眼里头,除了钱什么都不认,挣钱压倒一切。父母、家庭、孩子、同学、朋友,这些东西跟钱一比,都是次要的,好像整个社会也特别认同这种说法。你要说因为忙不回家,爸爸妈妈也理解;你要说因为忙,没法跟同学一块坐一坐,没法去看看老师,大家也都理解。你说挣到钱了,大家都为你让步。所以看来这个钱对企业家来讲,是个很重要的指标……

 

    http://www.fodizi.com/fofa/list/3092.htm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激活,来和我一起玩吧!
http://t.hexun.com/active.aspx?InviteCode=JRFG42cqPIY6wZcDLqV0k9B9DZhuW3Y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