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知识竞赛策划书:反思当年知青大返城的处理政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02:28

反思当年知青大返城的处理政策

数学

  在1976年以后,国际局势普遍缓和,中美之间开始交好,而中苏之间的关系也开始缓和。尤其是,美苏已经习惯了中国有核弹,因此并不再拿此事作文章,而是干脆认为中国就是合法的有核国家了。

  我们知道,当初知青大规模上山下乡,就是为的准备核战争。而那个时候有一些强迫,正如非典时期的强迫一样,是关爱人民生命的表现。

  但是,在国际局势缓和之后,中国的建设就可以在城市大规模展开了,这个时候应当有一个好的计划,把绝大多数下乡的知青转移阵地,投入到城市的工业建设中来。

  但是当时的决策者仍然死脑筋,并没有看出形势已经变化了,在这种情况下,采取了僵化保守的政策,最终导致了矛盾激化,为国家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本贴子就从理工科思维的角度,来批评当年的"操作"上的失误。

  首先要制定一个文件,传达到全体知识青年,告诉他们大规模城市建设就要展开了,并给他们一个时间表,计划在五年或者三年内将知识青年绝大多数(不要说全部)都转移到城市工作。但是,希望他们能够坚守岗位,搞好交接班,凡是坚持站好最后一班岗者,能够坚持的时间越长者,将来国家给他的好处就最大。

  不光如此,还应当给知识青年大规模地加薪,尤其是那些坚守岗位者,要加薪,甚至还要许诺其它的政治和名誉上的好处。反正印钞机掌握在国家手里,优惠一下坚守岗位的人是很重要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都没有做,这是很遗憾的事情。

  而后来决定知青下乡算工龄的政策还算正确,但我觉得不够,不仅应当算工龄,原本还应当双倍工龄,而且象解放军退伍军人一样,享有一定的终身待遇。

  此外,我认为高考改革过急了一些。

  第一次恢复高考,我认为原本不应当那样急着一刀切,可以这样做,一半的名额通过高考录取,另一半的名额则仍然照顾各知青点和生产建设兵团的积极分子和干部,然后再逐年提高通过高考入学的比例。

  而一下子完全靠高考来决定上大学,此外还有一个情况,就是张铁生成为四人帮爪牙被抓。在这种情况下,肯定再没有知青干部,积极分子敢抱怨说,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复习,希望组织上能够照顾。

  但是平心而论,即使张铁生在后来成为敌我矛盾,至少在他写意见书的时候还不是敌我矛盾,无非就是一个作为生产队长的他,写了这么个意见,说是自己作为生产队长,成天忙着率领社员搞工作,哪有时间搞复习?我认为,这个意见就算当时的高干们不同意,但也还是一个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

  但是张铁生一被抓,就说明这个意见所有的知青干部都不敢提了,这就压制了一种意见。

  在这种情况下,知青干部,积极分子们,当然也都愿意上大学,也不愿意再干他们的工作了。当时我妹妹还是生产队长,也溜回家中城里,根本就不管生产队的事情了,把社员们都抛一边了,一门心思复习,最后考上了南开大学,她当时说,她就是要证明自己不是白卷先生。

  我想,在全国这样的情况有很多,因此,一个高考,就把所有知青点知青部队的日常工作全部搞瘫痪了。为什么?坚守工作岗位的人没有任何好处,得不到任何鼓励,大家统统都去复习高考了。

  结果呢,本来知青还办了不少社队企业,且在企业中担任技术骨干的,这些技术骨干都忙着复习高考了。还有许多知青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也扔下学生不管了,自己去努力复习高考。

  总之,这样一个恢复高考造成了全国的知青点的大瘫痪。

  后来,所有考上了大学的知青们都兴高采烈地上了大学。实际上,往往还是知青中的积极分子,骨干力量,重要干部,容易考上高考。这么一来就从农村抽走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而剩下的人当然就努力下一拨高考,七八年的高考和七九年的高考,大家都没有心思干活了,也没有心思当干部了,也没有心思当教师当技术人员了。

  在这种情况下,对我国的经济造成的损失也是巨大的。

  那么,剩下的人越来越觉得没有前途。因为事情明摆着,好处都将是那些高考考上的人得,他们有前途,除此之外任何还留在农村的人统统没前途,象邢燕子那样通过下乡成为中央委员的提升道路,已经被彻底地堵死了,今后工农干部还想往上爬几乎是痴心妄想了。在这种情况下,不努力回城干啥?当然就游行,就示威,就堵火车路。

  其实这都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从管理学角度讲,任何一种政策的设计,都是要小心的,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

  比如说,大家喜欢说学美国。而美国对于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军人,也还是有一个上大学的优惠的,甚至优惠到无须考虑就可以上任何一所大学。

  象知青这样的一批人,也是为了国家作出了大的贡献的人,国家理应善待,因此,免试上大学这一条,至少是应当奖励给那些坚守岗位的人的。

  而之后的政府对于各种伤痕文学,丑化知青上山下乡的行为,听之任之。

  但是我觉得,作为共产党这样一个经济人,从管理学上讲,原本不应当伤一些积极分子的心的,并不是说那些积极分子都是四人帮爪牙,都是红卫兵要造反。在管理学上把积极分子推到自己的对立面是一种引刀自宫的行为。

  而现在进一步地允许凤凰台丑化知青运动就更是违反执政集团的经济人原则的。

  你想想,如果真的知青运动被丑化,所有的知青都被定义成上当,而且成为社会共识以后,我就不明白,你就不怕知青开展一个司法上的索赔运动吗?你赔得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