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第一次月考的范围:天道,直悟与澄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16:40
新学衡
black_white.blog.tianya.cn   [复制]  [收藏] 
 
 
   昌明国粹,融化新知
 
 
 首页 | 留言板 | 加友情博客 | 天涯博客 | 博客家园 | 免费注册 | 帮助
 
 
 博客信息
 
博主:知白守黑    
 
 栏目分类
 
· 全部博文(1294) 
· 行状 (227) 
· 跋涉 (84) 
· 驿舍 (312) 
· 青灯 (219) 
· 寒袍 (244) 
· 笔砚 (118) 
 
 博客登录
 
用户: 
密码: 
 
 
 最新文章
 
·《礼记》一些篇章的作者(2010-2-6) 
·古辞旧撰集例(2010-1-31) 
·论五章——音乐、埋没、风格、演绎、地震(2010-1-29) 
·论影响(2010-1-27) 
·论抓住要点(2010-1-26) 
·哲学史家地图大全(2010-1-25) 
·一以贯之(2010-1-24) 
·思想之须(2010-1-22) 
更多>>
 
 最新评论
 
·知白兄所言有理,当下的事实也是:“《缁衣...(2010-2-6) 
·回林兄,《缁衣》是子思的著作,还因为《意...(2010-2-6) 
·和《乐记》相仿佛,《缁衣》的著作权亦颇有...(2010-2-6) 
·呵呵,林兄语尤妙!...(2010-1-29) 
·顶...(2010-1-29) 
·声名之显晦,身份之高低,家数之大小,只问...(2010-1-29) 
· 本人有大量古籍,欲出售,有意者请...(2009-12-25) 
·没钱什么事都办不了...(2009-12-25) 
·如果哪天大家把机器人看成一个种族的话,那...(2009-12-17) 
·2009年海量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国际研讨...(2009-12-11) 
·相互共勉...(2009-12-9) 
·致337372623:同...(2009-12-5) 
·致“冷水泡茶慢慢开”:
   
·中国现在的佛教是中国的佛教。佛教=原来的...(2009-12-5) 
·佛道境界上是一样的,只是佛教更完美、更系...(2009-12-4) 
 
 留言
 
·回摩罗兄,以后可有机会用,现在一直用MS...(2007-7-7) 
·兄近来可好,用QQ吗,用的话有时间加我啊...(2007-7-7) 
·欣赏.我想,闲暇时,又多...(2007-6-5) 
·你好!很高兴看到你的书单。
 
·我是学教育学的.在现在的老师的启发下,需...(2007-4-1) 
 友情博客
 
大隐居
香肠煮法2010-2-8
郑也夫
新父朽败之由来——与应星商榷2010-2-8
从黄昏起飞
副处级法院审不了正处级贪官?2010-2-8
一城山色半城湖
韩寒能不能独唱成团?2010-2-5
崇拜摩罗
“紫轩回家”:民间爱心不可被稀释2010-2-1
九夷庐
新年的第一本书2010-1-22
读书桃源
新《瓯风》杂志约稿启事 转帖2010-1-30
居學集
铁幕2010-1-25
读书随箚
伟大的中国经济转型2010-1-10
富贵斋主人
金岳霖《知识论》2010-1-10
 
 标签列表
 
思想 方法 哲学 传统 
 博客搜索
 
  
 
 日志存档
 
·2010-2 ( 1 )
·2010-1 ( 11 )
·2009-12 ( 14 )
·2009-11 ( 15 )
·2009-10 ( 7 )
·2009-9 ( 4 )
·2009-8 ( 7 )
·2009-7 ( 2 )
·2009-6 ( 17 )
·2009-5 ( 9 )
·2009-4 ( 10 )
·2009-3 ( 6 )
 
