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安全使用剪刀:【转】老外看中国—老外在中国的13种表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37:51
随着中国日益向世界开放,世界也愈加关注中国――除了游客,还有和我一样到中国来生活的外国人。来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交流中就会出现更多误会。当然,很多情况下这种误会无法避免,因为语言的障碍很难克服。但我觉得初步了解其他文化中人们的行为方式,会有助于理解另一种语言,所以我想借此机会帮助中国人理解,在这个“棒极了”的国度中,外国人常有的面部表情、感受和肢体语言:

  在令人难受的冬季穿短裤和凉鞋:

  首先你要明白“冬天很冷”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一个地方的严冬在另一个地区可能就被认为是酷暑。比如,对和我一样的加拿大人来说,夏天很短,只有冬天的几分之一。因此,多少年以来,加拿大人已经习惯了这种气候,即使到了深秋,他们也会使自己相信仍然是在“夏天一般的”季节。所以在摄氏5到10度的气温下,他们通常还穿着短裤和凉鞋。

  迷惑:

  这大概是在北京的外国人中最常见的表情。有多种情形可以让老外脸上出现迷惑的神情:可能是工地上个星期刚刚用大量混凝土修建的建筑,这个星期又被连根拔起了;也可能是公园里前一个星期刚栽上的树种和灌木,这个星期又被卡车拉走了;或者是地铁站里震耳欲聋的广播声。很多时候老外不明白为什么只有他们注意到了这些情景。

  大声说话:

  这种情形常见于美国人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注意到他们在其他国家也这样。也许他们喜欢引人注目,或者是他们都有点聋。无论怎样,如果你恰巧不幸遇上,并对其极反感的话,摇摇头走开就好了。因为你拿他们没辙不是?最终,当大声说话的人发现周围已经没有听众的时候,他们自己就会闭嘴了。

  语速缓慢:

  这种语言行为来源于人类渴望通过语言来交流的本能,而不论其中的文化差异有多大。不过有些时候这种行为也会令人厌烦。这种情形常见于杂货店、集市和饭店。

  例如,你可能正在一个很不错的餐厅里享受川菜,突然你听到邻桌有人用很慢的语速和服务小姐说话,他可能正用英语说:“你们有汉―堡―包吗?”伴随着这种语调的往往是一些被疯狂比划着,连猴子也不懂的奇怪手势。如果你遇到这种情况,我建议你干脆甭理他。最终那个老外会放弃他的汉堡包,乖乖地按照菜单点菜。不过,不幸的是通常他们会加大嗓门儿(见上条)。

  搞不清楚状况:

  你在当地公园里常会看到搞不清楚状况的老外。为什么呢?那可能正是因为他们从没在同一个地方看到过那么多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小狗。(你知道的,就是那种哈巴狗)。

  精疲力竭:

  这位仁兄大概刚到北京没多久,正体验着这个城市的建筑工地早上6点就开工,午夜以后还有不小动静的痛苦。这个家伙大概住在一个紧挨着大型建筑工地的宾馆里,整个晚上才睡了不到三个小时。

  小心谨慎:

  他头一次知道,被自行车或者“速可达(scooter)”撞的机会大于被汽车或货车撞的机会。他会很快明白,能让自己在北京马路上“幸免于难”的方法就是像当地人一样走路,并在过马路的时候紧跟当地人的步伐。

  不解:

  这位大概刚刚看到那些三轮车在车流里蜿蜒穿行,并载着三米多高的纸板。在大多数国家里,这种载货的方式违反了所有已知的物理法则

  傻笑:

  这个老外刚刚发现在出租车里可以喝啤酒。

  悲伤:

  他刚刚发现1块2的出租车已经没了。

  烦恼:

  这也是通常发生在餐馆的一种表情,它一般出现于结账的时候。一个老外用中文问服务员:“多少钱?”这个时候服务员总会用中文不知在嘟囔着什么。他当然是毫无头绪,于是只能打开钱包往外掏钱,边掏边看服务员的表情。这个外国人大概对人民币还没有什么概念,于是只能一直掏钱,直到服务员脸上出现“钱够了”的表情。我们把这叫做相互信任与合作。

  憋着气后退:

  这个老外没有意识到他刚刚路过一个公共厕所,不知道哪里来的臭味。

  头晕脑涨:

  我们真的头晕脑涨。这种表情见于一天的结束,在这个老外经历了上述表情之后。现在他已经没有多余的力气去做其他的表情,也就意味着他今晚可以睡个好觉――即便是在嘈杂的工地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