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滑轮是省力还是费力:〔专家观点〕中国应转向以货币资本为核心,带动各生产要素全面参与全球化 | cn.reute...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3:10:29

本文由最新出版的中国《国际经济评论》杂志提供,选自"发展更加平衡的中国对外经济关系"一文,作者:邹加怡)

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新的国际国内条件要求我们不仅要转变国内发展方式,而且要建立更加平衡的对外经济关系.中国经济的外部平衡是中国发展方式在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反映,也是国际经济体系影响中国经济的结果,而外部平衡对国内发展方式又有重要的反作用.因此国内发展方式的转变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必然推动外部平衡和对外经济关系的调整.

中国当前的外部平衡状态是中国前一阶段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结果,既反映了中国在这一阶段经济基本面的特征,又反映了国际经济环境特别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矛盾,不是中国单方面的政策选择.但同时也应看到,外部失衡本身并非长久之计,长期持续不符合中国科学发展的总体目标.

一是外部失衡的宏观经济涵义与科学发展目标相矛盾;二是外部失衡的积累使中国难以规避经济发展成果被稀释的风险;三是外部失衡影响国内宏观经济稳定和扩大内需.外汇储备的增加已成为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主要传递渠道;四是外部失衡强化了对低成本粗放型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

当前的国际经济环境正在发生两大重要转变:一是全球经济格局深刻调整,二是全球发展方式深刻转变.而这两大趋势都与中国密切相关.全球经济格局调整的核心是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需要以新的方式参与经济全球化;国际经济体系也需要以一种新的方式接纳中国.

应当承认,现存外部平衡格局有效利用了前一阶段国际经济环境中的有利因素,如冷战结束後的和平红利、美元的相对稳定、主要储备货币国家宽松货币政策支撑下的强劲需求、经济全球化势头高涨等等.而当前,这些因素都在发生变化,国际经济体系中的风险明显增加.

从国内角度看,调整外部平衡格局的条件已经成熟:一是中国比较优势的动态发展;二是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相对地位的改变.中国经济总量迅速提高,对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力空前增强;三是中国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维护外部发展环境的客观要求;四是转变发展方式已经启动外部平衡的调整.

新的国际经济环境已经难以继续支持中国高储蓄、低成本、面向欧美市场、背靠美元体系的全球化定位.而中国发展阶段的演变也使调整外部平衡格局成为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在新的形势下,中国的外部平衡格局必须与其在世界经济中不断上升的地位相适应,反映比较优势的新变化;必须充分考虑国际经济环境中的新变化和风险因素;必须有利于宏观经济稳定和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国民福利的增加,有利于提高经济系统的自主生存能力,有利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有利于维护和创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

对外经济关系调整的战略方向应该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由出口导向转向进出口动态平衡的贸易关系;二,由吸引外资转向双向可控的投资关系;三,由倚重美元转向多元自主的货币关系;四,由东部沿海开放先行转向全方位的开放地缘关系;五,由利用外援转向积极有为的发展合作关系中国需要发展更加平衡的对外经济关系.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方式应当从主要以低成本劳动力要素为核心参与全球化,逐步转向以货币资本要素为核心,带动各种生产要素全面参与全球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