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六层电梯多少钱:简写本《庄子·说剑》3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24:38

《说剑》也是寓言,是庄子用说剑说服赵文王,谏止他整天与剑士为伍,不理朝政,致使三年国衰的故事。

  赵文王摆了七天擂台,“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准备让他们和庄子比剑。

  庄子说,他希望赵文王能在比武之前,先听听他的“十步杀一人,千里无阻行”之剑是什么样的剑。他告诉赵文王,剑有三种,即天子之剑,诸侯之剑和庶民之剑。最后他说,“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简单说就是,你贵为天子,不用天子之剑,而用庶民之剑,真叫人看不起。

  孙子说,“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庄子不用一拳一脚,不刺不挑,不举不按,说凭三寸不烂之舌,阻止赵文王整天像喜欢斗鸡一样喜欢斗剑,是大智慧。

☆ ☆ ☆

  有人对此颇有微言,他们说,“如果说《让王》、《盗跖》已不类庄子之文,那么《说剑》就更非庄子之文了。”“本篇历来认为是一伪作,也不是庄子学派的作品,应该看作是假托庄子之名的策士之文。”

  这使我想起我们初学英语时,我们如何把英语翻成汉语。因为理解庄子,无非是把古代汉语译成现代汉语,它和英译汉异曲同工。

  当你的译文、或你的理解,逻辑不通的时候,一定是什么地方错了。不是人家错了,就是你错了。我从来不想,是人家错了。我知道,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我错了。

  我们在英译汉时,绝对不会想,是英文写错了,或者是印刷厂印错了,都知道是我们错了。同样在我理解不了庄子讲的话的时候,我也从来不认为是庄子错了,或是《庄子》被人篡改了,我首先认为,是我无知,是我和庄子有距离,是我应该努力向庄子靠拢。

  但有些《庄子》学者,缺乏谦虚精神,缺乏否定自己的精神,他们以为自己无所不知,无所不能,于是根据自己的一己之见,就开始否定《让王》、《盗跖》和《说剑》,说它们是“伪作”。

  他们的理由,是庄子主张“无为”,而庄子在《说剑》中没有无为,“完全是一个说客,即战国时代的策士形象”。

☆ ☆ ☆

  我以为不然。何为无为?无为不是无所作为,不是一无所为;无为是不要主观臆断的人为,而让天然、自然、规律去做为;而是无为而无不为。

  为什么?因为庄子讲得非常明白,“无为为之之谓天”(《天地》),“牛马四足,是谓天;络马首,穿牛鼻,是谓人。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返其真。’”(《秋水》)天是天然,人是人为。无为是不要人为,而要天为。

  无为就是孙子说的,“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溪者,形也。”“故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无为就是庄子讲的,“形全精复,与天为一”(《达生》)“无始而非终也,人与天一也。”(《山木》)以及庄子多次讲的,“与天和”(《天道》),“与天为徒”(《人间世》),“与天地为常”(《在宥》),“与天地为合”(《天地》)。

  无为就是《易经》所讲的“无极”;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归零,空杯,脑子不带一点成见;这也就是苏格拉底说的“我一无所知”;这也就是毛泽东说的,“我没有读过《孙子兵法》,但读过《三国演义》《资治通鉴》,它们讲打仗。但打起仗来,一切都忘了,只知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只知道分析敌我力量对比”。

  无为就是马克思主义讲的,客观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主观要符合客观;主观要与客观一致;要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 ☆ ☆

  我们不能望文生义,只把无为理解成无所作为。

  如果我们从字面上理解无为,那么无为就是我们常说的“垂衣裳而治”,是我们常讲的“君子动嘴不动手”,是劳心者不劳力。这种无为只适用于领导,不适于被领导。为了避免错误理解,庄子还作了明确说明。

  他说,“古人贵夫无为也。上无为也,下亦无为也,是下与上同德。下与上同德则不臣。下有为也,上亦有为也,是上与下同道。上与下同道则不主。上必无为而用下,下必有为为天下用。此不易之道也。”(《天道》)

  他的意思说,无为的本意,是要让规律发生作用,而不是人的主观臆想去发挥作用,特别不能一意孤行,要避免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如果你一定要把无为理解为具体做为,那么领导就要组织指挥,要出主意用干部,而不能事事亲为,不能越俎代庖。而下级必须有所作为,不能是天桥的把式,光说不练。

