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产品的三证:高考古诗鉴赏题的八种答题模式(二)[江苏省丁沟中学张广祥之中学语文在线·广祥论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2 08:43:03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艺术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艺术手法分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㈠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和托物言志、托物寓理等。

 

 

㈡ 表现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2)联想和想象,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4)白描;(5)渲染;(6)象征;(7)动静结合;(8)以动衬静;(9)以乐景抒哀情;(10)卒章显志;(11)欲扬先抑等。  

 

 

㈢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即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借代;(4)拟人;(5)夸张;(6)双关;(7)对偶;(8)用典。另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说明作者是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的;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题示例:1.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早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漂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2.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闼,小门。

 

 

  “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步骤一)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点明拟人具体内容)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步骤二)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步骤三)

 

 

3.        听蜀僧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余响入霜钟③。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① 绿绮:古代名琴。 ② 流水:借用“高山流水”典故。

 

 

  ③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载,丰山有九种,霜降而鸣。

 

 

  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2004年天津高考语文试题)

 

 

  答:①主要用了侧面描写手法(步骤一)。 ② 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步骤二) ③ 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步骤三)。

 

 

4.(2005年全国卷Ⅲ)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雨后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  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

 

 

(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平静妁水面似“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以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写出风起、叶摇、雨滴落的雨后池上特有的动态之荚。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解析:该题重点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这首诗展现给我们的是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给人以清荚的艺术享受。一、二句展现的是雨后池塘春景的静态荚。第一句写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只淡淡地出一“平”字,使人似觉过于平常,但在这句之后紧接以“淡磨明镜照檐楹”,境界顿出。“淡磨”二字颇可玩味,施者是春雨,受者是池面,经春雨洗涤过的池面,好比经人轻磨拂试过的明镜,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比喻中有对比,有拟人,这就使“水如镜”这一浅俗的比喻翻出了新鲜之感。不仅能使人感受到雨后池上异常平静、明净的状态,并能进而联想到此前蒙蒙细雨随着微风轻拂池面的轻盈柔姿。三、四句由静而动,进一步写雨后池上的动态荚。东风忽起,舞动池边的垂杨,吹落垂杨柔枝细叶上缀满的雨滴,洒落在池上舒展的荷叶上,发出一阵清脆细密的声响。这里,诗人笔下荡漾的东风、婆婆起舞的垂杨、荷心的万点声,无一不具有一种流动的韵致和盎然的生意,与前两句的静态美相比,自然别是一番情趣,

 

 

雨后池上景物之美,诗人既写其静态,又写其动态,不仅显得丰富多姿,而且构成对比辉映,收到了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文学作品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赏析,考生在解题中可以跟这里的参考答案不同,只要言之有理,就可酌情给分。

 

 

5.(2005年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        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        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4分)               

 

 

答案:(1)傍晚    西风  

 

 

(2)拟人表现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6.(2005年福建卷)(6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不胜收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4分)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2分)

 

 

答案:(1)“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意思对即可)答“雁别秋江去”,言之成理亦可。

 

 

(2)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意思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试题选用了唐代诗人李白的五言律诗。李白是语文课本中涉及到的诗人,考生对其作品风格有所把握,而且此诗语言明白晓畅,考生应不难做答。   

 

 

全诗主要笔墨用在了写景,借景抒情、融情入境、情景交融都是考生熟悉的艺术手法,在这里李白运用得驾轻就熟,所以本题第一小题就在此点设题,表面上看“秋江”与“愁心”是字眼上的推敲,其实是考查考生如何分析借景抒情的含蓄美与情景交融的强烈感情色彩美。第二题对艺术表现手法的考查更是贴近教材。李白作为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擅长运用夸张,他想象绮丽,考生若对他有如此把握此题应胜券在握。

 

 

7.阅读辛弃疾的《破阵子》,回答问题。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这首词从意义上看,不同于一般的上下片各成一段,而是前(     )(填数字)句成一段,后(     )句成一段。

 

 

(2)这首词最突出的写作手法是什么?作者通过这一手法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全词从意义上看,前九句是一段,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从而表现了词人的宏大抱负。末一句是一段,以沉痛的慨叹,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悲愤。壮和悲,理想和现实,形成强烈的对照。从这对照中,可以想到当时南宋朝廷的腐朽,想到人民的苦难,想到所有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苦闷。由此可见,极其豪放的词,也可以写得极其含蓄,只不过和婉约派的含蓄不同罢了。这首词在布局方面也有一点值得注意。“醉里挑灯看剑”一句,突然发端,接踵而来的是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有如鹰隼突起,凌空直上。而当翱翔天际之时,陡然下跌,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喟叹,使读者不能不为者的壮志难酬一洒同情之泪。

