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卡位定做:经济强村吹来文明新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3:53:01

  苏张家港永联村

经济强村吹来文明新风

汪晓东 徐小华

富裕起来的农村,如何拉平城乡文化差距、塑造文明乡风、培育新型农民?江苏张家港市永联村创造了不少好经验。  永联村1.04万村民,10.5平方公里。去年,村办企业永钢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近20亿元;村民人均纯收入2.2万元。  村集体的实力不断增强,村民的口袋也越来越鼓。与此同时,村里文化建设也风生水起,村民文明素养不断提升,当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在永联村蔚然成风。  “我们已经插上了经济这只翅膀,还要再插上文化的翅膀。有了两只翅膀,我们就能飞得更高更远!”永联村党委书记吴栋材说。  设立“文明家庭奖”,引导村民规范言行,逐步习惯“居民生活”  如今的永联村,早已不是传统的村落形态,全村万余村民,都已实现集中居住。被誉为中国最大的农民自建城——永联小镇,规划建设了3800套气派的农民公寓,农民文化休闲步行街、永联戏楼、永联村民议事厅、喷泉广场、水幕电影等高标准的文化设施一应俱全。同时,永联小镇还建有各式商铺和餐饮店,成为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农民集中居住区。  不过,村民刚刚住进集中居住小区那会儿,可没有现在这样秩序井然。一些住进公寓的村民,把小区刚刚种植的草坪挖掉,种起了小葱小蒜;一些村民放着家里的自来水不用,跑到公共厕所里偷水,一个星期内砸坏了三把公共厕所的门锁。  一次,吴栋材到村民家走访。从公寓楼走过时,一包垃圾突然从天而降,差点砸在他头上,这让他痛心不已。“永联村算得上是全国的经济强村,但如果村民在别人眼里还是‘土包子’,就像外头披着洋大衣,里头装的是土渣子,这能叫新农村吗?”  为提高村民文明素养,习惯“居民生活”,村里每季度给每个家庭发放100个垃圾袋,并分组收集,减少乱扔垃圾现象。考虑到村民搬进社区后,生活成本提高了,村里决定给村民每人每月发放10元的菜金补贴,这样就没人再挖掉草坪种葱种蒜了。村委会成员为村里的老年人买来煤气灶,手把手教会他们使用,杜绝一些老人在地上乱搭炉灶烧水的现象。  这些措施起到了一定效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一些不文明现象仍时有发生。永联村党委意识到,现在的农村工作,需要找到一个新的抓手,让村民积极主动投身精神文明建设,让举止言行文明起来。  2004年,永联村设立了“文明家庭奖”,将环境卫生、家庭和睦、邻里关系、综合治理等方面的文明行为纳入考核评比,每年拿出1000万元给予奖励。村里专门成立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每年年底对每个家庭进行考核,得到满分的,每人奖励1000元;有不良行为的要扣分,扣1分就扣100元。不仅如此,扣分还要实现村民联动,被扣分村民所在的小组,每个村民也要被扣分。用吴栋材的话说,就是要让不文明行为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这一招果然见效:村民张大爷有四个儿子,原来都不愿承担赡养义务,还闹上了法庭,现在每家轮流赡养;17组一对婆媳原来矛盾较深,婆婆住院,媳妇都不去看望,现在这个媳妇主动到医院照顾起了婆婆……  “有了这个抓手,大家就会时刻提醒自己,规范一言一行。”迄今,“文明家庭奖”已累计发放奖金6000多万元。  让村民“看最好的、用最新的”,见多识广就能知荣明礼  去年11月16日晚上,永联村可容纳1300人的文化活动中心,座无虚席,大型音乐剧《断桥》正在这里上演。  永联村文化活动中心投资6000万元,自从2008年建成以来,先后有国家京剧院、中国残疾人艺术团、上海京剧院等国内知名院团前来演出,甚至还接待过韩国、朝鲜的演出团体。平时,村里平均每周都有大型演出,而且常常爆满,小戏更是天天有。让人吃惊的是,每场演出之后,地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垃圾。  文化活动中心建起之初,一些村民刚开始并不买账,特别是年轻人,认为看戏早已不流行了。虽然每次戏票都免费赠送,但来看的人并不多。村里又出台一项规定:如果拿到票的人不来看戏,扣“文明家庭奖”。  “我们要用考核把村民的素质‘赶’上去,用环境把村里的文化‘熏’出来。”村领导说。  2006年,永联社区服务中心建成开放,里面安装的都是自动感应的水龙头,村民大多没见过,扳来扳去,不几天,水龙头就一个个都坏掉了。工作人员要求还是换上老式手拧的水龙头,村领导没有同意,他们指出:“坏了就换上新的。这是大家见识少,见多了就不怪了。”  为了让村民“见多识广”,永联村也颇费心思。村里每年都要组织优秀村民和职工,到全国和世界各地参观游览,让大家开眼界,长见识。  虽然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但艰苦创业的精神不能丢  村民住进公寓楼,过上城里人的生活,不用再像以前那样面朝黄土背朝天了,原来的朴实和勤劳会不会因此而改变?  一次,一个村民找到吴栋材,希望能安排一份工作。吴栋材知道他家相对贫困,就热心帮他与村劳务办联系。想不到,给他安排了好几份工作,他都不愿意,最后提出想去门卫做保安。原因是,“其他工作不是脏就是累,干门卫最轻松”。吴书记听后,严肃地对他说:“年纪轻轻的就怕累怕苦,这不想干,那不想干,有没有想过你能干什么?”这个村民面露愧色。  这件事引起村党委的重视,他感到这可能不是个别现象。“生活水平高了,就贪图享受了,这是不行的。千可丢,万可丢,艰苦创业的永联精神不能丢。”村领导多次在村民大会上疾呼:“钱没有了可以重新赚,事业没有了可以重新干,精神没有了万事都困难。”还要求村里广泛开展“劳动光荣”的宣传教育;在永联小镇,将永联村40年来各个阶段典型的创业故事塑成雕像,教育村民,激励斗志。同时,村里开设了“大专班”、“本科班”,通过举办培训,提升村民的创业技能。  为引导村民勤劳致富,创造创业条件,永联村投资设立了农民创业园,还投资8000万元,建设了占地500亩的江南农耕文化园,发展旅游产业。对此,有人不理解,认为永联地处偏僻,没山没水,没有自然风光,谁来旅游呢?  村党委的考虑是,永联村发展旅游的条件也许并不好,但发展旅游可以带来人气,增加商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让村民有事可干。果然,农耕文化园的游客越来越多,对村民创业增收的拉动作用也开始显现,不少村民在永联小镇开起了餐饮店和小商店,一些不适合进厂的村民,也找到了就业岗位。  “农耕园的门票收入有限,但村民的收入增加了,更重要的是,勤俭持家的精神得到了延续,这是我们发展旅游业的又一重要目的。”吴栋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