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扶贫产业基地台账:关紧监督的笼子,让权力不再随心所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4:18:06
        党政干部选任不再是“一把手”说了算;选人用人“关卡”越来越多、过程“复杂化”,不让干部“带病上岗”;用人失误问责不再“打太极”,而是直接从“一把手”开始……近来,针对长期存在的干部选拔任用“痼疾”,各地纷纷着力推进选人用人制度改革,呈现一派干部选任的新气象。从完善规范提名制度到明确事后问责,从加大竞争性选拔力度到推广民主测评,通过一系列的探索革新,一批批高素质干部得以脱颖而出,客观公正的选人用人之风正在形成。(1月2日《中国青年报》)
  
  众所周知,政府部门中“一把手”的权力最大。为此,“一把手”拥有提名选用官员的权力。如果“一把手”能坚守“用人为贤”的选拔官员的信条,那么其权力的施展就会造福百姓;如果其手中的大权被一些官场投机分子所相中,其权力就会经历各种利诱变味,而其操守一旦被攻破,权力就会即刻蜕变成洪水猛兽,殃及百姓。因此,谁来监督“一把手”应该是干部选拔中“关键”中的“关键”。
  
  以往选拔干部精力主要放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等制度设计上,而“一把手”凌驾于监督对象之上,于是“一把手”成了制度之外的人。制度设计没有将“一把手”纳入,其权力运用就会不受监督规制,那么其提拔干部就会“主观性”大于“中立性”、利益考量大于德才考量,这就导致不少地市“一把手”调离之后其提拔的干部出现“劣化”,甚至是胡作非为殃及百姓。其结果是让后来的“一把手”为之“擦屁股”,承担没有必要的政治成本。而新来的“一把手”也会继续重蹈前任“一把手”的覆辙,如此往复循环,极大地恶化了官场生态。
  
  为避免后来者为前任“擦屁股”的循环现象,就需要将“一把手”也纳入监督制度之内,使他成为被监督官员群体中的普通一员,接受下级和老百姓以及媒体的监督。这不仅要求“一把手”要以身作则为下级官员做出表率,还要求“一把手”具有极强的忧患意识,对待手中的权力要拿捏稳当、慎之再慎,能够认识到手中的权力既可以造福百姓,也能祸害百姓。
  
  选人用人事关百姓福祉,为避免权力走形,还应该坚持以组织提名为主,“一把手”提名为辅,并尽可能地减少“一把手”的提名份额。如果要进行提名用人,那就当做到“谁提名,谁负责”的“终身保修”和“责任连带”式的权责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