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器械管理制度:★观《龙蛇演义》有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9:42:40
注明:转载起点中文网《龙蛇演义》书评区 柳絮飞过 的帖子余自弱冠之龄习拳,以形意为根基,于八极、太极、咏春、大成、鹰爪翻子诸拳亦稍有涉猎,唯惰性使然,终未能痛下苦功,历十年方以惊炸之道得入明劲,足见驽钝矣。
  今将观龙蛇之感悟留言于此,望与诸君共勉之。 一、“小说家言”与“现实武术”吻合之处
  习拳十载,甘苦自知。观《龙蛇演义》有感,于其中所述之武技练法颇有共鸣,印证小说描写与习拳感悟,印象深刻之处有七:
  其一,摸鱼之势。
  1、原文:“女子眼睛始终是全神贯注的盯着自己的移动的手指。她总是把手先慢悠悠的伸出去,然后五个手指头像有准星般的一捉,随即便飞快的收回来。”(见第一章)
  2、有感:此法明里表述太极老架,但却暗与内家擒拿术中化僵为活之练法相合,方家阅此一节便足以悟得其详。
  其二,敛神蓄劲。
  1、原文:“王超有一种错觉,就仿佛自己的身体向吹了气的皮球涨起来。到最后,王超感觉到自己好像要被涨破了,才突然停下来,学着唐紫尘一样,双手往上一提,到眉心,然后虚按下来。要把全身的气都按进小腹内。手按到腹部,王超立刻感觉到,自己好像在往满满的轮胎中打气。”(见第五章)
  2、有感:余站桩求劲之时,呼吸间亦有充气入体之感。此体悟非亲历者不能知其详,此节文字疑有方家指点乃成。
  其三,桩功之用。
  1、原文:“把桩法融到拳法中,站桩就好像给你了一个公式定理,拳术就是一个题目。拿这个公式解题,就是桩法融合到拳术中去。”(见第十一章)
  2、有感:桩乃定势之拳,拳乃动态之桩。桩功扎实,乃可不动如山,融桩功于拳技,则可动亦如山尔。大善!
  其四,八卦掌功。
  1、原文:“先蹲在石槽面前搓铅汞大球,搓的时候,臂力,掌力,腰力,腿力,都在唐紫尘指点下,一一到位。最后一整晚,还是在水缸上变换身法步法抽,砍,戳沙袋。”(见第十三章)
  2、有感:余尝遵师命以抖大枪之法练力,枪长丈余,抖动之际腰背臂膀腿皆须运足活劲,与书中揉球之功实有异曲同工之妙矣。
  其五,河洛之力。
  1、原文:“黄河水浑浊,洛河水清盈。两大河水在中原河南腹地汇聚,一清一浊。冲击在一起,水流旋转。成了一个前所未有地大漩涡,是天然的太极。”(见第二百三十八章)
  2、有感:形意源于沙场,习者须体会披星戴月风餐露宿之艰辛,太极源于天地,习者须感悟河洛交汇之茫然浩大。心中若无感触,拳技何以入道?
