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阳十八子菜刀价格:孔府、孔林、孔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6:46:39

孔府、孔林、孔庙  

 

孔府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曲阜城中孔庙东侧,是孔子嫡氏孙居住的府第。衍圣公是北宋至和二年(公元1055年)宋仁宗赐给孔子46代孙孔宗愿的封号,这一封号子孙相继,整整承袭了32代,历时880年。

  衍圣公是中国封建社会享有特权的大贵族,宋代时相当于八品官,元代提升为三品,明初是一品文官,后又“班列文官之首”,清代还特许在紫禁城骑马,在御道上行走。

  孔府占地240亩,共有厅、堂、楼、房463间。九进庭院,三路布局:东路 即东学,建一贯堂、慕恩堂、孔氏家庙及作坊等;西路即西学,有红萼轩、忠恕堂、安怀堂及花厅等;孔府的主体部分在中路,前为官 衙,有三堂六厅,后为内宅,有前上房、前后堂楼、配楼、后六间等,最后为花园。

大门

  孔府位于曲阜城的中心,坐北朝南,迎面是一个粉白的大照壁,门前左右两侧,有一对2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红边黑漆的大门上镶嵌着狻猊铺首,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门两旁明柱上,悬挂着一对蓝底金字对联: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副对联相传是清人纪均的手书。文佳字美,形象地说明了孔府在封建社会中的显赫地位。这副对联口气之大自不待言,发人深思的是上联“安富尊荣”的富字,下联“文章道德”的章字,从上图可以看出,“富”字上少了一 点,“章”字中多了一笔,意思是说衍圣公官职位列一品,田地万亩千顷,自然富贵没了顶;孔子及其学说“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的“礼乐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二门

  穿过第一进狭长的庭院,便是孔府中路的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门建于明代,门楣高悬明代诗 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下有阀阅承托,门柱有石鼓夹抱。正门左右各有腋门一座,耳房一间。在封建社会,平时只走腋门,正门不开,以示庄严。

重光门

  入圣人之门,迎面是一座小巧玲珑、别具一格的屏门,此门建于明弘治十六年(1503年),门为木构,四周不与垣墙连属,独立院中,类似遮堂门。屏门顶覆灰瓦。门楣因悬明世宗亲颁“恩赐重光”匾额,故称“重光门”。门的四根圆柱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着彩绘的屋顶,前后各缀有四个倒垂的木雕贴金花蕾,故又称“垂花门”。在建筑工艺上很有研究价 值。过去,重光门平时是不开的,每逢孔府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和举行重大祭孔礼仪时,才在十三岁。

  重光门因独立院中,把前院和后院隔绝开来,所以又叫“塞门”。据 说这样的塞门一般官司宦人家是无资格建立的,只有封爵的“邦君”才能享受此荣,故《论语·八佾》中有“邦君树塞门”的记载。重光门两面三刀侧的东西厅房,是孔府仿照封建王朝的“六部”而设立的六厅。

大堂

  过重光门,院中有一片台基,台上原有日晷等物,其后便是宽敞的正厅,即孔府大堂。这是当年衍圣公宣读圣旨接见官员、申饬家法族规、审理重大案件,以及节日、寿辰举行仪式的地文。厅堂5间,进深思3间,灰瓦悬山顶。檐下用一斗二升交麻叶斗拱,麻叶头出锋,座斗斗欹,具有明代风格。大堂中央有一绘流云、八宝暖阁,正中的太师椅上,披铺一张斑瓓虎皮,椅前狭长高大的红漆公案上,摆着文房四宝、印盒、签筒。

  大堂正中悬挂着一个“统摄宗姓”匾,上刻清世祖顺治六年(公元1649年)谕旨,要衍圣公“统摄宗 姓,督率训励,申饬教规,使各凛守礼度,无玷圣门”,规定了衍圣公在孔氏家族中的种种特权。从唐代 起,朝廷就规定曲阜县令由衍圣公兼任,明代以后,规定由衍圣公保举孔氏族人兼任。

  堂内两旁及后部陈列着正一品爵位的仪仗。如金瓜、朝天镫、曲枪、雀枪、钩连枪、更鼓、云牌、龙 旗、凤旗、虎旗、伞、扇等还有一些象征其封爵和特权的红底金字官衔牌,如“袭封衍圣公”、“光禄寺大夫”、“赏戴双眼花翎”、“紫禁城骑马”、“奉旨稽查山东全省学务”等,第当衍圣出行时,都有专人执掌,以示威严。

