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小额贷款公司:兵马俑的神秘主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4:20:22

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兵马俑是可以同埃及金字塔和古希腊雕塑相媲美的世界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而它的发现本身就是二十世纪中国最壮观的考古成就,它们充分表现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民巧夺天工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公元前210年的一天,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秦始皇赢政又一次开始了他巡游中国大地的旅程。每隔一段时间,他都要离开都城咸阳,出去看看这块被他征服的土地。这一次已经是他第五次出巡,然而这一次的出巡却并非志得意满——秦始皇在途中一病不起。七月丙寅这一天,秦始皇在沙丘平台去世,这位使中国得到统一的王者的人生历程结束了。虽然秦始皇无比留恋那叱咤风云、号令天下的英雄时代,他不甘心离开一手缔造的帝国以及尘世间的荣华富贵,但他却无法抗拒死亡的召唤。他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然而就在这深深的遗憾中也有一丝欣慰,因为他在冥界为自己打造了一个同样辉煌的帝国。
1974年1月29日,位于陕西省骊山脚下临潼县的西杨村村口,几个村民正在打井,由于连年干旱,当地村村缺水,打井成为人们继续在这里生存下去的重要手段。铁锹下挖出几个残破的陶制人头以及众多断腿残臂的乱陶片,面对这些残缺的陶质躯体大家议论纷纷,有的说像瓦神爷,可能挖到瓦神庙了。临潼县的文管员对已经出土的陶质躯体残片进行拼接和修复后,复原了两件基本完整的人形陶俑。这是两名武士俑,而且和真人一样高大,如此大型的陶俑在中国境内还是首次被发现。
发现陶俑的西杨村向西不远,坐落着举世闻名的陵墓——秦始皇陵。
它像一座巍峨的山丘,北依骊山俯视渭河,即使在经历了两千多年沧桑之后仍然雄姿不改,这座陵墓下面埋葬着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秦始皇。
在秦陵附近发现的这些陶俑,从身上的装束看,正是秦代的武士,他们极有可能和秦始皇陵有关。为了彻底弄清这批俑的真实面目,国家文物局决定对发现陶俑的地方进行正式发掘。在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从泥土中又发现了大量的青铜兵器,仔细清理以后兵器表面上显露出一些文字,在这只戈上写着这样的文字:五年相帮吕不韦造。吕不韦是秦始皇的丞相,他的职责之一就是负责秦国的兵器生产,毫无疑问这些兵器都是秦始皇时期铸造的,而使用这些兵器的陶俑也应该是秦俑,它们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这些陶俑的面世揭开了一个埋藏在地下的秘密世界,那正是秦始皇当年为自己打造的另一个辉煌的帝国。
