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在田字格怎么写笔画:明清俩朝婴戏图浅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1:28:45
中国陶瓷技艺发展历史悠久,祖先早在龙山文化晚期创烧出原始瓷,东汉时已善用高温烧出实用瓷器,而西方和日本直到18世经中期才进入瓷器艺术的殿堂,祖先们不断积累的制作技术及艺术性.实用性.都比世界各国领先了一千八百多年,从古至今.各个朝代窑场众多,烧造量大,风格多样,实用性强,由于瓷器独特的抗风化.耐腐蚀的性能,又使它遗存到今天的实物,比我国古代其它任何一种艺术品都丰富,特别是瓷器上的装饰图纹,不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个性品质,而且中国古代的文化艺术.经济制度乃至民间的风土人情,生活场景,发展与演变,都在瓷器装饰图案中留下了不同程度的历史烙印,
在众多的瓷器装饰图案中,有许多收藏界前辈已对诸多的古瓷装饰图案,作过深刻细致的探讨与研究,并著有大量的书籍论文,使得许多收藏爱好者受益匪浅,数月前笔者曾在收藏>>期刊,拜读过上海收藏家高阿申老师的一篇浅析龙纹的发展与演变>>一书,通俗易懂,很适合广大的收藏爱好者学习,使玩者们可以更清晰更深层的鉴赏瓷器中龙纹的内涵,并且反思自己以往对龙纹的认识,让人耳目一新,本人亦是受高老师启发,对各种古瓷的装饰图纹颇为着迷,潜心集藏研究,犹为对古瓷器上的婴戏图纹情有独衷,
笔者查遍资料无法界定婴戏图纹的最早起源,但作为一种独特的幼童戏耍装饰图案, ,收藏界较为普遍的认为婴戏图案运用在瓷绘装饰工艺上起源于唐代青瓷,北宋影青瓷亦见有刻花婴戏大碗,值得一提的是在珍若国宝的元代青花瓷器中,却至今尚未发现有婴戏图纹装饰图例,至于原因,亦无从考证,
这一特殊的婴戏图纹在明清俩朝得到了鼎盛发展,从简单的一俩个幼童形象发展到百多个幼童,场面热闹,幼童神态各异,所隐藏的寓意也不尽相同,古瓷器中的这些婴戏装饰图纹,反映了一种强烈的民俗心理,这种民俗心理形成于民俗日常生活的基础上,它于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国是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有祈求人寿年丰,多子多福的民俗情结,这与早期人类对大自然认识迷信,控制自然的能力差,新生儿易于夭折等因素有关,而且传统的封建社会把”君臣父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男权思想发展到了极致,家中生育男丁则烧香祭祖,叩拜送子观音,筹请左邻右舍,使得儿孙满堂,传宗接代的旧观念深入人心,因而寓意连生贵子,五子登科,五婴抢冠,麒麟送子,多子多福,百子千孙的图案,成为古陶瓷常见的装饰图纹,这些吉祥的图案寓意都寄托了古人望子成龙的美好愿望,也印证了古人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笔者查阅了大量图片资料,无论从衣着服饰,还是神情形态,从未发现有女婴参予戏耍的装饰图文,
随着国家文物法>>的颁布,近几年收藏热的升温,绘有婴戏图案的明清瓷器价格一直上扬,在香港苏富比拍卖会2004,10.31成交价362万的明嘉靖青花五彩婴戏罐,下图>
底款大明嘉靖年制>>,此罐仅高14cm,却是小罐高价,可见藏家对婴戏图纹的偏爱,及市场对婴戏图瓷器的认可,
婴戏纹所用的工艺手法常见的有青花婴戏图,青花五彩婴戏图,青花斗彩婴戏图,五彩婴戏图,粉彩婴戏图等种类繁多,唯独未见纯釉里红婴戏图纹,每个朝代的婴戏图纹所表现的绘画工艺.风格及胎釉用料,虽然大庭相致,但每件器物本身亦有风格特征明显的区别之处及综合的断代依据.众玩家在剔别了器物的真伪后,在赏柝把玩过程中亦要注重图纹中的几个要点:
明代至清早期的婴戏图动作较为夸张,动感强烈,整幅画面俏皮淘气,举手投足无不似胡人跳舞,从画中能鉴赏出契丹人或曰匈奴人能歌善舞的场面,有极强的美感,清中期以后,画面趋于写真务实,动感平和,动作呆板,虽五官清晰,却无孩童特有的顽皮机灵,
笔者小藏几件婴戏装饰图瓷器,愿于同仁共赏,并请大胆砸砖,
下图:宋影青刻莲花婴戏纹大碗,口径,19.5cm,釉汁滋润.透明亮泽.釉呈翠绿色.如脂似玉,胎体轻薄,底足为垫烧法,行话又曰米糊底,极似煮饭烧焦的底足得名,竹刀刻花娴熟,三俩笔即成画,三婴执莲花戏耍,动感性强,
下图:明成化青花十子图水呈,口径12cm,胎壁厚度适中,胎质不及成化精细,青花泛灰,婴童头大如斗,发为三撮式,
下图:明弘治青花婴戏纹六棱罐,高26cm,淘胎精细,细沙胎骨,米糊底,卵白釉,青花发色呈石子青,整器绘十子戏耍,婴童头部较大,注重五官表现
下图:明正德青花庭院婴戏图纹大罐,高17cm,明宣永多见高露胎平足式,挂釉不及器底,细砂底胎质,釉汁莹润肥厚,胎釉接合处见一线自然的”黄溢子”又曰火石红,整器满绘婴戏打闹,场面热闹,
下图:明嘉靖青花百子图大罐,高39cm,平足砂底,宽圈足,胎体厚重,内腹见接胎痕,并有小块漏釉现象,器壁较厚,腹部衔接不实,有局部开裂现象,民窑器多见口部用线条装饰一圈,青料采用上等回青,蓝中微泛紫,,施釉较厚,画面繁密,婴童众多,其中司马光砸缸救童,孔融让梨等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
下图:明嘉靖青花十子图大碗,口径21cm,底著本朝官窑款,胎坚体白,明中期难见淘胎如此精细,上等国产回青料幽菁可爱,圈足修胎细致,男童身材比例准确,神态逼真,
下图:明万历青花十子图罐,明未以后,因国力衰弱,社会动荡,人心如秋风落叶,所制瓷品亦显仓促粗燥,常见万历后瓷器修胎草率,釉面不洁,画工粗拙,胎质前不如宣永后不及崇桢,
下图:清顺治青花婴戏图研钵,胎体厚重,平足砂底,画风随意老辣,三俩笔即成型,十童姿态各异,骑木马,执莲花,放鞭,
下图:清康熙青花庭院仕女婴戏图梅瓶,高19cm,胎质缜密,平足砂底,见底部明显旋坯痕,釉汁莹亮,青料深入胎骨,有顺治朝遗风,应为康熙早期出品,女鬃发高耸,男婴动感活泼,

