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金呗安全吗:郑子太极拳十三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5:04:26
郑子太极拳十三篇
    释名义  第一

    拳为兼体用益智勇之运动。太极为阴阳之母。无所不包。以之名拳。命意深矣。易曰。太极生两仪。两仪即阴阳。阴极生阳。阳极生阴。而刚柔动静之机。无所不用其极焉。夫拳。壮者好用之以斗。斗之胜负。以视拳技之高下为决。好斗者。未有不以刚猛之力制人。迅疾之法制人。是为阳极。刚之至也。如抗之以刚。必至两败而俱伤。非高手也。彼以刚为用。我以柔化之。彼以动为攻。我以静待之。柔静之至。是为阴极。阳极而遇阴极。未有不败。此即老氏所谓。柔弱胜刚强也。余故曰。学太极拳必自学吃亏始。学吃亏之至。适得其反。则为占便宜之极矣。譬如齿固刚。而舌柔。齿与舌或有时而龃龉。则舌固吃其亏于一时。然齿均以刚摧。而舌终以柔存。可以见矣。虽然。从来学拳无不欲胜人而占便宜者。今曰学吃亏。谁宁为之。要知学吃亏者。是任人用力袭击。而我不以丝毫气力抵御。反引而去之。使其力落空。而攻击之效能全失。则我稍一撒手。彼未有不跌出寻丈之外者。此拳论所谓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直至从心所欲。如是可为占便宜之极矣。且是拳之精微妙用。无一不合于太极之原理。薪火相承。自张氏三丰始。世济其美。曼青得杨师澄甫传授心法。而始知是拳之为用。全根于太极。阴阳相生刚柔相克之真理。无一不可见之于事实。以太极名拳。盖有以也。习是拳者。不独足以摧刚制动。为拳之上乘。更可使弱者强。病者兴。衰者旺。懦者立。诚强身强种。而强国之要道也。谋国是而欲苏民瘼者。其可忽乎。


    通玄实  第二

    太极之名著于易。并出于医经及道藏。其说甚广。其用甚宏。仲尼所谓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者。其理不出乎阴阳。其气之变化不出乎五行。此为吾国文化与哲学之胚胎。若舍阴阳五行而论太极。是为无稽之谈。不足计也。如必欲去阴阳五行。而论吾国哲学医学及道学者。何如去四则及代数。而讲算术。其可得乎。今科学之进步。由电子而进乎原子之时代。试问能离乎阴阳之作用欤。太极拳之合乎哲学与科学者。无他。其立论纯乎哲理。其立场合乎科学。是皆可证诸体用之实。何待雄辩。然太极拳之原论甚精。事实亦奇。姑由约就浅。而欲分析其万一耳。以其运动而论。所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者。皆运而后动也。即犹电车汽船然。藉气之力。运之后动。与肢体及局部之动。谓之为运动。则大相迳庭。又所谓腹内松净。及周身轻灵。与牵动四两拨千斤者。皆谓不用力也。不用力者。不受人袭击之力。此把握在我。是为体。则较易耳。以四两拨千斤。是为用。四两何能拨千斤。此权其重心。使之倾倒。然虽无四两牵而拨之。亦必自倒。以此之类。质诸并世之运动家。宁谓合乎哲学。抑为科学哉。又所谓气敛入骨。而为纯刚。无坚不摧。欲进此一解。则费辞矣。十八年春。有宗马可尼之学者。曹仲氏。研究太极拳之学于余。余告以气沉丹田。曰。气沉丹田。将奚利。曰。气沉丹田。固有利。然不及以心与气相守于丹田。则有利于身体莫大矣。曰。愿闻其详。曰。人之腹部蓄水独多。犹天地间之有水也。水之害。大则若洪水横流。小则如决堤冲堰。以及大水与淫雨霉天之类。在人身为病。大则若膨胀。黄瘅。湿痺。小则若痰饮。疮痍。疥癣。及肺脾与肠胃之湿热薰蒸之类。不胜枚举。欲去水之为病。莫若运动。禹之治水。以疏睿利导为功。若比之自然之阳光蒸化水份。吸收阴翳。减少云雨。则不逮也。于人身苟能若此。则可谓有夺天之功矣。惟以心与气相守于丹田。有此效而特著。何也。气沉丹田。即犹注暖气于炉中。可以祛阴湿寒气之效而已。能与心相守勿离。犹置火于釜底。使釜中之水乃至于滚沸。渐渐可以化气。不独不为害。且有利于血液之循环。其功大矣。曹子曰。善哉。吾素以哲学为哲学。今则知哲学。即未来之科学也。曰。然则更有进乎此矣。气敛入骨。而为纯刚。即气由丹田循尾闾而上透达脊骨。曹子闻而奇之。去而之西国医博士之家。举以告之。曰。气沉丹田有近似者。近年有法兰西医师之人体解剖。而发现腹部肠与肠相连之网膜中。有一若囊者。惟运动家则囊之皮独厚。以拳或棒击之。其囊能上下抵御之。中国人所谓丹田。或即此囊乎。然而从尾闾上脊骨。则无此径路。不可通也。曹子返。而语余。余曰。其人之知识为见闻所限。不欲更求益矣。所谓运动家。其囊之皮独厚。能上下抵御。固哉斯言。囊所包者气耳。积气厚。可以通膜。其膜亦必厚于人也。不独上下抵御。前后左右。皆可行也。是气也。而达乎膜矣。非囊之能上下御人也。由尾闾上脊骨。如有径路可通。则人尽知之。又何贵乎学哉。气与心相守于丹田。不独水可以化气。精亦可以化气。精能化气。其气之热譬犹电然。电之能透度乎水土及金属。莫之能御。况尾闾及脊骨乎。尾闾与脊骨。为多节之区。虽无径路。不无枢机。有枢机。不无隙缝。不过为筋膜及软骨所弥缝耳。以精气与心火。锲其枢纽而灼之。益之以丹田之气。煽拂而推动之。使精气化热。而透度尾闾。上脊骨。而达乎顶。布乎四肢。使热气灌溢乎骨中。闭而不出。少顷则精所化之气仍归乎水。既而渐为腻液。腻液复化为有质之体。是为骨髓。贴乎骨内。犹若镀镍镀金焉。古人所谓功夫日长一纸。正谓此也。久之骨髓渐渐填满。则骨坚强。所以喻之为纯刚。无坚不摧。亦以是也。是皆不离乎阴阳五行。而有以逮乎此矣。然犹有可以见证者。吾师澄甫之臂。其重过于常人不啻十倍。以之击人。未有不摧。然余不能逮乎师。较人也重数倍。可以验之矣。虎之骨。其有以异乎他兽者。亦以其骨髓充满如石。了无余缝。故特强。亦可以验之矣。此不过言太极拳之合乎哲学与科学之一斑耳。曹子曰。嘘。善哉。太极拳发源于哲学。而证之以科学。子言信矣。曰。此仅言练精化气。练气补脑而已。更有进乎此焉。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则可以通乎灵矣。此余所未能也。曹子曰。止矣。可以闻而知之。有此理必有此事。留证于异日可矣。


    专气致柔  第三

    太极拳之特长者。乃气沉丹田也。气沉丹田。即老氏所谓专气致柔之着手功夫。所谓柔弱者。生之徒。刚强者。死之徒也。可见摄生之道。致柔而已。欲致柔。务先专气。专气以止于至善之地者。丹田也。气能沉于丹田。即易所谓水火既济。水火??相交。水火??者。即坎离也。离心火。炎上。坎肾水。润下。背道而驰。性各刚强。与柔弱正复相反。人之腹中水独多。居十之七。火二。君相而已。易后天卦。离为君火。即心火。为实火也。内经命门火。即相火。为虚火也。五脏六腑以及周身。因君相二火之煽拂。无一处非火之所不能到。火盛则病。国医所谓某处有火。西医所谓某处发炎。可见火虽散乎周身。亦不灭水之力之聚也。如人身缺少水份。则便干枯。缺少火力。则消化不良。水火既不可缺。又不可过于刚强。若任其性。炎上润下。即易所谓火水??未济。其能耐久长之用乎。老氏读易得间。师其意曰。专气致柔。即气沉丹田与心相守之法。丹田者。丹灶也。心在灶中。水在上。是以火温水。不致就下为患。反得化气之妙用。水在上。火在下。是以水济火。不致炎上为害。反得温养之化工。谓之坎离既济。水火??既济。则专气致柔之功成矣。不令水火背道而驰矣。或曰水火既济。则知之矣。何用专气方能致柔。曰。专气之用莫大焉。姑约言其尤者。一、丹田者。不过若一气囊耳。如气不沉丹田。则囊瘪而不开。然虽有丹田不能用也。纵欲以心火相运。注乎丹田。亦不可得也。一、心若不与气相依。则渺茫无所注其心力。又安知其能到丹田与否。是以专气沉于丹田。尤须与心相守。方可致柔矣。太极拳论。所谓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遍周身之类。无一非气沉丹田。而后可以言运气行气之功也。此专气作用之一斑耳。曰。专气。则知之矣。对于身体裨益之究竟。又何如。曰。老氏已自解之焉。曰。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婴儿者。人类之苗种也。生生之意未已。是以柔而且弱。亦犹草木之萌芽矣。及其壮而至于老。不复有生生之意。则刚强矣。若木强而易折。去死不远。以去死不远之人。其复能婴儿乎。婴儿之体。浑一纯阳而已。纯阳即气旺。气旺则血足。气旺血足。则筋柔。筋柔者。婴儿之特征也。以去死不远之人。犹有还童之望者。专气之致柔而已。挽狂澜于既倒。续慧命之将绝。亦不出乎水火既济之功而已。余是以论其究竟。在太极拳开卷曰。气宜鼓荡。神宜内敛。终之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刚。则可以知之矣。鼓荡即以我之气与空气相摩荡。则有进乎运气行气。气遍周身矣。神敛更有进乎专气之功矣。专气之至。能达乎炼精化气。炼精化气。未能达乎浑一纯阳之候。至于意在精神不在气。无气则纯刚。至矣。尽矣。太极拳可达乎浑一纯阳之候矣。与老氏专气致柔之说相终始。能如是。则祛病延年之说。抑亦末矣。


    变化气质  第四

    读圣贤书。而能笃行。审问。慎思。明辨。极其至者。所谓以六经作吾注脚。能使气质之变化。则余无疑矣。至于学太极拳。亦能变化气质。则未之有闻也。余习太极拳。垂三十年矣。相继无间者。且二十有一载。亦不自知其气质之已变化与否。谨述所自。质诸有道。余之少也。虽有见义勇为之资。然轻躁悍锐。舍命轻生。非所恤也。好学颇有造极之志。然体力不继。精神不逮。以至屡辍屡迁。无所成就。今者已逾鹏举头白之年。孔明食少之日。复何道哉。然帝乡与富贵。原非期望。愿惟朝闻可夕死之道。其或可有仰止者乎。是以未敢自暴弃也。学拳二十余年以来。能自见之者无他。振敝起衰去病。则余有之矣。可以恒久不倦矣。屡辍屡迁。其或可以改矣。至于沉静温穆之功。非敢谓有所得。然轻躁悍锐。则或将有所去矣。若谓变化气质之说。必欲化荆棘为兰蕙。变鸱鸮为凤凰。则非余所敢企也。然余以为精神不逮。体力不继者。虽少必衰。壮必病。衰病之侵人。虽欲自爱向上。且不可复得。遑论变化气质乎。不能自爱而向上。为图颐养计。营菟裘计。为娇妻美妾弱子计。则汉奸污吏。知不可为而为之者。有以也。以是余知不为玉碎。宁为瓦全者多矣。体力与精神之不能支持者。恐亦占其半矣。此余之所谓变化气质者。中人常人之事耳。进之可渐为君子。退之可渐为小人而已。余故曰。太极拳其能变化气质乎。正有待证于达人已耳。


    陆地游泳  第五

    运动之最柔者。莫过于游泳。亦今日各国学术家所公认。以此可知柔即运动之妙法也。然游泳之流弊甚多。譬如沙眼及淋浊之传染。喉腔及耳鼻灌水。以致发炎。或心脏衰弱。以致溺斃者之类。不一而足。此游泳之短也。然游泳之特长。其体用有二。一、在乎能久泅。是为体。一、在乎有长力。是为用。善泅及有长力者。皆为气之作用所致。善泅者。必能宿气。宿气愈久则泅之能力愈增。有长力亦即宿气所致。宿气愈久。则呼吸之量亦随之增强。呼吸之量增强。即气力之长进也。所谓有长力者。即气力之增长耳。故久泅及兼以气力之增长者。其能善浮者无疑矣。然合其体用之特长。不曰柔乎。此即老氏所谓专气致柔之法也。太极拳之有以异乎其他运动者。以其能有专气致柔之特长耳。以能专气致柔而论。则游泳不如太极拳。以其易于增长长力无流弊而论。则太极拳又胜乎游泳远矣。太极拳又名长拳。所谓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者。正形容其绵绵不断之意。绵绵不断者。专气致柔而已矣。此与游泳之作用。无以异也。鱼其善游者也。生乎水而长乎水。其能知水之作用乎。人其善行者也。生乎空气。长乎空气。亦不知空气之作用也。然则。鱼离乎水则死。人离乎空气则不生。此则同也。然水与空气虽不同。则需之者一也。人与鱼虽不同。易地而处则一也。是知人之有空气。即鱼之有水也。我游乎陆地之上。作游泳观。亦无不可。是以我之陆地游泳之说作矣。人在陆地上。游乎空气之中。而却忘其为空气者久矣。空气之作用。更何论矣。大矣哉。空气也。无所不容。无所不包。至矣哉。空气之作用也。无所不载。无所不育。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轩岐以及乎老聃之说。阐发至为精详。而人未能加以穷究也。无缚鸡之力者人也。有扛鼎之力者亦人也。人与人同。而力之不同何相远若此。力之本系乎气。力大者气壮。气壮者。积气之所致也。积气犹积水然。积水浅。则载力微。虽一盂一盘未易浮也。积水深。则万钧之航。犹泛泛然不为重也。有扛鼎之力者。亦不过积气稍深耳。苟能知积气之方。如积水。则其力可达乎无穷。扛鼎犹小言之矣。积气者。即积之于丹田。丹田者。气海也。在脐下一寸三分。其能喻之谓海。则其有容量可知矣。有载力可知矣。其大且深则亦可以知之矣。是无他。气若能归海。日积月累而弗辍。三年有成。则必大有可观者矣。然则。此不过夺天地之气。若万牛之一毛。而有于我而已。其积之之方。将从何着手。而可使然也。曰。学太极拳之运动。其积气之法。运气之方。则可以溢乎筋络。达乎骨髓。充乎膜膈。形乎皮毛。是为专气致柔矣。专气致柔之运动。最合乎太极拳之原则者。游泳而已。其能用力一分。则见一分之力。用功一刻。则见一刻之功。其进也日新月异。正未可量。我是以取喻于太极拳。欲学者可以方物。易于领悟。空气非空。正犹水然。每一运动。即觉气之鼓荡如游泳。吞吐浮沉。以及乎进退如游泳。苟能逮乎此境。则已非常人所能到也。初学着手。可随时迎风翻掌。拂臂舒拳。可以知风与空气有若水者。极其至也。则知空气重于水。且重于铁也。空气重于铁。即我友曹仲氏。昔年以世界科学家之新得。告于余曰。空气可使重于铁之试验。其法以一铁匣。将空气用极大之压力装入。旋即将此匣以作炸弹之用。则炸力远胜于炸弹。余疑之。至今未释。近自原子弹发明试用后。则空气重于铁之说。何足怪哉。太极拳之运动。为积气而成。其力量较之积水载重为尤甚。此即专气致柔。而能克制至刚之真理。作陆地游泳观。思过半矣。


