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顾炒股app:引用 2010高考政治热点:聚焦“用工荒”与“就业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9:31:47

2010高考政治热点:聚焦“用工荒”与“就业难”

【背景材料】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30万人,比去年增19万人,为历年之最,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与此相反的是,由于经济迅速回暖,2010年春节过后,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缺工现象,重现“用工荒”。其中,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部分生产线处于停工状态。企业纷纷上调工资,调低学历、年龄等限制,以缓解用工荒。

【高考预测】

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历来是高考的重要考点,也是社会生活的热点。由于2010年以来,“用工荒”成为很多企业关注的问题,可以预测,在2010年高考中,与“就业难”和“用工荒”为载体考查“宏观调控”、“ 社会保障制度”、“扩大就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及其其他有关的知识必将成为高考命题的焦点之一。就题型来说,选择题和主观题都有可能出。

在最后20多天的复习备考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如社会保障制度的含义、内容、意义、建立原则以及解决“就业难”和“用工荒”的措施等内容的内涵要清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

二是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整体观念。可从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多角度、分层次去理解和把握;

三是要抓好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现实生活或理论上的重点问题为中心理顺知识体系,把握好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在运用中掌握知识。

【高考预测试题】

1.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30万人,比去年增19万人,为历年之最,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与此相反的是,由于经济迅速回暖,2010年春节过后,沿海地区和内地同时出现严重缺工现象,重现“用工荒”。沿海“用工荒”反映的是企业缺自我调整意识和快速应变能力。这警示企业经营者           (   

①事物变化趋势是难以把握的

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要处理好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④要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同样在沿海发达地区开厂赚钱,一些企业对农民工“用而不养”,“用工荒”到来时,其招工条件一降再降依旧门庭冷落,另外一些门槛高、薪资条件好、对员工讲诚信、员工有发展空间的企业却门庭若市。这说明                     (   

A.劳动者的权利意识淡薄

B.劳动合同制度并未真正建立起来

C.市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D.保障劳动者权益有利于企业和国家经济的发展

按照规划,从2009年到2011年,国家有关部门将组织100万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进行就业见习,给这些高校毕业生提供学习实用技能、积累工作经验的机会。据此回答3—6题。

3.组织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参加见习。主要原因是            (   

A.劳动者技能高低直接影响企业生产效率

B.职业技术是劳动者的重要素质

C.能够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就业能力        

D.当前就业形势严峻,下岗职工增加

4.从辩证法的角度看,高校毕业生需要学习技能、积累经验的哲学依据是     (   

A.外因促进事物发展 B.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

C.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D.关键性部分对整体功能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5.国家有关部门的上述作法体现的政治生活道理是            (   

A.努力为人民服务是一切国家机关的工作宗旨

B.增加就业是我国政府当前工作的重点

C.体察民情,想群众之所想是政府的治国原则

D.对人民负责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

6.大学生要实现就业就要      )

A.树立竞争就业观

B.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

C.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D.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

    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630万人,比去年增19万人,为历年之最,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据此回答7~8题。

7.大学生能否实现就业根本在于      )

  A.具有开放意识

  B.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C.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D.培育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

8.国家有关部门表示要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培训机制。大学生培训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      )

  ①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价格

  ②保障农民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③提高农民工的生活水平与消费质量

  ④保障农民工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年以前实施的《劳动合同法》对劳资关系以及劳动争议案件的处理有广泛的影响。《劳动合同法》对农民工维权产生了积极影响。运用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      )

    A.对农民工有利,对用人单位不利

    B.是实现社会安定的根本措施

    C.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D.是促使劳动力资源合理配置的唯一有效形式

 10.政府再三提醒农民工就业过程中要订立劳动合同,并到劳动行政部门对所签劳动合同进行签证。签证的目的是      )

    A.保证用工单位的合法权益

    B.证明劳动合同是否真实和合法

    C.使劳动合同成为国家的行政法规

    D.使订立劳动合同按正常程序进行

11.材料一:“缺工”、“抢人”,成了节后企业老板开工后的第一件大事。与往年稍有不同的是,今年的缺工呈现出向全国蔓延的趋势,不但珠三角、长三角这些沿海发达地区缺工严重,内地一些省份如安徽、河南同样出现用工荒,有报道说有省份甚至出台政策,限制劳动力外流。

材料二:2010年我国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新增4000万个,“用工荒”与“就业难”在中国矛盾地存在着:一方面,电器制造、机械加工、服装制鞋等低端制造业大量企业存在“用工荒”,这些企业需要的是掌握熟练技能的技工,而这恰恰是目前农民工欠缺的,也是大学生们所不具备的;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先进制造业等行业,在国际上还没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用工需求不足,造成大量大学生就业难。

联系材料,回答问题:

   (1)我国“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运用国家职能的知识分析,政府如何应对“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矛盾?