下图:清康熙青花五婴抢冠图小罐,高12cm此种小罐在康熙朝得到空前发展,传世颇多,优者胎釉精细,画工秀美,此罐典型亮青釉,采用国产上等珠明青料,呈色稳定,釉面贴骨,器绘五童嘻闹抢夺状元冠场面,寄托了古人对做官的美好愿望,希望子孙男丁个个争先恐后,夺冠捧金,
下图高13cm

下图:清康熙青花麒麟送子图大罐,高19cm,此种画风与抢冠图有所不同,寓意一样,收藏界另有一名称,曰状元游街,画中常见前后各有俩童执旗鸣锣开道,意为金榜题名后骑麒麟巡街炫耀,接受赞美,
下图高16cm

下图高19cm
下图高20cm

下图:清康熙青花冰梅纹三开窗婴戏大罐,此罐为康熙61年盛世中期作品,此时的康熙瓷为中国制瓷业的顶峰时期,与明代的胎釉相比大不相同,胎质更加坚硬精细,杂质少,含铁成分低,所烧瓷器胎质白洁纯净,胎体厚重,釉面亮青贴骨,用手敲击物体,金属声十分悦耳,即使当今科学如此发达完善,现代瓷也只能望其颈项,青花的绘画风格保留了明代陈老莲人物风韵,十分注重人体神态的表现,三个开窗分别绘有寓意吉祥的神话传说”功成马到”仙姬送子”状元游街”,青花的着色运用也娴熟老辣,指捺纹分水法明显,墨分五色,青料深入胎骨,整器浑园饱满,挺拔俊朗,与”碗礁一号”出水之器同为风格,
下图:清康熙青花四妃十六子图大罐,浆胎釉,多见康熙晚期,在康瓷中所占比例较少,传世并不多,更显珍罕,此种浆胎器由于器胎在制坯之前淘洗过细,把胎土中的粘性物质淘洗过量,反而使胎质变得粗松,视觉上比较粗糙,釉不及亮青贴骨坚致,传世品中多见有局部脱釉现象,但胎质缜密,手感较重,一般玩者容易混淆为清晚之器,特别值得玩味的是此种画四妃十六子图风格,民间传说颇多,一为四妃乃明太祖朱元璋的四个宠妃所生十六个儿子,二种说法为康熙皇帝的四个宠妃及十六个爱子,笔者查遍中国皇后全传>>但史料上记载康熙生有35个儿子,妃与皇后相比还差一个级别,传说的真实性还有待于考究,至少.这种画风的瓷器可确定在明清俩朝,如某日读者碰上一件画四妃十六子的”元青花”,可以果断的判断为赝品无疑,
下图:康熙青花婴戏图四系壶,高20cm,嘴残,
下图高16cm