  大堂之后有一通廊与二堂相连,两堂呈“工”字形。通廊里有一条大长红漆凳,称“阁老凳”。据传明代权臣严嵩被劾将要治罪时,曾到孔府来托其孙女婿衍圣公向皇帝说情,孔府主人未允。此凳系当年严阁老坐候之物。

二堂

  也叫后厅,是衍圣公会见四品以上官僚及受皇帝委托第年替朝廷考试礼学、乐学童生的地方室内正中上、下挂着“钦承圣绪”和“诗书礼乐”的大匾,两旁立着几块石碑。其中慈喜太后手书的“寿”字碑、“九桃图”、“松鹤图”等,是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衍圣公孔令贻及其母、其妻专程赴京为慈喜祝寿时赏给的。二堂两头的梢间,东为启事厅,西为伴官厅。

三堂

  二堂之后有个不大的庭院两棵冲天挺拔的苍桧并列两旁,6个石雕盆内各立一块奇形怪状的太湖石此院的北屋即三堂。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他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此院的东西配房各有一进院落,东为册房掌管公府的地亩册契,内为司房掌管公府的总务和财 务;西为书房,为当年公府的文书档案室。
 

  三堂之后,便是孔府的内宅部分,亦称内宅院。有道禁门---内宅门与外界相隔。此门戒备森严,任何外人不得擅自入内。清朝皇帝特赐虎尾棍、燕翅镗、金头玉棍三对兵器,由守门人持武器立于门前,有不遵令擅入者“严惩不贷”。

内宅门

  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在内宅门专设两种传事的差役,一种叫差弁,一种叫内传事都有十几人,轮番在门旁耳房内值班,随时向外和向内传话。门的西侧还有一个露出墙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内规定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入槽内隔墙流入内宅。

前上房

  贪壁正北迎面就是正厅7间,名叫前上房。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株茂盛的十里香树,每当春夏相交时节,洁白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房前有一大月台,四角放着四个带鼻的石鼓,是当年府内戏班唱戏时扎棚的脚石。清末孔府养着几十人的戏班子,主人一声令下,马上开锣唱戏。 前上房内,明间敞亮,正中高悬“宏开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挂有一幅慈禧亲笔写的“寿”字。

  室内家具精美,文物古玩,琳琅满目。东侧间,陈列着乾隆皇帝送给孔府的荆根床、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的圣旨原件。还有色彩鲜艳、花纹古朴的明代“景泰蓝”。梢间中间桌上摆设着一大套满汉餐具,共同404件。器皿上分别雕有鹿、鸭、鱼等,可按其形盛菜,一餐上菜多达190道。长期以来,孔府形成了一种精细独特的菜肴---孔府菜。各种菜制做讲究,取名典雅,如绣球鱼翅、珍珠海参、神仙鸭子、诗礼银杏、玉笔虾仁等名菜,色、香、味、形俱佳。 西里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签阅文件的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 宝,书架上还陈列着儒家经书和孔氏家谱。 前上房院的东西两侧各有五间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礼器的内库房和管帐室。

前堂楼

  穿过前上房,过一道低矮的小门,便进入了前堂楼院。院内苍松挺拔,鱼池东西对列,恬静雅 致,大有步移景迁之感。前堂楼是七间二层楼阁,室内陈设布置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中间设一铜制暖炉,为当时取暖的用具。东间的“多宝阁”内,摆设着凤冠、人参、珊瑚、灵芝、玉雕、牙雕等。里套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夫人陶氏的卧室,再里间是孔令贻两个女儿的卧室。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14岁时写的“圣人之心如珠在渊,常人之心如瓢在水”的条幅,原封不动地挂在壁上。

后堂楼

  过前后抱厦,进入后堂楼院。后堂楼是二层前出廊的7间楼房,东西两侧有二层前出廊的配楼各3间。后堂楼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

  堂中陈列着孔结婚时的用品,以及当时友人赠送的字画和礼品。东里间为当时的接待室,摆设着中西结合的家具,里套间是孔德成和夫人孙琪芳的卧室。东墙上的镜框内镶有孔德成夫妇及儿女的合照,后堂皇楼西边的两间是孔德成夫人奶妈的卧室。院内的楼是当年府内做针线活的地方,西楼是招待内客亲属的住宅。后堂楼西边还有一座楼,为佛堂楼,是衍圣公烧香拜佛的处所。后堂楼之后还有5间正房,叫后五间,旧称枣槐轩,原是衍圣公读书的处所,清末成为女佣的住宅。

