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刑罚概念:大地青未了人民日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7:03:28

大地青未了

朱以撒

《 人民日报 》( 2012年01月11日   24 版)

  车在齐鲁大地上奔跑,让坐在车里的人看到了开阔和辽远。又是一年农历的七八月了,这个充满强烈阳光的时段,成片成片的绿色植物,充分地享用着阳光给予的生长能量,拔节展叶,果实渐渐趋于硕大。在我长居的地理位置,目光常被山岭阻隔,不能尽其目力。而这里开阔辽远,目力延展无休,一直到远方幻化般地朦胧。

  “青纱帐”,这个只能属于北方原野上的优美的词,在孩童时我是无法体会的,估计我的语文老师也缺乏亲见,不能确切地描述青纱帐为何物,只是含糊地一笔带过。很多年后,我远行,才把这个充满诗意的词和实物联系起来。当时的小学教科书里,青纱帐是与战争揉在一起的,不过,我向来不喜欢过于载道的文字。一个人、一批人隐没于青纱帐里,如同几滴水落入大海,难以被找寻出来。而在青纱帐里的人们,却可以倚仗这一屏障,使对手感到莫大的威胁,危险随时都会发生。总是会到农历七八月,青纱帐显示了它的厚实和绵密,无边的绿意,如波涛一样的起伏,无数的虫豸伏于其中,跃动其上,趁着秋兴未浓,过一段天堂般的日子。玉米是青纱帐最主要的成分,此时腰间已经别上了一枚或者两枚饱满的“手雷”,让人见了,生怕在暴晒中弹将而出。

  我喜欢看到这种生长的状态。此时土壤内充满热量,而植根于其中的各种植物也充分地吮吸着土壤中的营养,如果静夜中倾听,一定可以听到长大的声响。生长之物多是以站姿出现的,以不停向上的高度来证明生长的力量,如果是同一批下种的植物,它们的生长态大体相近,同样的姿态,同样的色调,如果有一两株尤其高大者,那只能说是其中的精品。

  可惜已非少年时,不然会脱下鞋子,在青纱帐里领略一下被枝叶拂动的趣味。人藏在青纱帐里,不让外人发现,一定是有隐衷的。土地如此开阔,如果不是一片接一片的青纱帐,一个人的行踪很容易被人发现。那些心怀秘密的人,正是凭借茂密的青纱帐,使秘密被青色覆盖,完好保存。现在面对青纱帐,更多的是欣赏它的姿态、色泽,尤其是风过,交错中发出“沙沙沙”的声响,像是最亲昵的絮语。

  我喜欢见到地面上那些高过人的植物,高粱、玉米、甘蔗,需要我略微抬头看它们。在初生的时候并没有什么差别,没想到后来势不可挡,齐刷刷地上来了,当风有声,摇曳有致,是很好入画的。稼穑者中大多没有戴眼镜者,青绿给了双目良好的保护,如果有戴眼镜者,可能是这伙人中的账房先生了。开门见绿,这本身就是一件很清爽的事,很多希望就在这种色调上,驱散愁苦。此时,田畴上没有一个农人的影子,前期的农作已经完成,现在净等它们成熟。这些植物已经有了很明确的走向,不是那种需要引导、让人不安的时段,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这种趋势。

  当然,这么下去,青纱帐就会转为黄纱帐了,就像一个在世事中成熟的中年人,内容厚重起来,外在也转为朴实。

  我们面对青纱帐时,迷恋着这种延伸的幅度,没有人探询一亩地能收多少。

  那些匍匐于地的红薯秧子,不能算是青纱帐的组成部分,傍地而走,难以站立,藏不住人群,藏不住这些人群携带的秘密。谁也不清楚它们在地下的长势,外表来看永远是不动声色的,忽一日却见秧子越过了田埂,延伸到另一块地界上了。它们的果实藏于泥土之中,在土层未刨开时,难有定论。这一类植物对我来说带有一种谜语的性质,从谜面是猜不出结果的,就好像一枚硬壳的果实,必须把外壳打开,才能得到谜底。谜底有时让人惊喜,超出了猜谜人的意料,有时则让人失望,谜底与谜面相差太远。

  而生长于上的高粱、玉米,果实则是敞开的,可视可抚,不存悬念。植物的这两种果实生长方式是很奇特的,尤其是长于地下者。我见到一个农人刨到一个硕大的红薯,忽然他大叫起来,里边已被田鼠啃啮殆尽,只是一个连着根、藤的外壳。生长中存在多少的变幻莫测啊,就像一个人,他的外表增长了,又高又大,而他的内心却纠结起来,不像外表这么舒展,越发难以表里相符了。

  当田野又一次的平静下来,我们看到的就是一片空空荡荡了。这一茬的生长周期已经结束,下一茬的生长远未开始,这无疑是土地最为轻松的时刻。表现这一时刻最成功的当推米勒,他笔下的《拾穗者》、《晚祷的钟声》就展示了这种空旷中的安宁、寂寥和深远。画面上人不多,三两个人,在土黄色的田野上,粗劣的服饰、粗糙的皮肤,和质朴的土地浑然一体。她们不是来欣赏田野的空旷的,而是来劳作的,试图从收获过的土地上再找寻一点果实。

  像《晚祷的钟声》,表现的农耕生活似乎艰辛,又透露出亮色,背景广大,人却踏实自信。土地是踏实之源,让人不舍离去。天时明显的不早了,晚霞烧透了天边,脚下的土地也变得幽深厚重起来。这时,远处的教堂钟楼上隐约传来了晚祷的钟声,这对年轻夫妇这么自然地扔下农具应和着钟声,相对而立面对脚下的大地,在安宁中虔诚祈祷,感恩土地的生生不息。每个人都会相信,在这么宁静的旷野,她们的祈祷能打动土地,能飞升而上为神所知。

  我喜欢阅读这类与土地有关的艺术品,土地与土地相连,没有边界,每一棵植物都可以找到自己落脚的地方,毫无顾忌地汲取土地中的养分,日不私照,对于挺立的、爬伏的,热量充足。冬日逼近,再细心一点,不要让遗粒留在寒风中。

  待到晚霞收起它最后一抹嫣红,再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