  其六,心印势。
  1、原文:“对着太阳,王超全身丝毫不用力,一动不动,和别地桩法截然不同。但是太阳升腾转动地时候,他的身体好像也受着太阳力量的牵引。如一片云气轻微转动。就好像是借着大地旋转的地量绕着太阳旋转。”(见第三百零四章)
  2、有感:恩师有言:“感应不动之动,方能成就大动。”余习桩法之时,亦曾静气潜心,感应日升月落、物转星移之间,诸般天体对人体引力的些许细微变化,终于体悟到“动如脱兔”的势能如何在桩态中积蓄。
  其七,周明教拳。
  1、原文:“他们的练拳地方式,却又和一些典型的套路不同,因为他们在每练一个动作之前,都要静坐,酝酿之后,再打出一拳,或者踢出一脚。”(见第四百五十七章)
  2、有感:书中周明授徒之言深合拳理,柳絮拜服,梦入神机天人矣:“练功夫,就好像是写文章一样,需要长时间的酝酿,写一篇文章,下笔之前,你得仔细的酝酿,酝酿再酝酿,最后达到思如泉涌,灵感快要迸发出来,自己压抑不住的时候才下笔,那样磅礴大气的文章,一气呵成,挥洒自如。拳脚地道理也是一样。不要急着练,而是在练每一招之前,都要静坐,蓄养精力,思考那一招地巧妙变化,全身血液的走向,直到思考得全身发痒,浑身精力溢出,无法发泄地一下,才起来练一趟,这样才是真正的修炼。大多数武术家竟然也不知道这个道理,只知道苦练,却不知道练武的蓄养精力,正如文学中的灵感,先要孕育饱满,才能动手练习。”二、书中武术描写之诟病
  龙蛇以武起家,创国技小说之先河,魁首之举也。然其文中拳技描写亦有偏颇不当之处,通读之下,归纳有二:
  其一者,小说家于武术之误解
  余以为文人写武,拳义拳理皆为道听途说而得,其中误解之处再所难免。通读之下,三处误区首当其冲:
  1、站活马。
  骑御之术,当驾驭之,降伏之,终能动静由心,而非随其颠簸,书中所言之活马可于颤抖之中求得活血之功,却不能于起伏之际体证内劲之妙。
  2、闭毛孔、炸皮毛。
  蓄劲吐劲之际,皮毛随之起伏开合,勤习之,于皮毛开合可如运臂使指般掌控自如,此伴生现象也,非必然条件。若像书中所言,反复练习绷紧表皮之法以图增进内劲,则本末倒置,实乃大谬。
  3、国术只杀敌,不表演?
  未能杀敌之功,未必不是真功。神机亦曾于第八章言道:“有功夫,不一定能打,就好像有钱人,不一定会做生意”
  其二者,小说家于武术之杜撰
  杜撰为小说创作之必然,“龙蛇合击”之艺即为小说家依据拳理杜撰而来,此为神来之笔也。然杜撰之道过甚,难免歪曲武术之真貌,其中有甚者三:
  1、“明劲、暗劲、化劲”之杀伤力。
  明劲可发数百斤力,暗劲可发千余斤力,化劲可发数千斤之力?武术乎?超人乎?如此打击力,几可迎面硬撼高速列车,人体岂有如此功能,荒唐至极尔!
  2、变身大魔王?
  余一师兄功夫颇深,运劲时可使手臂粗胀,臂展亦可延长。然书中所言“通身暴胀,壮若魔王”之举,实乃小说家杜撰,今世若有此等功夫,则定为域外“绿巨人”之流所有,与我华夏武技无关尔。
  3、抱丹?避谷?不坏?
  书中之抱丹,实与初期敛神蓄劲之功无异。实不该将之置于化劲之上。
  避谷者,与武术之高低并无必然关联。未习武者亦可习之:静心食气,短期避谷,有清理肠胃之功效。可使脏腑减负、促进内分泌平衡,乃健身妙法也。