从公元770年开始,中国的大地上一直同时存在着多个国家。秦始皇赢政出生时,还有七国并存,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赢政作为秦国国王的孙子却出生在赵国的国都,因为为了对付共同的敌人,秦国和赵国结盟。为了表示诚意,赢政的父亲也就是秦国的王子被送到赵国当作人质。对于赢政来说,童年几乎没有任何快乐可言,作为人质他在赵国倍受欺凌,从小就饱尝寄人篱下的滋味,这段经历造就了他复杂的性格,饱受欺凌让他变得坚韧顽强,但孤独的生活又让他任性多疑。后来在赵国一位富翁吕不韦的帮助下,赢政父子离开赵国,逃回了秦国国都。
1974年7月15日,考古队进驻西杨村,发掘工作开始了。经过一年的发掘,一座巨大的兵马俑坑被揭开,饱受二十多个世纪黑暗挤压之苦的数千余件兵马俑和数十辆战车面世了。尽管兵马俑历经两千多年沧桑岁月变得残缺不全,但庞大的整体阵容仍不失浩浩荡荡的威势,一股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气势扑面而来。
坑中最前端横排三列,共计二百零四件武士俑。他们中除了三个头戴长冠的将军俑外,其余均是身着战袍、手执弓箭的军卒。这是一支攻击型的部队,其战法必定是在战斗开始的瞬间万箭齐发,迫使敌军临战乱阵;随后是在九个过洞中成纵队排满了簇拥着战车的铠甲俑,这部分似乎是人数最多的主力作战部队;等前排三列勇士杀出之后,后续的这三十八路大军乘机源源不断冲击,形成白刃格斗、斩将擒敌的阵局;位于军阵南北两旁的武士俑,身披重铠、手执劲弩,面向军阵两侧站立,随时关注周围的情况,这应当是整个方阵中的两翼;俑群的后部尚示挖掘,但据考古学家探测,有三排甲士作横队排列、背对大军,这便是方阵的卫。两翼和卫的作用在于防止敌人拦路截击或包抄后路,以保障自己军队的战斗行动不受敌人的夹击,达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略目的。这个俑坑被命名为一号坑,它代表了一个典型的方阵格局,阵中的车马和武士俑背西面东,向世人显示了整个俑群具备了锋、翼、卫、本几个在方阵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自古以来讲究事死如事生,认为人死后会有一个幽冥的世界,如果把生前的一切带到地下,他在冥界的生活会与生前一样。作为至高无上的君王,秦始皇深知军队是巩固帝国的重要支柱,因此要在地下建立强大的冥界帝国,军队是最重要的力量,所以秦始皇把一支所向披靡的大军完整地复制在了他的地下帝国中。
兵马俑坑中众多的兵俑个性鲜明、栩栩如生,所有陶俑面目无一雷同。他们平均身高一米八左右,精干魁梧、庄严肃穆。就数量最多的武士俑而言,以年龄区分有稚气未脱的少年,也有满脸沧桑的老兵;以表情而言有的面带微笑,有的愁容满脸;以民族而言既有中原人士,也有边疆壮汉。总之,每一个武士俑都透露出每一个人不同的身世、外表和心事。在他们的眼里能看到的是幼稚和成熟的区别,看不到的是对死亡的恐惧。既然生为男儿就要用生命去拼搏赢得短暂的功名与荣华。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发现陶俑不但仔细塑造出发纹、指甲,甚至连不为人们注意的鞋底的针脚、铠甲的编缀方式、掌面上的生命线都一一刻划出来。
公元前247年,刚十三岁的赢政登上了秦王的宝座,因为年幼,秦国的政权落入了旁人之手,这个人就是吕不韦。由于帮助赢政父子从赵国成功出逃,他当上了秦国的相国,并且还取得了仲父的封号,代替年幼的赢政管理朝政。还有一个人也能影响朝局,她是赢政的母亲赵太后,但赵太后实际上完全听从于嫪毐的安排。嫪毐作为赵太后的男宠也加入到了秦国争权夺利的斗争中。
公元前238年,赢政年满二十二岁,依照秦国的旧制,这一年要举行加冠礼,然后他就可以接管国家的政权了。嫪毐不甘心手里的权力被收回,于是策划了一场叛乱,想杀掉赢政。赢政早有防备,用暴力手段平息了叛乱。对于这位自己母亲的情人,赢政恨之入骨,他下令把嫪毐车裂。车裂是中国古代最残酷的刑法,行刑者用五匹马从五个方向把一个人的躯体活活扯开。除掉嫪毐的第二年,秦始皇又免掉了吕不韦的相国之位并把他赶出咸阳,不久,赢政又派人送去绝命书,吕不韦知道自己最终也是难免一死,干脆服毒自杀了。终于秦国的政权完全由赢政自己控制了。