    心膂并重  第六

    内经以任督同举。书亦尝以心膂并称。而尤以道家对于心膂与修养之关系言之详矣。太极拳乃内家拳也。宋末张真人三丰。综述黄老无为然后有为之说。合周易理气象之义以演成。究其要者。仍不出乎任督。任督居奇经八脉之首。任心主之。督膂主之。膂即属于肾。以体用分而言之。则膂为体。心为用。合而言之。则心肾交。而体用全矣。太极拳之所以超乎其他拳术及运动者。亦以是之所致也。心为人一身之主。圣贤之学之要。曰。求其放心。禅者曰。主人翁在家否。主人翁者。心也。皆与道家所谓心肾交者。大同小异耳。然异曲同工。亦能各得其所。惟太极拳却有进乎是焉。正犹所谓。不如见诸行事之为深切著明矣。吾以是。而有心膂并重之论作。欲以明乎有体斯有用之实者矣。心者。非谓肉团之心也。乃心灵之心也。心灵之心。与肉团之心。本非二。亦非一也。即肉团之心之能有作用。而灵乎一切者。乃心灵之心也。膂脊骨也。脊有二十四节。为人身最多节之主骨。五脏六腑系焉。五体躯干赖以支撑。此犹余事耳。谈修养与卫生之道。舍此皆末事也。太极拳之务本之功。亦在于斯而已。初学入门者。即以心与气相守于丹田。勿忘勿助。此即所谓求其放心。及主人翁之在家也。久之其气自能越乎尾闾。冲开夹脊。度乎玉枕。而达乎颠顶。降于丹田。此即任督通。而心肾交矣。然此非一朝一夕之故。尤不可牵强。然乎自然。苟能臻此。则不独太极拳之有登峰造极之望。其精神庶乎可以不死矣。长生祛病更无论矣。虽然。心难言之矣。有学识及修养者。固不乏人。如前哲所谓心传。及正心。与不动心之说。诚若日月经天。自能取法。何待赘述。惟膂之一字。意犹未尽。约而言之。古人所谓正襟危坐者。此修养之事也。危字之解不一。皆未敢直作危险之危字解。予谓危坐者。确有危险之实存乎其间。脊多节若串珠然。累叠而起。稍不将意。则倾侧。或曲凸而倒矣。则不复有力。不能支撑其躯干矣。其为病。小则为骨疽骨痨。大则即如天柱之折矣。岂不危哉。善修养者。知其所以然。弗使渐为不振。由萎靡而致为病也。故有临深履薄之戒曰。正襟危坐。正则不病矣。危则恐其易乎不正。以致其病也。余乃为留意太极拳者告。曰。竖起脊梁。竖起者。正若串珠累叠。弗令其倾侧而已。若紧张矜持。矫枉过正。皆病也。只要知其为危可矣。无以加矣。

    劲与物理  第七

    太极拳气与劲之运用。在乎绵绵不断。周而复始。圆而神通。靡有穷际。宇宙之间。大若行星之运转。微如雨露之降零。厥形皆圆。此自然之微象也。引而伸之。其体与用。及其内容精蕴。实与吾拳有息息想通者。今试分析其究竟于后。

    夫行星可谓大莫能容。以其体圆。则积气可以载之。而能运转。倘其体不圆。虽积气之力无所不载。亦不能浮无量数之星球于上空。而能运转者也。因球形乃一容积最大。面积最小之体积也。至雨露虽微。而一滴中。含有无量数水分子。个个竭力向外发展。其结果各得平均。互相索引。其表面虽有张力。然其内仍有聚力。故不失为圆。此即圆之成因。太极拳之所谓圆者。以其效法太极。其原因及体用。适与上述自然界之妙蕴相吻合。特举图如左。

    以上图观之。圆周内各点。与中心距离皆为一致。墨子所谓。“一中同长”者是也。更有进乎此者。圆周各点。所负荷之力。强弱亦各相等。否则不成其为球体矣。然则皮球之圆。圆也。铁球之圆。亦圆也。无论其轻重不同。然以力触其一面。可知其面面皆同。面面皆动也。触其一点。则万点皆同。万点皆应也。此即太极拳之所不容人摸着与触到者。以其体圆也。乃不知得力之所在也。球体中之分子力。一经运转。便互相牵引。即所谓向心力与离心力者也。

    以上图。由一中心向外发展之力。曰离心力。由圆周各点向中心牵引之力。曰向心力。两力得能相等。不然则不得成圆形矣。例如以石或铁。系乎绳之一端。又一端执乎手。荡而掷之为圆圈。手之所执为中心。铁石受掷之力向外。曰离心力。因绳牵引之力向内。曰向心力。此时绳虽弱质。则别见有紧张之气势。其气势之强弱。视其运转之迟速为推移。此即太极拳推手。所谓似拉锯式之较手也。倘我所得受向心力较大。而还之以离心力亦大。然我所得受之向心力虽大。却得运而去之。此我得体圆之效用也。但还之以离心力。则彼不能运而去之。必弹出寻丈之外。此单于向心力。离心力。两点而言。亦仅见圆力作用之一斑耳。此外圆中又有方之作用。包含无量数之等边三角形。三角者。实为构成圆形之基本形体。图如左。

    圆之作用。与其所包含之三角形。极有关系。在物理。如圆锥体。螺旋钉之发明是也。于此可见圆之物体。不仅坚固。不易被外力摧毁之消极守势作用而已。且能以其所包含之无量数三角形体。随处可以取积极攻势之能力。如令其旋转向前攻击。则无一分一厘之面积。非积极攻击之作用。譬如拍乒乓球。对方如以旋转之球势进攻。应之者不如其法。则攻势不可当也。必致失败。以其攻势之距离最密且速。即包含无量数三角形之作用故也。太极拳于上述之圆形。所包含无量数三角形之作用最多。而其效用最为显著。以其效法于圆。非真实如球体也。其用守势者。取法于圆。其用攻势。则无处非三角形。并且无一分一厘非三角形旋转式之攻势也。以之攻击于敌体。则万难逃遁者。以此故也。进而言之。其取攻击者。有时尤可以超过圆形之作用者。忽一变而为等腰三角形者。其作用之变化尤广。攻势尤猛。然犹不出其圆体范围以外也。图如左。

    于此可见太极拳。无施非攻。无处非守。即所谓走即是发。发即是走。寓积极于消极之中。彼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此之谓乎!

    以上所述者。圆体以包含无量数三角形。向外取攻势之作用。倘有时遇正面之外力攻陷者。成向内凹之三角形者。其作用何如。图如左。

    如图。适受无左右上下偏重之外力正面攻陷时。余姑不言以左右上下而规避之之法。直言受其攻陷。在太极拳正利用其猛袭攻陷。此即易所谓坎陷。为最险之卦。亦即以太极名拳之第一义也。其义将攻陷之外力。使其落空。敌知已落空陷中。非即反身逃遁不可。际其欲抽身时。即以我之腹部吸力。一变而为攻发之力。此即拳论所谓提放。放即发也。而复为圆形。则敌不及措手。已弹出于寻丈之外矣。太极拳之特长即在此。所谓发劲是也。反是则为走。又谓之化;走者。急转。化转。化者。缓转。其转则一也。图如左。

    将受攻之点。稍一走化。其外力自然滑脱而化去矣。同时将对方之力才一化去。则无量数之三角轮转。角角即为攻击。即所谓化即是打。走即是打也。打即发劲之发也。反此。则用劲以攻人发人何如。图如左。

    发劲。则必于人身整个重心中。觅得一线之劲。即如球体之物理上用力方面。须通过中心之直线前进。则球体不及旋转。势必如放箭及子弹之能穿过之类。此即太极拳发劲之原则。若令高跃或平跃而出。以及下跌。皆视其直线之所在。应心而发。未有不得手者。吾师澄甫。每每告余曰。发劲须找到一直线。方可发。发时如放箭似的。是言已穷发劲之能事。惟此直线其理易明。欲用之者。然非参透及经验者。未易得心。学者须于此处着力。勉之。或曰。以上所述各点之原理。既知之矣。设有人力大如牛。猛如虎。狠如豺。贪如狼者。其一发攻势。不顾一切。如闪电似的。一飚而至。则迅雷不及掩耳。其将奈何。曰。此问诚为切要。余以上述各点。正所以掣贪猛如此者。比击鼠首狐顾者尤易易耳。其法皆已俱备于上。不赘。其理余再从而申述之。

    球形之体积。其所占之空间。比任何同等面积之形体为大。其急袭者。不能出乎二要素。一即空间。一即时间。其速度与效能。若不能把握时间与空间者。其急袭者。正如俗所谓。送肉上钩。其所欲得者。适得其反。自取其速亡也。曰。何也。曰。强弩之末。不能穿鲁缟。此空间之限制。亦即时间之延长也。此圆形独占面积及空间之广且大。即令其速度与以空间及时间之延长。其效能因之而损失。此即太极拳之主旨。不予抵抗。而予以退让。不与之正冲。而予以偏避。使其速度与能力稍为摧挫。则以顺势击之。不费吹毛之力。则其自取摧毁。不及一瞬也。拳论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者。正以是也。此固一证耳。却尤有进者。箭何能发百步而穿七扎。先由强力开弓而箭发。此为原动力。箭行速。产生速力。以速力与动力较。则可能相等。甚或可能超乎动力也。譬如动力为一百斤。所产生之速力。则其大小或可得为二百斤矣。设以得二百斤论。则知其力与速而可得其能矣。击以物理之定律公式。如左。
    力×速×时=能
    太极拳之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者。即以四两之劲。牵动其千斤之原动能力耳。所谓以力乘速乘时。所得者能也。能既被人牵转而利用之。何复有力与速。之可言哉。可见仅有贪与猛。不足恃也。太极拳之力。譬如薄于一纸片。其对方袭击之力。譬如长江大河滚滚而来。何以御之。若以正面御之。虽千寻铁锁。不足为用也。然以一纸片沿其流。顺其势而去之。则纸片又何能伤也。虽然。纸片可谓薄弱矣。苟助之以速。譬置贴于马达之轴。使其同转。迨其速度。增至每分钟二三千转。此时如纸片突然离轴而去。劲木遇之则折。太极拳以无力。而至于有力。即此意。亦即此理。殊未可忽视也。其作用。即丹田之气。得以鼓荡。若长江大河之水然。又助之球体运动。其本力虽微。其速度不可限量。是以效能超出于常理之外。真不可测也。

    于以上之等腰三角作用外。圆体之攻势。左右上下旋转。无一非杠杆之作用。太极拳于杠杆。以支力为要点。支力者。即太极拳所谓中定也。图如左。

    以上图。除支力之点外。其余皆可左右上下前后八方转动。譬如击其右一端。则左一端可以向后旋转。将被击之一端。空间放长。时间亦复延长。将对方袭击之力量。完全分化等于零。然杆之右端所受之力量。譬如千斤。则千斤之力量。完全递交于杆之左端矣。杆之右端向后正方急转。则杆之左端之力量。亦急向前正方旋转。则正借对方之力量反击之。则对方不及措手。已跌出寻丈之外矣。此即太极拳之发劲。皆如是而已。此外太极拳。善用分化对方之力量。及兼用合二力之作用。图如左。

    譬如对方以两手正面按来。接于我两小臂上。则我合两手臂作尖劈形。而分化对方之正面按力归于零。则我同时合手臂。作尖劈形之攻势。完全借对方之猛锐力量。反攻其要害。此拳论所谓。引进落空合即出。此亦一法也。此外太极拳善用提劲。将对方之根力拔起。而后一发可以两足离地跌出。即拳论所谓欲将物掀起。必加之以挫之之力。使其根自断。乃攘之速而无疑。此即物理学上之起重机。及千斤顶等之杠杆作用。系以图如左。

    以上图之支点与力点。距离愈远则用力愈少。而收效愈大。在太极拳用提劲发劲时。即以对方为重点。手或腕接触对方之处。为支点。以脚与腿为力点。此即太极拳发劲时。动力之点在乎脚。所谓其根在脚。发乎腿。主宰与腰。行乎手指。所以对方虽有大力。及躯干高大者。皆不足恃。一经接手。便可跌出寻丈外者。全凭杠杆之作用。虽接之以手。而发动之力点却在乎脚。可谓精妙绝伦矣。不独事半功倍而已。极其至者。虽百千倍。犹未可限量也。

