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舞大赛板报:赫鲁晓夫是如何倒台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0:14:14

赫鲁晓夫是如何倒台的

 

  生平简介: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俄语:Никита Сергеевич Хрущёв,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于卡利诺夫卡出生,在莫斯科逝世,曾担任苏联最高领导人,任内对苏联各方面实行积极改革。

  赫鲁晓夫出身卑微,早年长期在乌克兰工作,放过猪,打过工,曾任乌克兰第一书记。二战期间曾参与指挥斯大林格勒攻防战及基辅保卫战。在乌克兰期间的农业政策相对务实,使得乌克兰的粮食生产在苏联集体化运动之后得到了一定恢复。

  从1953年9月7日至1964年10月14日,任苏共中央第一书记。打压莫洛托夫-马林科夫集团和贝利亚等政敌上台,自1958年-1964年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在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通过秘密报告的方式,揭露了斯大林在大清洗中的暴行,结束了斯大林时代。而这份秘密报告被西方间谍所截获并将四万多字原文公开,震撼了世界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去斯大林化运动。赫鲁晓夫停止了苏联国内的大规模政治镇压,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了近千万人的冤假错案,释放了绝大多数古拉格中的政治犯。

  而苏联的知识分子也从斯大林时代的政治恐怖中获得解放,他在任期间,苏联的政治气候空前宽松,索尔仁尼琴等作家得以公开出版作品,苏联逐渐变为“正常社会”。

  赫鲁晓夫对普通群众开放克林姆林宫,并取消了中央领导的“特殊供给”和官僚干部的各种特权以及“特殊津贴”,深得民心,但也招致官员不满。他的自由化政策更为斯大林时代的既得利益者所痛恨。他的领导风格虽然被很多人认为是充满活力,但也被另一些人认为是激进冒险。有人说他是“鲁莽的改革家”。

  赫鲁晓夫主张东西方缓和,以避免核战争。对外主张“三和路线”,即和平共处、和平竞争、和平过渡。曾访问过中国并对毛泽东发起的所谓人民公社运动和大跃进发生过争论,戏称“苏联的共产主义是吃马铃薯烧牛肉,中国的共产主义是喝大锅清水汤”。文革时称其为“现代修正主义”。在1959年7月于莫斯科举行的美国国家博览会(American National Exhibition)开幕式上,与时任美国副总统的理查德·尼克松展开过一场著名的关于美苏意识形态和核战争的论战,史称“厨房辩论”。他多次访问美国等西方国家,但他的对外政策仍然导致美苏核对抗,他是冷战期间的苏联主要领导人;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等事件的主要策划者。

  赫鲁晓夫尝试对苏联的经济,特别是农业进行改革。他试图改变过分集中的农业管理体制,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即允许农庄庄员拥有一定数量的自留地和饲养一定数量的牲畜);削减农业税,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赫鲁晓夫还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包括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加盟共和国;给予企业调整部分工资等权力;尝试推行“物质利益原则”,通过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调动生产积极性),扩大了地方权力,但没有使企业获得独立自主的经济地位。

  赫鲁晓夫重视战略核武器的作用,大量裁减陆军和海军,引起苏联军界人士的极大不满。任内,苏联成功地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并将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送上太空,显示了苏联当时强大的国力和先进科技。

  1964年10月14日,当赫鲁晓夫在黑海之滨渡假时,勃列日涅夫等人在莫斯科发动了政变(据己故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谢米恰斯内的回忆录指出:勃列日涅夫提议谢氏用不同手段暗杀赫鲁晓夫,但谢氏不同意),赫鲁晓夫被免除了一切职务,强迫“退休”,成为“特殊养老金领取者”,自此从公众视野中消失。

  1971年9月11日,曾经叱咤一时的赫鲁晓夫在沉寂中病逝,葬于新圣女修道院公墓。

 

  1 紧锣密鼓的宫廷密谋

 

  推翻赫鲁晓夫的那场政变是偷偷摸摸进行的,密谋策划据说在几个月前就小心翼翼地开始了。

  1964年9月,一批主席团委员和中央委员作为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委第一书记库拉科夫的客人,来到南方靠近马累奇湖的地方度假。他们表面上进行打猎、钓鱼活动,而实际上他们在那里已详细地讨论了赫鲁晓夫的问题。根据赫鲁晓夫的儿子谢尔盖的回忆,就在这个月,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伊格纳托夫的贴身警卫戈柳科夫,冒着危险向谢尔盖报告说,伊格纳托夫正和苏共中央主席团成员勃列日涅夫、波德戈尔内等人勾结起来策划搞掉赫鲁晓夫,这些人已经悄悄地在一大批州委书记中间进行摸底和串联,结成了一个反对赫鲁晓夫之网。