  关于不坏。内功调息可固本培元,修复暗伤,但往往需耗数日、数月甚至数年之功方能见效,书中所写之功夫高深者于人体洞察入微,几可修复重大损伤于瞬息之间,不似武技,反类妖法。 三、现实中的内家拳
  内家拳不过养生、健体、练力、搏人之术尔,绝非超人进化剂,小说读者若以“发力数千斤”、“变身大魔王”为目的而寻拳习之,终必失望。余将现实武术之真貌概述如下,一家之言,不当之处敬请斧正:
  其一,内家拳之起因
  初时,拳无内外。习拳技以搏人,习拳功以增力。
  及后,义士举事不利而落草。朝庭禁武,诸般练力之法如开硬弓、拉铁车、举石锁之流皆为列入禁法。习者犯禁,视同反寇,王命杀之。故有武者将开合束展之力融之于桩,蕴之于架,暗习之。藏功于拳技之内,是为内家也。
  其二,内外家之区别
  1、内家拳,育功培元于拳架之内,故昔日太极杨曾有日盘老架三十遍之说。
  2、外家拳,苦功多在拳技之外,故旧时之少林僧皆需在挑水洒扫之中求得耐劳之功,方可获授拳技。
  其三,内家拳之真貌
  1、练法、打法、演法的作用
  (1)练法。顾名思义,练法者,练力、健身、养生之法也。习武若无练法之功,则与寻常斗殴无异,身巧力大者恒可胜,身拙力弱者恒须败。蓄劲、发劲、俱为练法。
  (2)演法。演法非指哗众取宠之操练把式,乃自演拳技、检验功底之术也。如翻跟斗之技不可杀敌,却可检验腰腿之力是否硬朗、全身协调之功是否仍在,成熟完善之拳种体系,演法套路必不可缺矣。
  (3)打法。打法即得手之法,不究强身健体之道与劲力宏大之法,但求伤敌自保之术。所谓“杀招一起,杀心立现”、“只杀敌,不表演”者云云,盖专指打法也。
  若说练法之搏人功效为精研“劲施于人会受多重的伤”,而打法则长于“如何能够打中人”。
  功深而仁厚者,遇弱敌可凭练法以劲力之妙取胜,使犯者立扑,不伤性命。然遇生死相搏则必以打法应之。
  2、明劲、暗劲、化劲的效果
  (1)明劲。爆发力高度集中,如牲畜拉车时若惊吓之,则可暴发出车翻墙倒之力。余师习明劲之功数十年,纯熟之至,可于豆腐之上裂砖而豆腐丝毫无损,此明劲之妙也。其它诸如穿透性、震荡性、集中性,俱为明劲之能。
  (2)暗劲。暗劲之劲路高深于明劲,然打击力则逊于明劲。余一师兄,可于轻抚之中施以暗劲,致人于毫无防备之际。故可知:暗劲者,暗算之术尔,非搏人之术矣。
  (3)化劲。化劲近于传说之言,自恩师及以下无人达至,故不知其详。然几可断定,其应为无形无相之功,而绝非小说所言“一步数十丈、发力数千斤、筋肉强壮不惧小口径枪械”之功。
  其四,内家拳之现状
  今世之武坛,西风日盛,反观我中华武术萎靡倦怠于拳台,究其因不外其二者:
  1、今昔国人体魄有异。旧时国人吃苦耐劳,往往有为求医而身背老母徒步奔走数月之人。今人受生活习性与饮食结构所累,耐劳之力大不如前。余之友人中,大有健身有道肌肉优美之士,然其体魄大都难以经历风雨疲敝之煎熬。
  2、今昔武者习拳侧重点有异。武人交锋,当以得手、施劲二步取胜,旧拳师以拳为生,出手即分胜负,过招即伤人命,故重视得手之法。然今人习拳大都深究施劲之法,而不擅得手之技。盖空有发劲之能,不谙发劲之机也。
  综上二因,今之武者往往习拳经年,生死相搏之即往往难以尽现其艺。非拳技之过,盖因时代之变迁,人力、天力皆已物是人非矣。 四、拳学之路今何在?
  百年前火器之犀利已尽可胜于拳技之威猛,余尝自醒:今人习拳所为何用?