1997年4月17日上午,在下陈村工地钻探的考古人员突然在泥土下发现了大量铠甲的甲片。经过仔细清理,发现这些甲片原来是用铜丝连起来的青石铠甲。甲衣形制与秦俑坑陶质武士俑的甲衣基本相似。在两个不大的探方内先后发现了七十余领石质铠甲。铠甲从外观看可分为三类:鱼鳞甲、札甲和特大型甲。
鱼鳞甲类似兵马俑坑中将军俑身穿的那种,甲片加工精细,细如鱼鳞,因此得名;
札甲是由长方形或近似方形的甲片组成,约占出土铠甲总量的百分之九十七,这是秦代武士常穿的铠甲;
还有一种是马甲,即给马做的铠甲,从马的颈部到全身都能得到保护。石铠甲虽然制作工艺高超、造型精美,但如果穿在身上显然太重而且太脆,因此它并非实用作战装备,显然也是为秦始皇陵陪葬的冥器。
兵马俑是始皇帝地下帝国的强大军团,而石甲坑正是这个军团的武备库。秦始皇不仅为冥界帝国建立了军队,连后勤物资也都想到了。
在一个考古现场,考古学家发现了一些当年未加工完成的甲片半成品,可以看出甲片都都是从一些粗糙的石片一点点被打磨光滑的,最后再钻上眼,用铜线串联成为一领完整的甲衣。
考古学家还发现了当年制作石甲片的工具——磨石。还有这些磨石都不大,可能是工匠们拿在手里进行打磨用的,也就是说这每一片的石甲都是手工磨制出来的,可见制作这些石甲就得动用多少人工。
掌握政权后的秦始皇很快把秦国打造成了七国中最强大的国家,雄心勃勃的秦始皇决心结束这种大分裂的局面,统一中国。
公元前233年,数十万秦国大军攻入韩国,摧枯拉朽般拿下了韩国的都城,把韩国的领土变成了秦国的一个区,紧接着秦始皇开始对东方的其他五国采取了军事行动。
公元前221年秦国的大军占领了齐国,至此秦始皇用整整十年的时间灭掉了其他六国,在中国的大地上建立了一个统一的强大帝国。
1977年3月,考古人员对三号兵马俑坑进行了挖掘。三号俑坑的南边有一个较大的房间,考古人员把它命名为南厢房,其中发现了许多陶俑,专家判断这可能是一个休息的地方。北边有一个同样的北厢房。坑中的车马房中有彩绘木质战车一乘,战车上有四件陶俑,这个俑坑是做什么用的呢?考古人员推测这应该是兵马俑军阵的指挥所,南北厢房可能是军事将领研究制定作战方案的地方,这辆战车可能是指挥者的专车,用来视察战场局势。三号坑位于整个战阵布局的西北方向,这个指挥机关位置的选择既有利于将领研究制定严密的作战方案,又便于观敌布阵、知己知彼,更为重要的是这里避开了整个军阵的正面,一旦开战指挥将领的人身安全就有了保障。
兵马俑的出土让现代的人们看到了秦始皇当年是凭借一支怎样的军队征服了其他六国,而且让人们窥测到了秦军当年深刻的军事战略和军事思想脉络,秦俑坑军阵布局和兵种的排列隐现着一种随战场情况变化而军种和兵种配置也随之变化的迹象。可以想象的是当战争一开始阵前的弓弩手先开马弓放箭以发挥其穿坚摧锐的威力,一号坑的步兵主力乘机向前推进,紧接着骑兵与车兵避开敌军正面以迅猛的特长袭击敌军侧翼,一号坑步兵主力在接敌的同时将队形散开和车骑兵种共同将敌包围,致使敌军呈困兽之状,从而达到歼灭的目的。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正是利用这样一支所向披靡的大军和划时代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血荡中原、席卷天下、统一了中国。
兵马俑群面向东方,这正是被秦始皇灭掉的六国所在的方向,如果六国的君主在冥界反抗秦国,这些军队将用来镇压反叛的军队。
秦始皇的冥界帝国固若金汤。
兵马俑的出土让现代的人们看到了秦始皇当年是凭借一支怎样的军队征服了其他六国。