下图:清雍正 青花开窗莲生贵子图大罐,胎质白洁细腻,雍正朝胎质可谓”高白瓷”代表.他朝不可媲美,虽不及康熙瓷的坚致贴骨,但釉汁透明晶莹如玉,青料呈色淡雅,开窗中绘俩童执莲嘻闹,寓意为多子多福,此罐传世较多,

下图:清雍正粉彩三娘教子图撇口尊,高28cm,器呈鼓腹溜肩,形体秀美,釉汁润白,肩绘缠枝莲菊花纹,着彩柔和,矾红淡雅,人物造型较康熙时有明显缩小,纹饰用笔细致,
下图:清雍正粉彩麒麟送子图大罐,粉彩为康熙未始创烧,亦从五彩基础上演变而生,与五彩的区别在于粉彩上加用另一原料”玻璃白”,其效果优于五彩的单一色彩,增添了多种色彩,调和了浓淡色彩的过度,
下图:清乾隆青花十子图大碗,口径21cm,本朝官窑,御窑厂淘坯工艺在乾隆盛世得到改进,高岭土原料由普通的筛选.凉晒.碾碎.水浸,更严格了几道筛选过程,乾隆朝无论官民窑,胎质都较细腻润洁,此碗修胎极为细微,胎足滚园又曰灯草芯足,手触摸圈足润滑,几乎不见颗粒状胎质,底款工整,人物五官装确,人物衣饰与明未着长衫有所不同,此碗婴童服饰为肚兜,
下图:清乾隆粉彩庭园相夫教子图执壶,高10cm,胎坚质白,修胎细致工整,整器造形俊朗秀美,盖上四个小开窗绘婴戏图,腹部各绘俩个开窗相夫教子图,男者为尊,幼子为贵,贤妻侍候在旁,一副悠然自得的清闲景象,
下图:清中期粉彩轧道五婴抢冠图大罐,高18cm,人物动感不强,底部过大,鼓腹不园,略显笨拙
下图:清中期五彩三娘教子图烛台,人物风格仿康熙朝,画工精细,仕女脸相秀美,发鬃高耸,上部图绘五子夺冠,
下图:清中期青花百子闹元霄图将军罐,高39cm,人物众多,疏而不漏,整器画面高低搭配协调,一派喜气洋洋闹元霄的繁荣景象,但画工所表现人物神态不及明嘉靖百子图大罐的灵活鲜明,胎釉不及清三代精细莹润,
下图:清中期青花婴戏图笔筒,胎质略显粗松,釉汁浠薄,绘图构思取材于民间故事,司马光砸缸救同伴,
下图:清中期粉彩百子闹元霄平口罐,高18cm,整器用彩浓重,显得无章法,画工粗糙,腹绘86个童子闹元霄,
下图:清中期粉彩三娘教子图平口罐,高19cm,清中后期的粉彩不及清早期精细亮丽,施彩浓重,显得大红大紫,无柔和感,
下图:清中期青花麒麟送子四系大壶,高22cm,胎质粗松,釉不及三代清亮润洁,画工刻意呆板
下图:清未期粉彩婴戏图提梁壶,高11cm,瓷胎白洁,但釉汁浠薄,份量轻,画工细致,仿清早风格,在此注明一下何谓提梁壶,顾名思义,瓷质提柄与壶体相连,才曰提梁,那种穿铁丝的,只能叫俩系或四系壶,常见淘宝店铺有同仁滥用提梁俩字,
下图:清未期青花冰梅纹开窗仕女婴戏图小罐,高12cm,胎质粗松,淘洗不够精细,无压手感,青料呈色不稳,画工严谨,仿康熙风格,圈足平削,
婴戏图纹的运用在明清俩朝十分广泛,无论在瓷器,木雕,乃至竹木牙角石等古杂件中亦有很好表现,本老汉从事”贩卖文物”二十几个春秋,一直潜心集藏研究这一特殊的婴戏装饰图文,闲时把玩赏柝不亦乐乎,其中快感,自有吾知,无奈,敝老头虽然集藏颇丰兼才高八斗,学富五车,闲时出口成章,忙时胡编乱造,却无哪位编辑老爷识得我这文坛”巨擘”,全国几十个收藏类杂志出版社,至今无人登门邀请本老汉出镐写书,可怜老头我每日搬个小板櫈坐等门口望眼欲穿,百思不得其解,这一世界名著明清婴戏图纹浅柝>>的出版,声誉四海超过"海明威""大仲马",必将添补专项装饰图纹的空白,引发藏界的轰动,到时.跟保昌,页佩兰被我破格收为关门徒弟,在后院帮着眉开眼笑的老妻收取白花花的版权银子,并应付着签名拍照回答记者提问,”翰海”嘉德”苏富比”等老总又缠着我要搞专场拍卖,
唉~~~到时可别怪我冷落了各位编辑老哥,现在求我还不晚!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