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启蒙读本135翻译:王志纲:你不规划人生 就被人生规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8:57:29

2009-3-2 稿件来源:人民网天津视窗

 

 

    内容提要:王志纲已经在他的领域如日中天,只是我不了解而已,但是他的《谋生》告诉我,他的成功是规划的结果。王志纲:谋生是有技巧的,像我们,本来最擅长的是宏观,但前10年不能做,因为一开始你没有这种机会。

 

中国著名策划人。1955年出生于贵州。1982年毕业于兰州大学经济系。先就职于甘肃社科院,后到新华社当记者,1992年介入电视领域,主持拍摄了《大潮涌珠江》等多部大型电视专题片;1994年“下海”成为独立策划人,1995年创办王志纲工作室,主持了广东碧桂园、99昆明世博会、华南板块等诸多成功项目的策划,2000年以来参与成都、重庆、丽江、廊坊、天津、北海等20余座城市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2007年出版《王志纲工作室战略文库》10卷本,2009年年初出版新作《谋生》。

 

安冬说两句:

王志纲的最新一部作品《谋生》让我对他产生了采访兴趣。

当然这个兴趣是片面的,因为王志纲已经在他的领域如日中天,只是我不了解而已,但是他的《谋生》告诉我,他的成功是规划的结果。如果不早图“谋生”,说什么都赶不上早班车,即使赶上了,也未必能有一番成就。不过他所说的“规划”与我的理解有很大的偏差。

于是,我有了在我采访经历中最为独特的一次访问。

首先应该感谢我的同事王小柔写的一篇《谋生》书评,王志纲认为这是他目前看到的《谋生》书评中最好的一篇,其次,我的采访案头让王老师觉得还说得过去,所以约我到北京一见。那天晚上,他做完央视《对话》节目后,给了我一段采访时间。据说在此之前他很干脆地推掉了两个采访,他的说法是:案头都做得乱七八糟,怎么能浪费我的时间呢?

这让我小小地得意了一下。

但我没有想到的是,王老师在星河湾给我安排了一个沙龙,除了我,还有新华社和央视的记者,以及几位看过这本书的读者。在沙龙的前一个小时里,都是我在提问。

其实这也是比较难做的一次采访,面对一个经历丰富在江湖上又声名显赫的人,我想求解的太多,实际能够表达的又太少。更何况,他是一个老牌新闻前辈,有时问两句话我自己心里都发虚。但是很感谢王老师对我的鼓励,因为他时不时说一句:你问得很好!

在我看来,他是我在采访中不好把握的一个人,这是一个雷厉风行、干脆利索、有一说一的人,总是能适时地把握局面,这时的我,与其说是一个采访者,不如说是一个聆听者。

 

让人接受、喜欢、离不开你

 

记者:你讲求的是要“人生规划”,我困惑的一点在于,对于过来人来说,可以通过经验、知识等优势很容易总结过去,然后对未来有个大概的指向,但对于年轻人来说,在人生起步阶段就要规划,未免太难。

王志纲:这个问题非常有意义,但今天的年轻人不管愿不愿意,你都必须规划。因为“你不去规划人生,倒过来就要被人生规划”。等到客观规律来规划你的时候,往往就会违背你的初衷,你更难受。

刚才你讲了,现在我是事后来总结,什么都好说,事先不会知道的,错!我是从大学一毕业开始就对自己进行了规划。举例子说,当时我可以在大学教书,可以到甘肃一家报社当记者,可我到了一个没多少人去的甘肃省社科院做学问去了。到了那里以后,又被打到了一个谁都不愿意去的杂志社端茶倒水,然后从校对开始干起。很多人说王志纲你疯了,去那里干什么?但是这符合我的规划,当时我跟自己说,我坚决不做官,为什么呢?“做人莫当差,当差不自由”,而我意识到下一步的中国肯定要有更广阔的天地,只是我的功力还不够,在还没有更好的选择时,我还不如退一步进两步,认真地在社科院老老实实地做学问。

 