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正是利用这样一支所向披靡的大军和划时代的军事战略、战术思想血荡中原、席卷天下、统一了中国。
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的一处墓葬中发现了秦代的两封书信,写信人名叫黑夫和惊,他们是秦国庞大军队中的两名普通士兵。
惊在信中提到了很多人,而他最挂念的是新婚的妻子。惊还向家中要钱和衣服,并且显得十分着急。他说如果母亲不快点寄钱的话,他的命很可能都保不住了。因为钱不够用了,他借了一个叫垣柏的人的钱,债主正在追帐。
黑夫在信中问候姐姐和其他一些人,但惦记最多的人还是自己的母亲,一再嘱咐哥哥衷要照顾好母亲。两个兄弟在外打仗,哥哥衷在家里奉养母亲。黑夫希望母亲把夏天穿的衣服寄来,越快越好,如果家那边布贵的话,就多寄些钱,他自己买布做夏衣。
十年统一战争时期,秦始皇调动了大约一百万士兵,当时秦国的人口大约是五百多万,五个秦人当中就有一个士兵。
关于兵马俑的制造有这样一个传说:统一战争结束后,秦始皇选出了最骁勇善战的将士,他给这些勇士的奖励是要把他们带入地下的帝国。这些士兵被直接糊上黄泥,送入窖中烧制,每一尊俑都是用鲜活的秦军士兵制作而成的。因此他们才一尊尊个性鲜明、栩栩如生。考古学家在秦俑中没有发现骨骸,因此这种传说并没有得到证实,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当年的工匠在制作这些陶俑的时候,他们一定复制的是某一位秦军士兵。也许在雕刻秦俑的时候作为模特的黑夫或者惊就站在工匠的对面。今天,面对这些秦俑、凝视他们的面庞,我们似乎依然能感觉到他们两千多年前的呼吸以及心脏的跳动。
秦始皇用武力平定天下之后,为了将大权集于一身,对中央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皇帝之下是三公九卿,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
丞相是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
太尉则是最高的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但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也要听从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节才能调动军队,军权实际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中;
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也是副丞相,皇帝的诏令一般由御史大夫转交给丞相去执行。
三公的下面是九卿,负责各项具体事务。
新建立的官署很好地担负起了管理庞大秦帝国的职责。
2001年9月22日,在秦陵的附近又发现了一个陪葬坑,其中发现的陶俑和兵马俑完全不同。在这座陪葬坑中发现了四尊驭手俑,他们双臂前伸、双手半握拳,完全是一副正在揽辔驾车的姿势。这个坑中还发现了木质车辆以及马匹的骨骸。驭手、马车……这似乎是为什么人准备的交通工具。秦始皇的地下陵墓中谁有用车的资格呢?考古人员在坑中发现了十二尊陶俑,它们都戴有长冠,有的陶俑腰带上还佩挂着环首陶削以及长条扁平状的小囊。对于佩挂的陶削,考古人员判断出属于一种古代文具,应该是刮削简犊用的书刀。秦时的字是写在竹片上的,如果写错了的话可以用小刀刮掉后重写。陶俑身上的囊中之物可能就是扁平的石块,它与削相配,作为文具只能是砥石,砥石是磨刀用的工具。专家推测这些陶俑应该是一定级别的文职官员,文官们的面部表情说明他们自信而恭谨。身为高官便会感到一丝骄傲,所以面带微笑,但又必须时刻注意低眉顺眼,以表示对皇威的畏惧和恭敬,秦始皇把秦国政府的官署带到了地下,让他们继续管理他的冥界帝国。
