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10没有任务栏:地理课堂教学趣味性探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9:01:00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使学生对所学科目有兴趣,教师就要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地理知识涉及地球、宇宙、大洲、国家、地区等多方面内容。内容包罗万象,上至太空霄汉,下至千米岩层和近万米洋底以及各国概况,历史变迁,民风民俗,生产生活。这些复杂的知识内容,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客观地反映到课堂上,并使学生尽快掌握,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缺乏兴趣,往往感觉到地理课枯燥无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增加课堂的趣味性,使学生喜欢地理课,从而产生掌握新知的强烈欲望,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要使课堂饶有趣味,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大致归纳成如下几类:
  一、紧密结合当代社会的发展变革,从世界的热点问题挖掘趣味性
  关注人类生存与发展过程中重大问题和最新的地理学研究与发展动态,揭示地理学与社会经济、人文现象之间存在的联系,是地理学习者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这一素质的考查是通过热点反映出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很多,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三农”问题、城市化问题、自然灾害、伊朗,朝鲜核问题、巴以冲突、台海危机等。
  如:讲全球变暖,可以结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提问学生:减排责任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会上争议的一大焦点问题,对此你有何看法?在此次大会上中国作出了怎样的庄严承诺?你知道哪些产业受全球变暖影响最大吗?什么导致全球变暖?控制全球变暖,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还可以向学生介绍新能源汽车的有关情况,如新能源汽车的分类,我国在哪些城市试点,政府补贴办法,对环境的影响等。
  讲气象灾害——干旱,可联系今年发生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大旱,进而分析干旱的成因、产生的影响、采取的防御措施等。讲到台风,可以问学生“我们当地受台风的影响吗?台风主要影响我国的什么地区?一般什么时候出现?近年影响我国的台风很多,能说出两三个吗?”由此进入讲解台风的有关知识:西北太平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台风;印度洋和大西洋上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或以上的称为飓风。台风、飓风都属于热带气旋中强度最强的一级,只是发生地不同,名称不同,但性质是一样的。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台风主要影响我国东南沿海省份,如福建、广东、广西、台湾等。
  地理课堂教学适时联系发生在身边的社会热点,使学生感到地理知识很有用,这样不仅传授了书本知识,还拓展了教学内容,更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从而激发了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
  二、地理与历史故事互为印证来增强地理课堂的趣味性
  中学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等多种知识综合的学科。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称它是一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多种学科相互联系,影响很大。在中学地理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博览群书,广泛涉猎多学科的知识,中学地理教材中蕴含的历史知识比较多,在地理教学中紧扣教材内容,挖掘地理课中的历史知识,有意穿插一些生动的历史知识进行教学,能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促进地理知识的掌握,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在讲区域地理时,结合具体内容穿插故事学生容易感兴趣,如讲南亚时,可以讲讲《西游记》的故事,讲西亚时,又可以讲讲死海的民间传说,还可以穿插元朝军队与西亚国家的战争情景,西亚军队用石油点火袭击元朝军队的情形,由此可知西亚丰富的石油储藏。在讲非洲时,将郑和下西洋的故事讲给学生听,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历史和中国人探索海洋的伟大壮举,揭示中国人民酷爱和平的愿望,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讲述我国的对外贸易时,引述中国纺织品出口与欧盟之间的贸易摩擦,外经贸部部长薄熙来与之谈判的故事,使学生懂得国家经济建设面临许多复杂的国际环境。从而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不屈不挠的精神和为国争光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让学生自己搜集如 “日界线趣事”,“拥抱地球的人”,“马纬度和贸易风”等有关地图、天文、气候方面的轶闻趣事,在班上交流。
  地理教材的许多内容,从历史角度举例联系,更能确切地表述自然地理的规律和人文地理的现象。运用“洋流”知识,可进一步讲解国际人口迁移;欧洲的奴隶贩子利用洋流运输贩卖黑人到美洲的“三角贸易”,出程利用加那利寒流到非洲,中程利用大西洋南赤道暖流、圭亚那暖流等到美洲,归程利用墨西哥湾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回欧洲。我国明朝的郑和下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先后航海七次,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除当时具有的先进航海技术和帆船外,还借助于季风(东北季风、西南季风)和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结合教材中所涉及的历史知识进行学习,研究,使其纳入地理知识的体系之中,建立地理、历史知识的有机联系。
  三、提高读图能力,发展兴趣