记者:不当官也是一个规划?我觉得这是原则。

王志纲:不对,不当官就能充分张扬自己的个性,释放自己的潜力,这不就是一个规划吗?在社科院两年下来,我们一块儿分配过去的大学生,我一个人发表的论文超过他们所有人的加起来。按照这个成绩可以去评职称了,但我根本不在意,因为这个时候我有了选择命运的权利,当时《经济日报》和新华社都要我,我选择了新华社。所以我在《谋生》里说,一个人不管你出自哪里,特别是大学生,不管社会规则如何,你要掌握三句话:让人家接受你,不接受你就永远没有机会和空间了,包括现在大学生就业,可能没有工作,为什么?是自己主观定位高了,降不下身段,如果是我的话,让我杀猪我都去。没有什么怀才不遇的,怀才不遇是因为主观评估和客观评估发生了矛盾;让人家接受以后,把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让人家喜欢你,觉得你这个小伙子不错,杀猪可惜了,去搞结算吧,也可惜了,去做部门经理,这也可惜了,去搞深度开发品牌包装,这机会不就出来了吗?最后第三句话“让人家离不开你”,这时你就是卖方市场,你说要走,人家舍不得你走,就给你开条件呀,如果真的还干下去,就会水涨船高嘛!这是基本规则。但凡在江湖上混不开的人,就是搞不清这个规则。

 

记者:我认为人生不可规划是因为我并不相信你从一开始做学问、做记者到后来的下海,就对自己有个明确的规划,就是我到了哪步就走,到了哪步我就是领军人物。

王志纲:没有没有,我当时根本没有后边这些微观的安排,微观的安排不叫规划了,那叫计划了。规划这个玩意是个大概的方向,比如说我,考大学时我就认为我是个记者天才,希望成为中国的李普曼。去新华社后我成了一个很特殊的记者,专攻大稿,全中国跑,我创造了一个纪录,一年采访了10个省委书记。当时好多地方想调我过去,我都拒绝了。但是,慢慢地我发现传媒在发生改变,仅仅是文字已经不够了,所以后来我又搞了电视,希望通过这种方式纵论天下,结果成了电视制片人,又有了好多选择。

 

记者:但是你在1994年彻底放弃了新闻。

王志纲:因为新闻已经不能充分释放我的能量。这时只好另辟蹊径,我走上了独立策划人这条路。特立独行靠知识吃饭,这在我人生中是一以贯之的,所以我叫丙方嘛,就是要给中国的知识分子和文化人趟出一条路来,把思想变成生产力和财富,这些是需要时间的,但没有脱离我原来的规划。我曾经有机会调到中办,也有报社让我去做总编,但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这违背了我的规划。所以我讲,一个人要想成功,他最大的能力不是捕捉机遇,而是要善于拒绝诱惑。

 

谋生是有技巧的

 

记者:你一直在强调“知行合一”,据我所知,“知行合一”是心学创始人王守仁首先提出来的,你要怎么做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王志纲:我讲“知行合一”是什么意思呢?光说不练,那叫知道分子,没有用的,我们的使命和价值就是要通过我们的实践把“知”和“行”结合起来。“知”可以落实到“行”上去,“行”又反过来促进“知”。你比如说我们做了这么多事之后,不是赚到钱,得到承认就可以了,而是要总结、沉淀下来,形成书籍贡献给社会。

 

记者:知识分子做事情,不像你说得那么容易。

王志纲:谋生是有技巧的,像我们,本来最擅长的是宏观,但前10年不能这么做,因为一开始你没有这种机会。所以我们从微观层面开始做起,做企业战略,做房地产项目,用了5到8年时间,帮助了一个个老板赚大钱,他们赚钱,我赚成果。结果呢?很多事情都来找你,轮到该我选择了。不过这时要注意了,又一次诱惑来了,是利用你的卖方市场地位,快速扩张挣大钱,还是坚守信念,往上走,由微观而中观,由中观而宏观。在我们内部也是经过反复争论的,但是我坚定不移。2001年后开始战略转型,从重庆、成都到西安很多城市的战略规划都是我们做的。

 

记者:既然你一直强调“策划”和“规划”,那么对于你自己,有没有失败的经历?

王志纲:很多人都会问这个问题,一次合作就像谈恋爱,当然有不成功的时候,但我们秉承一个原则,让客户对我们没有埋怨。最近有件事我很遗憾,就是海外特区这件事,中国在海外要建几个合作区,其中一个合作区由一家企业拿下了开发权,但是思路不清楚走不下去,找到我这里。我很重视这件事,亲自带队去了两次海外,最后拿出一个方案,按理说我完成了任务,皆大欢喜。但很遗憾,最后因为许多原因事情进展不顺。这个,叫不叫失败?我能把握的只是,把思路方向找到,给客户解惑,但有些事情不是我们能掌控的。(安冬胡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