  其一,今人习拳之意义
  今世社会之变革日新月异,西学横行致我华夏拳技渐呈式微矣。须知若单以杀伤力而论,倾注心血之一拳远弗如踩足油门之捷达,故今人以研习拳勇之道而图斗狠者,不足取也。今人习武,不在于战胜他人,而在于改善自身之精神气质,塑造温良谦逊、方正圆润之性格,完备肌体、脏腑之机能。
  其二,今人习拳之要领
  拳学成就之途,无非有二:一为真传,二为苦练,别无它径尔。
  1、真传。夫真传者,盖指借假修真之法也。
  拳学中仿生、养气诸般法门,俱无西学依据,以今人思维辨之,当属借假修真之道。夫借假者,因其拳理未必真实,然依之苦练,即可成功。借助假理,修得真果,即为借假修真也。现列举冰山一角,一家之言,敬请方家指正:
  (1)调息,假借气血之力。
  拳家静心练气,可使头脑清明、身轻体健、内腑充盈,虽不能直接增加拳技之击打力,却能使精力充沛、活力旺盛。习之日久可保康健。然内息、气路、经络云云,皆未获西学之认可。
  (2)日炼,假借生发之力。
  拳家练形首重定势。夫顶天立地者,上有破土而出之劲,下有落地生根之势。初习者可取种子生长,上冒枝芽、下生根须之意。此法为“对争”之基础也,所谓“折叠束展、明暗开合、六面浑圆”诸法,皆由此中衍生而来。
  (3)仿生,假借众生之力。
  当世科技发达,资讯爆炸,物质丰富,生存条件优越,致使今人多长于智辨之能,而体魄懒散,心之机敏不弱于古之士大夫,而体之机敏远弗如先辈。
  野生物种弱肉强食,以搏杀求生存,机敏远胜今人,故相传古时三丰真人观蛇雀相争取其行动时机而创太极,形意亦有鹰捉、蛇缠、燕啄泥诸形。
  习仿生之拳须亲历众生搏杀之境,而洞悉众生机敏何在,切不可空做弯弓搭箭之形而不施开弓拉弦之劲。否则竹篮打水,终无所成。
  2、苦练。夫苦练者,盖指持之以恒之志也。
  某拳师年事渐高,膝下三子俱未得真传,临终于卧塌之前遗言:“拳技之精义,唯beng字尔。”
  长子以其为“崩”,于是尽弃所学其它,终日反复一式崩拳,历十年苦功,终达至劲路圆熟,时机灵通之境,乃有所成。
  次子心道:老父早年武举出身,弓马纯熟,一身神力定由“绷”字入手而得,故终于苦练开硬弓、扯牛筋诸艺,从中磨练肌腱神力,历十年亦有所成。
  幼子则回思先父生前拳路,每每含劲欲发之际尽取似蹦非蹦之意,将蹦欲蹦之势,暗合拳谚:劲由拳出、力从地起。以先父遗言为“蹦”字,其后精研蓄劲、发劲之法,十年不懈,亦武技终成。
  此三子感悟不同,皆有所成,究其因,无它,唯持之以恒,苦练尔。   嗯?貌似某人对此很不满。好吧,我承认,我的确很会说“哇塞!”、“你不懂了啦!”这种没营养的话。
  前两天没在状态,因此水平比较次,今天继续补完,先弄一篇“练法”那节的补完吧,这回用口语来写,你满意了不!OK,Ready?Go——
  一、关于放松入静
  静心的方法有很多,有人喜欢想像某幅平静的画面,有人喜欢默数呼吸,我个人比较习惯由放松着手来静心。
  具体方法:本门的松静功夫认为双眉紧锁是心怀愁苦的外在表现,古人形容异士面目安详,总说“眉间广尺”。因此放松须从眉心舒展开始,放慢呼吸速度与力量,默念一个长长的“松”字。同时前额部位一边尽量极度放松,一边体会向两边拉开的感觉,默默将双眉之间的距离拉远,内心体会“两座山峰越来越远,两山之间的峡谷慢慢变成广阔平原”之意,松九次告一段落。之后放松大脑深部,脖颈,胸背,双臂,腰腹,双臀,双腿,双脚,每处各九次。全部放松完一遍。再整体放松,从上到下放松,从内到外放松,各九次。
  通体上下松透之后,可以以松入静,然后可以练气之法调息。
  松静之功虽不能直接增强体质,但可使身心舒畅,减少心因性疾病的发生机率。
  Tips:最近看了神机的新作《阳神》,无意之中发现按照其中所描写的“观想跳入虚空,化身弥陀,大放光明”这个方法很利于松静,见效很快。
