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蛋骗局:关于“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理念的思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17:59:35

关于“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理念的思考

来源: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浏览:166

文/杨玉良 复旦大学副校长

  目前,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科教兴国主战略正在全国范围内稳步实施。上海市市委、政府在“科教兴市”重要战略的指导下,提出“建设以复旦大学为核心的杨浦知识创新区,实现校区、园区和社区的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战略要求,这对复旦大学的发展和复旦的科技产业工作来说是一次新的机遇和挑战。在杨浦知识创新区的建设和复旦大学科技园的发展实践中,“三区融合、联动发展”逐渐成为联系公共社区、大学校区和科技园区协调发展的核心理念。对高校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复旦大学应当利用“三区联动”的有利契机,参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不断丰富高校科技产业领域“复旦模式”的内涵和影响,推动“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理念在复旦科技产业的实践中向纵深发展,凸现一流大学社会服务的功能。


现代大学发展历程的启示


  创新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活动之一。对一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创新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灵魂。而大学,特别是一流大学,由于其在知识、学科、人才、信息等方面所具有的无可替代的优势,无疑应当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这既是大学的荣耀,更是大学的责任与使命。现代大学数百年的发展历史,正是大学不断从社会发展舞台的幕后走向台前的历史。大学功能也从单一的知识传承向知识生产、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等综合功能转化,大学对所在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现代大学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融入社会的过程。19世纪之前,大学的功能还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承,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中,大学基本上属于一个幕后的铺垫者,还不是一个主动的创新者,大学与所在社区的关系也相对紧张。1806年,德国洪堡大学首次将“研究”引入大学,点燃了第一次学术革命的火炬,大学由此逐步从消极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积极的知识生产者。大学不仅具有积累和传播文化的职能,而且具有知识生产和科学研究的职能,开始在整个社会的创新活动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9世纪后叶,美国通过《莫里尔赠地法》,使“赠地学院”得到迅猛发展并获得了高等教育界的普遍认同,扩大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规模,促进了美国高等教育的职能向现实社会和资源开发的方向延伸。这一教育创新孕育了著名的“威斯康星精神”。“威斯康星精神”倡导大学走出“象牙塔”,步入现代社会生活,向公众传播知识,为社会提供服务。“威斯康星精神”的提出,推动了大学的又一次伟大变革。
  二战期间,大学和政府的关系日渐密切。60年代末,随着信息革命的产生,大学与地区经济以及工业界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密切。尤其引人瞩目的是,最近几十年来,几乎所有的世界知名的研究型大学相继发生“性格”转型——除了教学和科研外,它们都不约而同地承担起了促进国家和地区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任务。这被认为是现代大学发展历程中的第二次学术革命。这一革命的结果是大学与社会的前所未有的紧密结合,大学开始在社会的创新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斯坦福大学校长曾经说过,“有人说没有斯坦福大学就没有硅谷,我要说没有硅谷就没有一流的斯坦福大学。”这句话生动地说明了区域经济与一流大学发展之间的密切关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们普遍认为大学已经从社会的边缘走向社会的中心。现代大学发展历程的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是,大学的地位与其对于社会创新活动的参与和贡献程度是成正比的。这充分表明,大学借助于自身的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和强大的智力、技术和社会资源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和塑造整个社会的创新文化,这不仅是大学的责任和使命,而且永远是大学的安身立命之本。
  一流大学的发展过程也表明,大学与政府、大学与城市、大学与区域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大学必须走出“象牙塔”,步入现代社会生活之中,只有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种职能集于一身的大学才有可能发展成为真正的“研究型大学”。大学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的密切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要求。而“三区融合、联动发展”重要理念的提出则很好地体现了这一发展趋势。


“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理念的提出及发展


  在“建设以复旦大学为核心的杨浦知识创新区”的过程中,杨浦区、复旦大学提出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理念。其基本的涵义是:以大学校区为依托,以科技园区为平台,以资源在公共社区的集聚、共享、融合为抓手,形成“大学的城市、城市的大学”的环境和氛围,把杨浦区建设成智慧的港湾、科研的重镇,形成上海的中央智力区(CID)。“三区联动”理念在上海市加快实施“科教兴市”战略的宏大布局中得到了升华和深化,目前已成为复旦等高校和所在区域构建新型创新区的重要理念,成为上海市提出的“三个联动”(三区联动、市区联动和产业集群互动)之一。
  这一理念最早孕育于复旦大学建设国家大学科技园的探索实践。复旦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是全国首批建设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在上海市有关部门和杨浦区的大力支持下,科技园形成了科技企业“孵化-融资--扩张-市场”的良好发展模式,涌现出一批复旦品牌的高科技企业。在此过程中,学校与杨浦区都认识到,只有双方相互扶持,良性互动,才能更好地发挥复旦大学科技、知识和人才的“溢出效应”,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地方产业升级。同时也为学校的自身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三区联动”的理念肇端于此,而在学校确定了“就近拓展,就地发展”的发展方针后,“三区联动”的迫切性更是不言而喻。
  另一方面,在学校和杨浦区谋求突破瓶颈、加快发展的过程中,“三区联动”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明晰和拓展。百年校庆之际,复旦大学进一步确立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长远目标和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作为复旦大学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内容,学校在上海市委和市政府的支持下,调整学科布局,拓展校园空间,积极谋求新的发展,进一步发挥研究型大学在科技成果产业化和服务社会中的重要作用,而这都有赖于所在区域的大力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合作。
  与此同时,杨浦区在谋求经济转型、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努力贯彻落实上海市“科教兴市”战略,积极寻找实现产业升级的有效途径和手段,达到“工业杨浦”向“知识杨浦”的城区功能转型。作为当代创新文化和高新科技的策源地,研究型大学恰好拥有经济转型所必须的知识、科技和人才资源。在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中已经形成的双方良性互动的基础上,杨浦区政府和复旦大学最终明确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发展思路。