  正当阴谋在克里姆林宫里紧锣密鼓地进行之际,赫鲁晓夫仍然按预定日程前往黑海之滨休假。赫鲁晓夫难道不知道有人要推翻他吗?知道。他知道伊格纳托夫巡视各州的时候公然声明:应当撤赫鲁晓夫的职。他飞往黑海之滨的时候,向给他送行的中央书记波德戈尔内说:“把伊格纳托夫叫来,他在那儿胡说什么?这是什么阴谋?我回来后应当把这一切查清楚。”说完这些,赫鲁晓夫就把伊格纳托夫的事丢在脑后,扬长而去。他自视宝座安稳,掉以轻心,尤其不相信伊格纳托夫这样做并不是自行其是,而是有深远背景的。

 

  2 权力转移的先兆

 

  赫鲁晓夫度假的地方,是黑海之滨离索契城不远的皮聪大海角别墅。这里有一片古代遗存下来的松林,数英里长的一道水泥墙将海角的2/3围起。赫鲁晓夫的别墅就在这道围墙后面离海不远的地方。虽说度假,但赫鲁晓夫并没有停止国事活动,有关他未来行程的计划,也不断向世界通报,但10月12日,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赫鲁晓夫与正在太空邀游的宇航员通话。当时米高扬坐在赫鲁晓夫身边。赫鲁晓夫正对船长科马罗夫讲话的时候突然说:“我要把麦克风交给米高扬了,他想要从我手里把它抢走。我没法再拒绝了。”

  外国的苏联专家们花了无数时间来分析这句话并寻找它隐含的意义,鉴于权力的重大转移即将发生,它是有象征意义的。这时,赫鲁晓夫家里的所有电话都不通了,一切外界的联系也都被切断了。但赫鲁晓夫为苏联太空成就而感到异常高兴,竟没有发现这一重大征候。斯大林时代,苏联在美国之后造出了原子弹。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苏联首先发射了宇宙火箭,并一直走在美国前头。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开创了人类的宇航事业。1959年9月13日,苏联发射第二个宇宙火箭如期到达月球,在人类历史上实现了第一次从地球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1961年4月12日,苏联的“东方-1号”宇宙飞船胜利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当宇航员加加林胜利到达地球上的时候,莫斯科沸腾了,赫鲁晓夫接受了这位巡天英雄的敬礼并热烈地拥抱了他。苏联捷足先登,美国则拼命追赶。当苏联获悉美国即将发射一只有两名乘员的“双子星座”号密封舱的时候,赫鲁晓夫命令苏联的空间专家抢先发射一只有3名乘员的密封舱。科学家们既没有时间在赫鲁晓夫限定的国庆节(11月7日)之前研制出这样一种密封舱,也没有能把它送上去的火箭,但他们仍然服从了他的命令,而让宇航员们去冒巨大的风险。标准的只乘二人的“东方”号密封舱被拆卸开来,3名身材魁梧的宇航员只穿着他们的内衣挤在那里面,就像沙丁鱼在罐头里似的。尽管如此,这次宇宙飞船已绕地球飞行了3圈。赫鲁晓夫在想象着他接见3名宇航员胜利归来时那种惬意的滋味。这是赫鲁晓夫有生之年最快乐的时刻,但他的厄运也正是从这一时刻开始的。

 

  3 来自克里姆林宫的命令

 

  10月13日上午,赫鲁晓夫在别墅里会见法国的国务部长巴列夫斯基。当时的法国正在准备总统竞选。戴高乐是否参加竞选是人们所关注的问题。赫鲁晓夫会见巴列夫斯基时,也提出了这个问题。巴列夫斯基回答得比较含糊,于是赫鲁晓夫打断了他的话,表示深信戴高乐将军一定会参加总统的竞选。赫鲁晓夫说:“每一个真正的政治家,都要为保存自己的权力而斗争到底。”赫鲁晓夫与巴列夫斯基约定10月14日再次见面。赫鲁晓夫准备在别墅设午宴招待客人时,电话铃响了,有人请他去接来自莫斯科的电话。这个电话是勃列日涅夫打来的,他告诉赫鲁晓夫,主席团正在开会讨论因他提出的关于改革农业的建议书而引起的问题。赫鲁晓夫不悦,他说:“这个问题不急于讨论,等过些日子再说。此外,我在度假,而且我也需要休息。”他还说道:他是第一书记,开会不开会的问题要由他决定,他不能听别人的命令而受摆布。 

  隔了一段时间,勃列日涅夫再度以电话通知赫鲁晓夫,说“领导层出现了不一致”,催促赫鲁晓夫火速回莫斯科,并咄咄逼人地说,如果赫鲁晓夫执意不同意回莫斯科,那么主席团将在他缺席的情况下讨论解决这一问题。赫鲁晓夫气愤地说:“那么好吧,派飞机来接我。”

