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演练小结:空气保卫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3:39:59





1952年冬季,英国的牛最早嗅到了空气变质的味道。


伦敦牛展销会上,一头牛大口喘着粗气, 倒地身亡。与此同时,参展的350头牛里有52头相继出现了相同的症状,奄奄一息。随后,伦敦人也开始感到呼 吸 困 难、眼 睛刺 痛。从125日开始,雾霾像一锅咕嘟冒着热气的汤,黏糊糊包裹着伦敦城。儿童、老人、心脏病人、呼吸道疾病患者……慢慢死去。短短四天里,伦敦死亡四千多人。


这是最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起因是伦敦市区燃煤供暖和火电站排出的毒气污染。据记载,伦敦人早在1273年就意识到了烧煤产生的气体会有害健康,但直到七百多年后,伦敦才意识到空气污染的代价。1956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并采取多项措施改善伦敦空气质量,但雾锁伦敦的状况直到1965年才渐渐得到改善。


事实上,并不是只有伦敦一个城市在与空气污染作斗争,空气保卫战是从工业时代之初开始的。世界进入工业时代初期,致力于经济发展的世界各国大量使用燃煤,粉尘和有毒气体从林立的工厂大烟囱排出,一旦遭遇冬季逆温层和低气压,空气静止无法流动,携带着粉尘的毒气就形成厚重的雾霾在城市上空盘旋不去。193012月的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和194810月的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都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发生的。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科学家发明了空气监测设备,但最初的监测设备缺乏实际应用性,人们最终只能借助一些生物监测的原始方式来发现空气的毒性。在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爆发后的1955年,美国在洛杉矶建立了全球第一个空气预警系统,开始监测空气污染问题。19701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签署了《清洁空气条例》,将防止空气污染提升到了国家的高度。


在亚洲,日本是最早进入空气保卫战的国家。20世纪60年代,在经济崛起的同时,日本许多城市也陷入了空气污染的魔障。作为四大工业城市的北九州,甚至被称作“七色烟之城”。从1962年开始,日本在东京、大阪等大城市和工业区设置了空气监测站来监测空气污染的状况。与此同时,大阪将15个地方监测站的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方式连接起来,建立了最早的空气实时报告系统。


现在,轮到北京。

2011年冬季,美国驻华大使馆的PM2.5空气监测系统在北京多次“爆表”。PM2.5——每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来自现代工业时代的汽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比起早期的粉尘、烟灰、化学气体更具杀伤性。


1980年开始,美国的环境学家、卫生专家开始在美国和世界各地对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进行监测。1987年,PM10标准提出,这是至今世界大部分国家采用的空气环保标准。十年后,美国科学家提出了PM2.5标准。这一标准在2011年中国民间到官方掀起了轩然大波。不为公众所知的是,中国的环保科学家从上世纪90年代初就已经开始对PM2.5进行监测,只是这一场空气保卫战显得有些姗姗来迟。


2011125日,是伦敦烟雾事件爆发的59周年纪念日,淹没在雾霾里的北京人想起了伦敦的旧雾,也隐约想起郁达夫曾经这样写过北京:“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