后花园

  孔府花园在孔府内宅后院,又名铁山园。其实铁山园内并无铁山,只在花园西北隅有几块形似山峰的铁矿石。此石系孔庆容在清嘉庆年间重修花园时移入的,称天降神三环路助他修园,他自己从此也以“铁山园主人”自称。

  花园建于明代弘治十六年(公元1503年),重修扩建孔府时同时修建,由长沙李东阳监工设计。

  李东阳当时是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国史总裁,他为什么亲自设计。为孔府出这么大力气呢?因为李东阳的女儿嫁给了孔子六十二代 孙、衍圣公孔闻韶,做了一品公夫人,为了女儿,他才如此大卖力气,修建花园。在修建完孔府和孔庙后,李东阳曾4次作诗写赋,勒碑刻铭,记此盛举。 此次修建之后,到明代嘉靖年间,严嵩取代了李东阳的地位,也是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国史总裁,为当朝首相。他也看中了孔府,把自己的孙女嫁给了孔子六十四代孙、衍圣公孔尚贤为一品夫人。严嵩又帮助衍圣公扩建重修孔府和整修花园,从各地名山搬来奇石怪岩,从各地园林移植名花奇草,使得孔储花园更为可观。 合傲岱岩松。

  孔府花园从李东阳、严嵩到乾隆皇帝,前后3次大修,其间还有中修和小修,因此花园越修越大,占地10余亩。其中有山、水、林、曲桥、花坞、水榭、喷泉,还有水中石岛、乘凉的花厅、敬花神的石坛、赏月的凉台、焚香读书的坛屋。园内还有一株近几年400年的“五君子柏”,一树五枝,中生一株槐树,因此又 名“五柏抱槐”,有诗赞曰:五干同枝叶,凌凌可耐冬。声疑喧虎豹,形欲化虬龙。曲径阴遮暑,高槐翠减浓。天然君子质,合傲岱岩松。

 

孔林

   孔林本称至圣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 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葬于鲁城北泗水之上,那时还是“墓而不坟”(无高土隆起)。到了秦汉时期,虽将坟高筑,但仍只有少量的墓地和几家守林人后来随着孔子地位的日益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东汉桓帝永寿三年(公元157年),鲁相韩勅修孔墓,在墓前造神门 一间,在 东南又造斋宿一间,以吴初等若干户供孔墓洒扫,当时的孔林“地不过一 顷”。到南北朝高齐时,才植树600株。宋代宣和年间,又在孔子墓前修造石仪。进入元文宗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孔思凯主修了林墙,构筑了林门。明洪武十年(公元1684年)将孔林扩为3000亩的规模。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大修孔林,耗帑银25300两重修了各种门坊,并派专官守卫。据统计,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增植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整个孔林周围垣墙长达7.25公里,墙高3米多,厚约5米,总面积为2平方公里,比曲阜城要大得多 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20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又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 变。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时至今日孔林内的一些树株人们仍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断碑深树里,无路可寻看”。在万木掩映的孔林中,碑石如林,石仪成群,除一批著名的汉碑移入孔庙  外,林内尚有李东阳、严嵩、翁方钢、何绍基、康有为等明清书法名家亲笔题写的墓碑。因此,孔林又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碑林。

神道

  北出曲阜城门,就见两行仓桧翠柏,如龙如虬,夹道而立,这就是孔林神道。道中巍然屹立着一座万古长春坊。这是一座六楹精雕的石坊,其支撑的6根石柱上,两面蹲踞着12个神态不同的石狮子。坊中的“万古长春”四字,为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初建时所刻,清雍正年间却又在坊上刻了“清雍正十年七月奉敕重修”的字样。石坊上雕有盘龙、舞凤、麒麟、骏马、斑鹿、团花、祥云等,中雕二龙戏珠,旁陪丹凤朝阳纹饰,整个石坊气势宏伟,造型优美。

  坊东西两侧各有绿瓦方亭一座,亭内各立一大石碑。东为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明代官僚郑汝璧及连标等所立,上刻“大成至圣先师孔子神道”十个大字;西为次年二人立的“阙里重修林庙碑”。两碑均甚高大,碑头有精雕的花纹,碑下有形态生动的龟肤。

洙水桥

  由至圣林门西行为辇路,前行约200米,路北有一座雕刻云 龙、辟邪的石坊。坊的两面各刻“洙水桥”三字,北面署明嘉靖二年衍圣 公孔闻韶立,南面署雍正十年年号。坊北有一券隆起颇高的拱桥架于洙水之上。