统一中国后,秦始皇最喜爱的事情就是巡视全国,而帝王出巡时的车驾天下人都能看得见,最能展现皇权的威风和气势,因此秦始皇为自己准备了非常盛大的车队。秦始皇最高规格的仪仗由八十一辆车组成车队,当秦始皇的车队从咸阳城出发时,看到如此震撼的气势,一名站在路旁观望的男子,忍不住脱口而出“大丈夫生当如此”。这名男子正是若干年后推翻了秦帝国的汉高祖刘邦,秦始皇的车驾给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1980年10月3日,考古学家在秦陵封土西侧的一次常规探测中发现了秦始皇地下王国中的稀世珍宝——铜车马。这组铜车马成为二十世纪世界考古史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总重量达一千二百四十三公斤,其形制相当于真马真车的二分之一,如此装饰豪华、完整齐全的古代青铜车马在世界上是首次发现,它那无与伦比的工艺技术和高超的冶金铸造水平为同时代任何青铜器物所无法匹敌。专家们通过考证并达成共识,一号车为古代的立车,御手和乘人都站在车上;二号车为安车,御手坐在前御室,乘人坐在后部的主室。从安车车顶和车内的装饰推断应当是秦始皇高级臣僚所乘之车,也就是说这两乘铜车只不过是秦始皇陵整个车队的一部分,尚有大量的车马没有出土。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只是秦始皇当年出巡车队的一组,并不是秦始皇本人所乘之车,秦始皇乘坐的车比这两辆要豪华多了。秦始皇把整个车驾也带到了冥界帝国中,他在另一个世界依然要威风凛凛地出巡。
本来秦始皇曾经以为只要掌握了绝对权力,就会成为一个天地间最自由的人,然而他发觉自己完全错了,相反,他感到自己已经成为了绝对权力的奴隶,绝对权力严令他夜以继日地工作、严令他千方百计地去控制狡猾的官僚、严令他不断严刑酷罚去镇压民众的反抗,为此他耗尽了精力。他能体会到的满足和快乐越来越少,剩下的只有孤独和寂寞。为了排解寂寞,秦始皇开始大规模营造宫殿,他认为宫殿不仅是享乐的场所,而且自古至今都是一种特殊身份的标志,作为天下最大的帝国应该建造最辉煌的宫殿,因此他在首都咸阳大兴土木。秦始皇很喜欢六国华丽的宫殿,所以当初每灭掉一个国家,他都要让人将宫殿的图样画下来,然后在咸阳照样仿造。秦始皇自己居住的咸阳宫位于宫殿群的中央,形成众星拱月之势。宫殿之中珠玉珍宝堆积如山,绫罗绸缎仓库难容,为了不让鳞次栉比的宫殿群显得过于冷落,秦始皇把从各国抢来的绝色美人安置其中,再配上钟鼓乐器,让歌舞音乐的喧闹来削减皇帝的孤独。然而还有一个更可怕的威胁在迫近,在咸阳宫中尽管面对着凤阁龙楼、尽管观赏着玉树琼花、尽管美女如云、尽管鼓乐喧闹却无法排解他心中不断增加的恐惧,那就是死神的脚步声越来越近。万能的皇权在万民之前威风凛凛,然而在死神面前皇权不比小小的蝼蚁更强。
1999年5月,正是初夏季节,在秦始皇陵东南方向的内城之间又发现了一个陪葬坑。经过试掘,出土了一批非常罕见的陶俑,这些造型奇特的陶俑,从其装束和姿态看,都是秦陵地区从未出现过的一种新的形象。与兵马俑相比这些俑透着一股鲜活灵动的气息,充满生命张力。这些陶俑是干什么的?为什么形象如此特殊?考古学家从俑的造型、动态推断他们应该是反映秦代宫廷娱乐竞技活动的百戏俑。同坑还出土了一件大铜鼎,这只鼎重二百一十二千克。古代力士举鼎有号称千斤的,据说秦时的一斤约为今天的二百五十克,那么千斤就是二百五十千克,与铜鼎的重量大体相当。因此,这只铜鼎极有可能是当年力士们举的铜鼎,这个俑可能就是百戏中举鼎的角色,这个俑应当是百戏中的持竿者。秦朝当时在宴会上的百戏节目其中有一种叫做缘杆之戏,所谓缘杆之戏就是一人举竿、一人爬竹竿。当年的秦朝宫廷中一定会经常表演这类杂技节目,秦始皇把娱乐项目也照搬到了陵墓中,让他在阴间的帝国中可以继续欣赏。