    总以上各节。太极拳运劲与物理之说。皆丝线入扣。发乎自然。可见太极拳。虽导源于哲学。且可证乎科学。从来以太极拳原理不易了悟。以致尽人发生疑义。兹以物理解释运劲。则太极拳虽根于哲学。则亦可思过半矣。然运劲与物理学说。在太极拳学术上。乃高深之研究。不过太极拳有体斯有用。如不能用。则体亦不足言矣。欲求体用兼全。则不可不将此理加以穷究。而后方能了解运劲之妙用。且此篇之作。对于历来太极拳家所谓秘传。则已泄漏无遗。幸学者三致意焉。


    养生全真  第八

    一言与邦。人在政举。国家安危之所系。人才已耳。孟子之言人才。在任将降。谓劳苦为何如。独具才能。而体格不足以副之。又为何如。有体格足以副其才能者。得称一时之强。稍事磨练。年未周甲。已呈衰退。获居高位。以昏庸误尽苍生。又何如耶。以余观之。天才犹为易得。修养最为难言。颜回早夭。孔明寿促。国家之损失。孰有大乎是与。尽人皆知为之痛惜。而未究其所以为过也。单瓢屡空。食少事繁。而犹孳孳兀兀。不稍调节之所致也。孟子则不然。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之过人也。以是。颜子诸葛之短促。不逮乎孟子。亦以是也。太极拳之运劲。以养气为主。气沉丹田。曰。气以直养而无害。盖宗孟子之言。今者欲学孟子。不知养气而习太极拳者。必不能逮乎孟子。然而学太极拳。不知孟子之所谓放其心而不知求者。恐亦徒劳其气无益。拳论谓以心与气相守于丹田。此即求放心。止于至善。直养无害。勿助勿忘。使浩然气。油然而生。能是。立功德言三不朽。可以操券。从事他业无虑矣。其法简且易行。约言之。时间不使浪费。空气知所去取。行坐处卧。言笑饮食之际。皆可运用养气之功。此三者。人生日常之所不能须臾离者。兹分述如次。行路或舟车中。或亲朋聚焦。或听讲对弈之类。皆可乘废时。而收以心与气相守丹田之效。或朝夕遇清新空气。便勤吸取。闻秽浊之气。便闭气避过。行坐处臥时。运气同上。惟行须注意足分虚实。实则足心贴地。向后往之手。亦实。气行手指。坐则随时危坐。竖起脊梁。处站立也。一足实。足心贴地。疲则易之。臥必身向右侧睡。屈右腿。以左足背贴于右膝盖下。左手落于左胯上。右手托右颐。全身筋肉松沉贴席而已。谈笑勿过高声。气要由丹田发。有津液时。须咽下。饮食以时。量有限制。不急迟。不思虑。不言笑。沉气危坐。托碗近口。此皆收废时。养气之功。即求放心已耳。能如此。则终日无一时不在太极拳运用之中。此余廿年经验所得。其功用匪言可喻。箪瓢屡空。食少事繁。何足虑也。我故曰。养生以气为主。惟无恒心者。不足与语耳。


    益脏腑  第九

    拳术有内外二家之分。曰少林。曰武当。武当即张三丰之太极内家拳也。谚云。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此谓内家尚气耳。练气以能沉丹田为先。气能沉丹田则气壮。气壮则血盛。气血壮盛。则有裨益于脏腑大矣。何也。人之脏腑。盖有以异乎兽也。兽之脊骨樑横。不能人立。则五脏六腑虽同系于脊梁。然前后次第平悬。稍一跳跃。则各脏腑皆能前后动荡。可使每脏腑系于脊樑之宗筋。易于壮盛。故强于人。以此。人能立。而脊樑竖起。则清浊分。智慧足。而灵乎兽矣。亦以此。然刚猛之力退化殆尽。亦是故也。何也。脊樑能竖起。则脏腑直系。上下壁立。累叠拥挤于一团。以致各脏腑之皮与皮黏连。湿热以熏蒸之。则脾胃先受其害。继之。则肺肠及脏腑病矣。而人莫知其然。犹以为足善行。可致健。抑亦末矣。足善行。比懒动者较佳。然多行则伤筋。而各脏腑虽稍受震动。而仍累叠黏连。不能作松灵摩荡。则直系下垂之宗筋。无运动之可能。必日见衰弱无疑矣。惟气沉丹田。则不然。丹田居腹中。位于脐下一寸三分。脏腑均在丹田以上。气能沉丹田。每一呼吸。则脏腑具能松动。随呼吸而开合。助之以运动之方。稍一转腰舒臂。含胸迈步。则脏腑具能空灵动荡。不独宗筋日见其强。则温热皆能透达。而不足为病。且膂力心力脑力。亦皆随之而长。其所获益可概言焉。是即气沉丹田。可使脏腑能各个自为运动之所致。此太极拳之裨益于脏腑。无他。不于外之是务。而惟内之是求。尚气已耳。


    起肺疾  第十

    余幼虚羸多病。弱冠任北京郁文艺术两大学教授。旋任上海曁南大学及美术专校教授。不十载。即患肺病。其原因为吸粉笔屑过多所致。嗣余创设中国文艺学院于上海。其粉版以毛面玻璃砖为之。衬以缘呢。以濡湿毛巾揩粉笔字。揩已。不论干湿即可用。此专为同事及诸生设置。以免蹈余之故辙。抗战军与。及胜利以还。各学校学子。营养不足。患肺病者。日益众。余悯之。余以为营养不足之学子。加以吸取粉笔屑。抑易致成肺病之一因也。希从事教育者。幸注意焉。余之肺病。乃习太极拳不数月而愈。然以余一人犹未足为例也。吾师杨澄甫氏。及吾党黄生景华。授此拳与患肺病者得愈。指不胜屈。约述其病理与病原及治法。数点如左。

    一、肺。医经呼为娇脏。娇者脆弱也。然知其为脆弱。却未有畏其病若今西医所谓之恐怖也。何者。以肺位居各脏腑之上。亦曰华盖。与肠胃相隔。西医之针药不能直达。除割疗及休养外。尚未闻有其他妙治。吾国医药。以气化为主。尤以肺病。非从气化不能达治。是以较西医之治为易耳。然西医之历史。不过三百年。其进步可谓神速。以其自外而内。从物质与人体之研究。佐以器械之精良而已。至于气化。迄今未识其端倪。是以中西医学。未能互相为用。至为惋惜。

    肺病。断无特效药。若言有之。欺人之谈也。何哉。肺之直接患病者。仅占百分之三四之可能。肺之外有四脏六腑。皆可致肺病也。风寒暑湿燥火。以及七情六欲。损伤之类。皆可致肺病也。恶能以一药。而可以治如许之病。非欺诈是何。譬如胃病而致肺病者。乃其根在胃。纵从肺治之愈。根未去。必重发。各脏腑之能致肺病者。亦皆然也。且各脏腑。又有相生相克之能。非循乎生克之理治之。不可得也。生克者。即气化也。不及备述。

   肺病。必须抗之以精神。抵之以胆量。则不致速坏。如陈果夫氏。撑持数十年。犹自若也。胆怯者。告之以肺病。则精神必大为丧失。病虽轻。而必加重。或有告余曰。余如照X光。谓有肺病。则予即躺地。不能起矣。如此将何以治之。余邑有病者二。之医所。医诊毕。属护士给药。曰甲。肺病。属其善休养。乙。伤风。服此药可愈。护士将甲乙药错与。亦告之云云。不二月。医遇甲于途。见其精神焕发。曰。病孰愈。曰。君护士告予伤风。服药便愈。医惊而不语。归属人询乙。则乙已逝矣。医者与吾同学马孟容氏友善。告之曰。奇哉。精神之作用也。此马氏于十七年春。举以告余者。十九年初冬。有刘生慎旃者。以其郎舅程君。肺疾逾二年甚厉。乞余为之治。余许之。程君为居巢首富之独子也。中西医已遍治之矣。刘生告之曰。予师神医也。不轻为人治病。今予以诚恳之。已诺。亟去沪就诊。比至寓庐。余诊毕。饰辞以告之曰。人以君为肺病。误矣。君实热咳吐血。服药三剂。血即止。血止后。调理旬日可矣。果如所言。在沪兼旬。而返。逾年余至巢见之。已强健逾恒矣。此仅言肺病与精神及胆量有关者而言之。犹在症与治之外者也。

    肺病者。直告之以肺病。除精神与胆量不谈外。与病者不独了无裨益。且有促其速死之理。因告其有肺病。立属其静卧。多事休养。凡有心者。惟其心不能休息。虽卧而休养。其心之郁闷。恐比死而有加焉。是则体愈逸。而心愈劳。心劳则火炽。而灼肺矣。此中医所谓心火也。肺金也。火能镕金者。即以心克肺也。不转瞬可以燎原矣。此西医所不知也。而且告之第一期二期三期者。是亦玉楼促召而已。可慨言乎。

    肺病。不可以多卧。西医往往见肺病者。便令其卧而不动。大错也。肺古人喻之为悬钟。是以击之能发声。声可扬远而清。如卧钟于地。击之则声哑。可知其失效用矣。今使病肺者。多卧勿动。则肺之呼吸。不能全部任意开合。必日断衰弱。安可治也。且多卧。则消化之力减。纵有营养。无所施为。多卧则督脉之用弛。督脉者。脊骨也。人之躯干。此骨主之。消化力减。则脾脏就衰。督脉用弛。则肾脏致损。脾肾两伤。其将何以救药。非余所知也。

    X光镜之效能。竟有百分之几之可靠。正待考虑。未可尽信也。肺有痰湿壅滞而咳嗽。经照X光镜。认为肺病者。余治之愈屡矣。不足怪也。又有气块所阻隔。X光镜所误认者。外交部吴国桢为部长时。有人事室主任。郑震宇。余旧交也。其左胁时发痛。已逾十载。乞余治之。余断为气块。逾时过久。须一月方可以消之。震宇以时间太长。未暇就治。卅二年因公赴美。既而病发。在华盛顿某大医院诊察。经三度X光镜照摄。断为肺结核。径大及寸。又经美之医学权威者研究。谓非割治不可。乃割治。从左胁开刀寻至腰至背。横截半腹。终不获结核之点。几至不穀。旋经大量输血。卧治六阅月始起。震宇广交。可以询其详也。馀如听筒更可知矣。

    所谓第一期肺病者。气血未伤。正可放胆攻其病。而拔其根。指日可愈。今计不出此。不问肺病者之寒热虚实。抑或有风邪燥湿。夹于其中。遽予之以鱼肝油。及贝母精。杏仁精。维他命等。將病原封锁于肺。永不得治。是为养痈。是为关门杀贼。多所延误。殊堪痛惜。望病者于余言再思可也。

    肺疾非不治之症。余所见聞甚多。有多食蒜而愈者。多食莱菔或小米粥及枇杷当饭而愈者。或饮洋油及复原而愈者。凡此种种屡见治愈者。皆是攻多补少。若是热胜之肺病吐血。余见有人每晨食生鸡蛋六枚。不二月而全愈。又有食马齿苋粥而愈者。肺病有年者。余见食紫河车填鸭。越一夜煮鸭食之。连食数次而愈。又食公猪肺。以十二生鸡子汁灌肺管中。隔水炖熟淡食。四五度而愈者。余廿馀年来。手治肺病颇多。重者过三期。中西医束手之松江李博亭君。投以大剂桂附参耆。一剂知。二剂轻。八剂而全愈。博亭旋任黄埔军校英文教官。至今已二十有一载。强健逾恒。廿一年。其幼子六岁。发热。住中央医院逾半载。谓系遗传性肺病。适余自沪至宁。投以大剂凉药。羚羊犀角地冬之类。不数日热退净而愈。现已入大学。亦壮健逾恒。馀不胜数。余尝语肺病者曰。肺病非不治之症。务以弗忧弗烦弗懼。能抱定此三弗主义。服药必易见效。发怒生气。尤所不宜。余以病病之心。因窮治病之法。故不殚琐屑。拉杂成篇。以供病者之参考耳。

    余谓肺症无特效药。而独谓太极拳对于肺病有特效者。人未有不疑为宣传。及欺人也。请从而述之。太极拳于肺病有特效者。非谓对垂绝不能行动之肺病而言。是对于能饮食及能行动者。习之皆有特效也。敢言特效者。正不论任何一种肺病。均得有效用。且无丝毫流弊。兹述其尤显著者。数点如左。

   太极拳运动。所谓运而后动。运而后动者。即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是由内以达乎外。即先由脏腑。而达乎肢体之运动也。此即是气沉丹田为主。其法以上各节言之详矣。总之。轻灵致柔。毫不费力。以养气活血。舒筋节劳为运动。且时间每早晚最多不过七分钟。尤以勿求速进为佳。

    肺病十之六七。是肾亏起因。少日好手淫。或遗精。及性欲不遂。失其常度。及壮者好色。不能自节之所致者为多。妇女大多经水不调。或好郁闷恼怒所致。余于二十九年及三十年。担任国民商报医药顾问一栏。而问治肺病之方。及述其病根者。不替数千人。是以得其实证与医理。所谓肾为肺之子。以肺之津液输与肾。肾亏则精水枯竭。而肺亦致损。则供不应求矣。且以肾实虚。虚火愈炽。则灼肺。而使肺亦枯燥。或致萎。而成痨矣。又谓肺为标。肾为木。犹树木然。本将坏。而枝叶先枯。或致殒落。况肺最为脆弱。其先肾而见病无疑。太极拳以气沉丹田。为水火即济之功。原为固肾之不二法门。肾气既固。则肺气渐复。此之谓特效。谁曰不宜。

