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品牌:陈鼓应:徘徊在庄子和尼采之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4:53:57
陈鼓应:徘徊在庄子和尼采之间

相信不少听过著名学者陈鼓应在市民文化大讲堂讲演的听众都会对这位老先生印象深刻,老先生讲起老庄时旁征博引,自在风趣,只在很少的时候,他又会突然引用几句尼采的话,言辞尖刻,激情澎湃。

陈鼓应说,他既是学者,又是知识分子,这两种身份冲突之处让他代价惨重。市民文化大讲堂讲演的陈鼓应更多地显示了他的学问,他的学者一面。而他的知识分子风骨,他的人生传奇,则是今天《人文周刊》要告诉读者的。

学尼采的火气大

到深圳当天,陈鼓应去见另一位市民文化大讲堂的嘉宾、健康保健专家陈玉琴,望诊技术高超的陈医生说:“老先生,你火气挺大。”陈鼓应则说:“学尼采的,火气都比较大。”

陈鼓应曾经说过,如果他没有走进尼采的世界,他的一生肯定有不同的路向。1949年,少年陈鼓应随家人从福建来到台湾。陈鼓应后来考入台大哲学系,当时哲学系在著名学者殷海光、方东美主导下,课程以西方哲学为主,而年轻的陈鼓应在接受严格的西方哲学训练的同时,却感到深深的困惑和迷茫。西方哲学体系确实庞大,思维逻辑也的确严密,但陈鼓应却找不到“我”,找不到自己,感觉哲学“无法切入自我的生命”。

直到读到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陈鼓应被宣称“上帝已死”的尼采吸引住了,尼采的反权威、反独断对于正处于矛盾中的陈鼓应犹如一剂清醒的良药。在那几年当中,他日夜沉浸在查拉图斯特拉的思想当中。由此,他也喜欢上了存在主义。

不久后,陈鼓应偶然发现了庄子的一句话:尚无生者,乃所以尚无死也。他觉得很有存在主义的味道,就很喜欢这句话,于是就找庄子的书来看,一看不可收拾,又进入了庄周的世界。

三次被大学解聘

深圳的讲堂上,有位年轻人向陈鼓应诉说自己的苦恼:来到深圳后发现自己物质条件很差,现在每天追逐物质而放弃精神。

陈鼓应说,40年前,他被大学解聘,措手不及,家庭困顿,害了胃溃疡还要四处兼课谋生。熬了一年后,老友介绍他参加古籍整理计划,不仅一次性预支给他稿费解决了经济之困,同时让他完成了《老子今注今译》、《庄子今注今译》两本书,真乃“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上个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末,陈鼓应由于针砭时弊被台湾的三所大学先后解聘,他经常戏称自己“三起三落”。陈鼓应曾经说,自己既喜欢尼采,又喜欢庄子,两种奇妙而迥异的思想在他身上同时存在,而两种相冲突的心境又常在他身上交替出现。看到世事不平,陈鼓应身上的尼采之冲创意志会激发他的知识分子风骨,痛击世俗,而被残酷的现实击倒在地的时候,庄子的恬淡高远又会成为他生活下去的精神支撑。

上个世纪70年代,蒋经国曾经单独会见过陈鼓应,陈鼓应说当时他年少气盛,为心中理想主义楷模嵇康所激荡,胸中攒着殷海光的师承,一开口就言辞激烈,直陈时弊,那次会面长达两个小时,陈鼓应侃侃而谈,蒋经国一直安静地听着,只是最后15分钟才说了些话。

学术领域无限宽广

1984年,陈鼓应回到阔别几十年的祖国大陆,到北京大学任教。从来没有在北方生活过的陈鼓应却没有任何不适感,他说北大校园之美让他赞叹,不过北京古城墙的破坏又让他痛心不已。

1985年的某一天,陈鼓应接到通知,邓小平要接见他,听听他的意见。在人民大会堂,陈鼓应见到了邓小平,陈鼓应仍然保持着直言的风格,他重点说了当代知识分子的处境、学者的待遇。陈鼓应说小平显得很自在,很注意听意见。

1997年春,陈鼓应惜别北大,回到台湾大学。陈鼓应现在已经不再写政论文章了,他说现实是逼仄的,而学术领域却是无限宽广。他写作了10多年的巨著《道家主干说》一书只剩下《宋代理学的道家观念丛》尚未完成,他说自己一直坚持的“文化儒家,哲学道家”的见解会引起争议,但他说,中国的第一位哲学家是老子非孔子,老子关于宇宙本源、本体论的构建,在孔子身上看不到。

回到台大的陈鼓应经常骑着单车到教室上课,他仍感觉自己有青春的心灵,他说现在的年轻人似乎缺乏“五四”时期青年人的气息,有时候他看到有些同学到二楼上课都坐电梯,禁不住讽刺一番:“同学,二楼都坐电梯?”