 友情链接
 
·写下即永恒
·杭州的周兄
·政治学学人白格
·心理学博士小崔
·神经科学家Polar
·本行的科大学人
·我的医药版块
 
 统计信息
 
访问: 2605296 次
今日访问:839次
日志: 1294篇
评论: 1104 个
留言: 26 个
建站时间: 2004-2-4
 
 博客成员
 
知白守黑 管 理 员 
芦笙 普通成员 
林赶秋 普通成员 
齐天宝宝本人 普通成员 
一心一毅 普通成员 
高山流水1973 普通成员 
 
 最近访客
 
馨雨茶楼
2010-02-08 08:53 
馨雨茶楼
2010-02-07 16:41 
大众森林
2010-02-07 16:04 
非小安
2010-02-06 17:33 
三山居士怡山叟
2010-02-04 19:32 
babe_lucky
2010-02-02 21:52 
8430228
2010-02-02 17:35 
八_角_亭
2010-02-02 13:43 
诚信皮具1
2010-02-02 13:08 
carefullyqing
2010-02-01 20:11 
悟空sxj
2010-02-01 14:33 
wensifan
2010-02-01 12:41 
沧海一笑顼
2010-02-01 11:37 
大猫12
2010-02-01 11:23 
三顺333
2010-02-01 10:31 
馨雨茶楼
2010-02-01 08:32 
爱在最古老
2010-02-01 00:14 
大众森林
2010-02-01 00:02 
fangshaoyun6516
2010-01-31 23:39 
ting_li11
2010-01-31 23:26 
   copyright 2006
blog.tianya.cn
 
 
<<上一篇  下一篇>>
天道、直悟与澄明
 
 
作者:知白守黑 提交日期:2007-1-28 21:42:00  | 分类:笔砚 | 访问量:2143 
 
 
 
     知白守黑/文
  
  从先秦诸子百家学说的出现直到晚清诸子学的再复兴,“天道”似乎一直是未中断的关键词。这一点和尼采宣称“上帝死了”的西方明显不同。然而,晚清过后,“天道”随着儒家学说一起走向了边缘,这一方面使别有用心的人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变得不可能,另一方面也导致了社会价值的虚无,使人们变得无所适从。如果说,这对于喜欢自由的人是一个极好的时候,那么自由的个人在作出行为选择时,其实仍摆脱不了价值观的影响。而现在,似乎哪种价值观在理论上都站不住脚,连自由主义、民主等呈现的视角与价值观都遇到了强有力的对手(《自由主义与正义的局限》、《多元主义民主的困境》和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等书就是带有反对观点的例子)。而对于多元主义,我想也是如此(以赛亚-伯林的那些老对手也在提示这一点)。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天道”再一次凸现出来,虽然在现实生活中,违反公平、正义的事屡屡发生,但“应然”的世界和“实然”的世界是不同的,休谟所谓不可能从“事实”中推出“应该”来。“应该”的世界也只有从它的起源入手。起源之处是不难判断的,中西方达成了一致,即它存在于人性之中。《孟子》、《中庸》、《大学》和柏拉图《对话录》、休谟《人性论》、斯密《道德情操论》都可说明这一点。而“天道”,却不仅包含了“应该”的含义,也包含有“生成论”的意味。在古代,凡是非人为而被给予的,都被看作是上天所赐予的,比如天赋、天时、天命、天性、天伦、天机等等。连人的身体,虽来之于父母而实受之于天。所以《庄子》说:“身非汝有,是天之委形。”身体的组成、内部的气血流动,无不是一种天然的赐予和遵循着自然的规律。连人的呼吸之气和饮食,也都来自外面的自然。也就是说,人除了对个别的零件能够自控,其他身上的大部分零件都不是自己所能控制的,所以是受之于天而为天所宰。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也与天息息相关,比如农业、畜牧、手工业等等,所以古代祭祀天、地、日、月等等,都是一种敬仰,也是一种感激情感的表达。所以《庄子-大宗师》首云:“知天之所为,知人之所为,至矣”,《周易》云:“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都表达了一种自己的天道观。
  