   脾虚。即可致肺病者。脾虚则胃纳减。或消化不良。脾为肺之母。肺之气盖仰给于脾。如胃中有食。得脾磨而食化。食化则气旺。脾先得而受之。而后传乎肺。故为肺之母。譬如腹中饥饿。即脾胃先馁。而肺相继馁矣。言语无音。精神萎顿。此肺之失其所养。明矣。气沉丹田。即积气于腹中。如不得食。可以四十九日不死。余曾见之苏先生矣。人谓不得食七日。必死。余昔客秣陵。主濮季平家。曾试不食八日。言笑行动自若。惟形容消瘦耳。此即补脾之一证也。气沉丹田。则脾强胃纳有加。消化良矣。是有裨益于肺者。无可讳言。此亦特效之一也。

    肺病成痨者。即咳嗽不已。肺气大亏。津液枯。而潮热作矣。以致肺萎成痨。吐血者其犹次之。肺萎则肺中无气。可知。气沉丹田。则气积。而肺气亦充满矣。佐之以至柔至缓至轻至微之运动。而使肺部渐开渐合。则肺不得而为萎。肺不萎。即有生机存焉。犹可以推陈而生新。肺不萎。虽云腐烂。则营养或药饵。可以发生其效用也。肺不萎。则可以渐渐转弱为强。自有更新之能力。可以有推动腐烂之作用。是谓之有特效。乃万古不磨之确论。亟举以告病者。言长楮短。乞恕不周。


别程序  第十一

    太极拳运动之大纲。有三。分天地人为三阶。人阶为舒筋活血之运动。地阶为开关达节之运动。天阶为知觉作用之运动。次目有九。每阶下各系三级。一阶一级。为舒筋自肩至手指。二级自胯至涌泉。三级。自尾闾至泥丸。二阶一級。为气沉丹田。二級。气达涌泉。三级。气达泥丸。三阶一级。为听劲。二级。为懂劲。三级。为阶及神明。是为三阶九级。胪述如次。

    一、为自肩至腕之舒筋法。筋既能舒。则自然血活。其法以舒腕为先。肘次之。肩又次之。毫不用力。由至柔而渐进。皆以曲中求直。厥形为圆。曲既不宜。直亦不可。有缺陷有凹凸亦不可。终以舒筋至中指尖为止。此为一阶一级。

    二、为自胯至踵。其致亦然。其不同者。有轻重虚实之别。足为能载全身重量。与手之举动轻便异。常人之足。从不注意虚实。普通拳技家。亦听便而已。惟习太极拳者。将体重付于一足。两足时互易之。又不许用力。自胯至膝至踵。具要松柔。其力量在足心。而受于地。足要分虚实。手亦然。其不同者。如右足实。左手要实。为一贯之劲。左足实亦然。反此为双重。此为一阶二級。

    三、为自尾闾至顶。其致亦然。惟脊为多节之主骨。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者。脊之要柔可见矣。脊柔筋使然。其要在尾閤中正。及顶头悬耳。此为一阶三级。

    一、气沉丹田。为炼气之初基。丹田位于腹中。低于脐一寸三分。近脐去脊较远。气以细长靜慢为主。缓缓吸入丹田。与心相守。稍使逗留。久之渐能宿气。日积月累。直养无害。未可量也。纯任自然。不可有丝毫牵强。初学沉气不易。肩稍沉。肘稍垂。则气可引至胃脘。胸微陷。背微弓。则气可沉至丹田矣。反此。必骤进即逆上。势必耸肩掀肺。易致病。此为二阶一级。

    二、气达乎四肢。气沉丹田后。似可由心驱遣。便使气至胯至膝至踵。此即所谓至人之息以踵。复至肩至肘至腕。四肢关节俱开。然后下可达乎涌泉。上可行乎劳宫。以止于中指尖。则拳论所为。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可以从事矣。此为二阶二级。

    三、越尾闾达乎泥丸。此谓通三关。亦即河车倒运之嚆矢。然越尾闾。为最难。馀较易耳。气沉丹田。待功纯。火候到。不期然而然。自然越过尾闾。不可丝毫勉强。不然便落虚妄。致病。慎之慎之。须证诸师友。为妥。越过尾闾。复冲开夹脊。度玉枕。达泥丸。亦若是。此为入门。则骎駸进乎道矣。延年祛病末事矣。此为二阶三级。

    一、听劲。何谓劲。又何能听。须细审之。劲与力大异。秘传谓劲由于筋。力由于骨。至哉言乎。近世学者。盲从至死。而终不知劲之为用。可为浩叹。劲之为劲。气由于筋致柔。有弹力已耳。惟柔乃能与对手黏连相随。能黏连。则我之气与彼气相接触。欲测其气之动静。故曰听。则拳论所谓。彼微动。我先动之机。亦在于此。此为:三阶一级。

    二、懂劲。懂劲与听劲。有深浅精 之別。彼微动。我可听而得之。我先动则懂而后能之。得机得势在我不在彼。此乃由浅入深矣。至于精粗难言矣。秘传谓彼微动。我听而知之。然微动易测。未动难知。苟能于未动。听而知之。其庶乎阶及神明矣。曰。无他。气由乎筋脉膜膈。其劲有四。曰防御。曰潜藏。曰将发。曰撤击之不同。能收缩骨节。曰筋。得循环血液。曰脉。膜。在肌肉间。裹筋与骨。及脏腑皆有之。膈。肝隔也。气由于筋。不失常态。知其欲防御。由于脉。知其欲潜藏。而生变化。由于膜。将充溢于表。知其将发劲也。由于膈。如其敛气。欲退而撤击矣。此为懂劲之极致。精矣。至矣。蔑以加矣。是为三阶二级。

    三、为阶及神明。难言之矣。拳论终之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刚。此言甚奇。似视气。犹若未足重耶。其实不然。气能得化境。而进乎精神之作用。其所谓无力之力。神力也。目之所注。神之所到。气已随之。气能运身。不待动心。而神可以挟气而行。是为神力。亦可谓之神速。物理学。以速乘力。其效能未可限量。故神力即神速也。学者类多舍近求远。不知丹田积气之妙用。气犹风与水与云之类。风与水与云。皆能有积力。与天地之积氣一是。孟子所谓养浩然气。至大至刚。则塞乎天地之间。即是也。风与水之积力易见。亦易知。惟云与气之积力难见。亦难知。有飞机后。始知黑云中有雷电。触之必成虀粉。无幸免也。可知矣。至积气能载天地。更何论矣。神力神速。诚有雷电之意。存乎其间。此之谓阶及神明。是为:三阶三级。

    此为习大极拳之程序。学者不可躐等。拾级而上。登峰造极。无难矣。余乃心三丰宗岳之心。竟二公未竟之志。强民族。兴国家之术。舍此末由。愿学者其勉旃。

明生克  第十二

    十三式。为八门五步。即八卦五行也。掤捋挤按採挒肘靠。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也。进退顾盼定。即金木水火土也。生克者。即相生相克之理。与拳之体用。互相为证也。金、在技击上指刀而言。木、为棍。水、为剑。火、为枪。土、为拳也。万物皆由土中生。是即谓刀棍剑枪皆由拳生也。刀之用在刚。善劈。棍遇之则折。此金克木。棍之用在达。善冲。拳为徒手之称。遇棍则伤。此木克土。拳为有定力之技术。剑遇有定力之技术。乃被制。犹徒手之夺剑也。此土克水。剑之用在柔。枪遇之则失其烈。此水克火。枪之用在烈。善扎。刀遇之则失其刚。此火克金。此为技击家之术语。相传久矣。约其意不出于此。然技击器械。但主相克。惟五步兼有生克之理。譬如进。进为进步。性烈。为火。定。有定力。为土。进而有定力不乱。易取胜。此火生土。顾。为左顾。性刚。为金。谓步如左顾。右拳随发。加以定力而发。此土生金。退。以柔为用。为水。顾刚。济之以柔。此金生水。盼。右盼。性强。为木。退柔。不可以终柔。故继之以强。此水生木。进为火。性烈。木强以助之。而闳其用。此木生火。故谓五步。有五行相生之用。其相克。亦即水克火。火进以烈。水退以柔。火愈热。而水愈寒。与物理相克类也。其馀与剑棍说参看。八卦则不然。必合阴阳五行而言。即易所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之理。乾、天为金。坤、地为土。坎、水。离、火。此即掤挤捋按。四正方也。亦即阳刚阴柔之道。此为十三式之总手。虽有四动。其实只有阴阳二式之作用。二式中。尤以捋之一式。为最险要。易以坎陷。谓习险。以其中刚而外柔也。兵家之机。不出乎是。夫兵诡道。兵不厌詐之说。皆未尽坎陷习险之妙用。故余谓太极拳之用。得一式。曰、捋。震雷为木。巽风为木。艮山亦土也。兌泽金也。此即採挒肘靠。四隅角也。四正四隅。合而为伏羲先天卦位。採乃震雷为阳。其表即有阴阳。为虚实不定之象。故震虽属木。亦能生火也。此言採之初意。但欲牵动对方之根劲而已。是为试探虚实之作用。彼如真实。则我採之。未有不跌。如彼能虚受。必生变化。则我便放弃。而移转之。此谓八卦相荡。倘彼因我之採。而还击我以靠。我如真採。必被一靠而翻仰。无疑。但我之採。本为虚採。彼即还之以靠。则扑空矣。扑空未有不倒。此谓刚柔相摩也。亦即震木之火。而能克兑金也。挒。巽为风木。肘。艮为山土。木克土。其用亦然。故不赘。此不过五行各有阴阳。阴阳虚实又互有变化而已。犹为易得。惟变易不易之道殊为难能。变易不易。为十三式中之第一要义。所谓变易者。阴阳刚柔相互易。而生变化。十三式之相与摩荡。而无一非变易也。至于不易。是十三式体用中。惟一之定理。定理者。即犹中定之定力也。何为中定定力。早即时中。定无常定。不失中定。是为定力。中庸所谓不偏不易。亦即中定之定理也。不易者。不顾对方以何式取攻势。掤捋吾知其为掤为捋。阴阳虚实。吾知其为阴阳虚实耳。然我总以我之中定。不受牵。亦不牵人。不发人。亦不受发。此为不易之定理。能是。牵也可。发也可。互为变易。无施而不可。所谓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可见中定之难矣。余故曰。十三式之体用。各得一式矣。其用曰捋。其体曰中定。如此而已。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为太极。此亦不易之定论。亦即以是作十三篇之主论。不亦宜乎。

●●●
述口诀  第十三        附序及按语

    从来武术家。得有妙法。多秘不视人。所谓传子不传女也。然子未必皆肖而贤。以致屡屡失其真传。倘或有得意弟子。乃传其法者。亦必留一手。以备不测。诚如是。欲求吾国武术之发杨。岂易得哉。今曼青之受澄师者。未敢说尽其传。倘也留一手。或秘而不宣。则怀宝迷邦矣。十余年来。每欲笔诸于书。以广流传。此心萌动。而后擱置者。屡矣。亦恐传非其人耳。既而思之。善与人同。固吾所愿。乃谨录要诀十二则如次。此皆澄师所不轻易传人者。每一语出。辄叮咛曰。余如不言。汝虽学三世。不易得也。此言何止重提数千遍。蒙澄师之过爱若此。而不能达其厚望。惭愧无已。尚希世之贤哲英豪。有以参证而广大之。使尽人皆能祛病延年。则民族幸甚。

    一、曰松。澄师每日。必重言十余次。要松。要松。要松净。要全身松开。反此则曰。不松。不松。不松就是挨打的架子。按松之一字。最为难能。如真能松净。余皆末事耳。余将澄师平日口授指点之大意。附于下。使学者易于领悟。松。要全身筋络松开。不可有丝毫紧张。所谓柔腰百折若无骨。若无骨。只有筋耳。筋能松开。其余尚有不松之理乎。 

    二、曰沉。如能松透。即是沉。筋络松开。则躯干所系。皆得从下沉也。按沉与松。原是一事。沉即不浮。浮是病。体能沉已善矣。尤须加以气沉。气沉。则神凝。其用大矣。

    三、曰分虚实。拳论所谓。处处总此一虚实。以右手与左脚相贯一线之劲。右脚与左手亦然。如右手左脚实。则右脚左手虚。反是。则亦然。是为分清。总之全身负担。只许放在一只脚上。如两脚分担。便是双重。其转变时。要注意尾闾与夹脊得中。方为不失中定。至要至要。
    按转变一语。即是变换虚实之枢机。不经道破。真永不知有下手处也。右手实劲。交与左手。其枢机在夹脊。左脚实劲。交与右脚。其枢机在尾闾。但要尾闾与夹脊中正对直。方为不失中定。此语非潜心领悟。不易得也。

    四、曰虚灵顶劲。即是顶劲虚灵耳。亦即所谓顶头悬之意也。按顶头悬者。譬如有辫子时。将其辫子系于樑上。体亦悬空离地。此时使之全身旋转则可。若单使头部俯仰。及左右摆动。则不可得也。虚灵顶劲。及顶头悬之意。亦若此而已。须于练功架时。将玉枕骨竖起。而神与气。不期然而相遇于顶焉。

    五、曰磨转心不转。磨转者。即喻腰转。心不转者。乃气沉丹田之中定也。按磨转心不转者。此家传口诀也。比诸拳论所谓。腰如车轴。腰为纛二语。尤为显赫。余得此意后。自觉功夫日见进境。

    六、曰似拉锯式之揽雀尾。即掤捋挤按之推手也。往复相推。喻之以拉锯。拉锯者。彼此用力均匀。则往复可以暢通无阻。如一面稍欲变化。则锯齿随处可以扎住。如彼使之扎住。则我虽欲用力不得拉回时。只可用推力送之。便可复得相推如初。此理在太极拳之推手上。有二意。一曰、舍己从人。顺其势。可以得化劲与走劲之妙用。二曰、彼微动。己先动。此即彼欲用推力送来时。则我亦先之以拉力拉回。彼如以拉力拉去时。则我亦先之以推力送之去。按拉锯之喻。其理可谓透彻之至。此真家传妙诀。余于此恍然大悟。于彼微动。己先动之着手功夫。苟能于此娴熟。则操纵在我不在彼。其余又何论矣。

    七、曰我不是肉架子。汝为什么挂在我身上。
    按太极拳。专尚松灵。最忌板滞。若如肉架上挂肉。便是死肉。又何有灵气之可言。故痛恶而决绝之。乃有我不是肉架子之詈骂。此亦家传口诀。用意深刻。幸细观之。