  米高扬陪同赫鲁晓夫飞回到莫斯科,在机场迎接赫鲁晓夫的只有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

特内,这与惯例大相径庭。赫鲁晓夫要求送他回家,但警卫拒绝服从,并通知他,事先接到命令,要他立即前往克里姆林宫。此时,赫鲁晓夫大梦初醒,但已措手不及。

 

  4 “反赫网络”的形成

 

  密谋搞掉赫鲁晓夫的主要策划者是书记处书记、被外国称为“老参议”的苏斯洛夫,在苏联政治舞台上他始终是一个摇羽毛扇的人物。他得到了书记处书记谢列平和克格勃主席谢米恰斯特内的支持。他们密谋的重点是说服勃列日涅夫和国防部长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勃列日涅夫在“十九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时年仅46岁,“二十大”以后,他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候补委员、中央书记,先主管重工业,后又主管军工和航天。勃列日涅夫在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任党委第二书记时因响应赫鲁晓夫“垦荒”的号召成绩卓著而崭露头角,以后一直在赫鲁晓夫光圈的护佑下步步高升。在科兹洛夫于1963年中风不起之后,他被选中协助第一书记工作。实际上,他成为苏共中央的第二把手。此人深得赫鲁晓夫的特别信任,因此,苏斯洛夫也格外在他身上下工夫。对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苏斯洛夫也极尽拉拢之能事。争取到党的第二把手以及军队和克格勃的支持,反对派阵营的力量已对赫鲁晓夫取得了优势。

  这时赫鲁晓夫的“贤内助”尼娜•彼得罗夫娜正在捷克的著名疗养地卡罗维发利的卡尔斯巴德浴场疗养。她虽然颇具聪明才智,可惜在关键时刻不在莫斯科。1957年拯救赫鲁晓夫的重要人物科兹洛夫因心脏病缠身不问政事。支持赫鲁晓夫的《真理报》总编辑萨丘科夫和广播电视委员会主席哈尔拉莫夫被派出差国外。至于《消息报》总编辑、他的女婿阿朱别依以及中央分管意识形态的书记伊利切夫也被派到首都以外的地方出差。所有多多少少不大可靠的中央委员和元帅都被派赴各地参加五花八门的国事活动。这就是说,有可能成为赫鲁晓夫帮手和耳目的人,基本上都不在莫斯科了。而密谋者所努力争取的中央委员却被陆续召集来,由苏斯洛夫分别通气,统一步调。

  10月12日,主席团召开了预备会议。缺席的是在黑海度假的赫鲁晓夫和米高扬以及卧病在床的科兹洛夫。尽管军队和克格勃的领导人都尽知内情,但还是采取了特殊的保安措施,从最初的预备会议开始,克里姆林宫与外界的接触就被完全断绝。赫鲁晓夫的所有通讯线路,都处在严密的控制之下。主席团会议赞成解除赫鲁晓夫的职务,并且决定,将在中央全会上由苏斯洛夫作主要发言人,内定勃列日涅夫为第一书记。

 

  5 中央主席团会议上的发言

 

  在赫鲁晓夫回到莫斯科后,首先召开的是苏共中央主席团会议。会议的情况鲜为人知。开始,照例由赫鲁晓夫本人主持。勃列日涅夫首先发言。他对赫鲁晓夫说,在一些重要问题上作出决定时,我们没有集体进行深入的分析,最近一个时期,您在同主席团成员和其他负责工作人员交往中,表现粗暴,喜怒无常,不愿意倾听其他领导同志的意见。乌克兰共产党中央第一书记谢列斯特接着发言。他说:“现在赫鲁晓夫变成了另一个人,在发展经济的工作中,主观,违反经济规律。”随后,俄罗斯联邦部长会议主席沃罗诺夫说:“由于赫鲁晓夫未经深思熟虑就采取一些行动,使苏共中央主席团犯了一些严重的错误,对赫鲁晓夫的个人崇拜代替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赫鲁晓夫不让我搞农业,而他本人却把农业搞得一塌糊涂。”

  谢列平的发言相当激烈,认为“赫鲁晓夫不能再留在党和政府领导人的位置上了。”马祖罗夫说:“赫鲁晓夫提出的各种各样的建议未经全面讨论很快就得到了赞同,这导致犯错误。”叶夫列莫夫发言时指责赫鲁晓夫“不断改组农业,分散干部精力,一个人处理对外政策的重大问题”。苏斯洛夫在会上指责赫鲁晓夫“竟毫无根据地拒绝采纳主席团成员提出的许多建议”。波利扬斯基列举农业中的一些数字和事实,说明“斯大林在农业问题上比赫鲁晓夫谦虚”,指责赫鲁晓夫犯了夸大狂的毛病,且成了不治之症,他奉劝赫鲁晓夫提出辞呈。