  这里只是“借假修真”,其机理可以视同心理暗示,质疑仙侠的同学可以继续质疑,至于那些想通过观想法成仙的同学们,你可以直接到广场上人多的地方暴喝一声“神功护体,诸邪退散”去了。
  二、关于调息练气
  练气分三项内容,一是呼吸的调节,二是意念的存想,三是劲力的配合。
  1、呼吸的调节。练气时调节呼吸的总原则是“细、柔、慢、长、匀”五字。而具体的呼吸方法,对于初学者来说采用“逆腹式”呼吸效果较好,其中主要包括三种,一是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小腹还原,二是吸气时小腹内收,呼气时小腹外鼓,三是吸气时小腹尽量绷紧不动,呼气时小腹尽力外鼓。对于初学者来而,推荐第一种。后两者需要在特定的阶段,配合专门的辅助方法才能练习。
  此方法可以通过腹肌的运动促进肠胃蠕动,改善脏腑机能,算是保养内脏的入门方法。
  2、意念的存想。吸气时可以存想身体表皮毛孔张开,吸进外界空气中的养份,呼气时可以存想全身的毛细孔张开,体内的污浊之气通过毛孔排出去。
  对于那些非要强调科学不承认内气的同学们,可以把此方法也看做“借假修真”,其效果是可以促进微循环,可以近似的理解为通过心理暗示来调节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再继续胡扰蛮缠的话可以拖出去砍头十五分钟了。
  3、劲力的配合。锻炼不能一味放松,阴阳平衡、刚柔并济、动静相间、松紧配合,才是正确的方法。空想是想不出劲力来的,因此呼吸之间,表皮和肌肉应给予一定配合,以增强意念的效果。三、关于站桩方法
  站桩的要领有很多,各拳种流派的要求也不尽相同,有放松的,有用力的,有负重的,有忽紧忽松的。有些桩法属于“活桩”,虽然外形不动,但内在的松紧虚实却是随时变化的,这此桩法必须由师父给予徒弟当面指导,随时调正较准才能练。有些桩法则需要在桩功之外配合一些其它的辅助训练才能不出偏差。因此适合没有基础、没有老师的初学者自练的桩法其实并不多,大都数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原封不动的照搬一些习拳有成的名家、名师的站桩心得要领,诸如“虚领顶劲”、“沉肩坠肘”、“松腰圆裆”之类的,另一种是走的“松、静”这个路子。前者需要有一定基础,或者有行家指点才能练好;后者则纯粹是养生功夫,外形虽是桩功,功效却跟之前的说的“静心”差不多。
  介绍一部分以前我站桩入门时的步骤和要领:
  1、概述:
  站桩之时运用逆腹式呼吸是首要的。
  其次是训练“对争”之力。
  再次则是形成整体爆发力,同时积蓄浑圆劲。
  之后是的训练是在抻筋拔骨的过程中,使用一些特殊的呼吸吐纳方式。
  2、详解:
  (1)呼吸。逆腹式呼吸之前在练气一节中提到过,参照以上。
  (2)对争。其实就是二力相对,相互抗争的意思。比个例子,假如身前身后各立一根木桩,出拳打身前木桩时,手中紧握一根皮条,皮条的另一端拴在身后的木桩上。由于皮条长度短,发出的拳头打不到身前的木桩,皮条就已经拉紧了,这时不收回拳头,尽力维持那个向前发拳的劲,这就是一种近似于“对争”的状态了。以对争的状态来积蓄势能,是增加打击力的一种方法。当然,以实物皮条来练是明练之法,而在桩功之中的练法则是藏皮条于体内,是暗练之法。
  具体的练法分为以下几步,一是假借植物生长之力,二是假借开合拉扯之力。
  ★生长之力。站桩时体会种子生长的力,脚下要向下扎稳,仿佛生出根入深扎地底,上身向上挺拔,头部虚领顶劲,体会种子发芽,冒绿吐枝,破地而出的意劲。日炼之法就是模仿植物的生长力,要像种子发芽一样,生出根须向下扎,有钻地之意,但躯干是迎着阳光向上努力挺拔生长的。体会不到向上生长之力,可以揪个朝天辫,向上提,多提一提就明白了,体会不到脚下生根的,可以试试五趾抓地。至于不会抓地的同学。。。。。呃,被你打败,你可以继续去广场上掐个手诀暴喝“神功护体”了!