   (3)从企业以及劳动者的角度分析,如何解决我国“用工荒”与“就业难”并存的矛盾?

12. 材料一: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一览表

 

 

材料二:制约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几大因素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现象?

(2)结合材料一、二,从经济生活的角度谈谈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13.恢复高考30多年来, N县一直是远近闻名的高考大县。过去,谈论起小孩入学和工作,都是家长们引以自豪的话题。可是,近几年的就业却使得许多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及家长犯了愁。N县中学某班学生在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中,围绕大学生就业的课题进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

  材料一:该班同学通过走访县教育局、发改委等部门,获得了如下数据:

图1:N县近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运行态势图   图2:我国近期宏观经济运行态势图

 

 

表一                                  图一

(1) 图1与图2之间有何内在联系?结合图表,联系当前形势,分析导致今年该县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同学们在网上收集到以下信息:在今年的“两会”上,代表委员们就大学生就业问题展开了唇枪舌剑,有人认为是扩招失算,有人认为是大学生不肯放下身段,还有人认为是户籍壁垒、城乡差距及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差距过大使然。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有人建议服兵役缓解压力,有人建议下基层,还有人建议自主创业,争论不少,但人人都去杀猪显然不是一个好主意。与此同时,各地也在积极探索,试图破解就业难题。2009年1月,N县政府从财政中拿出三百万元,给每个本地户籍的大学生发放2000元就业培训券,用于大学生技能培训时的费用冲抵,企业招用这些拿着就业券的学生后,就可以拿着这些就业券去抵税。这样大学生找工作容易了,企业的负担也减轻了。

   (2)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分析在就业问题上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针对材料中N县政府的做法,有的同学提出:“发放就业券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请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3)如果该班学生就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形成了行动方案,你认为可通过哪些途径促成这一方案的实施?并说明其政治生活依据。

 

 

14.材料一:到2007年,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比例从1978年的0.2%增加到2007年的75.7%。其中,股份制经济单位就业人员从无到有,已达到788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2.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从业人员达1583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5.4%;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达7891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26.9%。20世纪90年代以来,个体私营企业平均每年净增工作岗位420万个,占城镇每年新增加岗位的58.7%。

材料二:据统计,2007年,我国就业人数76990万人,比1978年增加了36838万人,年均增加1270万人,年均增长2.3%。29年间增加的就业人数是改革开放前净增就业人数的1.85倍,为进一步保障社会就业,我国出台了《就业促进法》,以应对就业工作面临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局面。

我国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问题?二者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

(2)有人认为,有了《就业促进法》就能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请用《经济生活》的知识评析这一说法。

(3)结合材料谈谈政府关注就业的政治学依据。

 

15.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江苏某中学高二(4)班就以这一热点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问卷调查、资料收集,了解到以下信息:

第一小组获得了两组信息

信息一:关于当前青年人就业意向的调查数据

 

信息二:2007年中国的就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到2007年,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比例从1978年的0.2%增加到2007年的75.7%。其中,股份制经济单位就业人员从无到有,已达到788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2.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经济单位从业人员达1583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的5.4%;私营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达7891万人,占城镇就业人员26.9%。另外,由于公务员工作比较稳定、待遇好、有保障,社会上出现青年考公务员一年热过一年这种现状。

(1)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说明上述两组信息有什么内在联系?

第二小组收集到了这样一则材料:

改革开放30年,中国青年就业观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服从分配、走向开放、自主择业。计划经济时代,中国青年的择业观念比较被动、单一,一切服从国家分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地位”成为青年择业、就业时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到中外合资或“三资”企业工作被置于择业考虑的第一位。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当代青年出现了多元化的择业观。

(2)结合第二小组所搜集的材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说明青年人就业观念演变的原因。

第三小组了解到这样一则信息:

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引人关注,危机中,各类企业纷纷压缩招聘计划,就业形势空前严峻。

(3)面对这样严峻的社会形势,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你应如何塑造自己,战胜危机?

 

 

 

 

16.材料一:在2010年的“两会”上,有些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就“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有人对高校扩招产生了质疑,认为高校扩招没有尊重教育发展规律;有人认为高校专业设置的结构性问题突出,大学的专业设置调整滞后,致使毕业生专业结构与市场供求出现了错位;有人认为大学生就业观念不当,对就业的认识不足,不肯放下身段;还有人认为是就业壁垒重重,户籍壁垒、城乡差距及垄断行业与其他行业差距过大,就业市场有待公平……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有人建议要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做人”的素质;有人建议要大学改革课程体系,做到整体优化优化和整合课程设置;有人建议大学生要到基层、到重点建设一线去锻炼;还有人建议给予自主创业的高校毕业生以大力支持……。与此同时,各级党委和政府也在积极探索,试图破解就业难题。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1年来,我国青年就业观念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服从分配、走向开放、自主择业。计划经济时代,中国青年的择业观念比较被动、单一,一切服从国家分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地位”成为青年择业、就业时最优先考虑的因素,到中外合资或“三资”企业工作被置于择业考虑的第一位。现阶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当代青年出现了多元化的择业观。