    八、曰拨不倒。不倒翁。周身轻灵。其根在脚。非具有松沉两种功夫。不易办到。按不倒翁之重心。在乎下部一点。拳论所谓偏沉则随。双重则滞。如两脚同時用力。一拨便倒无疑。周身稍有板滞。一拨便倒无疑。要之全身之劲。百分之百。沉于一只足心。其余全身皆松浮。得能轻于鸿毛。便拨不倒矣。

    九、曰能发劲。劲与力不同。劲由于筋。力由于骨。故柔的活的有弹性的是劲。刚的死的无弹性的便是力。何为发劲。放箭似的。按放箭。是靠弓弦上弹力。弓与弦之力量。即是柔的活的有弹性的。劲力不同。能发不能发。可以见矣。此犹不过论发劲之性质耳。于作用上犹未详尽。余又将澄师平日。时时讲解发劲要法。兹附录之。曰。要得机得势。曰。要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谓健候老先生。喜诵此二语。然得机得势。最难领略。余以拉锯式之作用中。确是有机有势存乎其间。因彼之欲进欲退。我先知之。是为得机。彼既进既退。受制于我。是为得势。举此一端。可以知之。脚腿腰能完整一气。一则。是力聚。可以致远。一则。身不散乱。方可命中。发劲之妙用。尽于此矣。学者勉之。

    十、曰搬架子。要平正均匀。按平正均匀四字。最为平淡。却极难能。平正方能安舒。可以支撐八面。均匀方能贯串。而无断续处也。此即拳论所谓。立如平准。及运动如抽丝等语。非从此四字下手不为功。

    十一、曰须认真。打手歌曰。掤捋挤按须认真。若认不真。便都成了假的。吾今举以告汝。掤若掤到人家身上去。捋若捋到自己身上来。都是错认。掤不要掤到人家身上去。捋不要捋到自己身上来。此是真的。按与挤。皆要蓄其劲。不可失却中定。此是真的。
按须认真三字。从来读破太极拳论。未得悟澈。一经澄师道破。始知有尺寸。有法度。非经口授指点。不易了解者。皆此类也。此真家传秘诀。学者其由此体验之。便可得其尺寸。则不复失中定矣。至要至要。

    十二、曰四两拨千斤。四两何能拨千斤。人皆未之信。所谓牵动四两拨千斤者。只要用四两劲牵动千斤。而后拨之。此牵与拨。是两事。非真以四两拨千斤也。
    按此节。牵拨二字。分开解释。使能见其妙用。牵之之法。譬如牛重千斤。穿鼻之绳。不过四两。以四两之绳。牵千斤之牛。左右如意。其欲奔驰不可得也。盖牵者。牵其鼻准。若牵其角。其腿。不行也。足牵以其道。以其处也。然则牛可以四两之绳牵之。如千斤之石马。亦能以四两之朽索牵之乎。不能也。此活与死之作用不同。人有灵性。其欲以千斤之力攻人时。其来有方向。譬如对直而来。则我以四两之劲。牵其手之末。顺其势而斜出之。此之谓牵。因牵动之后。彼之力已落空。则此时以劲拨之。未有不掷出寻丈之外者。然牵之之劲。只要四两足矣。拨之之劲。酌用在我耳。然牵之之劲。不可过重。重则彼知之。可以变化脱逃也。或则藉牵之劲。换其所向。得以袭击之也。否则彼知我牵之。便蓄其力而不前。蓄其力。其势已退挫。可即因其退挫。便舍牵之之劲。而反为发放。则彼未有不应手而倒。此反拨也。
    以上种种。皆澄师口授指点之传于曼青者。不敢自秘。愿广其流传。幸世之同仁共勉旃。

 

●●●
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


一、谈心得

    十数年前。有从游者问余曰。先生身兼五艺之长。生平究以教何艺为乐意。曰。以教太极人为最乐。闻之者甚以为疑。曰。似近粗豪马。曰。是非尔所知也。此为人生哲学之结晶者。以其精微而论。较习一切文艺之难。且有过之。决非一般武事可比。曰。愿闻其详。曰。余弱任诗书画三课教授。以教书法为乐。以其含有强身运动之益。强壮将届之年。流离入蜀。以医餬其口。不意医运大行。人皆誉之曰济世活人。然余则以寝食无时。苦不堪言。且日与愁眉苦脸相对。肩人以生死之话。待有笑容焉。则余已不得而见也。惟教太极拳。不独可以袪病延年。心神愉快而已。少长咸集。善与人同。效老莱子之儿嬉。耄年不倦。胜华元化之禽戏。专气致柔。真可谓康乐无疆。若问余四十年之心得。却只有十二字。曰。吞天之气。接地之力。寿人以柔。曰。请言其效用。曰在人体则气乃率血而行。故气旺则血旺。天富有大气。多取之不以为贪也。力在人体有大用。地贵有载力。倘能接其毫厘。则为用亦无穷矣。致柔则老氏所谓。能若婴儿。则寿亦可以无疆矣。惟此三语。在人身亦为三才。得天之气。则位于上之颠顶泥丸宫一内。可以增长其灵气。下则为地。接地之力。则足底心之涌泉要穴。可以增长其根力。中为腹部之丹田要穴。在腰线间。得能专气致柔。则腰若活泼泼地。则肾气自足。寿能增加也。然习之之法。亦甚简易。

一、随时得有空暇。便觉以泥丸宫顶天。吞天之气。沉于丹田。
二、得有行动。或端坐。或暇立时。在注意所及时。便欲将足心贴地。进而则欲足陷入地。久之则欲以我之足力。与地心吸力相接。能至此。则我之足已有根矣。
三、丹田。古人所谓行坐处卧。不离这个。是要以心与气。相守于丹田。如鸡之孵卵然。此所谓知止。止于至善之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又孟子所谓养吾浩然之气。则皆不离乎丹田也。然此区区之心得。倘能笃而行之。决非等闲之运动可此。袪病延年。犹易事耳。

去三病小引

    自修新法之作。专为限于工作时间。及妇女忙于家政。与远道不得许可从学者。予以便利。较函授尤为简单。然此着重传授功架之缜密方法已耳。偏于体一方面居多。太极拳原为有斯有用。若必欲求其深造。届时可参阅拙著太极拳体用一书(英文本)。以及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中文本)。自可了。惟自修之始。首要务去三病。以不佞四十年之经验所得。能去三病者。笃意遵行。未有不如愿以偿。天资若稍钝者。亦不过费人一己十之功而已。然其病人尽知之。法亦浅近。类多因循自误。不肯果决行之。憋少时亦坐此病。是以言之较切耳。兹约述如下。

    第一为无恒之病。
    仲尼所人而无恒。不可作巫医。巫之为医。非正术也。无恒尚且不可。况由哲学而科学之太极拳乎。太极拳以柔克刚。与专气致柔之旨。则本乎易与黄老之哲理。至于牵动四两拨千斤之作用。施诸事实。此乃科学之千斤顶。俗名之曰压不煞之力学作用。是已成哲学与科之之结晶体。余尤以为中西文化之通。得利赖为桥梁也。岂独体用之裨益已耳。若无恒而学此拳。不仅为多此一举。亦徒有宝山空入之叹。岂不惜哉。憋每恨少日无恒。屡以体弱而习国术。稍得裨益而便辍。旋至三十九年以前。病痨瘵莫能兴。得复习此拳而痊。遂决心不使再辍。当时即将全套拳架。以极快之练法。仅费六七分钟练毕。且早晚只练一套。以期不辍而已。然余当时实亦忙碌。除教课与校务外。连自修也日无暇晷。由是以往。不久却更有进矣。早上起床。非先练拳。则不事盥洗及朝餐。每晚睡时。不先练拳。则不得上床。如是者久之。养成习惯。遂不复辍。其意以为人生以乐为助人。不惜一切之牺牲。今则谋自身之健康。得以袪病。仅早晚费数分钟而无恒。则又何足言推己以及人也。是以自悔其蠢。乃决意痛改其非。

第二为贪多之病。
    俗谓贪多嚼不烂。老氏谓少则得。多则惑。信矣。憋少有忘年友鲁坚号塍北。余姚人。游雁荡将归。过我曰。昔之君子临别赠言。我亦欲有一言相赠。君家郑虔三绝。君善继之。必传无。君病贪多博学。恐致无大成。听我言。只攻诗书画可矣。余从之。此老余益友也。余有所成就。皆此老之所赐。不能忘也。易之谓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习太极拳不能异乎是。今得传授一式或二式者。必须潜心娴习。而默记之。方能有得。不然未有不惑也。民国廿七年春。余主湖南省国术馆时。国术为该省全民众之运动。不论男女老幼。皆得学习。余欲普扁推行太极拳。故于每两个月内。即调训全省各县国术馆长及教官四十人。余亲授之太极拳。以时间不敷。故决计删削。以成简易拳套。太极拳原仅有十三式。以沿传既久。式增繁。练习费时。不易普及。余乃删减为三十七式。已较原有之十三式。增多廿四式。此亦因时制宜。忽以余着之简易太极拳以为简也。胜利还者后。持此稿之沪,商诸陈师兄微明。亟称之曰。适与予同意。斿为序以表欣赏。微明君子儒也。决不阿其好以成其恶。间亦有无知者。疑余此举为非。殊不知为绝学阐扬之苦心耳。亦只可置弗论也。

   第三为求速成之病。
   所谓欲速则不达。诚知言矣。务期水到渠成。非可强求。古人对于文艺。尝谓要沈浸秾郁。含英咀华。又所谓涣然冰释。怡然理顺。余谓习太极拳。亦必如此。且此拳术不仅体用兼赅。心手并顾而已。然必须悟彻哲学之原理。获得科之实用。则裨益无穷矣。总此三。得能无法解除。便可顺利迈进。了无阻滞矣。



三  三无畏
    欲习太极拳之运动者。其动机不出数点。约言之。有为多病体弱者。因求健康而学也。有为以防不备为自卫计者而也。有为震其术之奇妙。爰求真理而学也。此外有如乘兴而来。与随波逐流及无恒者。不在讨论之列。我所谓无畏者。崟为欲下工夫者而发也。

一、无畏吃苦。
   怕吃苦。则无进程之望矣。拳论所谓其根在脚。怕吃苦。则脚之落地不得生根。是以脚部之吃苦。有益于心脏及脑部则无疑。其基本方法。初学者早晚抽三五分钟之暇。以一脚立地。左右调换。逐渐久。逐渐低坐。注意气沉丹田。足心贴地。不可丝毫勉强。站桩时。必须出食中二指。扶于椅角或桌边。使其平稳站定。娴习后。便去一中指。只用一食指扶站。久之则站更稳。可嘲不用扶。而自然站稳矣。继此则采取提手及手挥琵琶二式。多下站功。又预备式亦为站桩之浑元功。单鞭为开展功。此于体用皆有莫大之裨益。不可忽视也。

二、无畏吃亏。
    太极拳要诀曰。舍己从人。舍己从人哪有不吃亏。故髯之十三开卷。便谓要学吃亏。何谓其学也。听人进攻进击。非独不抗。且不还手。尤要黏连贴随。方能轻轻走化。此意匪浅学及粗者所能。况初学者焉得不吃亏。若畏吃亏。莫如弗学。愿欲学之。莫若学吃亏始。学吃亏。便是不贪宜。贪小便宜吃小亏。贪大便宜吃大亏。反此者。即是吃小亏得小便宜。吃大亏而后可以得大便宜。有智慧者。必欲得体用之实。将何从下手。老子不有云乎。专气致柔。便学得吃亏之妙法。则已不畏吃亏矣。歌诀所。任他巨力来打我。牵动四两拨千斤。则已得致柔之效用矣。

三、无畏厉害。
    老子所谓。凶无投其角。虎无措其爪。兵无所容其刃。夫何故。以其无死也。又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又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然则凶虎兵刃。亦天下之厉害者。犹不足称。而反独称喻柔弱之水。以其至柔。莫能胜也。是之谓及吾身。吾有何患。纵有兵刃爪角之利。不足为畏也。倘有所畏惧。则精神与体质必紧张。紧张便不松。不松何能柔。不柔便是刚。故真能洞彻太极拳之原理者。便具有大无畏之精神。亦犹孟子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善养吾浩然之气。此亦老子所谓专气致柔。又何厉害之可畏也


   绪论
    此篇着重谈本人体会。要点有:
    l、松。“一夕忽梦觉两臂已断,惊醒试之,恍然悟得松境。其两臂所系之筋络,正犹玩具之洋娃娃,手臂关节赖一松紧带之维系,得以转捩如意;然其两臂若不觉已断,恶得知其松也。”
    2、太极拳以气沉丹田为主……其为气逆行,由督脉而上,透过尾闾、玉枕、泥丸,是为河车倒运、通三关之法也。拳论云:“尾闾正中神贯顶”,是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盖由骨中行也。
气沉丹田之法:“先之以意导引,沉气要缓缓逐渐而下,不可太骤,太骤气便浮起。其诀有四字,曰:细长静慢,即能娴习,则随时随地以心与气相守丹田。则直养而无害矣!”
    筑基功法已备,可顺序而进,首先注意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气宜鼓荡,气若车轮,而后牵动往来气贴背,进而求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用时,则“腹内松净气腾然”矣。进而气沉入骨,敛入脊骨。若言炼气化神,即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刚。郑氏云,此一气字,是炼精化气之气,不是气血之气,练功至此,则精气之气,又化神矣,而生神力,非气力之力可比,是之谓纯刚,无坚不摧。

   自修要略

    练功架时,切记

    “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
    二句要论,尤须注意其根在脚,全身重量,只许放在一只脚上。主宰于腰,不独手与脚要随腰转动,自颠顶及踵与眼神,皆须随腰转动,故相传所谓“练太极拳不动手”,即是谓手足不能自动,惟腰为主。


     “尾闾中正神贯顶,满身轻利顶头悬”,
    此二语不可忽视。顶头倘有摆动,秘传所谓“虽练三十年不得成功”。然尾闾不得中正,神亦不能贯顶。顶头悬者,正犹总其发若辫子,悬于梁上之意耳。


    “一处有一处虚实,处处总此一虚实”。
    如无虚实,即无阴阳。无阴阳,便非太极。如两手必分阴阳,阴阳便是虚实。两脚亦然。惟左手必与右脚相合,右手必与左脚相合,因系同一交*神经故耳。此为左右上下手足之分虚实也。所谓“总此一虚实”者,即其根在脚,将全身重量必须放在一只脚上。若两脚同时用力,便是双重。双重即如少林拳马步,此为太极拳最忌之大病也。切记!切记!


