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低锁匙 许茹芸:中华故土:海参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4 00:04:48
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国称海参崴,历史上曾是中国的领土,因盛产海参而得名,“崴”是洼地的意思。1862年,沙俄政府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Владивосток),意即“统治东方”。

1856年中俄签订不平等的《瑷珲条约》,规定包括海参崴的乌苏里江以东地区为中俄共管。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又与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中俄北京条约》,清政府割让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包括海参崴。

符拉迪沃斯托克位于穆拉维约夫一阿穆尔斯基半岛南端的佐托伊角湾(即金角湾)的北坡,呈斗圆型。是俄罗斯滨海边疆区的首府,俄罗斯远东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仅次于新西伯利亚的第二大城市。

海参崴掠影

大凡稍涉中国近代史的人,对海参崴的名字都不会感到陌生。海参崴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因盛产海参而得名,“崴”是洼地的意思。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趁火打劫,逼迫清政府签订《北京条约》,割占了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约40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1862年,沙俄政府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意即“统治东方”。
在今年一个略带寒意的秋日,我从绥芬河出境,坐上了驶往海参崴的大巴。与所有尚未去过海参崴的同胞一样,我背负着一种沉重的历史记忆,同时又充满了好奇:历经近一个半世纪的沧桑,海参崴究竟处于一种怎样的状况呢?绥芬河与海参崴相距约200公里,汽车大部分时间是行驶在广袤的原野中,偶尔才穿过一些零星的居民区。我的思绪不断沿着道路向前延伸……
海参崴现为俄罗斯联邦滨海边疆区的首府,同时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面积为560平方公里,人口约70万。该城与山城重庆十分近似,地势起伏,建筑错落有致,区别在于前者是座滨海城市。除了一些别具风格的俄式建筑外,城里映入眼帘的通常是些国内十分常见的火柴盒式楼群。装修精致的高大建筑较为罕见,也极少见到在建中的建筑,相反,却不时能够见到一些蓬头垢面的未竣工建筑,看上去停工已有好些时日。在前往海参崴的途中,我们沿途所见到的居民住宅也大多比较陈旧,一些厂房则处于闲置残破的状态。这说明早在前苏联时期,这一带的经济就不景气,如今依旧缺乏活力。从总体上讲,海参崴仅相当于国内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而经济则相对滞后。
海参崴于1992年被辟为开放城市。作为远东的交通枢纽和世界著名的不冻港,海参崴是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和通往亚洲太平洋各国海运的起点,同时又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的驻地。正因为战略位置极为重要,所以时至今日,海参崴实际上仅是一种有限的开放。城里和郊区的路标、商店等基本上是用俄文标注,极少见到除俄文之外的其他文字。小轿车是俄罗斯人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海参崴居民所拥有的轿车以从日本倒卖而来的二手车居多。由于道路不够宽敞,该城的交通堵塞现象较为严重。