  如果说,那时的天道观还带有一种宗教的色彩,而这种宗教色彩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已经逐渐淡化(虽然在一些局部地区宗教信仰并不减弱),那么这种淡化也主要是由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世俗气味的加重导致的。而再进一步可看到的是,无论自然科学在“事实”领域再如何发展,到现在都没有真正进入“应然”的领域。于是,这片领域就仍然处于黑暗之中。
  
  对于“应然”的领域,是无法用精密分析的方法得出什么结果的。胡适曾认为王阳明向竹子格物格了七天,没有任何收获,自己却累倒了,这是因为没有遵循西方分析实验的方法。其实,格物之本义与西方的分析实验本来不同,它也不是哲学思辨的意思。中国格物之特别,是直到今天偶然看到一本《王学与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才发现的。首先,格物的目的并不是达到对事物的一种认识,是主要是达到“应然”领域中的澄明,它是一种意义的指认,是一种价值的判断。但这种判断主要是不假思辨的,而是一种此在的当下澄明,如好好色,如恶恶臭,是一种本然的直觉。《王学与晚明的师道复兴运动》一书提到王艮的再传弟子赵贞吉《先师王心斋先生墓志铭》说:“(王心斋)以悟性为宗,以格物为要”。这里的悟性正是一种“应然”领域的直觉。而理学的一些内返方法,正好是对这种直觉的训练,使之显著明朗起来,这也正是理学最根本的学术所在,即要扩大自己的德性之知,因为这种德性之知原本就容易晦暗的,容易受外物陷溺的,但它却也是“天道”的一部分。所以这种直觉的修养与西方哲学的思辨不同,它靠思辨是无法取得进步的,而要靠在“应然”领域中的个人实践。
  
  而德性之知这一部分,除了能在柏拉图的人性论、康德的实践理性和当代的少数理论中找到之外,在近代以来的西方其他哲学中是少见的。西方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上,除了早期的清教精神之外,后期一直以功利思想为代表,并以制度的建设和完善来限制人性恶的一面。但针对的人性恶的一面也只是表现在公共空间上,对私人领域则主张消极自由。而中国传统所主张的“善”或古希腊传统中的goodness或virtue则是普遍的,不分公共空间还是私域,在对功利的把握上也更有理智和指导,在“价值”领域和“应然”领域也更有普遍性和指导意义。
  
  当然从生存论上来说,也许此在的存在要比价值判断更要优先。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海德格尔与宋代理学家观点惊人的相近。海德格尔认为要达到本真的存在,就要向死而生,要有畏,要畏死,对虚无不再回避。只有在虚无的畏之中才能达到真正的自由和本真的存在。而程朱是主张“敬”,认为“主一之谓敬”,“敬为圣功之第一义”,“敬”就是“畏谨,不放纵”,“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整齐严肃、严威俨格、动容貌、整思虑、正衣冠、尊瞻视”,这即是所谓“居敬”。
  
  所以,随着宋代以来的理学实践,其学术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对这种“应然”领域的把握与澄明,通过实践与修养来完成(主要是惩忿窒欲、求放心和乐善好施),而不是象西方近代的那样,通过发展认识论来探讨外物和认知心理本身。西人柯尔堡有儿童道德感形成的六阶段论,近年来,西方建立了另一个学科——神经伦理学(neuroethics),这从另外一个侧面,对人们实践理性(康德语)的探讨,也会有帮助的。但最根本的还要靠直悟本身,所谓“以悟性为宗”,也许这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
  
  2007-1-28
  
 
 