 

 

[答案](1)九  一    

 

 

(2)本词最突出的手法是对照。词人前九句极力描绘出整军校阅、沙场驰骋的战斗画面,写得气势恢宏,言辞慷慨。但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陡然跌落千丈,原来前九句,全是梦境,梦境与现实形成了强烈对照,词人一切的理想只能寄托在梦中,强烈地表现了词人空怀凌云壮志,但却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忧愤。

 

 

8.阅读陈英的《山坡羊》,回答问题。

 

 

晨鸡初叫,昏鸦争噪。哪个不去红尘闹?路遥遥,水迢迢,功名尽在长安道。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憔悴了。

 

 

(1)这首元曲的主旨是:        

 

 

(2)你认为这首小令中最具神韵的字是哪一个?为什么?请作具体分析。(3)结尾两句“山,依旧好;人,憔悴了”很为评论家所称道。这两句到底好在哪里?请从写作技巧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重点考查钓是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技巧。①注意把握关键字词,透过意象来理解主旨;②第二题考炼字,特别注意捕捉用得好的动词和形容词,③注意题干中“请从写作技巧和思想内容两个方面作简要分析”,答题时要从这里切人。

 

 

[答案](1)嘲讽追逐功名之徒。(2)“闹”字,或者“争”字。众土子追求功名,趋之若鹜,甚嚣尘上的丑态如在眼前。 (3)“山,依旧好”四字,与上下文形成鲜明对照,用大自然的永恒反衬出人生的短暂和汲汲于功名的荒谬。这种强烈的对比,引起读者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9.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07重庆卷)

 

 

 海棠 (宋)苏轼            牡丹花 (唐)白居易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注]崇光:美艳的光彩。

 

 

         (1)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花的哪些特点?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分)

 

 

         (2)苏轼的《海棠》与白居易的《惜牡丹花》同样写夜里赏花,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 (2分)

 

 

答案(1)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2)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

 

 

10.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07辽宁卷)

 

 

秋夜独坐(节选)      唐•王维

 

 

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夜深      宋•周弼

 

 

虚堂人静不闻更,独坐书床对夜灯。门外不知春雪霁,半峰残月一溪冰。

 

 

      (1)两诗中均写了夜景,又有所不同。清具体说明。(4分)

 

 

      (2)两诗中均有“独坐”,而作者心境不同。试简要分析。(4分)

 

 

 (1)王诗写的是“秋夜”,写了山中果落、等前虫鸣的现象;(1分)周诗写的是“春夜”,写了春雪初停、残月挂山、溪水成冰的景象。(1分)王诗描写的是动景,(1分)周诗描写的是静景。(1分)

 

 

(2)王诗写的是悲哀孤独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的孤寂和岁月流逝的悲凉;三、四句写草木昆虫零落哀鸣,更添悲哀。(1分)周诗写的是宁静安适的心境。(1分)一、二句写是人独坐灯下苦读,不觉夜深;三、四句用“不知”室外景色的变化衬托了是人夜读时的投入和专注。(1分)

 

 

           以上答案不必拘泥,言之成理即可。

 

 

1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07安徽卷)

 

 

      醉落魄 咏鹰

 

 

         [清]陈维崧

 

 

         寒山几堵①,风低削碎中原路②。秋空一碧无今古。醉袒貂裘,略记寻呼处。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③。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

 

 

         [注]①堵:座。 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 ③轩举:意气飞扬。

 

 

(1)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

 

 

    答案:主要运用了衬托的手法。 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把“衬托”答成“烘托”也算对)

 

 

 (2)结合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

 

 

 附补充注释和讲解

 

 

         ①词借咏鹰抒壮怀,言其欲像雄鹰搏击狐兔一样,消除恶人、小人,声色俱厉,可见作者在郁闷中进发之愤慨。词大概作于作者旅寓河南期间。②堵:一般为用于墙的量词,词中形容山高。③“风低”句:写鹰在广阔平原上迅疾低飞。削碎,犹“划破”。

 

 

      ④寻呼处:行猎地方。寻呼,即呼鹰逐兽。杜甫《壮游》:“呼鹰皂枥林,逐兽云雪冈。”⑤身手:指才能、本领。和谁赌:没有机会与别人比高低。

 