  读图是地理学习的一大特色。没有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和地理教学始终相伴,这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点。地图是地理知识的一种形象、直观、综合的表达,也是地理学科独有的一种语言。它以图像、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信息;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地理课本中的各种地图、如景观图、示意图、统计图等等,有机构成了一个“图像系统”。这些图像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它具有感官刺激强、信息容纳量大、表述简明扼要等优点,它能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这样,学生可以借助读图更好地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进一步理解地理概念及原理,学起来感到轻松自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了学习信心。
  如在讲《大洲和大洋》一节时,请同学看地图册找出亚洲在哪个半球,中国在亚洲的哪一部分?是否能够找出我们的家乡。这些简单的查阅,拉近了地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意在引起同学们阅读地图的兴趣。
        告诉学生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限,以此来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应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观察,对观察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其地理特征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而得出结论,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学会图文转换、图图变换,强化学生一图多思,多图并用的习惯,着重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平时注意把课本中、练习中出现的地理数据转换成图形,老师要引导学生对每一幅地图都要想一想“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问题,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了,在考试中不再害怕读图题,学习成绩提高了,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喜悦,自然就喜欢上地理课,想学、乐学。
        四、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天气系统时,通过让学生收听、收看天气预报,了解本地昨天、今天、明天的天气情况及不同城市同一天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总结出天气的特征来。即同一地点不同时间天气不同;同一时间不同地点天气也不同。由此加深了学生对“天气”概念的了解,区分了“天气”与“气候”这两个概念的差异。这样通过对熟知的具体事物或现象的分析,说明了抽象的概念和枯燥的原理,使学生觉得地理事物距他们很近,所学知识很有用,从而乐于接受,同时增强了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
        例如农业的区位教学,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对农业有着亲身的体验,他们对农业可以说非常熟悉。教师如果光讲农业的区位因素,学生就会感到枯燥无味,激发不起学习的兴趣。如果直接讲农业区位因素,也显得这部分内容简单、机械。但是教师可这样设计一些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如:同学们,假如现在你有一块非常大的农田,你会种植那些农作物?为什么要种这些农作物?能不能不种这些?种这些农作物要考虑哪些因素?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想法,学生通过思考就会对农业的区位因素有一个深刻的认识。知道了我们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来自我们所学的地理知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比如在讲商业区布局的原则时,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提问来唤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如:假设你想开一间商店,你肯定会考虑要到哪一个地方开,才能最赚钱?通过生活中碰到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再比如讲地球的自转,我们知道地球的自转会产生时间的差异,为了让学生了解时差,教师可这样设计:哪位同学喜欢看NBA比赛?据说今天晚上当地时间晚上18点在美国的洛杉矶有一场蓝球比赛,明天早上北京时间10点中央电视台将进行现场直播。请问,他们晚上比赛,中央电视台为什么在明天早上直播呢?为什么要说“当地时间”和“北京时间”?我们与美国的时间一样吗?哪个地方先看到日出?哪个地方后看到日出?为什么?地球自转一周转过多少度角?所用的时间是多少?地球每小时转过多少度?教师再引导总结出经度每隔15°相差一小时,然后让学生算一算,洛杉矶与北京经度相差约240°,时间相差几小时?这样适时引入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教师再适当引导,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人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与地理有关。如在炎热的阿拉伯地区,人们喜欢穿白色宽松的长袍;在我国寒冷的北方人们喜欢穿深色的皮毛制服;在气温日较差很大的青藏高原,牧民们往往穿一个胳膊可以露出来的“不对称”的大袍。从饮食上来说,我国历来有“南米北面”之说,这与我国南方以种植水稻为主,北方以种植小麦为主有关。从住房上来看,我国内蒙古草原牧民多住蒙古包,黄土高原的居民住窑洞,北方居民房屋内有土炕,南方炎热地区的少数民族以竹楼为主。这与我国各地的自然条件不同有关。人们出门远行,我国沙漠地区的居民用骆驼,冰天雪地的高寒地区用狗爬犁,也与地理环境有关等等。
        教学要通过生活实践才能显示力量而真正成为教学。学习地理的目的,就是要发展、完善生活。因此,地理教学应扩展时空,让学生走出课堂。在生活实践中去感知,不应脱离生活,而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学会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为有效”。因为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发展思维、加强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但是学习的兴趣不是天生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设法多途径地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强地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使学生轻松地学习、愉快地学习、高效地学习。这应该是我们地理教师所追求的教学目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