☆ ☆ ☆

  世有君、臣、官、吏、士、农、兵、商、医、学,360行,行行都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行行都不要主观人为。

  庄子是和而不同的。用现在的话说,是多样性的和谐。

  庄子记述了各种各样的人,有山谷之士,平世之士,朝廷之士,江海之士,导引之士;有知士、辩士、察士、招世之士、中民之士、筋力之士、勇敢之士、兵革之士、枯槁之士、法律之士、礼乐之士、仁义之士、农夫、商贾、庶人、百工;有百姓、百官、君子、至人、德人、神人、天人、圣人、真人;甚至还有盗跖。庄子并不认为哪个不应该存在,应该从地球上消失。

  《庄子》记载了道、儒、阴阳、墨、法、名等先秦诸家,同样也体现了和而不同的精神,没有把任何一家清除地球的意思,他甚至认为“盗也有道”。

  这和我们五四以来,喜欢批判,特别是和六十年代的“拿起笔做刀枪”,一个莫须有,就可以把孔子打入十八层地狱的风格是炯然不同的。

☆ ☆ ☆

  难道庄子就不能去说服赵文王,不能为“策士”之所为吗?

  根据《汉书》,我们知道,先秦诸子百家,都是行政部门的经验总结,是各行各业的经验总结。他们之间并没有不可逾越的界限,并不是说宰相就不能当医生,也不是说当官的就不能做饭,士就一定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其他行业的本事,是人人都可以学会的,也是可以转行跳槽的,一二次走噱自然就更不在话下了。他们也不像我们现代人这样无能,汉语教授,可能连线装本《汉书·艺文志》也没读过,甚至读不了没有标点的繁体字竖排本。

  老子是国家图书馆馆长,是国家档案馆馆长,他掌握了其他人所不能掌握的文化资料、精神资料,《老子》是中华民族自黄帝到老子二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庄子》也包括了自远古直到他的时代各种代表人物和学说的集萃。他们受人之托,偶尔去说服一下别人,难道就大逆不道吗?更何况是说服赵文王回归错了位的君主自然原位呢!

  赵文王角色错位,是不天的,是不道的。谏说赵文王,当然不是庄子的本职工作,但就凭赵太子请庄子去说服赵文王,而且结果也是阻止了赵文王不务正业,就认为《说剑》是伪作吗。这恐怕证据不足吧!

☆ ☆ ☆

  中国文化是求同的文化,是包容的文化,是融圆的文化。中国文化是主张和而不同的。孔子喜欢述而不作。我们中国人的著作,几乎都是经验的记录,是观察的记录,是仰观俯察的记录。中国人是没有假说的。我没有见到的,不等于是没有的。我没有资格去怀疑它,更没有资格去否定它。

  我们不少学者,跟西方学了点皮毛,就要察异,这也指责,那也批评,怀疑一切,他们又没有学会西方的逻辑,证据不足就编造数据,他们喜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全然没有包容心理,完全不懂和而不同,确实令人感到十分费解。

  我知道中国人是不喜欢无病呻吟的。我知道中国的古籍,都是观察的记录,都是实验的记录,我不怀疑他们的诚信。我知道写生和素描可能无法把观察到的全部记录下来,即便是照相,也不一定能把脸上的青春痘都照出来,但我相信它们的神韵,就像我看了齐白石的泼墨大虾,明明是眼前一片墨水,但我能得到大虾的神韵一样。

  我不怀疑庄子的动机。我没有证据证明谁是每篇《庄子》的操笔人。无论是谁操笔,对我都是一样的,我只拿庄子的话,到我的现实中来证验。庄子每篇文章,不管是谁写的,都是我的良师益友,有此我就知足了。

《庄子·杂篇·说剑第三十》

3001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太子悝患之,募左右曰:“孰能说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不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赠从者。夫子不受,悝尚何敢言。”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合太子,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合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王乃说之。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王解白刃待之。

3002 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杀一人,千里无阻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

  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擂台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余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比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剑,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剑锋,齐岱为剑刃,晋卫为剑脊,周宋为剑环,韩魏为剑夹,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按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文王茫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剑锋,以清廉士为剑刃,以贤良士为剑脊,以忠圣士为剑环,以豪桀士为剑夹。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按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