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信息新技术:《留村中学导学稿汇编》前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19 11:40:52

留村中学导学稿汇编》前言

(2011-11-04 15:18:40) 标签:

杂谈

前 言

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在探索一种如何在农村中学条件相对落后,教师素质不等的客观因素下有效的落实新课程理念,推行新课程要求。从我校最初孔复兴校长的在数学学科中推行“尝试教学法”,到学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再到学习杜郞口中学的“三三六教学模式”,从形式上说教师教学经验得到了一定的提升,但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新课程的要求还有较大的差距。如何在农村中学探索一个广大教师都可接受的的平台,又符合学校的实际,我们在不断探索,在不断的摸索中,认识到“导学稿”是一种很好的载体。我们从2008年春季开始,在全校开始推行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四步导学教学,通过近三年来的课堂实践,证明这种“导学稿”载体和教学模式是可行的,收到了可喜的效果,受到了广大师生和家长的认可。以“导学稿”为载体的四步导学教学法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规范了教师的备课,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众所周知,新课程实施的主阵地在课堂教学,而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应先从备课(或称为教学设计)开始,这是落实新课程理念要求的起点和基础。如何有效的规范教师的备课,开展真正意义上的集体备课,“导学稿”这种载体为我校教师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备课平台。从教材的分析,到教学目标的认定,再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活动化,活动有效化”的内容设计,无不体现了学科教师集体的智慧,这是真正意义上集体备课,这种备课是经得起广大学生检验的。

二、减轻了学生的过重课业负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布置了大量的练习和作业,但大多数是机械重复性训练,真正起到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的的作业并不多(责任并不完全在教师,时代的原因),与今天新课程的所倡导的理念是不相符的。在农村中学,如何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一种能调动起学生“去自主、去合作、去展示、去应用、去反思”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的变革,如果靠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课下重复性的书面作业证明是行不通的。而“导学稿”这种课堂教学的载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平台,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展示自我”的舞台。“导学稿”既是学生的学案,也是自己的作业,同时又是复习的范本,尤其在“合作探究”和“拓展延伸”版块,每节课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合作交流、学以致用”的空间,既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为构建高效课堂提供了有力保障。

  课堂教学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每一个环节都有它应有的作用。保障这个生态系统高效运转的需要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相关学习要素进行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其中这种“导学稿”的载体就是这个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相关学习要素,它可以有效的保障这个生态系统的有效运转。因为导学稿这种载体,它主张“服务于学”,它最终追求的是学生的“学会”和“会学”,因而,它一定是变传统的研究教材、研究教法为研究学生、研究学情、研究学法,变教学目标位学习目标,变传统的教师课堂为学生课堂,变传统的“惟教”为“惟学”、“惟师”为“惟生”,是教师新课改理念下的二次课程开发,教师通过在课前备课(二次备课)、课堂调控和课后反思等的教学行为,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为开展有效教学提供了有力师资保障;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导学稿”,可以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去预习,通过合作去交流,通过展示去提升,通过延伸去应用,保障了学生的学习的效度,为学生终身学习打下了基础。

“导学稿”这种载体已在留村中学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对这棵茁壮的幼苗需要我们用心去培养,既需要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更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用心去的“呵护”,愿这本《留村中学导学稿汇编》小册子成为这棵幼苗的助长剂,使她早日长成参天大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