#日志日期:2007-1-28 星期日(Sunday) 晴 复制链接 举报 
 
博客头条【孔子上彩票只因我们缺少一种敬畏】 评论人:轻松漫淡 评论日期:2007-1-29 0:22 
 
 论天人合一

 “天人合一”这一概念来源于易经,但道家对其引用和应用的最多,在这里我就只从道家哲学的范畴谈谈我对“天人合一”的理解。
 一般的人对“天”“自然”的理解和道家思想是有些区别的,一般人们的理解“天”就是天空,一般人们理解这里的“自然”是指自然界。但是道家思想中的“天”和“自然”的含义远不止这些。
 在道家思想中,“天”是指我们认知的这个世界的整个空间和支配这个空间动变化的规律(天道)的总和。就拿我们人来说,我们不仅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这些硬件,我们还有支配这些器官运行的程序以及情绪·意识·思维等这些程序(人道)。我们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有其自己的生长规律(地道)。我们认知的这个空间世界,也有它自己的运行规律(天道)。天道·地道·人道·至道是同一个系统,它们都是相通的。许多人努力的从文化·哲学·宗教去努力思考体悟,就是渴望能够接近它(道),认识它(道),进入它(道)。
 我们人是自然的产物,我们人类几百万年的进化也是在自然环境的条件下进化的。那么我们人必然是要遵循自然规律的。违背自然规律就是违背人本身的生存规律,我们的生存必然要与自然和谐。与自然同步,才是正确的程序。这就是“顺则生,逆则忘”的道理。认识自然,顺应自然就是“天人合一”。这里的“天”是指自然界和自然规律。
 征服自然;改造自然是混蛋逻辑。如果一味的要改造自然,那么自然界生物的本身的固有程序就会和改造过的自然程序发生激烈的冲突,很多麻烦就会无休止的出现,今天的世界就是这种征兆。


评论人:知白守黑 评论日期:2007-1-29 22:52 
 你提到的天对应的空间和顺应自然,都是很好的。空间这个概念我觉得很值得一说,值得探讨。西方人最近几年也开始重视空间,不论是城市空间还是家的空间。空间概念以前是被忽视的,现在则不一样了。更进一步说,不同人所感受的空间都不一样,这不仅是生活所处的空间不一样,也是因为他的思想空间和观念世界与别人不一样,所以才诞生了许多分歧,也出现了很多交流。写《中国思想史》的葛兆光先生这些年很注意空间概念,留意中国地图学史等等。我觉得现在的空间概念,比人们所想象的要复杂得多。这不仅有心理空间或者说生活世界,而且有人们尚未认识和感受的空间信息存在。许多信息人感受不出来,但它确实存在,许多空间人也未注意到。现代自然科学认为空间是三维的,加上时间顶多是四维的,但在一定条件下,这个概念可能也要修改。

假如说空间是“道”运行的场所,那么能够跨越现实空间障碍的只有“道”。庄子讲自由,那么就是要去除障碍,去除内心的各种羁绊,进入“道”的自由的空间,所以能忘掉死生利害。所以道不能名一物,而一定是虚的,这是道的本性所决定的。所以《周易》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伦天地之道”。所以易的精神也就是道的精神,“神无方而易无体”。那么这个易或道是否是人虚构出来的呢?未见得。古人认为,四时有信,周而复始地运行,其中必然有固定的法则。人既是天的产物,也必然不能离于天,违背天的规律。所以至少从生态上看,大自然对现代工业化的报复是毫不留情的。至于从“应然”领域上看,古人认为也是如此。可惜人常常忘记“应然”,忘记自己的祖先,所以需要返本。至于“顺其自然”,我觉得这个道理非常深,不容易体会透,不能顺其自然,盲目冲动乱干,到最后都是人类自己吃苦头,两次世界大战的例子就说明了这一点。当然,顺其自然看上去也有些宿命论的意味在里面,不过《淮南子》对“无为”的阐释就正是顺其自然,就已经非常好了。

