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规定负刑事责任:公布干部手机不如撤大院门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46:16

公布干部手机不如撤大院门卫




  张永恒 (《人民日报》海外版)

  官员都是从群众中来,还应该融进群众中去。政府机关守卫森严,本身就是对增进干群关系的人为阻隔。

  1月9日的四川省《眉山日报》第2版以半个版面的篇幅公布了眉山市131名市级单位、部门主要负责人的手机号码,包括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等。而10天前的1月1日,《眉山日报》在同样的位置已率先公布了34名眉山市级领导的手机号码和工作分工。

  应该说,把官员领导的手机号码公之于众,已经不是什么新闻。此前,山西临汾、湖南长沙、云南昆明等也采取过类似的手段,也都引起过一阵轰动。但四川眉山此次公布官员手机号码,还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应该说,公布官员手机号码,对加强官员与民众的联系和沟通,是一种进步。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一些官员领导似乎从群众中“消失”了,即使处于政府机关最低级别的乡镇领导,一般群众也难觅其“芳踪”,没有机会当面向其反映问题,诉说民生疾苦。一些机关衙门,更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一些地方陆续公布官员手机号码,应该是扭转此类作风的办法之一。

  但类似新闻读多了,笔者心中疑问也渐渐增多。其一,公布官员电话对增进同群众联系的效果如何?如何使之避免以另一种形式出现?要知道,公布官员手机跟群众能打得通是两种概念,此前一些地方确实出现过虽然公布了领导手机号码,但基本无人接听或打不通。要让群众记住领导手机号码,还要能打得通现象,能解决问题,需要相关配套措施同步跟进。其二,假如领导干部都很敬业,都很尽职尽责,在正常的上班时间群众都能将其找到并反映问题,公布其手机号是否多余?是否涉嫌侵犯其个人隐私?毕竟手机号码与办公电话不同,有一定的私人性质。官员也是人,在“8小时”之外,也有其私人生活领域,相信很多官员对公布其手机号码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因此,如何更有效加强同群众联系,值得相关部门做更细致的工作。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经常到各地采访考察,发现一些地方政府机关的办公大楼越来越漂亮,越来越豪华,但大门也越来越难进。除了高大森严的围墙之外,仅有的大门也有门卫严加盘查进出人等。笔者曾到中部某省会城市法院办事,该法院仅有一门,门卫却有四五人,门房固定电话只有一部,且只能接电话不能打电话,一些乡下群众大老远跑来办事,却因联系不上相关法官,在门口急得团团转。

  由此笔者突然悟出一理:公布官员电话不如撤销门卫。一些机关大院让老百姓自由出入又如何?本质上,官员都是从群众中来,还应该融进群众中去。政府机关守卫森严,本身就是对增进干群关系的人为阻隔。如果群众能自由出入这些机关大院,相信拨打官员手机的概率也会大大减少。

  中国古代治国之策,有“道”和“术”之分,如今地方公布官员手机号码,充其量是一种“术”。密切联系群众,本是中国共产党人克敌制胜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如何更好地从“道”上发扬这一作风,值得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