不过,机动车总是礼让行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地居民较高的文明素质。但政府部门的办事效率实在有点不敢恭维。从绥芬河出境后,我们办理手续前后竟然耗费了约4个小时,俄方的边检和海关人员没有实行轮班制,在中午时分照常吃饭、休息,将苦苦等待的车队和人群晾在一边。赌博和色情业在海参崴是得到法律许可的“正当”行业。社会治安状况似乎也不够理想,袭扰中国人的事件据说时有发生。我们的导游是一个风趣幽默的俄国小伙子,毕业于海参崴的国立远东大学东方系,操一口较为流利的汉语。他告诉我们说,海参崴人的月薪一般约为三四千卢布;在前苏联时期,当地居民的生活比较稳定,而现在则不如以前,并且贫富分化加剧。他表示,目前俄罗斯人普遍关心的是生活质量问题,对政治问题并不太关注。
作为横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海参崴火车站是一座意大利风格的建筑,规模不大,但显得十分雅致。车站附近有一座建于1995年的纪念碑,上面醒目地刻着“9288”一组数字,表明从莫斯科到海参崴的距离是9288公里。正是得益于这条修筑于19世纪90年代的铁路大动脉,海参崴与俄罗斯中心城市才确立了可靠的交通联系,使得这一地区的移民人数迅速增加,开发速度也随之加快。在海参崴,有不少建于不同时代的纪念碑,诸如沙俄时期的马卡洛夫将军纪念碑,苏联时期的苏维埃战士纪念碑、列宁纪念碑,等等,在某种意义上是海参崴百余年来历史的一个缩影。这些纪念碑上的雕像均用青铜制成,造型逼真,工艺精湛,体现了俄罗斯民族深厚的艺术底蕴。
海参崴的市中心位于金角湾岸边。金角湾是一深水良港,集军港、商港于一体,港口内除货轮外,在正对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大楼的海面上,还停泊着数艘军舰,上面悬挂着根据沙俄时代俄罗斯海军军旗改制的米字旗。与金角湾毗邻的两个海湾分别叫阿穆尔湾、乌苏里湾,海参崴整座城市实际上是被蓝带状的海水包裹着。相信每一位来海参崴的游客都不会错过坐船游逛金角湾的机会。海面上碧波万顷,海鸥逐浪飞翔,远处的岛屿镶嵌在海水之中,的确令人感到心旷神怡。我曾经登上海湾中的一座小岛漫步。岛上的树叶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加色彩斑斓,随风沙沙作响,仿佛在诉说往昔的历史。同样的碧海蓝天,同样的自然景致,在一个半世纪以前,我们的先民曾经胼手胝足开荒辟地,在此繁衍生息,而随后这片土地竟然成了俄罗斯的版图!这不禁使我嘘唏不已。沙俄对中国领土觊觎已久,清康熙、雍正年间,中国尚能有效遏制俄方的武装渗透;随着中国在清代中期的国力衰微,沙俄趁势疯狂地扩张,先后用武力鲸吞了我国东北、西北大约15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致使我国金瓯残缺……。从眼前的岛屿,我又联想到祖国的南疆,想起了钓鱼岛。身为炎黄子孙,除了愤怒,我们还应当做些什么呢?
这位俄国导游曾经多次到中国游历。他认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人很聪明。他还举例说,世界上仅有两个国家的历史达到5000年,一是犹太族,另一个就是中国,而俄罗斯倘若从基辅罗斯算起,仅有1100年左右的历史。他还对中国目前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啧啧称奇。看得出来,这位俄罗斯小伙子对中国人比较友好,但我仍不免有一种角色倒错的感觉。脚下的这块土地原本属于中国,为何如今我们却不得不以外国游客的身份来到这里呢?目前来海参崴观光、经商的外国人主要来自中国、韩国和日本,其中又以中国人居多;城内有几十家大小中餐馆。在海参崴,中国人几乎随处可见,但土生土长的华裔却仅有几千人,在海参崴总人口中根本不成比例。阿尔谢涅夫博物馆是海参崴最大的博物馆,馆内陈列着两块著名的明代永宁寺汉字石碑,这是中国明朝政府在黑龙江下游地区有效行使主权的历史铁证。海参崴城内有一条名为“北京街”的街道,市中心还有一条中国路,中国人居住过的城区遗址也一直保存到今天。除此之外,海参崴曾是中国领土的痕迹已经难以寻觅。然而,如流的岁月可以湮没历史的痕迹,但却冲刷不掉中国人心头的记忆。
经过短暂数日浮光掠影式的观光考察,我带着无限的惆怅,带着我从金角湾海边特意捡拾的一块鹅卵石,踏上了归程。
啊,海参崴,我心中永远的痛!
海参崴 -- 受辱割让的中国土地