(1)运用生活与哲学有关知识说明,在“就业难的原因与对策”问题上,人们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

(2)结合材料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青年就业观念演变的原因。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A  

6.C   

7.C   

8.D   

9.C   

10.B

11.(1)①我国的劳动力总量和新增劳动力都比较大。②劳动力素质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③我国经济产业发展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

   (2)①政府要切实履行经济职能,从根本上要大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型和升级。②政府要切实履行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改善就业的环境,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③政府要切实履行文化职能,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的职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④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政府必须加强宏观调控,尽快把生成“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隐患消除,切实维护企业和劳动者的利益。

   (3)从企业角度来说,要通过转型升级减少用工数量;提高薪酬待遇和福利保障,从而能够留得住人。从劳动者个人来说: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2.(1)2006年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毕业人数及就业人数逐年上升;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就业率先升后降;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就业形势将更加严峻。

(2)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家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提供信息服务;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多种方式就业观;不断提高个人素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

13.(1)①国家经济发展状况愈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就愈高,反之亦然。说明宏观经济发展状况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成正相关的关系(如答因果关系也可)。

②图一(注)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相当严峻。其主要原因在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企业遭遇困难,劳动力市场需求量减少。

(2)①原因:客观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物质决定意识),不同的人或群体由于受到各自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实践的深、广度的制约,因而认识会产生差异。主观方面,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或用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说明亦可)。

②政府发放就业券,可以方便大学生进行技能培训,从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就业;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政府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和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引导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到中西部地区去,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等)③大学生要树立自主择业观、职业平等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等正确的就业观念,要努力学习,提高技能,主动适应劳动力市场的需要。④企业要积极吸纳大学生就业,为大学生就业创造条件。

(3)①可以向党组织递交方案。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②可以向政府递交方案。因为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人民利益的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原则,履行公共服务等职能。③可以向人大代表递交方案,因为我国人大代表由人民选举产生,代表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参加行使国家权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④可以向政协委员提交方案,因为人民政协是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履行参政议政等职能。。⑤可以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舆论宣传等宣传自己的方案。因为它们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重要方式。

14.(1)材料一说明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城镇非公有制单位就业人员比例迅速增加,其中私营个体经济对于吸纳就业的贡献率最大。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就业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材料二说明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就业人数逐年增加,我国就业形势严峻,我国政府高度关注就业问题。材料一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为材料二的促进就业做出重要的贡献,启示我们发展经济,特别是鼓励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举措。

(2)①《就业促进法》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劳动者就业,提高劳动者收入,增加国内需求。有利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劳动者就业信心,激发劳动者创业热情,维护社会稳定。因此,题中观点看到了政府在解决就业中的重要作用,但认为有了《就业促进法》就能保证劳动者充分就业则是错误的。②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在于劳动者个人。劳动者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职业平等观,和多种方式就业观,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遵循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发挥艰苦奋斗的精神。③题中观点没有看到劳动者在就业中的主体地位,因而是片面的。

(3)①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政府重视就业有利于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②政府重视就业体现了我国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对人民负责。③政府重视就业是政府履行职能,以人为本的体现。④政府重视就业说明了我国政府是有权威的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15.(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第一组信息中青年人的就业意向属于社会意识,第二组信息中说明的是当前我国的就业现状,属于社会存在。当前我国的就业现状决定了青年人的就业意向,青年人的就业意向是对当前我国就业现状的反映,这两组信息正说明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

(2)①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中国青年就业观念的演变是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进这一实际出发的。

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推进,中国青年的就业观念就随之而发生了变化。

③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每个阶段中国青年的就业观念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又是随着当时社会现实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

④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不同特点,中国青年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就业观念。

(3)①要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就业竞争。

②要改进学习方式,掌握现代信息技术,使学习成为自己生活的“第一需要”,伴随自己的一生,做到终身学习,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新形势,为建设“学习型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③要自觉地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刻苦钻研、锐意创新,寻找到一条服务于人民的创业之路。

④要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自己在无论处于怎样严峻的社会形势下都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⑤要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使自己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能成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16.(1)客观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或物质决定意识),不同的人或群体由于受到各自社会历史条件特别是实践的深、广度的制约,因而认识会产生差异。主观方面,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不同的认识(或用价值观等方面的知识说明亦可)。

(2)①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想问题、做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国青年就业观念的演变是从我国改革开放事业不断推进这一实际出发的。

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或实践决定认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实践的不断推进,我国青年的就业观念就随之而发生了变化。

③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变化发展的。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每个阶段中国青年的就业观念是与当时的社会现实紧密相连的,又是随着当时社会现实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

④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具有特殊性,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特点。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我国改革开放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不同特点,我国青年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就业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