  桩功的作用有很多,像什么练力、形成整劲、蓄劲发劲等等都可以从中求得。不过以上介绍的这种桩法桩法的要领,在最初阶段的功效,主要只有两点,一是下盘的稳健,二是身姿的挺拔。当然以此为基础,可以衍生出一些其它的东西。
  ★拉扯之力。没练过拽着皮条向前冲拳的同学们可以用拉力器体会一下这个感觉,把拉力器拉开之后不要收回,尽力维持这个劲头,在使足了劲儿的前提下,慢慢放松,使拉力器不收回、肌体却逐渐从紧张爆发的状态过渡到平稳适应的状态,就是这个感觉。把撑开拉力器的对争力应用到桩法里,就是“把牛皮筋藏在体内”的练法,以浑元桩为例,站桩时可以双臂紧抱,向内用力,但不让双臂向内发生位移:把内抱的劲儿蓄起来,不要发出去。类似的练法还有双臂外撑,双臂前推,双臂下压等等,所有的一切,前提都是外形维持原状。
  对争所说的“拉筋”,其实并不是在拉体内的筋,而是假借拉牛皮筋之力的意思。
  对争的要领就是在静止的状态中保持发力的劲头儿。
  对争的弊端是某些不能够随时得到正确指导的同学在训练之后,可能会练出一身僵劲,所以一般在对争之后要练习单操或者盘架,把劲路运活了。
  当然练完之后甩甩胳膊蹬蹬腿、或者练一会小说里唐紫尘最初教王超练的那个“颤抖马”,也可以起到活血的作用。 (3)整体。通过对争训练,天长日久逐渐从二力对争过渡到六面对争时,前后左右上下,六面都有力量可以支撑住,全身上下的各组对争劲力形成一个整体,也就是老话说的“拧成一股劲儿”。练到这个阶段,发出的力,可以争为“整体爆发力”,一般说某拳师打人,可以“步到人翻”,大都是至少练出整体爆发力的水平。
  整体爆发力的机理可以近似的理解成由于内部支撑力的存在,从而使稳定性得到增强,间接导致冲撞力也相应提高。
  (4)浑圆。由六面对争,练出六面支撑力,连成一体,再加以培育,就是浑圆力。六面对争与浑圆之间虽然相差很大,但其实也只是一步之遥。没有当面指导很难练成,在此就不多详述了。
  (5)抻筋拔骨。六面对争之力纯熟到一定程度,就能够把全身的筋都挑起来,而同时配合各处肌肉的呼吸吐纳,就可以在锻炼筋力的同时,温养肌体。再进一步,可以借助抻筋之力带动体态,修正由于不健康生活习惯造成的骨架歪曲之处。
  (6)战斗力。练到此步,就算是功夫不浅了,但有功夫不代表一定能打。站桩时,很多很多人都可以练出各种强身蓄劲的效果,但是一动起来,间架都散掉了,蓄起来的劲力也丧失了。能把桩态应用于实战,才是真正的高手。就好像会表演铁掌开碑,但却很可能打不过开不动碑的小流氓。四、关于练力方法
  没有暗练,劲力浮燥,只有冲撞,没有沉稳。没有明练,则劲力虚假,只会自己绷傻劲儿,却不会把劲儿使出来。
  通过拉皮筋、举石锁、抖大枪、拉硬弓、揉石球这些练力之法,把筋骨肌肉之内憋住的劲儿使出来,等到臂力、腕力都活泛开了,各种直力、横力、圈力、回力全都运使的圆熟了,那么此项功夫也就算是入门了。
  五、关于抗打硬功
  活性排打、吞气入腹、憋气捶打、撞墙撞树、双人互撞、用擀面杖或啤酒瓶之类的滚筒碾轧体表筋肉等等方法,其实若有前面的基础,有了练气和抻筋蓄劲的底子,硬功的训练已经很简单了。当然,如果要单练硬功,还是需要比较复杂的程序才能有所成就。
  六、关于内劲发放
  现代人学武,往往学会发劲,后练搏击,甚至学会发劲,不会搏击,造成外人认为发劲对于实战用处不大的印象。其实发劲的威力还是蛮大的,实战中用不上发劲的原因主要还是由于对步法和时机的掌握不够火候造成的。发劲中比较常见的方法惊炸劲、抽扯劲、弹簧劲等等。由于威力比较有危害性,故具体练法在此不多详述。(其实蓄劲的功夫练到一定程度,自然就会感触到如何发劲的方法了)
  七、关于力量传导