海参崴,100多年以前这里生产海参,“崴”是洼地的意思,所以中国人称它为海参崴。根据我国历史记载,1860年沙俄强迫满清政府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致使包括海参崴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国。1862年,沙俄政府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翻译成汉语就是控制东方。

海参崴(俄国侵略者称:符拉迪沃斯托克)是俄罗斯的滨海边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占地面积560平方公里,人口70万,是俄罗斯远东地区的第二大城市。它濒临日本海,控制鄂霍茨克海,是重要的军事要地,闻名世界的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和第23空军的司令部设在这里。 被称为世界十二大奇迹之一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终点就在这里,它全长9288公里,是联接欧亚文明的纽带。

港口是这座城市的心脏,它分为军港、商港和渔港,与世界很多国家都有海运往来,如中国、日本、加拿大等。此外,城市的空中航线也是四通八达,每天这里都有飞往莫斯科等地的班机。由于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日本、越南、韩国等国家都在这里设立了领事馆。

海参崴风光秀丽,城市差不多占据了整个穆拉夫耶夫--阿穆尔半岛,囊括了彼得大帝湾得20个岛屿。美丽的金角湾环市中心而建,整个城市三面环山,一面向海,是俄罗斯除黑海以外的另一个旅游胜地。每年来这里的游客络绎不绝,仅中国游客每年就不下10万人次。旅游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就餐饮业来说,海参崴市内就有十余家中餐馆,经理是中国人,服务员是俄罗斯人。此外,该市目前最好的宾馆就是韩国投资的“现代宾馆”,但价格昂贵,而二星级的“符拉迪沃斯托克”和“阿穆尔”等宾馆却很受欢迎,宾馆中设有赌场、夜总会等。

海参崴距莫斯科9301公里,当地时间比莫斯科早7小时,比格林尼治时间早10小时。海参崴的工业主要为捕鱼业和造船业,国内最大的冷冻厂在这里。相比之下,当地的轻工产品很贫乏,大多数的货物都来自中国、日本和韩国等地。

海参崴还是座年轻人和大学生的城市,这里有9所高校、11所中学。其中著名的远东大学就矗立在该市的最高点上,还有远东国立技术大学、海洋学院等。市内还有4座博物馆,3座剧院和1座音乐厅。

每年七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是当地最大的节日--俄罗斯海军节,到时世界各国的军舰都停靠在军港岸边,五颜六色的国旗迎风飘扬,热闹非凡。此外,“渔夫节”和“水手节”也是当地的重要节日。

列宁在1919年和1920年发表两次对华宣言,承诺归还沙皇俄国侵占中国的一切土地和租界。而且,中国历代政府,都不承认这些不平等条约,及后来苏联蚕食中国的大片土地。

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威)市简历

符拉迪沃斯托克 (海参崴)市1860年建城, 今年已有144年的历史.


俄罗斯的名字叫做符拉迪沃斯托克, 意思是控制东方.


1860年10月清政府签订“中俄北京条约”,把包括海参崴在内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让给了沙皇俄罗斯政府. 同年, 根据东西伯利亚总督的旨意, 海参崴作为俄罗斯在太平洋的军事堡垒正是建市.

1862年海参崴取得自由港地位, 可以免税进口外国商品, 许多外国公司与企业接踵而至.


1872年海参崴建立军港, 将太平洋舰队的驻地从庙街迁于此地.


1888年海参崴成为滨海州的首府.

1889年海参崴被宣布为军事要塞.


1899年远东国立大学创立. 为发展与加强俄罗斯远东与临近国家的商贸, 政治和经济关系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900年起, 海参崴邀请了大批建筑设计师对城市进行了规划设计, 从此, 以欧式建筑为主的建筑格局逐步形成.


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期间, 这里成为俄国巡洋舰队的基地.


1916年, 西伯利亚大铁路正式建城, 使海参崴与俄罗斯的中心城市有了便利的交通联系, 城市开发速度加快.


1917年, 海参崴成为了远东地区最大的工业城市.


1922年苏维埃政权建立后, 海参崴开始了大规模的建设.


1933年以后, 此地成为军事禁地, 苏联人进入需要持有特别通行证, 外国人则更难以涉足此地.


1941 年开始的卫国战争期间, 海参崴负担了重要的历史使命, 大批的物资通过它的港口转运至俄罗斯各地.

1988年9月苏联政府宣布滨海边疆区不再是禁区, 苏联进入不再需要特别通行证.


1992年1月海参崴被正式辟为对外开放城市.
  1860年沙俄强迫满清政府签定《中俄北京条约》,致使包括海参崴在内乌苏里江以东的4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割让给了俄国。1862年,沙俄政府将海参崴改名为“符拉迪沃斯托克”,翻译成汉语就是控制东方。


从金角湾看到的海参崴城区


金角湾


阿穆尔湾


海参崴城区,远处是阿穆尔湾


海参崴中心的集贸市场建筑


海参崴的街道一景


迎接皇储尼古拉的纪念拱门。1891年5月,皇储尼古拉(即后来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亲临海参崴主持铁路奠基仪式。


圣母升天大教堂


铁路守卫


西伯利亚大铁路线上的火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