这就是我的一些观点,也是从你那里受启发来的。

评论人:明姑娘138138 评论日期:2007-1-31 16:31 
 yinyu外出数日.专此布达.
评论人:知白守黑 评论日期:2007-2-1 14:19 
 已知晓,顺祝yinyu兄旅途愉快!
评论人:轻松漫淡 评论日期:2007-2-3 20:56 
 我写的东西能对先生产生抛砖引玉的启发我深感荣幸。今日有遐,继续与先生探讨时间空间和道的运行。
我认为对时空的描述,人类其他所有的文字都没有汉字描述的那样精简至极!———“宇宙”。宇:上下四方,宙:古往今来。仅仅两个汉字便将时间和空间概念描述的如此的准确精简。不由得让我们赞叹古人的智慧,赞叹汉字承载的信息量之大。
当今人类文明的发展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以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为主流的文化将我们人类带入了今天的高度文明,但是,在有些结论性方面看,传统哲学是走在科学的前面的。恰似我们站在传统哲学的站牌下,看到科学引领的现代文化向我们一路姗姗走来。。。。科学,十六十七世纪从传统哲学的束缚挣脱出来以后,向极端排斥传统哲学方向疾驰,一路风光无限,科学用无数的辉煌证明——传统哲学是多么的愚昧荒诞!但是,科学是中性的,特别是实验科学,科学家的好恶没有影响科学发展的轨迹,今天我们隐约看到;科学的走向从与传统哲学严重的分歧走向整合,两种文化的轨迹在慢慢的靠拢。在一些领域,科学理论在不自觉的证明了传统哲学的结论;比如“时空观,宇宙起源,物质的多重空间性,统一论等。在有些领域;传统哲学为科学提供了发展的坐标以及修正参数;比如:人体巨系统,科学的伦理性,物质有序因果论等。传统哲学和科学通过一个多世纪的分野排斥到渐进整合,两者都走向了理性和宽容,两者都开始比过去更谨慎的尊重对方的真理要求,每一方对它所认识到的东西都变得谦逊和带有试探性质。正如怀特海所说:“理论的冲突不是一种灾难而是一种幸运。”“冲突仅是一种朕兆,它说明了还有更宽广的真理和更美好的前景,在那里更深刻的宗教和更精微的科学将互相调和起来。” 譬如两者对宇宙的认识,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 中国传统哲学对宇宙是这样描述的:宇宙是从无--空---无极---太极---两仪---生万物。
 现代天文学是这样描述宇宙的:宇宙从没有时间没有空间没有物质开始---宇宙的极点---宇宙爆炸之初---宇宙形成。
 可见,这两个宇宙生成模型基本相同。但是,传统哲学对宇宙的描述还没有结束,它还指出了宇宙运行的终极规律:宇宙是没有终结的,最后还会归于无。“无往不复,天地际也”“有物混成,先天地而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返)。”传统哲学还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阴阳两个部分所组成的,包括空间也是,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同时并存于两个空间,并且有相互作用相互转换相互运动的机制。今天的天体物理也证明暗物质的存在,并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宇宙物质是由百分之九十的暗物质构成的。
 至于对“道”的定义和“道”的运行描述;就困难多了,正如老子所说:“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 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吾不知其 名,强字之曰道。”面对如此形而上的东西,即便是我们精深细腻的汉字也表现出了滞后和无奈。我们只能见仁见智的度测为:“道”是充斥我们这个世界一切事物中我们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又支配我们这个世界事物运行的一个东西!强名如此!哈哈!




评论人:知白守黑 评论日期:2007-2-5 23:41 
 回轻松漫淡:有人看到冲突,有人看到冲突间的调和和互补。现代性的问题,有许多人已经做了反省。最后的发展将是一个合力吧。

“道”是不可言不可知的,正如《庄子-知北游》里的观点。不过这不等于说道不存在。看不见的东西并不等于不存在。许多人已经认识到这一点。比如说物理学中的场,场是看不见,却有确确实实存在的。对于对于一些东西,无法用语言言说的,对之必须缄默,否则越说越乱,犹如苏轼《日喻》中说的那样,“道可致而不可求。”
 
新人注册>>登录名:  口令:输入您的评论:(不支持HTML标签)验证码:      段首缩进两个汉字:      
本文所属博客:新学衡
引用地址:    
[关 闭] [返回顶部]
本站域名:http://black_white.blog.tianya.cn/
 
 
 
         
© 天涯社区
【天涯博客】本文地址http://xiafeiye.tianyablog.com/blogger/post_show.asp?idWriter=0&Key=0&BlogID=13116&PostID=8374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