  洙水本是古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合流,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春秋时孔子讲学洙泗之间,后人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但洙水河道久湮,为纪念孔子,后人将鲁国的护城河指为洙水,并修了精致的坊和桥。桥的南北各有历代浚修洙水桥的碑记洙水桥桥上有青石雕栏,桥北东侧有一方正的四合院,称作思堂,堂广3间,东西3间厢房,为当年祭孔时祭者更衣之所。室内墙上镶嵌着大量后世文人赞颂孔林的石碑,如“凤凰有时集嘉树,凡鸟不敢巢深林”,“荆棘不生茔域地,鸟巢长避楷林风”等等。此院东邻的另一小院,门额上刻“神庖”二字,是当年祭孔时宰杀牲畜之处。

享殿

  洙水桥北,先是一座绿瓦三楹的高台大门——挡墓门,后面就到了供奉孔子木主的享殿。去享殿的甬道旁,有四对石雕,名曰华表、文豹、角端、翁仲。华表系墓前的石柱,又称望柱;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喷火,温顺善良,用以守墓;角端,也是一种想象的怪兽,传说日行1万8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翁仲,石人像,传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均称翁仲,用以守墓。两对石兽为宋宣和年间所刻,翁仲是清雍正年间刻制的,文者执笏,武者按剑。甬道正面是享殿,殿广5间,黄瓦 歇山顶,前后廊式木架,檐下用重昂五踩斗栱。殿内现存清帝弘历手书“谒孔林酹酒碑”,中有“教泽垂千古,泰山终未颓”等诗句。解放战争时,朱德总司令曾在此殿内召开过军事会议。

孔子墓

  享殿之后是孔林的中心所在--孔子墓。此墓似一隆起的马背,称马鬣封。墓周环以红色垣墙,周长里许。墓前有巨墓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墓前的石台,初为汉修,唐时改为泰山运来的封禅石筑砌,清乾隆时又予扩大。孔子墓东为其子孔鲤墓,南为其孙孔伋墓,这种墓葬布局名为携子抱孙。

子贡庐墓处

  孔子墓西的3间西屋为子贡庐墓处。孔子死后,众弟子守墓3年,相诀而去,独子贡在此又守3年。后人为纪念此事,建屋3间,立碑一座,题为“子贡庐墓处。”享殿之后,另有一座灰瓦攒尖顶的方亭,称“楷亭”。亭内石碑上刻着一棵古老的楷树,即摹自其南侧的“子贡手植楷”。相传子贡奔丧来后,将一棵楷树苗栽于其师墓旁,后成大树。清康熙间遭雷火焚死,后人将枯干图象刻于石上。

  楷亭北有3座四角多棂碑亭,为驻跸亭,北面绿瓦所复的碑亭是为纪念宋真宗赵恒祭祀孔子所建的,中间及南面黄瓦所复的二碑亭为纪念清帝玄烨及弘历祭祀孔子所建。“跸”是黄帝出行的车驾,此三亭即黄帝祭祀驻车之处。亭内尚有当时的石碑。

孔尚任墓

  沿环林路东行,在孔林东北方向,过一石坊后,路旁立一巨碑,上写“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这就是清初茂名剧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的墓碑。由此向西,有一座上书 “鸾音褒德”的墓群,孔子的后裔孔谦、孔宙孔彪、孔褒等均埋葬于此。自汉墓群西行还有明墓群,那里墓冢点点,碑碣累累,石兽成群,明代名书法家李东阳、严嵩等所书写的碑石立于其间。  

  漫步孔林深处,饱览林内瑰宝,使人感叹不已。

于氏坊

  为清朝皇帝乾隆之女立的纪念牌坊。传乾隆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此坊为纪念于氏而立。

子贡手植楷

  传为孔子弟子子贡所植楷,后人立碑建亭以示纪念。

孔庙

     全国最大的祭孔要地,共有九进院落,南北为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建筑规模宏大。
  公元前478年(即孔子死后第二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
  游览孔庙,应着重游览中轴线上的奎文阁、十三碑亭、杏坛、大成殿及其两庑的历代碑刻。杏坛位于大成殿前甬道正中,传为孔子讲学之处,坛旁有一株古桧,称“先师手植桧”;大成殿是孔庙的核心,为全庙最高建筑,也是中国三大古殿之一;孔庙保存有全国数量最多的的汉碑,其历代碑刻之多仅次于西安碑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