“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理念的解读及意义


三区联动”的理念中,校区是龙头,作为创新人才和创新科技的策源地,她要为科技园区提供创新创业的人才、项目和手段,为整个区域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园区是学校与社会联动的桥梁,融合的起点,她是大学师生和城区市民创新创业及就业的场所,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增长极和动力源;社区是保障,更是基础。它不仅为校区和园区提供公共服务,为创新人才创造一个适宜居住、休闲、交流的环境,更是创新创业人才发挥才智的空间,关怀现实、服务社会的场所。社区的理想状态,是成为大学校区的创新辐射区,并且与校区之间形成“大学中的城市”和“城市中的大学”的合一效果。
“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理念的核心在于大学校区、公共社区和科技园区在功能上和资源上的相互接轨、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从高校角度来看,“三区联动”的理念实际上解释了如何在当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下,探索一种新的大学功能的延伸方式和大学能量的释放机制的问题。在“三区”之中,就大学本身而言,她的作用不仅体现在围绕大学的“校际经济”产生的高科技企业,而且也体现在大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当然,她的作用也更应该体现在大学对社区的思想、价值和人才的引领作用上。大学的能量释放是“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理念的基础。现代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历史,也是大学能量从知识传承向多元化方向释放、辐射的过程。
  从创新创业的层面上看,“三区联动”的理念融会了现代大学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社会三大功能,大大扩充了学校的生长空间,成为复旦大学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强有力助推器。而它所带动的区域经济发展和文化创新的“溢出效应”,正是学校和杨浦区政府共同谋求的双赢局面。复旦大学应当抓住这个有利的契机,积极发挥学校在“三区联动”中的龙头作用,推动学校发展。


创新创业文化建设:“三区联动”理念的深入发展


在“三区融合、联动发展”的概念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大学对公共社区的影响问题。大学对于社区而言,不仅仅在于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而更在于一种创新创业文化的塑造和辐射。大学不仅应当与社区协调好关系,而且应该对社区的文化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通过多种具体手段提高社区文化水平,达到大学与社区之间的“双赢”局面,最终使大学成为城市创新创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发展的引领者和倡导者,真正实现大学与社区的有效互动,为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社区和创新型城市做出贡献。复旦大学在“三区联动”中的实践也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在推进科技成果和知识的产业化,孵化科技企业,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复旦大学也非常注重创新创业文化等“软环境”的营造和建设。学校通过社会实践、创业咨询、综合服务等多种渠道培养复旦师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加深复旦师生对创新创业活动的认识。学校的重视和社会的支持使创新创业精神在复旦师生中蔚然成风,各种创业团体和学生社团勃然兴起,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一种鼓励大学生“理性创业”、与复旦校园文化密切相关的“校园企业家文化”正在学校中逐渐形成。
  在营造校内创新创业文化的基础上,复旦大学以文化辐射和技术传播为目标,面向社区和园区,推进资源共享,积极支持区域文化事业建设。学校通过后勤社会化、社区职业教育、法律咨询、社团活动、文化活动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加深区校之间的联动合作,通过创业计划大赛和创业投资论坛等多种形式,进一步丰富“校园企业家文化”的内涵,推动具有“复旦”品牌和复旦特征的创新创业文化走出校园,促进社区文化建设和城市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杨浦区从“杨浦大学城”向“知识创新区”的转型和发展,进一步扩大创新创业文化的影响力,实现学习型城区的建设目标。
  从区域文化发展来看,在“三区联动”体系中,高校的知识、科技、文化的辐射能力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不仅仅限于所在区,而对于塑造整个城市的创新创业文化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我们期盼着复旦大学早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那么届时复旦大学所产生的思想、技术、文化将会对整个世界和全人类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产生重大的影响。我们相信,随着中华民族的和平崛起,复旦大学的这个梦想也一定能够随之实现!
  当然,在强调“三区联动”发展模式的同时,我们也应当处理好学校学术科研与科技成果转化的关系,处理好大学人文精神和创新创业精神之间的关系,把握人才培养的方向,协调人文精神与创业精神之间的精细平衡。从这点上看,“三区联动”的过程中,高校对社区和城市知识传播和文化教育的功能也就具有了新的意义。
  “三区联动”是解决大学能量释放的有效机制,也揭示出了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公共社区之间的深刻关系。“三区联动”的发展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区域文化建设和城市精神塑造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一流大学在“三区联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恰恰体现了其对于城市和国家的巨大价值。正如牛津大学校长约翰·胡德所言,衡量一所大学是不是最优秀,标准不是光看它的学术,而应该看它如何帮助所在的社区应对社会变革带来的诸多挑战,并能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在上海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进程中,复旦等高校理当承担起更大的责任,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主动地担当起引领城市创新文化、推动上海创新能力建设的责任;通过实施“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战略,融入上海市和学校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在知识创新中充当“引擎”,成为所有创造力的活力“中枢”,为上海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劲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