  米高扬简要地谈了涉及赫鲁晓夫的一些国际政策问题,如苏伊士运河事件、柏林事件、加勒比海危机。但在谈到有关解除赫鲁晓夫职务的建议时,米高扬却说:“我认为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应当留在党的领导岗位上。”接着他大致说了这样一番话:“要设法谨慎地处理这个问题。他过去和现在的所作所为都是我们的财富。没有必要抛弃这笔财富。”

  谢列平立即起身走到桌边,对米高扬的建议表示强烈反对。安德罗波夫、杰米切夫和其他人也起来支持谢列平,并高声批评米高扬。柯西金发言时也表示不同意米高扬的观点。他强调指出:“中央主席团在表明团结和解决赫鲁晓夫问题的政治成熟程度时不能局限于敷衍塞责。赫鲁晓夫同志工作作风不是列宁式的,这一点老早就显而易见了。赫鲁晓夫的错误是一个人把持了全部国防问题。显然,你不同意我们的意见,必须解除你担任的全部职务,否则个人崇拜的作风将导致可悲的结局。”柯西金建议:“在苏共中央全会上通报全部情况,取消原定的讨论农业问题的中央全会,撤回赫鲁晓夫的错误文件。”他还补充说:“必须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分开,设置苏共中央第二书记的职务,因为中央委员会的活动不应出现真空。”随后,波德戈尔内走上讲坛。他说:“赫鲁晓夫现在完全变了。出现了对他的崇拜。工农业都出现了严重的情况。根据赫鲁晓夫的倡议不断进行频繁的改组,于是人浮于事,不负责任的风气滋长。”

 

  6 被逼“请求”辞职

 

  鉴于会议开得时间很长,中央委员们都聚集在斯维尔德洛夫大厅。会议决定不再进行发言,并提出了解除赫鲁晓夫一切职务的问题。没有发言的人都起立表示“赞成”。这时米高扬也放弃了他原先的立场。

  会议请赫鲁晓夫发言。他神情非常紧张地发表了他一生中最后一次演说。主要内容是:“对我的优点作出的评价,我表示感谢。我非常重视大家直率的话语。”他对勃列日涅夫、主席团其他委员说:“许多原则性问题,我是同主席团委员和中央共同作出决定的。例如,关于向古巴运送导弹、关于党的州委会分工的总决议。勃列日涅夫同志、波德戈尔内同志和其他同志当时并没有反对这样做,而是千方百计地支持了这种做法。我认为我们做得对,是志同道合的同志嘛。为什么你们现在把全部责任都推给我一个人呢?我以为这不公平……如果你们认为我应该走开,那就请便。我服从你们的要求。”赫鲁晓夫流着泪说出了最后一句话:“你们认为怎样起草决议就怎样起草吧,我会在决议上签字的。”

  赫鲁晓夫起初还要召开中央全会,幻想能像1957年那样在中央全会上反败为胜。但形势很快证明,昔日的奇迹已不会重现,眼看大势已去。赫鲁晓夫回到家中,但难以入睡,思虑再三,确认再做任何抗争也是徒劳的。他打电话征求米高扬的意见,米高扬也说服赫鲁晓夫要他自愿递交退休声明。

  “如果他们不要我,那就这样吧。我不再妨碍他们了。”赫鲁晓夫无可奈何地放下了电话。随即,赫鲁晓夫写了一份辞职书。

  第二天,10月14日上午,会议开得非常简短,只是决定选举勃列日涅夫为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并提议柯西金为部长会议主席。由于赫鲁晓夫最终采取了合作的态度,所以决定在中央全会上不对赫鲁晓夫展开广泛的讨论和尖锐的谴责。

 

  7 赫鲁晓夫下台

 

  10月16日,《真理报》在头版登载了勃列日涅夫和柯西金的照片,公布了苏共中央十月全会公报:

  “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今年10月14日举行了全体会议。

  苏共中央全会满足了尼.谢.赫鲁晓夫同志鉴于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解除他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的职务的请求。

  苏共中央全会选举列.伊.勃列日涅夫同志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

  在同一版上,《真理报》还公布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的公报:

  “今年10月15日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主席阿•伊•米高扬同志主持下,举行了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会议。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批准了尼.谢.赫鲁晓夫同志的鉴于年迈和健康状况恶化解除他部长会议主席职务的请求。

  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任命阿.尼.柯西金同志为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解除他苏联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的职务。”

  当一场严酷激烈的权力之战走向结束的时候,竟是如此的温和平静。把如此重大的政治事变掩盖起来,似乎再也没有更好的“遣词”了:波兰的哥穆尔卡下台是“患胸血栓”,盖莱克是“患心肌梗塞”,匈牙利的拉科西下台也是“健康状况不佳”,这次相同的命运轮到了赫鲁晓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