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竞赛国一:“仁”在那里找?“礼”又在何方?———读《论语》第十二篇 《颜渊.问仁》有感(2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25:30
“仁”在那里找?“礼”又在何方?———读《论语》第十二篇 《颜渊.问仁》有感(21)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随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问什么是仁?孔子说:“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语行动都合乎礼仪,这就是仁。有朝一日能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都和乎于礼,那么天下人就赞同你是个仁人了。实行仁的德行要靠自己,难道还要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实行仁德的具体要求有哪些?”孔子说:“不和于礼的东西不看,不和于礼的东西不听,不和于礼的言论不说,不和于礼的事情坚决不行动。”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明,但我会照着你说的去做。”
【理解】
读这段理论我们重点要理解如下这几个问题;
一,什么是仁?按照孔老夫子的解释“克己复礼为仁。”“克己复礼”就是克服自己思想上的妄念,情欲、邪恶的观念,偏差的思想,而完全走上准确思想道德的规范,然后那个礼的境界才叫做“仁”。那么什么又是礼呢?“礼”不是现在我们所讲的礼貌,《礼记》的第一句话是,“毋不敬,严若思。”就是说我们要随时随地保持那种很庄重,很诚敬的心情。这里的“敬”不是敬礼的敬,而是在内心要保持慎重,保持克己的自我诚敬的状态,表面上看起来好像是老僧入静的样子,专心注意内心的修养。所谓礼就是这个境界。
二,“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这是讲人的修养,假使有那一天正真做到了“克己复礼的境界,就天下归仁了。”“天下归仁焉,”是讲人要修养到,“天人合一”的状态,归到“天人合一,物我同体”的仁境。真正能做到“克己复礼的境界”就可以达到心物一元的真实境界,这也是佛家所谓“如来大定”的境界。什么是“定”的境界?我们一般人的思想每天从天明到晚都处于乱七八糟的状态,在佛学上叫做“散乱”。不散乱的时候就是睡觉,这就是“昏沉”,不散乱也昏沉的境界就是“定”,这是功夫修养的境界,这个修养并一定要炼丹、打坐。随时可以从内心练习,也就是本文所说“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一副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世上可笑之人。”这就是最高修养,也就是仁的境界。“仁的境界在于自己内心的修养,那不是在外面可以找到的。”
三,下一段是;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回说,这儿的道理很深,要做到很难,总要拿一个具体的章法来教导我们,因此孔子告诉了他四个消极的规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眼睛、耳朵、嘴巴、身体上去严格管束自己,由外在的规范熏陶自己。颜回说,我虽然很笨,不大灵敏,悟性不高,你讲的借外力熏陶自己的方法我懂了,我会慢慢的达到那个“克己复礼”的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