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e初级教程 百度云:平民皇帝杀功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6:05:06

平民皇帝杀功臣

(2009-01-16 22:40:55) 转载标签:

儒家学说

皇权

刘邦

杀功臣

文化

分类: 历史

    中国古代一个新朝代的建立,大都需要经过一番战争,建立新王朝的战争就会造就一批声名显赫的功臣。然而,有一些新朝代建立后,往往会杀戮功臣。西汉初年韩信临死前,引用别人的话说,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两个成语成为后来描述杀功臣现象经常使用的词汇。那么,杀功臣的现象为何会产生?为何有些朝代会大杀功臣,另一些朝代却没有这种现象?
    秦朝末年,有一个平民百姓,名叫陈胜。他在种地的时候曾经有几句名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秦末推翻秦朝的大起义,后来就由这个胸怀大志的平民百姓首先揭竿而起。此后,各地的平民和旧贵族纷纷打出战旗。三年时间,曾经威严无比的秦朝,曾经试图世世相传的庞大秦朝,轰然倒塌,居然一去不复返了。又经过几年楚汉争霸,一个名叫刘老四的平民当上了皇帝,改名为刘邦。
    西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平民王朝。刘邦的父母连名字都没有,刘邦的几个兄弟也以刘大、刘二之类的排名为称呼。刘邦当上了皇帝,原来的朋友、战友关系变成了君臣关系。开始的时候,刘邦朝廷中君臣之间依然很随便,很没有规矩。随着知识分子的介入,一系列的制度和规矩慢慢形成,刘邦终于意识到了皇帝是怎么一回事,终于感受到了皇帝的尊贵。于是,刘邦开始面临一个巨大的、严重的、严肃的问题。看起来那么强大的秦朝,短短三年时间,就被风起云涌的起义推翻了,民众的造反如摧枯拉朽一般,将不可一世的秦朝彻底埋葬。在这批造反者中,他刘邦本人是最幸运的。那么,如何避免另一个刘邦的出现?换句话说,他刘邦可以推翻秦朝当皇帝,另一个平头百姓如张三李四王小二等等,会不会也起来造反,推翻他的刘家王朝?要知道,西汉初年的刘姓皇家实力,远不如当初的秦王朝。
    今天有一个政治术语,叫做政权的合法性。刘邦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因造反而获得政权的平民,他的政权合法性在哪里?如果造反就是合法性,那么,刘邦就不能排除其他人随时都可以造反的权力。在刘邦以前,最高权力都在贵族内部交替,等级制度是那个时候权力合法性的基础。如今,一个平民当了皇帝,等于向所有人宣布:任何像刘邦一样出生的平民,都有可能当皇帝。而这样的平民在数量上,比贵族人数大得多,可能对最高权力产生幻想和举动的人,大大增加。等级制度中,贵族掌握权力还有一套固定的制度,平民当皇帝只有造反,没有任何制约。刘邦成功了,也为所有的平民树立了一个可效法的榜样:彼可取而代之。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秦朝二世而亡,刘家王朝是否也将昙花一现?因此,为自己政权合法性而苦恼的刘邦,必须防范任何形式的造反。首当其冲的就是与他一起打天下的功臣。这些功臣很多也有像刘邦一样的低贱出生,又有造反的实力和有造反的经验,还有居功自傲的心理。平民出生的皇帝刘邦,想不出任何办法取消他人像自己一样造反当皇帝的权力,只有使出最本能的办法:从肉体上消灭,将具有威胁的功臣杀掉。
    汉武帝之前,通过造反获得皇权的问题始终存在。在这种问题上,有文化的人和没文化的人,处理方式是不一样的。刘邦造反前好坏还当过小吏,造反期间又与很多知识分子打过交道,多少还懂一点大道理。因此,与更没有文化的吕后相比,刘邦杀功臣的手段还显得稍微缓和一点。相反,与文化知识几乎绝缘的吕后,对待所有威胁自己权力的人,其手段更为残酷毒辣。古代社会,在儒家学说成为社会主流之前,平民百姓几乎都缺乏文化知识,文化只属于少数人。刘家拿到了天下,最初的几代刘家后代,依然缺乏儒家文化教养。因此,西汉初年,即便有文景之治,也多次发生刘姓皇族造反。“谋反”一词在很长时间里,是最严重的罪行。其频频出现,说明对皇权的觊觎始终存在,最高权力的合法性始终没有解决。直到汉武帝之后,最高权力的合法性问题才真正解决。这个话题以后再说。
    中国古代社会每一个朝代的开国皇帝,并非都是平民。例如唐朝的李姓,宋朝的赵姓,当皇帝以前就是贵族。贵族当皇帝与平民当皇帝有一个很大的不同,在于他的文化素养和个人心理。中国古代虽然没有永久世袭的贵族,但是,贵族还是阶段性存在的。贵族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也就容易懂得汉武帝之后形成的皇权合法性的道理,不太会像平民皇帝那样因合法性问题而焦虑过度。因此,在唐朝和宋朝建立后,没有发生大规模杀功臣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贵族的文化素养使得他懂得只要顺应“天意”,合法性就会产生,不用害怕他人的挑战。贵族皇帝的主要威胁来自皇族内部,所以才会有李世民杀害兄弟而继位。

    与杀功臣相关联的另一个现象是酷刑。一般来说,贵族出生的皇帝,更加懂得文化教化的重要性,不杀或少杀功臣,也较少使用酷刑。唐朝时期武则天大量使用酷刑杀人,与她的平民出生以及以女性身份挑战全社会有关。由于合法性的缺失,武则天不得不靠用酷刑大量杀人来维持自己的权力,这与平民皇帝杀功臣在性质上是一样的。
    另一个大杀功臣的皇帝是朱元璋。朱元璋像刘邦一样,是平民出生,没有多少文化。朱元璋杀功臣的内心动机,与刘邦几乎一模一样。朱元璋杀功臣与他对待儒学的轻蔑态度也是一致的。如果他有点文化,如果他懂得儒家学说的意义,他可能就不会赤裸裸地大杀功臣。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如果一个没文化的平民当了皇帝,他就容易大杀功臣。再延伸一点,如果一个有文化的人当了皇帝,但他对儒家思想持排斥态度,他往往也会大杀功臣。杀功臣的根本原因就在于皇帝对于自己权力合法性的焦虑,这种焦虑在缺少文化素养的平民皇帝身上尤其明显。与杀功臣相一致的是,凡是杀功臣的皇帝,都喜欢使用酷刑。反过来说,凡是使用喜欢酷刑的掌权者,大都是缺乏文化教养的,尤其是缺乏儒家文化的教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