    “周身节节贯串”,
    则气可以通矣。气通不独于体有裨,于用亦大有益。发劲提放,尤赖节节贯串,方能达力学杠杆之作用。不然则枝枝节节,散漫而不能应心听用矣。


    “气宜鼓荡”
    即以丹田之气,与空气互相鼓荡。余曾发明陆地游泳一说,见拙著《十三篇》,即以空气比水而已,渐渐觉往来回漩,却有压力,久之愈觉压力甚大。此即所谓“虚则实之”。然若与有大力之人较手,则反视若与空气相搏,此所谓“实则虚之”。能是,可得妙用无穷矣。
      
    “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此得体用兼赅之妙。泰山崩于前,麋鹿兴于左,可使色不变、目不瞬者,以其内固精神,而有不动心之修养,此即孟子所谓“养吾浩然之气”之作用耳。
       
    “长拳者,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太极拳原为十三式长拳,喻其动荡滔滔不绝也。动者必有主力,以致推动,如火车、汽车、电车然,是运之而后动也。动之余力回荡,〈易》所谓刚柔相摩,八卦相荡,亦犹动荡也。是以动余必有其荡,荡之未定,复续之以动,周而复始,永无间断。故太极拳虽止为十三式,而谓为长拳,其意在此。
        正犹长江大海之滔滔不绝,亦即《易》之所谓摩荡之旨。此即天地阴阳之动荡,亦无已期耳。非谓功架之长短,倘功架增至万式,犹区区耳,不足称滔滔不绝
也。此即喻其绵绵不断而已。


        “心为令”三字,
    乃太极拳唯一之要诀。以心行气,以气运身,于以推动矣。然手足决不可自动,非待腰能便利从心之后,手足方得随腰而动。是之谓太极拳不动手,且足亦不自动,故太极拳之动作,真所谓“牵动一发,则全身俱动”。学者其体验之,自有得也。

●●●
        郑曼青散手论
  散手即散打。无定法。推手大。乃着熟功夫。着熟即是学听劲。由听劲而渐悟懂劲。即懂劲。无所谓着与不着。散与不散。黏与不黏。随与不随。此皆费辞。不得中肯綮。散手之方在五行。所谓进退顾盼定也。苟能懂劲且知方。则用全矣。

  郑曼青推手论
  揽雀尾。即推手之基本动作。又释程序篇 谓天阶为知觉作用之运动。曰听劲。曰懂劲。曰阶及神明。此三级也。亦皆基于推手。循序而进。由听劲以至于阶及神明。则已登峰造极矣。

 

●●●
 
我早年练拳的感受 1

     以我个人的感受,觉得随便什么运动以及娱乐活动,都比不上太极拳,我早年的身体坏的很,坏到不能再谈了;医药都没有办法把病治好。结果练练太极拳,没有吃药,也没有打针,就这样一天一天自然好。我患的是肺痨,在从前是一种很厉害,很可怕的病,我自己也觉得不行了,已到了西药中药都没有办法的时候,练练太极拳就得救了。太极拳真的是有意想不到的功效。比方说,我们知道肺痨有咳嗽、吐血、发热、肺部痛等症候;当肺部痛时,可能肺部空洞很多,有人认为到这种地步的病人,一两天就会死了;可是我在六个月中,咳嗽就一天一天的见好;吐血也渐渐的没有了。肺痨的咳嗽并不很厉害,只是一天到晚不断的咳就是了。发热并不太高,半年后发热也渐渐退了。居然在两年以后,身体完全好了,真想不到。可见太极拳对人体健康方面的功效,不是其它随便什么方法所可比拟的。 
    后来兄弟觉得太极拳很有益处,于是也教教同学,发现学生练太极拳对胃病,甚至五脏的病都好。要是练太极拳能够继续不断的话,癌症是不会生的,我也从来没看见过学生患过癌症;不过,如果练拳马马虎虎,没有兴趣,或者没有恒心,那就不敢说了。

 
气沉丹田可治脏腑疾病2

     目前美国认为最重要的是心脏病,十年前兄弟在美国见到的报道是两分钟可以死一个人,癌症四分钟死一个人,像这样心脏病死的人虽然也很急,以我中医的观点来讲,这种还能用心电图检查的慢性患者,并不是心脏病。因为心脏病一发病在两个钟点内绝对无法救治,若是检查诊断拖了多少年还没好的,这应该叫做心包络病,并不是心脏病,这句话各位听起来,一定以为很奇怪。实际上中国对这包络病可以治疗,心脏病则不能救治。但这种包络的病到最后,要比心脏病急得多,几秒钟就可死人,可是仍然可以救治,因为人体五脏最急的是肝,这条路是由肝木生心火过来,所以特别急。练太极拳要气沉丹田,心能沉下,便绝对没有这种病,因为心包络会比别人强一点,外感风寒不至于侵袭到心包络,以至慢慢的影响到心脏,这种病我所见的,我所治的很多,而且在中国医学上讲得比较详细。那么练太极拳的功效,对最厉害的癌症、心包络、心脏病等等,都不成问题,尤其胃病更容易治好,肾脏病也很容易恢复健康,总之,对于人确有好处。

 
太极拳的最大功用是「松」3

      今天我以为太极拳这样优良的运动,不仅在中国是第一,在全世界也是第一;任何拳术,任何运动,都不能比。为什么呢?因为它有一个至高无上的道理存在。第一就是太极拳讲「松」。这个「松」字,我学太极拳五十年了,到了前年才悟到其中道理。为什么松有这么大的好处?当时只晓得讲松、松、松,但究竟什么叫做松;怎么能松得很干净,这句话很难讲明白。前年悟通这个道理,我才想到我老师澄甫先生所讲的。他不大会讲话。一天到晚坐在哪儿,可以不发一言,不问他他绝不讲话;但这个「松」字,每天总要讲个几百回,我甚至连耳朵都灌满了。他还讲了一句话,更是奇怪,就是「不跟你讲这句话,你三辈子学不到的」,我就怀疑,难道讲一个「松」字,我就三辈子学不到吗?现在想起来,不但三辈子,也许六辈子还学不到。我现在更深入的讲一句,你们就会很容易的悟到怎么叫松。比方说:我们现到一个佛殿去,前殿有一个弥勒佛,很大一个肚子,笑笑的,他是拿一个布袋,人家讲上头题着:「坐也布袋,走也布袋,放下布袋,何等自在」。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说:人不但自己是个布袋,甚至于一切----儿女妻子、功名利禄----无一不是布袋,尤其自己这个布袋最难得放下。所以讲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什么「一下子顿地可以成佛」等等,就是讲不容易放下。练太极拳是难,就是难在自己有意识挡住,我不能进步,是自我意识挡住了自己,没有办法打通,这一点实在是太极拳最难的关头。

 
人类唯一自强之道4

     不过太极拳对我们身体的保健功能,更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比拟,随便什么拳术,随便什么运动都不能比。西方现在的运动,我看起来都是摧残,都是互相摧残,或者自己斫伤自己身体,对于人的健康,并无任何补助。只有练太极拳才是人类唯一的自强之道,确是比医药都好的一种办法。任何疾一到要靠医药就不行了。我从那么坏的身体起,这五十年来没有病过,在座诸位除非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跟我差不多以外,别人还不行呢!起码牙齿、耳朵、眼睛都比不上我,为什么呢?那就是太极拳的益处。太极拳为什么有这么多益处呢?各位想一想,人身是由「气」和「血」所组成,养气则气旺,就能生血,经脉也能够畅通,这就没有病了。一切健康人的五脏一直连到头部、眼睛、耳朵、牙齿,如果气血经常灌注到各个部门去协调,哪会生病,这就是太极拳特有的好处,所以我在此地讲这个题目,就是希望大家不但要自己的健康好了,还要慢慢的推达及别人的健康;不但是我们自己中国人,还要推及世界各国的人。孔子所以讲「有教无类」,所有人类的健康,我们都是一样的关心。有这么好的健身法子,我们应该把它推广开去。

 
培养有恒的七分钟5

     现在,我们再讲拳该怎样的练法。依兄弟经验,那根本的问题就是你们觉得时间不够,我是早上练七分钟,晚上七分钟,似乎我是很忙的样子,不然怎么没时间呢?其实不是没时间,也不是很忙,而是对有恒的观念太差了。比如说,从前把身体练好,就把拳丢下去,这是我历年来的经验,只要一天你放弃,你慢慢就放掉了。练拳一定要有恒,所以我的早晚祇练七分钟,就是要把恒心拿出来,先使有恒了讲,多一点少一点无所谓。我用七分钟练一套拳,一百多动一套拳只用七分钟要练得很快。为的是有恒最重要。养成有恒;我有一个方法,一早起来,没有洗脸,没有吃饭,离开床就得要动,千万把这件事要控制好。如果今天很忙要出去,我早点起来,非要把这件事解决了不可。如事情的确很急,必须提早出来,而且已经起迟了,那我饭可以不吃,拳一定要先练,洗脸摸一摸就行,不必那么久,时间就不会浪费了。到了晚上看见床,就想起我非要练完拳才能睡觉,拳没有练,我绝不上床。以这个有恒的法子对付自己。人是要管的,自己管自己要严格,严格要有方法,就慢慢上来了。

 
要少不要多6

     其次是不要贪多,贪多就不能深入。你要少少的,不要以为今天只练一个动作,甚至两个动作,一样要练七分钟;七分钟已经够了,不必多,「少则得,多则惑」,因为少而不多,你就可以深入,不必在形式上,在动作上荒废了许多精神同时间。要学这一点东西,就要往前往深推进去。比方说我们写字,写字只八笔,八笔就是点、横、直、勾、策、掠、啄、磔,要天天写这八笔,虽然天天写几十字或几百个字,不一定三十年五十年写得好。也许那一个字写一辈子都没有写好,为什么呢?因为开头这一点就没写好,这一横就横不平;这一直就没有直正;这样子永远在一个环外盘旋,不能进来,非要这一点完全点好不可。要是这一点一百天没有点好,就点一年,就点三年,这样你以为长吗?便宜极了,各位想不到,我六岁学字,学到六十岁才觉得有一点学懂了。天天在琢磨,但是算起来只这八笔,要多少年写一笔!所以「少则得、多则惑」,老子说这句话实有哲理,是对的。你要真正了解它,这一笔老点老点,有什么意思呢?它会使你深刻研究,深刻体会,往里面深刻达到一个境界。不是普通泛泛就可以把这个地方讲明白,所以有恒了以后,不要贪多,就会有很大的成就。

 
高深的哲理融合了物理7

     实在讲起来,是很奇怪的一件事,你们大家打太极拳打了几十年没有用。但我这个身体,风一吹来,就几乎被吹出去了的人,练两年拳以后,很厉害的好手竟在我手上没有打赢过。五十多年来,我也在世界上跑过一圈,遇见过不少高大的西洋人,没有在我手上打赢过,我的一个学生有七呎一吋高,重四百三十多磅,竟然在我手上像小孩子弄球一样。我有多大力量呢?没有别的,就是我刚刚讲的—松。所以太极拳说难,就是难在自己挡住自己,不肯松,如果真正把这个松字能了解,那便是好极了。我有个叫龚作汉的学生,这里还有很多人认识,这孩子是有天份,练到五、六个月,就已悟到松了,连拳势也没有练好,就懂得如何松法,你说太极拳难吗?就是绝对要把松字弄清楚。无论如何,要放松。要松到什么程度呢?人家打我,再有力量,也到不了我身上,所以力量再大也没有用,都空掉了,甚至你自己跌成重伤,那我打人家呢?把一个整个的人打出去好几丈外,这又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太极拳的一种高深理论,它有一种哲理在里头,而且是一种合乎科学的杆杠力量。不但是哲理与科学合而为一,它能将各种自然原理合并来应用。这你会觉得很难,可是只要真能松透的话,什么都拦不住你。所以练太极拳还是「松」为第一,这一点是我自己深深感受到的。

 
练拳好象陆地游泳8

     练太极拳或其它任何拳术,不能说说讲讲,就算是高了、妙了,一定要拿事实证明,要懂学理,要应用出来,不能违背自然原理,这样才能得到太极拳的好处。我今天讲得很详细,你们可能仍觉得这一点东西,真不容易得到。比如说,学佛要放下屠刀便可立地成佛,话是这么讲,做起来真难。除了要少要恒的原则外,我现在再讲一个最简单而且最有效的方法,各位可以自己试验的,那就是拳势的动作情形,在我们的意念中,不在打拳,我们要比喻在水里摸鱼,也像是在陆地游泳,把空气当作水用,意到气到,时间久了,便会水到渠成。你们说太极拳那里有劲,那里能打人。抱这种观念的人很多。比方说,台风来了,什么东西都被拿起来,火车那么重也能飞起来,可见这个风的力量真是大得不得了。同样水的力量也大极了,围墙是很坚固的,水深不过是半腰,只要经过它荡两荡,墙也就倒了。