美国孙子背《道德经》

陈鼓应说10多年前他曾经害过一场大病,现在“撑着棺材”不愿下去,时间不多了,自己的境界还达不到像庄子般轻生死。他还是很怕死,因为还有很多文章没有写完。

不过陈鼓应也说,身体里藏着“尼采”,有时候他突然会跑出来。现在陈鼓应经常不自觉地会批评美国。他说虽然他很喜欢纽约的那座双子塔,每次去都要上去看看纽约的市容,但“911”以后美国推行单边主义外交,完全以自我中心,这是庄子最反对的。

陈鼓应坦言自己年轻的时候很西化,曾经一度认为美国是一块“圣地”,他说当时的台湾人的世界地图只有两个坐标,一个是台北,一个是华盛顿。1972年,陈鼓应到美国探望妹妹,他第一次来到美国。在旅美的一段时间,陈鼓应对现实的美国很失望,现实的美国建立在对外军事扩张的基础上,而在学术上,美国各大学的学术商业化也让他非常失望。

陈鼓应的孙子出生在美国,他对于孙子说不好中文感觉很不好,还跟记者说,孩子小千万不要送出去,否则送一个丢一个。好在现在他的孙子还会背诵《道德经》,有时在电话里说:“爷爷,我给您背一段《道德经》,‘道可道,非常道’。”陈鼓应讲起孙子的趣事时,显得很自得。

陈鼓应简历

陈鼓应,福建长汀人。1963年获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哲学硕士学位。后任台湾大学副教授。1978年后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哲学。

《道家文化研究》学刊主编。著有《悲剧哲学家尼采》、《存在主义》、《庄子哲学》、《老子注释及评介》、《庄子今注今译》、《黄帝四经今注今译》、《老庄新论》、《易传与道家思想》、《管子四篇诠释》、《耶稣画像》及《周易注释与研究》(与赵建伟合著)等。

采访手记

陪陈鼓应先生买书

陈鼓应先生到深圳来一直想到书店逛逛,他说一来想去看看书,二来想做个市场调查,看看他的《老子今注今译》第五次印刷的版本在书店能够买到没有。

到深圳的头天晚上,突降暴雨,加上天色已晚,老先生的愿望没达成,第二天早上,老先生早早来到深圳图书馆市民文化大讲堂现场,本来他是要来听另一位嘉宾、健康保健专家陈玉琴的讲座,老先生昨晚试过陈玉琴老师的健康指压之功,第二天想来再好好听听她的养生之道。

不过老先生还是念叨着要去书店,由于他中午要休息,如果把讲座听完就没有时间了,老先生决定放弃听讲座,他跟陈玉琴老师连忙说对不起,然后找上记者和深圳社科联的小李一起去逛逛书店。

我们去逛的不仅仅是“店”而是“城”,离图书馆最近的书店是深圳书城中心城,号称当今世界单店经营面积最大的书城。我们直接到书城的查询系统,键入“陈鼓应”,搜索到的书目有十几种,但是有存货的只有五种,《老子今注今译》也只显示2003年的版本,老先生开始他的“市场调查”,他找到一位职员询问,职员说应该还没有到货,老先生说出版社的动作太慢。

幸好老先生的“处女作”《悲剧哲学家尼采》有货,显示有两本,来之前他说要送一本给记者,他还在西方哲学的书架前快速扫了几眼,拿了一本《施特劳斯与尼采》[(美)朗佩特著,田立年,贺志刚等译],三本都要了。

收获不够多,老先生有点不甘心,我们决定再到书城的24小时书店看看。路上,记者问老先生是否知道刘小枫,因为他是“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的主编,《施特劳斯与尼采》是其中的一本。老先生说他认识,还知道刘小枫在当代年轻思想者中影响颇大,做了不少事。

在24小时书店收获颇丰。《悲剧哲学家尼采》显示有五本,老先生照例全部都要,还加了两本《尼采新论》,他说遇到朋友就送上一本。他还说,现在更多人知道他是研究老庄的,不需要再“宣传”了,要送就送“尼采”。

坐在一边休息时,记者跟老先生感叹,深圳有这样的大书城,却很少专卖文史哲的小书店。老先生说,这需要一个过程。北大旁边就有些这样的小书店,从前在北大教书的时候他经常去逛逛。

老先生还说,他从前还喜欢去逛旧书店,从前的台北古岭街摆满了旧书摊,那时他还是个穷学生,买不起很多新书,逛旧书摊是课余的一大乐趣,有一次他看到一套清代的线装书,老板开价400元,他买不起。不久后,趁着过年他又去跟老板讲讲价,还是买不起,最后只好买了本翻印的。(刘敬文)


作者:晶报记者刘敬文/文蓝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