  有了强大的内部支撑力,不能空比划发劲,还要通过击打训练来建立内劲的传导通道。最好的方法是打壁袋,通过半身扭转把拳面顶出去,撞在壁袋上。不要将之误解为打法,其实此法的目的是通过训练,使身体适应撞击的震荡,使全身的劲力可以顺畅的传导至拳锋,以打击力的形式作用在拳面上。
  除此之外,千层纸、木桩,都是很好的训练方法。
  缺乏击打训练的同学们,记得事先在手里握根布条,在拳面上缠一圈,不然手皮磨破了哭鼻子,本姑娘可不管给你买糖吃哄你:P 八、关于拆招对势
  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会一对一的跟徒弟拆招,以训练徒弟的应对能力。
  现代搏击的训练方法中,也有教练亲自手持移动拳靶,以变换靶位的形式训练拳手的反应。
  另外咏春拳里的木人桩在这方面也有一定的强化作用。
  九、关于身法步法
  身法要做到束、展相间,不能直愣愣的戳在那儿,拳谚讲:“招架非好汉,闪躲真英雄”,因此实战交手时真正在拆招中取胜的机会并不多,身法要在全身一束一展之间规避对手拳势,同时完成借势发劲。
  步法更重要,过去讲“教拳不教步,教步打师父”,意思就是说,空有一身发劲功夫不见得能打,如果步法练对了,能做到在运动中的活步发力了,那么实战能力就强了。《武林大会》上的选手们,通常都在亮相时运劲刚烈,交手时却动作笨拙,大部分原因还是没掌握到活动发力的要领。自以为有功夫却不能实战的同学们可以在掌握了进退和左右交叉变换的基本步法之后,用打活动吊袋的方法来训练步法和活步发力。面对悠来荡去的吊袋,可以从中掌握
  体会各种距离、各种角度下活步发力的时机和活步发力的技巧。
  十、关于方便法门
  介绍三个传统功夫里长功夫的方便法门,不高深玄妙,不需要器械配合,可以在空闲时间随时随地练几下:
  1、初练时:握拳,紧张前臂的所有肌肉,记住是所有的肌肉。绷上十秒,而后全部(一定要全部)肌肉放松十秒。反复数十次。
  熟悉后把全部绷紧再全部放松的时间放短,绷放的时间越快,对肌肉的控制能力就越高。这样练习不长僵劲,只长力。
  2、较为熟练以后,在第1种的基础上,象拉拉力器一样,拉合十余次而后放松。不过这种练习法要注意,放松时全身肌肉要放松好,要不会只练上一身的僵劲。(李小龙的静电练法就是此法的改进。)
  3、双臂向前平伸,手掌掌心向下,手掌握拳、手掌伸开,手掌握拳、手掌伸开,重复次数越多速度越快越好。
  以上三个小方法不用器械,更不会把肌肉练僵。
  1与2是南拳采用的方法,尤其是很多练洪拳的南拳师傅们在练习套路时都会暗自运用上这些方面,3则是弹腿门里练手的方法,现在搞中医的很多按摩医师也都在用这个方法练习手劲。注意:你确定?
好吧,我承认,我的确在私底下也从事一些业余的武术教学。不过效果嘛~~~~~~
我的一个学生,练功N天的时候对我说:姐,我现在一练完功就觉得全身都有使不完的力气,恨不得把大衣柜搬到楼下,然后再搬上来,那才觉得舒服。
我说,嗯,那是气血运行旺盛造成的假象,旺盛不等同于充盈,隔一段时间不练,你还得跟以前一样。继续把心思放踏实下来好好练吧,练到充盈为止。
练功N周的时候他又对我说:姐,我现在练完功感觉双腿充实有力,好像一脚就能把门板蹬穿似的。
我说,嗯,那是下盘气血凝实造成的假象,凝实不能等同于充盈,隔一段时间练,你还得跟以前一样。继续把心思放踏实下来好好练吧,练到充盈为止。
练功N月的时候他突然对我说:姐,我现在练完功,俩腿就基本上不会走路了……
我说,嗯,你练的太心急了,落地生根的功夫用的太死了
N月之后终于发现,小伙子被练成扁平足了。。。。学功夫不是那么简单滴
嗯,那个谁,何同学,举出你的例子来,不伤你的自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