 
气的伟大功能在渐进9

     人体气的力量,就等于水和风的力量,所以拿水来比喻我们气的作用。很多练过太极拳的人,常常把练气的方法搞错,练气不可着相,气一练错,不但没有好处,害处很多。我现在讲这个气,只要你慢慢的积上去。不可求多,气是积力,好象一张纸一张纸叠在桌上,并不觉得,每天堆一张纸头在桌上,摸也摸不着,积上十年,你看看这叠纸有多高,一年就可观了,它是慢慢积上去的。如果你一定要多给几张,今天给你十张二十张,给完了就没有纸了,贪多就是这个样子的结果。如果少,你会永远有恒的这样堆上去。太极拳的气是积力,要你慢慢的堆上去。丹田不是积气的吗?(丹田是在肚脐下一寸三分),但千万不要太着意气沉丹田。有这个念头就坏了,立刻会出毛病。你要一起意念,它就立刻起一个反动的「意识」。况且气的力量大极了,你要陷在里头,它会生种种的毛病,那怎么办?所以讲气沉丹田不要十分注意,不要觉得使气吸到丹田,只要从思想上精神上注意到这个气在肚脐上就好了。气之所至,意之所至也。意到了,气就到,这个气的伟大,无可比拟。至于作深呼吸运动,气吸足了,肚皮很紧张,胸部闭起来,气涌到下面,上头就浮起来,那是不行的,那立刻就成了一种反动力,要随时用心得来的才是真气,要常常注意丹田,慢慢的上去,所收的成效就会很大。这个问题在美国常常有人问到,多数都已经错了,各位如对养生关心,就要注意这个丹田。所谓气宜鼓烫,这样是以我的气操纵外界的自然之气,譬如我现在用手这样一动,这个气被挤到那边也已经动了,你们看不见就是了。我这么一动,全部都动了,这叫鼓荡。自己本身没有气,怎么能把外面的气吸收进来呢?怎么能把这个气接牢呢?要自己常常注意这鼓荡的气与你的呼吸和身体是息息相关的,于是乎你就会受到这个天地之气的好处。我们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么动啊!动啊!是气动,就是不休息不停止的跟着气走,你要是这样的运动不息,不住的气在流转,那你就得到好处,身体绝对不生疾病。


拳宜精简不宜贪多10

     还有各位也知道,这套拳是三十多年前我把它缩短的。从前这套拳是翻来覆去,有四翻五翻之多,譬如说单鞭,有四、五次这么转过来转过去,全套拳架有一百二十多势。当时我在湖南省当全省国术馆馆长,要想推广太极拳,这个国术馆与别的不同,它在湖南七十六县,那一县都有。共有教官四五百人,我要把这几百人在两个月时间内都训练起来,有什么办法?只好把拳势删繁就简,雷同的不要,意思相同的也不要,拳的形势从头到尾一点也没有改动,这样子费了许多时间,我就把它删减成了三十七个姿势,再翻来翻去也差不多有六七十个动作,已经比从前少了一半,于是就这么把它传开来。

      太极拳只有十三式,十三式就是八卦的四正四隅配了五行的金木水火土,就是以易经五行八卦的方法配上去,这样合拢是十三式长拳,你说这十三式就算长吗?圆的就长,庄子所讲的,鱼在池塘里走,鱼行千里,还是在池塘中间,这个圆的还有穷吗?所谓长拳就是圆的,打完了再来,打一百年也没有打完,长江大海,滔滔不绝,就是不断的永远不见,这个谓之长。有许多人对这个有疑问。以为我这样做法,是把太极拳改了,不对。我这样做法,是无可奈何,是时间和各种环境的关系所促成的。实在讲起是这个拳架太长,翻来覆去不必要。十三式只十三个动作,现在三十几个动作已经不得了了。我希望不要多,只要有几个动作,自己常动,有恒就行了。太极拳分阴阳两面。太极拳绝不能离开阴阳。一切的作用都是在阴阳里头变化,阴阳里头发生,再好的功夫,再好的办法,除了阴阳的妙用之外,其余的都没有用。


立人之道 11

     今天乱七八糟的讲我过来的经验。无非是要把练太极拳的道理给各位谈谈。最后我要谈点立人之道,我近来常常和各位谈起张三丰先生,我早年看过他的全集。全集里讲他中年的时候,随便到哪里看到人,不讲拳也不讲运动,是劝人家读四书,张三丰先生专门劝人家读四书,他是道家,他也不叫人读道书。他意思就是四书有做人的道理,立脚很稳固,人能够自己站得住。孔子讲:「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人要立得起来,人如果立不起来,就发生问题,就不晓得成什么东西了。四书所讲的意思和易理,甚至再高深求得仁义,这都是人人应该有的。我觉得最近我们国家同人民对于外来的新的东西喜欢得太多,总希望人家的东西都要得到。最好原子弹就拿在我手上,这有什么用呢?就是大家都能到月球去,对实际的人生也还没有多大用处呢?总之要把自己做人的道理先站住,这才是人,我希望各位同仁朋友不向外而向内,把自己的东西不要丢掉,自己的东西自己也要看一看,这是兄弟的希望。

●●●
太 极 拳 哲 理   

郑曼青先生 主讲 
李野文 笔记

  各位同道,先生主各位同学:今天本人承蒙韩理事长之邀,到这里来讲“太极拳之哲理”并能于久别后在这里与各位见面,本人感到非常高兴与荣幸,兄弟离开台湾六年多来在美国向侨胞及美国人士讲授太极拳,主要是宣扬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今天我们在台湾来讲太极拳比在美国人士面前讲太极拳较有意义,也较容易,因为在美国讲太极拳最大的困难就是翻译;我们讲太极拳最重要的是讲“气”,但西方人士对于“气”字则非常之隔膜,所以一个“气”字在美国始终没有翻译好。太极拳是宋朝末年张三丰先生所发明的,其原理则是根据老子的理论,老子这部书是在五经之后,四书之前所著成的,至于孔子则没有著书,他是“述而不作”的,所以老子这部书在中国哲理上来说,是很早的一部书,但其原则为何?就是“专气致柔,能婴儿乎”?

  所谓“气”即是专心致志于丹田,然后返老还童之谓,亦即是我们太极拳最重要的原则。老子从前说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这是极有道理的,我们知道风与水是最柔的东西,它是慢慢的积起来的,积到很多的时侯就没有东西可以抵御了。所以我们扩大而言之,天地也不过是积气而已。因此我们在空气中练太极拳,亦正如在水中游泳一,而对于空气就像对水一般,有一种阻力的感觉,从而慢慢的练,要练到最柔的境地。

  讲到气,丹田就是气海,海的容量是其大无比的,我们要以心运气,气沉丹 田,然后知道气之所至,气之所行,气之所积。丹田之气满了以后到尾闾,再上行走到脊骨,然后走到泥丸,也就是气通三关,以后,就往下行走,到五腑六脏,而使全身得到了无穷的补养,所以气在我们身体中是这样遇而复始的运行。我们人体里有三层的膜,肌肉的外面一层,筋的外面一层,骨的外面一层,此膜正如车胎里的内胎一样的,我们练太极拳的人,如功夫练得好,体内的膜就会增强,所以就不怕打,又我们要以心运气,使气走三关,我们早晚行、处、坐、卧,都是注意丹田,要以意行气,孟子说:“志,气之帅也,”志是气的元帅,元帅到那里兵也到那里。又,气是和电一样的,一热则钢铁木头也能传透过去,所以我们天天练太极拳气就能壮,体内的膜就会增厚。气能通三关,则一切病都没有了。有人问到太极拳有没有用?我对太极拳不过学到了一点点,但据我的经验来说,太极拳是有用的,我从小体弱多病,四十年前就应该死去的,但后来练习太极拳,身体就好转了,到现在行年七十岁了,我的眼睛,牙齿都还和年青人一样,这就是练太极拳的好处。

  关于练太极拳的体用问题,我也顺便在此来谈一谈,太极拳的体用,是应该注意的,体为本,用为末,没有体就没有用,换句话说,就是有体才有用,体最主要的是要血脉流通,周身血脉流通以后,人还会有什么病呢?现在癌症那么多,但我教拳数十年,我的学生没有一个生癌的,生癌的人主要的是郁闷室滞所致,但是太极拳使人周身百脉流畅,气血调和,所以是可以防止癌症发生的。谈到我们人生,有两点要注意:一是病从口入,一是祸从口出。人们是生病十之八、九,是由于吃东西不慎而发生的,所以我们要注意饮食。再谈到人体内的肾与胃,人的先天是肾,练气就是练肾,练丹田。人的后天是胃,惟胃强才能吸取充分的营养,但很多人则在摧残胃,人们以为身体虚弱了,就一定要进补,于是不断的补充营养,但毛病就出在这里,过度的营养是最害人的东西,大病往往从此而起,因为吃得太多了,消化不了,胃就闷胀起来,周身的气血也就不流畅了,在这种情形之下,那有不生病之理?因此我们如要防止生病,则首先要使气血通畅,要气血通畅,则练太极拳是最佳的途径。也许有人要问为什么要练太极拳呢? 练少林拳不好吗?但我觉得练少林拳对身体虽然也有好处,但是和太极拳不同,因为少林拳的运气是偏于刚的,是往任脉走的,反之太极拳运气是致于柔的,是往督脉走的.由督脉气行骨中,即道家所谓通三关。同时少林拳是力由骨发,太极拳是劲由筋发。

  太极拳所谓体,所讲的就是“气”与“血”的连贯流通,盖人身体内最主要的是气与血而已,血本身不能走,要*气率血而行,故一个人气旺则血旺。现在常有人对太极拳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练太极拳全身不用力,动作那么慢,能用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太极拳也不是很难学的,我常常这样讲,一讲就几个钟头,人家还是不信,甚至于练了几十年太极拳的人也不信,他们以为我练拳一定有秘诀的,我到美国教拳,有一个学生叫路易义的,还有一个学生叫史密斯的,也都说我练拳一定有秘诀,不然何以只有一个郑曼青呢?现在让我把秘诀两个字打开来;我跟澄甫老师练拳,杨老师身材很高,体重有三百多磅,他年青的时侯,祖父父亲都是无敌于天下的,他自己有一次到山东一个道台家里教拳,他吃得好,玩得好,他是杨家最有为最年青力壮的人。但后来回到北京后有人造了一个谣言,说澄甫先生在八大胡同当了保镖,他的父亲听了很生气,于是把他叫回到家里来,关在后院一个小房里,里面只有一张床,一根杆子,在这种情形之下,澄甫先生因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只得天天练太极拳了,如是苦练了四年。诸位想想澄甫先生当时身体和功夫既是相当了得,还要苦练四年,太极拳有什么秘诀吗 ?假如太极拳有什么秘诀,或吃几颗丸药可以马上使功夫臻于上乘,那么我就必定先把丸药给我儿女吃了,那样就会有功夫了,何必再去苦练呢?我着了一本“郑子太极拳十三篇”,这是根据澄甫老师口述要点以及我数十年的经验与心得而写的,但断断续续的写;就写了二十年,在台湾才印出来。后来一般反映,十三篇的文字与理论过于深奥,同时又为便于外籍人士研习与译成外文起见,就另以浅显的文字写了六篇翻译成英文,这一工作用了九年时间方行完成,所以归根究底一句话,练太极拳并没有什么秘诀的要是有秘诀的话,其秘诀就在太极拳论里面,因为其中没有一句话是假的,决没有一句话是骗人的,只要大家照拳论里面所说的原理去下功夫,是绝对可以学得好的,我是懒人,功夫也不好,各位条件都比我好,我想大家应该是能够练好的。

  练习太极拳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松,但很多人就松不下,一接手不知不觉之间就不晓得松,这样,一扭,一顶就完了,也就把门关闭了,不能进步了,须知练习太极拳是要学吃亏的,不要学占便宜,你要是想占一分便宜,大吃亏就在后头,这是我学太极拳几十年的经验,其实不光是学太极拳如此,为人处世亦莫不如此,所以如能学到太极理,则在社会上处世并不难。老子曾说过:善者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大凡肯吃亏的人,最后总是不会吃亏的。

  有一件事情顺便在此谈谈,三十二年在重庆有一次和友人邓君同应英国驻我国大使馆之邀请表演太极拳,正巧英军访华团人员亦在座,表演完毕后,邓君见英军都是身强力壮的少壮军人,就说各位愿不愿意和郑先生试试,他们都要试,结果都败了.后来又有美国驻渝陆军,因为听到这件事,也邀请去表演,并且在百余人中挑选了十五个拳击好手,和我比试,结果连败了六个人,其余的人都不敢再比了。由此可见,他们的拳虽然很猛,速度也很快,但跌出去也很重,所以一言以蔽之,太极拳虽不是主张打人的,但是,无疑问的是一种最好的自卫技术。练武的精神与太极拳丹田劲


      太极拳历代名师辈出,独领风骚於当世,这是我们这些後学者所向往的。然而今日风行时世界的太极拳,习者虽众,却让人有流於健身操的感觉。我想这是当今学习有成者的谦虚内敛,不与人争的处世态度所使然。另一个原因是很少练习者能以练武的精神去练太极拳,而是以健身为主。由於缺乏一种积极求进的心态,固有成就者也是寥寥可数。

  太极拳非比外家拳,短期内就可看出成果。太极拳又涉及丹田劲的培练,必须得到正确的功法,才有可能练成高强的武功。这可能是许多人投入数十年的岁月,浸淫於太极拳而仍无所得的原因。欲求健康长寿,那么以健身操的心情去练太极拳,绝对能达成你的期望。若求自卫、技击,那么你一定要有练武者刻苦、钻研、求实战体验的积极心态。任何能流传於世的拳种,都是经得起实战考验的。现在有公开的比赛规则,选手们在裁判员公平的裁决下,作激烈的自由搏击拼斗。将「武」的艺术发挥得淋漓尽致。我们由历代太极名师的战功彪炳之中可见太极拳的高手一定也能在现代的武坛以实战称雄。

   谈到正确的功法,许多人认为太极拳的理论太繁太深,若要搞懂是很难的,学拳时顾左难顾右,真不知如何练下去。其实练太极拳的拳理是人类的智慧结晶。只是你必须练到了那一个层次,才能体会那一个层次的道理。所以初学者必须循序渐进,焦躁不得。尤其是丹田劲的练法,更要悉心遵从师父的指导。从前有不传外姓之说,是因内家拳有其独特的内劲练法,那非外行人可以窥视的。今人已无此见,但以其功法宝贵,故习者应虔诚敬谨。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必能获得师父的真传。

