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wifi开发:白血病病友愈后喜结连理 婚礼上拜谢捐助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5:44:36


9日,闫晶波和向海叶与北京空军总医院的两位恩人合影。本报记者赵苏炜摄

本报宁阳1月9日讯(记者 李岩侠)“我俩都是被大家从死神手里硬拽回来的幸运儿,没有社会大爱,就没有我们的今天。”9日上午,在宁阳县东疏镇小王庄村的闫家,尽管这些话已在心底默念了无数遍,但心情激动的闫晶波还是说得磕磕巴巴。这一天,闫晶波结婚了,新娘是5年前和他一起在北京治病的病友。

闫晶波的命运像电视剧一样曲折。2007年3月,即将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院2003级蚕学专业毕业的闫晶波,在泰安众成饲料科技有限公司实习时,意外查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尽管与妹妹的骨髓配型成功,但40余万元的手术费还是使这个农民家庭陷入绝境。

就在此时,闫晶波实习单位的总经理葛金山义无反顾地组织募捐,山农大师生也踊跃捐款。经本报连续报道后,社会各界的爱心也火速凝聚。本报最终为其募集了50余万元善款。

当年5月18日,闫晶波顺利入住北京空军总医院骨髓移植病房。

谁料,两天后,闫晶波的母亲竟突发脑溢血,在北京意外去世。葛金山与本报记者帮忙为其办理了后事。考虑到闫晶波手术在即,闫家两个小妹面临高考、中考,母亲去世的消息被善意地隐瞒下来,直到闫家小妹考试结束、闫晶波康复出院,这个消息才公开。社会各界的爱心也随之如潮水般涌向这个苦难的家庭……

闫晶波的这段经历,对新娘向海叶来说并不陌生。闫晶波口中的这个“叶子”是湖南邵阳人,2007年也查出白血病,比闫晶波晚几天入住同一家医院,同样因社会各界的捐助而幸运地康复。其后,向海叶与闫晶波因“病友”身份而相怜、相恋,并最终走到了一起。

闫晶波的婚礼上,四邻八乡的亲友来了,实习单位的领导同事来了,北京空军总医院的主治大夫也来了。闫家小院里挤满了人,共同见证这分来之不易的幸福。

“上苍给了这对新人常人难以想象的不幸,也赐给了他们非同寻常的福祉。”婚礼主持人闫振祥动情地说。这位在村里德高望重的老教师说,这是他此生主持的“最最特别的婚礼”。

婚礼上新人拜谢恩人

闫晶波和向海叶的婚礼有一个特殊的环节:拜恩人。

闫家人将闫晶波的主治医师北京空军总医院血液科主任王恒湘及护士长潘世平,实习单位泰安众成公司老总葛金山派来的代表鹿经理,以及报道其遭遇促成社会捐助的本报记者李岩侠请上客厅长辈座席,一对新人朝着恩人三鞠躬,当场正式称呼为“王妈妈”、“潘姨”、“鹿姨”、“李姨”。两位新人发自内心的称呼,让围观的亲邻无不动容。

“我在血液科工作了20多年,救治了这么多的白血病患者,像他俩这样恢复得这么好还结成连理的,还是第一对。”北京空军总医院血液科主任王恒湘说。为了表达全科医护人员的祝福,临来时,全科的同仁还专门刻录了光盘,轮流向这对新人表达祝福。

不少关心闫晶波的人担心,他和新娘向海叶都曾患过白血病,今后能否要小孩?王恒湘说:“白血病本身不会遗传,但是因为做骨髓移植需要化疗,对身体有影响,所以对康复者来说,康复后几年内最重要的是养好身体。等移植来的健康骨髓‘生根发芽’,患者就跟健康人一样了。”本报记者赵苏炜

闫晶波:养好身体,去帮更多人

与2007年记者初来采访时相比,闫家已不再是家徒四壁的光景。为了儿子结婚,闫晶波的父亲闫传亮把房子粉刷了一遍,又添了沙发和彩电,一间15平方米的耳房被装饰成了简单的洞房。洞房里没有现代年轻人必挂的婚纱照,只张贴了两张农村大集上最常见的胖娃娃画。

懂事的新娘子向海叶主动向记者解释说:“是我坚持不拍婚纱照的,等以后发展好了,再补上,有的是机会。”对于婚礼,她的要求非常简单:不拍婚纱照,不穿婚纱,不请司仪,只要双方家长见个面,一切从简。她说:“我们太节俭,家里人心疼,所以昨天才决定花100多元租一件最简单的婚纱。”

由于两位新人当初治病时,都得到了太多人的爱心,他们也时刻记挂着早日回报。谈及今后的打算,闫晶波说:“我们商量过了,30岁之前不要孩子。先养好身体,好好工作,攒钱还债,再去帮助更多人。”

据悉,两人十分懂得感恩,每逢听说有和自己一样患上白血病的孩子,他们都会寄去几百元钱帮忙。本报记者李岩侠

同病相怜到心心相印

新娘子向海叶告诉记者,2007年在北京治病时,她的病房和闫晶波相邻,当时交流并不多。“出院后,他回了泰安,我回到东莞,但经常通过QQ聊天,交流近况。”

巧的是,2008年、2009年两次到北京空军总医院做复查,闫晶波和向海叶都碰在一起。“他那时候特别照顾我,帮我刷公交卡,叮嘱我多吃饭,让我感觉他很细心。”有了这样深刻的印象后,两个患难知己开始了恋爱。

但是,一开始,他们的婚事遭到了双方家长的反对。向海叶说,因为两家因治病都背负了很多债务,家人们担心,两个人今后的生活压力太大。

不过,双方父母最终还是尊重了他们的选择。本报记者李岩侠

轰动齐鲁的爱心接力

2007年3月,闫晶波被查出患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其实习单位和学校组织募捐十余万元。5月16日,本报以《私企老板筹八万,救助血癌实习生》为题进行了报道。

5月18日,闫晶波正式进入骨髓移植手术室,本报记者送去募集的首批手术费25万元。

5月20日,闫晶波母亲突然去世。因闫晶波即将手术,其妹妹即将高考,这一噩耗被善意地隐瞒了下来。

5月28日、29日,闫晶波实施骨髓移植手术。

6月11日,本报以《一则迟到的新闻保守了20天的秘密》为题公布了闫晶波母亲的事,在社会上掀起二次援助潮。

当年11月12日,闫晶波顺利出院。本报先后为其募集善款50余万元。本报记者李岩侠

(责任编辑:连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