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鲜趣闪购网络科技:美国指责中国高储蓄毫无道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20:32:51
美国指责中国高储蓄毫无道理

全球智库峰会月初在北京举行,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开会,大家谈得最多的当然是“金融危机”。代表来自不同国家,高手如林:有学界名流,也有企业精英,不过我听来听去,觉得多数人都是老生常谈;而那天周小川先生讲“中国的储蓄”,倒是让我有思考,不是刻意为周行长捧场,而是他话题重要。这里不妨借题发挥,也说说自己的看法。

 

个人感觉,近来美国人的逻辑很怪。有目共睹,这回金融危机原本是美国自己疏于监管,导致次债泛滥、杠杆率过高与金融衍生品的过度证券化,可他们不躬身自省;却把责任推给发展中国家。恶人先告状。先是指责中国政府管制汇率,说人民币应该升值;后又埋怨中国人太节俭,储蓄率过高。关于人民币汇率我多次写过文章,不再说;至于中国的储蓄率,我至今想不出这与美国的金融危机有何瓜葛。

 

据周小川先生提供的数字,目前中国居民的储蓄率为20%。这个比率高吗?这要看与谁比,若是与过度消费的美国比,当然是很高。不过纵向看,自己跟自己比,近15年来国内居民储蓄率的变化并不大;我查看过有关数据,1992年至今,储蓄率基本稳定在20%上下。也就是说,中国的高储蓄并非始于今日,由来已久,可之前美国并未发生金融危机,这样看,说中国高储蓄导致了美国危机并不令人信服。

 

经济学说,一个国家的居民储蓄率要受制于多个因素:它既取决于该国的文化传统;也取决于经济发展阶段与保障水平。从传统看,中国人崇尚节俭,自古亦然;而从发展阶段看,中国目前还是低收入国家,而且保障也不完善。设身处地想,如果你收入不高,未来又缺乏保障,你敢不存钱吗?人同此心,美国人其实也一样,经历这次金融危机,美国的储蓄率最近不也回升到7%了吗?

 

美国指责中国储蓄率过高,我猜想,他们大概是说,美中贸易有逆差是由于中国人不潇洒,未大量购买美国货。是这样吗?难道把储蓄率降下来,中国人就一定会买美国货?我看未必。本人也是消费者,假如我要买消费品,就不见得要买美国的。绝非对美国有偏见,因为作为消费者,追求的是价廉物美。货比三家,可就消费品而论,美国似乎不具竞争力。吃的、穿的不必说,就是小汽车,“性价比”也怕比不上日本吧?不知别人怎样,反正我这些年就没买过美国货。

 

有个误解要澄清。很多人以为,储蓄率过高会挤压进口,这看法无疑是错的。事实上,高储蓄只会减少国内消费,但这绝不意味着总需求会减少,更不会减少进口。举个例,假如你年薪10万元,其中3万存银行。这是说,你的钱没有尽数花掉,有3万变为储蓄。表面看,消费是减少了3万,但总需求不会少,因为你进入储蓄的3万,银行会放贷给企业,这样投资就增加了3万。所不同的是,假若这3万用于进口,在你手里是买消费品;而在企业手里则买的是投资品。

 

这样从美国的角度看,无论中国进口消费品还是投资品,影响的只是出口结构,出口总量不会少。当然话也不能说绝对,我思考过,如果中国的高储蓄会对“总量”有影响,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就是美国投资品的竞争力不及消费品,或者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品无需求。可事实是这样吗?恰好相反,由于美国劳工成本高,与中国比消费品毫无优势,有优势的则是高科技的投资品,且中国也迫切进口。这样只要对高科技不设限,美国的出口根本不吃亏。

 

其实,美国人并非不懂上面的道理,项庄舞剑,真正的目的是要逼中国为他们买单。更典型的例子是汇率。这些年美元在不断贬值,可美国总批评中国管制汇率。莫名其妙,中国有2万亿的外储,要是政府不扶盘,岂不会输得更惨?外汇损失是一方面,关键是实体经济,由于人民币升值制约出口,去年中小企业倒闭无数,下岗职工近2000万。美国100万人失业政府就大呼小叫,而中国的失业人数至少是美国的20倍,政府怎能坐视不管呢!美国可以放火,难道别人不能点灯?

 

还是说储蓄。那天周小川讲,中国政府一直试图扩大消费,也希望把储蓄率降下来。是实话,有据可查:1999年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要实行投资与消费的双向拉动”;而党的十七大也强调,“要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然而困难在于,消费多少是消费者的个人选择,并非政府所能左右。上文说过,决定消费的除了文化传统,还有收入。消费观念政府可引导;难题是提高收入不能一蹴而就。而人们的收入预期不改善,储蓄率短期内不可能降下来。

 

我的观点,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想问题办事一定要立足国情。别人说什么可以听,但不必全听。比如降低储蓄率,我们要一步步来,不必操之过急,更不可因外部压力而自乱阵脚。当前政府应做的,我认为一是加大减税,企业有盈利才能给职工加薪;二是保障要广覆盖、并适当提高支付标准,无后顾之忧人们才敢消费。

 

最后说一句,那天周小川行长的发言总体很精彩,也有见地;但美中不足的是,他始终未指明美国的金融危机与中国的高储蓄无关。假若换了是我,一定会把这个观点大声地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