    谈到「丹田劲」,从字义上来看,田地里出丹,犹如「麦田」田地里出麦。故太极拳实乃内功之一种。如何练呢?先是以意念带动丹田催动全身的细胞,练一段时期後则是全身的细胞催丹田。结果愈练愈密合,变成丹田与全身的动作一致,同时开合,同时到。至於发劲就像照相机的闪光灯般,一闪即逝。发劲前全身是松的,发劲後全身也是松的。只是发劲的那一刹那,丹田与全身每一个细胞像炸弹般的向四面八方钻缠疾射。当然这与呼吸是要结合的。一般而言,发劲是呼气,蓄劲是吸气。在吸气时,气聚於肺(包括由鼻吸入之气及内部的提气)。呼气时,分内外两部。外部由鼻或口呼出,内部则迫至丹田,而传於全身。

     笔者所知有限,仅以些许浅见,作初学者之参考,还望各界先进不吝指正。



    功架37式之分释图解

    本篇是作者对自己所编37式太极拳的练法和图解。拳势图解前有七种步法图例和“美人手”(掌势)的图解。

    拳势图解自预备式到十字手,除37式正图外,还有144帧附图。每式练习方法及原理均有详细解释,有的拳式还有“注意要点”。如“揽雀尾”左掤注意要点是“左右两胯须求平正,左前膝盖骨不可越过足尖。须与足尖成垂直;右腿膝稍屈;尾闾稍收、方得中正,可使神贯顶;前脚七分实、如直向地下栽植,后脚三分活力,向前推进”。又如“揽雀尾”拥之注意要点:“1、眼神始终随头部转动向前平视,腰转停时,眼神亦即收住;2、腰转则手亦随之转动,腰定则手动亦定;然动之余力未定,曰“荡”,荡未定而又与动相连接。此为太极拳之关键,正在动而至于荡、荡又接上动,动荡,荡动,两者之间,决不可间断耳!如稍稍有间,即为之断,望特别注意。”

    后记

    《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人欲求自强,务在不息。郑氏认为“若能是,则习太极拳者,始可获金丹换骨之效,故余是以三致意者,首在有恒”。作者还说:“三十年前,余著《十三篇·后记》中,曾特别说明妇女天秉,最适宜于太极拳之运动,较男子尤为需要。”作者强调太极拳可以变化气质,较任何运动为优越。为父母者,如为下一代子女之健康计。应当在家庭中提倡练习太极拳,儿女自少耳濡目染乐而习之,不独为健康之大药,且陶情冶性,于无意中已得其修养焉。郑氏有诗云:“安得广长舌,为宣太极拳”,希望更多人士都来提倡和推广太极拳。

    书后附录《前哲要言之与太极拳运动有关合者》,计:“太极拳与《易经》之有关合者”7条;“与老子《道德经》有关合者”17条;“与孔子之《易·系辞》有关合者”13条;“与《黄帝内经·素问》有关合者”7条。

    郑曼青先生(1901-1975)出身世家,深通典籍文学诗词、书画、医学、内功,其太极拳术得自乃师杨澄甫先生,所传37式太极拳,以《易》、孔、孟、黄老哲理为指导,融合王宗岳、武禹襄、李亦畲之经典拳论、结合个人多年研习心得而成,能自成一家,被传人誉谓“郑子太极拳”,盛行于台湾、东南亚以及英、美等国家和地区。郑氏之成就,值得弘扬太极拳人士关注和研究。

  郑曼青髯号玉井山人,籍浙东永嘉,弱冠任北京都文艺术两大学诗画教授,曾任华冈文化学院教授及国大代表。早岁以身体羸弱从杨师学太极拳,陈师伯微明谓「得澄甫师口授秘奥,他人所未闻也」。历任黄埔军官学校教官及湖南省国术馆馆长,在美国创立时中学社宣扬文艺及太极拳不遗余力。且数十年致力于经学,著有《学庸新解》,及《论语释旨》,与《曼髯三论》,《曼髯书画集》等多种。

    张义敬
    我据《武魂》录编

    前年,美国加州罗邦桢先生赠我《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一册,爲太极拳前辈郑曼青所著。该书内容分爲两部分,前面3/5的篇幅是《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顾名思义,是爲无条件从师者提供方便,爲推广、普及而采取的措施。是从杨式太极拳老架中删去了很多重复动作.而保留了三十七式。也称《简易太极拳》。可以看作相当於我们50年代推广的《简化太极拳》。後面2/5的篇幅,名爲《郑子太极拳十三篇》,全是谈的太极拳理论。除了作者自己几十年耕耘的心得之外,还包括他得自杨家的秘传口诀。所以,这一册《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实际上是上述两书的合订本,共约200页。
    两书成书的时间不同,《郑子太极拳十三篇》,成书於抗战期间,1940年出版。至於“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从书中于右任的题词看,可能是1948年出版。我所得到的是1977年7月的再版书了。
    在读了《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之後,感到该书对太极拳在养生和技击两方面的原理,都阐发得非常深刻。其中还有不少论点,是发前人所未发,异常珍贵。虽该书在海外久已享有盛誉,而在大陆上有机会读到的人,爲数就寥寥无几了。广大的太极拳爱好者,恐怕还不知道有这样一本好书,於是産生了想向读者介绍的念头。
    该书用文言行文,这就使我在介绍之前,很费了一番思量,如以白话译介,必然占去刊物过多的篇幅。不得已,采用了节录压缩的方式,重点地保留了该书的内容,也保留了作者的文章风格。这样更真实,也更有利於读者细心发掘。但篇幅毕竟大量压缩了,必有遗珠之憾,读者谅之。
读其书而不知其人,当然不可。所以,该先知道作者,至少是略知梗概。然後再重点介绍《郑子太极拳十三篇》。

    郑曼青其人
    郑岳,字曼青,以字行,是杨澄甫晚年的入室弟子。按辈份,是我的师叔,是雅轩老师的师弟。也是将杨式太极拳传到台湾及推向海外的一位主要人物。他曾在台湾及纽约成立时中太极拳社,教授弟子衆多。
    郑曼青又是国画大师,弱冠即在北京两所大学里任教授、又曾任上海暨南大学及美术专校教授。他多才多艺,有“永嘉五绝”之誉(指诗、书、画、医、拳)。他精岐黄,抗战时,曾在重庆来龙巷悬壶济世,医道大行。他对《易经》、诗词等,均造诣极深。在台湾专集出版,刊行於世者,有《玉井草堂诗集》二册、《论语释旨》、《学庸新解》、《老子易知解》、《易全》(上下)、《曼髯三论》(诗书画)、《郑子太极拳十三篇》、《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曼髯书画》二册,和中医书籍多种。
    从上面这些书目,可见他是名符其实的学者。治学范围之广博,近世还不多见。从这一本《郑子太极拳十三篇》,对其治学的深度,也就可以概见其余了。
    自民国廿几年起,从他学拳的人就极多。在他任湖南国术馆馆长时,就在学员中普及太极拳。在此後终其一生的教学中,主要就推广经他缩编而成的三十七式太极拳,较之我们推广《简化太极拳》,时间上还早。因之他是简化太极拳的先驱者。
    在近代杨式太极拳的历史上,郑曼青有著不可忽视的功绩,如所周知,《太极拳体用全书》的大量发行,对杨式太极拳的推广、普及,可以说起了正宗教材的作用,该书虽署名杨澄甫著,可实际上是郑曼青代笔的。我们不应忘记他在宏扬太极拳方面,做过的卓越贡献。
    由於几十年来的隔绝,50岁以下的人,知道“郑曼青”这大名的不多了,我知道的也很有限,除了上述种种,还知道他是永嘉人,1975年在台湾去世,享年不详,估计80岁左右,也很可能还不满80岁。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有他的爱徒或知己好友,能写出他多才多艺,并富有传奇色彩的一生来。
    目前在东南亚一带教拳的黄性贤先生,以及在美国创办环球太极拳社的罗邦桢先生,就是郑曼青的高足,在海外很有盛名。
    开篇有陈微明、京山邓克愚、东武李寿(jian)三篇序言及自序一篇,不同於一般与拳无关之颂扬文字,更非借名人以自眩,可以当作武林遗事或武术史料看,故抄而存之。
    陈微明序
    名画家郑君曼青,精岐黄,杨师澄甫南来,从学太极拳六年。师德配侯夫人,抱疾垂危,得君投剂而起,师感之,悉以口诀相授,他人所未闻也。至蜀,复遇奇士与究,道益晋。一日,与美利坚驻华战士十五人较,败其六,余震慑不敢角,一时传爲佳话。日本既降,君来海上,出所述师授口决!读之,义极精,条别粲然,虽不出太极拳论之原理,而指示学者俾有可循之途。与拙作太极拳答问,互相发明。君不吝惜,公之於世,诚学太极拳者之宝筏也。爰书数言,以告真赏。丁亥四月陈徽明。
    邓序
    予友郑君曼青,世称永嘉五绝。予则独服其拳术之精,允得杨师澄甫之心传。一日在渝,同应英吉利驻我国大使薛穆之邀,赴大使馆表演太极拳术,时英军访华团在馆,悉少壮军人,意气豪迈,见曼青矮小而少之。予日:“君等皆身材魁伟,实力雄厚者,得欲与曼青一试乎?”衆皆连声诺诺。其中孔武有力者,以安君爲最;即趋前询以试法,曼青日:“悉如君意。”乃於寻丈外,汹涌而来,攘左臂而擅右拳,曼青侧身左让其锋,则安君已颠仆数步之外;旋复攘右臂揎左拳,又从右颠仆如前状;最後变用双拳搏击式,向曼青迎头猛击,势殊惊人,甫见曼青头乍後仰,伸右掌于安君左腋下扑之,则安君已两脚离地,仰後翻跌於寻丈外,迫至场边,骤见曼青飞步随之,迅提其臂,得不仰出场外。衆皆惊喜赞叹,余人睹状不敢较。请作表演,曼青即棚右臂,作虚抱式。予日:“谁能推之使稍移动,爲胜。”某君首推之,不能动摇。又加一人.并力推挤良久,仍未尝稍动分许。蒲乐遭君转请作他种表演,曼青伸臂仰掌日:“请固握予掌,以力压之.弗使翻动,爲胜。”则有数人,三握而三仰跌出。又伸臂舒掌,请以猛力斫之。安君首以立掌击之.至十数下,缩手而退,蒲君复举拳连砍数十下,而曼青行无所事。时曼青衣白荸衫;蒲君能作华语,卷其袖日:“君之臂是铁否?”四座掌声齐发,成叹吾国国术之妙,爲不可几及。丽英国人士:知有太极拳艺者,亦以此爲刨举。郑君倘不得杨师之心传,其能运用如是之神妙乎!兹本其心传,以著郑子太极拳十三篇,且多发前入所未发,行将付梓,属序於予.因追述此一事,以应之。京山邓克愚。
    李序
    中日战兴,于避寇巴山,得琛郑君曼青.居处近,过往亦密,相与研究太极拳推手及玄功,最相契合。於是,始悉曼青之造诣精深,沦理超妙,。盖原本杨师澄甫。而余忝在同门之列。乙酉春,我同盟国美利坚陆军驻渝者百余人,每周有联欢会,闻曼青与英吉利驻我国大使馆之文武官员,作友谊比赛,数胜之,乃邀请与会。曼青介余及其弟子郭琴舫、张纪培等五六人,参加表演太极拳推手毕,美战士选精于技击者十余人,请与较,曼青许之。一经交手先後不措者五人。忽一人体重二百三十余磅,於寻丈外舞拳跳跃,向头部击来,曼青摺肘接之,应手跌出逾二丈,撞壁而倒,声震屋瓦;又奔跃来,曼青举手送之,复跌出,其人摇头呼:“负负!”四座欢呼,掌声齐作。中有一人奇之日:“何以如两人举而掷之?”张君纪培善英语,即以太极拳之运气,以无力打有力解之,而余以曼青手法身法有过人处,每发人出,其声其状,似以钱投鼓,直至撞壁而止,此非具有内劲不办。今者以其所著郑子太极拳十三篇见际,凡数万言,不独畅师旨而已,且多发前人所未发者。诚度世之金铖,卫生之鸿宝也。爰书数言爲同道者告。丁亥九月东武李寿钱谨识。
    敬按:邓、李两人因是当时的参与者,均如摄相机一样,对事件作了生动的记录,绘声绘影,是不可多得的太极拳傲手掌故。也可见郑氏真是身手不凡,能饮誉海内外,爲杨式太极拳扬名显威,绝非偶然。近人有说太极拳太软了没有用的,可於此开开眼界。
    自序(摘要)
    作者先说明他热爱太极拳的原因,是“弱年患肺病,吐血咳嗽不已,习太极拳不数月,病竞霍然”。於是对拳“乃益重视之,驾乎眠食之上”。早晚练拳,未曾间断。继而说他爲什麽著作本书,“今体维摩病瘸之心,发尼父推已之愿,’善与人同,达兼天下,欲虚赢者戡而爲强,衰病者兴而有作,以引爲己任,足书之作,其可缓乎!”接下去,他说《太极拳体用全书》是应他和同门匡克明之请,才於1934年5月出版发行。但“杨师澄甫,以家传绝业,来肯轻易教授,正恐传非其人,故仅述体用之梗慨,以传乎世耳。今者澄师已归道山,欲求益,不可复得,因罄举所秘,笔诸於书,聊欲广古之上医医未病之旨,与世之学者,验养气之功。庶自强以强国,我民族其振兴乎!”三十五年(1946年)重阳,永嘉郑曼青自序於秣陵(南京)
敬按:在陈徽明序中,有“至蜀复遏奇士与究,道益晋”(晋即进)一句。爲了避免将来的考证学家,对这一句得不到结论而成悬案,特下一按语,是指抗战时期,郑曼青住重庆,曾去成都与其师兄李雅轩交流拳艺一事。从这寥寥ll字,可以看出前贤的谦逊和对李氏的推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