 

      ⑥轩举:昂扬貌。 ⑦汝:指鹰。

 

 

   【讲解】词的题目为“鹰”,故多有将此篇划入咏物词者。然细味词情,其“咏物”的成分并不多,而是抒情主体“我”的形象更加突出些,在词篇中的比重也更大。故作借物咏怀题材来认识似更恰当。开篇“寒山几堵”的“堵”字、“削碎中原路”的“削”字下得极新颖而重拙,有此二字,凌厉激荡的气势喷薄欲出,堪称炼字的典范。接数句以“袒貂裘”、“略记”写出词人浩茫风度,为后文铺垫。下片兴感,“男儿”三句极豪迈,又极悲愤,精警无匹,如干将出匣,寒光射人。此等句是他人想不到、写不出者,最能代表迦陵词“鼓舞风雷”、“蹈扬湖海”的特色。末二句以荒莽景象收束全篇,于奔放之后作含蓄的一折,特别凸现词人九曲黄河般的积郁之情,力量沉厚。陈维崧在诸多作品中皆以鹰自比,他所看中的是鹰的轩举的“猛气”与矫捷的“身手”,用以抒发自己疾恶如仇、惩奸除弊的人格风范与人生理想。读本篇不仅令我们体察到“声色俱厉”(陈廷焯语)的雄健之美,尤其可感受到“顽者警、懦者立”的精神震撼。

 

 

12.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7湖北卷)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伯华清宫,请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4分)

 

 

    (2)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1)○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

 

 

          ○2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2)第一首诗通过写景状物,鞭挞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统治者。

 

 

      第二首诗通过咏史抒怀,讽刺统治者荒淫误国,感叹王朝兴衰。

 

 

13.阅读下面三篇作品,然后回答问题。(6分)

 

 

        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人月圆 (金)吴激①

 

 

南朝千古伤心事,犹唱后庭花。旧时王谢,堂前燕子,飞向谁家?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青衫泪湿,同是天涯。

 

 

         [中吕]山坡羊•燕子 (元)赵善庆

 

 

来时春社,去时秋社②,年年来去搬寒热。语喃喃,忙劫劫③,春风堂上寻王谢,巷陌乌衣夕照斜。兴,多见些;亡,都尽说。

 

 

[注]①北宋亡后,吴激被迫仕金。在一农宴喜上.偶遇流落为歌姬的宋朝宗室女子,遂有此作。⑦春社、秋社:古时祭祀土神一般在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称春社和秋社。③劫劫:匆忙急切的样子。

 

 

    (1)这三篇作品均通过 的意象,表达了深沉的之感。(2分)

 

 

(2)请简要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表现手法及语言特色。(4分)

 

 

 答案(1)燕子 兴亡

 

 

         (2)①刘诗今昔对照,寓情于景,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②吴词剪裁唐人诗句抒亡国隐痛,

 

 

         温婉悲凉,凸显婉约词的正宗风韵。③赵曲以议论作结,点破兴亡,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

 

 

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江苏卷)

 

 

          鹧鸪天送人

 

 

          辛弃疾

 

 

      口目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台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l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台丁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

 

 

      2  这首词以送人为题  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1)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路途艰险,祝福平安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程迷茫的郁闷之情。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2)不应把离别(相聚)枧为人世间唯一悲痛(欢乐)的事。人世间的风波远比路途风渡险恶得多。

 

 

 

 

 

1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以下题(2007全国卷)

 

 

      小斋即事    刘一止①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使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1).诗的第二联对第一联的句意起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

 

 

 (2)作者为什么要写琴棋二物?他想借琴棋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6分)

 

 

 答案 :(1)第二联是对第一联句意的补充。“未用”句是承“爱棋”句而说,“爱棋”是爱棋盘的方,故没有想到要用棋来较量胜负:“那能”句是承“怜琴”句而说,“怜琴”是爱琴弦的直,所以怎么能用它来记宫商角微羽五音呢?第二联突出强调了第一联中“为弦直”、“因局方”的句意。

 

 

 (2) 作者写琴棋二物是托物言志。他以琴棋二物的“品”,来写自己的“志”;直——正直、方——有棱角,正因为自己方直之品不变,结果到头来,“世愈疏”、“万事妨”,只落得小斋住处,无关于国家的兴亡了。这些都抒发了作者对个人遭遇的感慨,对世事讥讽的情怀。

我是谁啊我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