(杂技在今天是指各种技艺表演的统称,比如车技、口技、顶碗、走钢丝、狮子舞、魔术等等,作为娱乐表演项目杂技并不是秦朝起源的,它从新石器时代就有,经过数千年的演变,才有了秦朝时期秦始皇喜欢的这些表演项目,在今天陕西省杂技团的排练房中依稀还能看到两千多年前秦王宫中百戏表演的痕迹)。
其实秦始皇的地下帝国在他成为秦国皇帝的第二年、当他只有十四岁时就已经开始动工了,这是中国皇家的传统,皇帝继位后就开始修陵,直到去世。天下一统后秦始皇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皇帝修陵的事就更加重要了。他委派丞相李斯主管这项工程,可见对修陵的重视程度。秦始皇从全国各地强征七十余万劳工,为自己修造来世的地下帝国。工程夜以继日地进行着,秦始皇不至一次到此视察,当他缓缓步入这个寿终正寝后的必然居所,无论这里的工程多么巧夺天工、装饰和陈列多么极尽人间的奢华都无法驱散这座森冷的坟墓向他袭来的恐怖,他那坚如磐石的意志在这座深幽的墓穴中土崩瓦解了,对于这位伟大的君主来说,死亡是他最大的威胁,因为死亡将无情的否定他留恋的一切,他的追求、他的功业、他的荣耀,因此他要再次战斗,与死亡战斗。
1977年,在秦陵的西南部发现了一组陪葬坑,考古人员在这里发现了许多骨骼,可能是受到坑内进水的影响,骨骼显得比较凌乱,经过考古学家仔细辨认后确定,这是一些马匹的骨骼,可见当初这里是用活马殉葬的。这些马当年一定都是秦始皇最喜爱的千里马。坑中还出土了一种踞坐姿态的陶俑,与成人相比尺寸显得要小一些,从陶俑干净整洁的脸盘判断,可能是一些年纪比较小的马童。与马骨和踞坐俑同时出土的还有许多工具和生活用品,这样的安排并非随意的摆放,而是经过周密的思考。马要喝水,所以有陶盆;马要吃夜食,晚上有人起来喂马,少不了要点灯,所以有陶灯。
秦始皇对于生命的留恋是显而易见的,在当时生产力还比较低下的情况下,马是主要的生产资料和交通工具。大量埋葬活马是对生产力的严重破坏,但皇帝是不考虑这些的,在地下他也要有千里马组成的马队来显示帝王的尊贵。
死亡的威胁让秦始皇的精神几乎要崩溃了,为了从恐惧中挣扎出来,他让人编了首《仙真人诗》,诗中全是祈求长生不死的词语。秦始皇宣称:我羡慕神仙真人,我要当神仙,我自己就叫真人,不再称朕了。同时秦始皇还命令乐工们只要他走到哪里,都必须跟着唱到哪里,以此来慰藉那诚惶诚恐的灵魂,同时也是在向上苍宣告他是个仙真人,谁也别想让他死。
2000年7月,秦始皇陵区再次传来惊人的消息,秦陵东北角九百米处的地方,又发现了一个陪葬坑。经过发掘,出土了几十件青铜禽类文物。出土水禽的旁边还有一个水池,这些水禽就分布在水池两边的台地上,有的觅食、有的小憩,稀有的青铜水禽、清澈见底的河水,总给人以神秘莫测的感觉。为什么要摹仿水禽的生活场景?这个问题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考古学家的视线。在这个坑的另一处,出土了大型陶俑十五尊,其中一尊是坐姿,双手自然放在双腿上,左手握着一个长形的东西,似乎是乐器类的物品,右手向下拔动乐器上的弦索,好像正在演奏乐器;另一尊双膝跪在地上,右臂上举,手中好像拿有一个长方形的物品,似乎也是在演奏什么乐器,这些陶俑应该是一组乐舞艺人。有水、有禽、有乐舞表演,这是在干什么呢?这个陪葬坑绝对不是简单的表现养鸭子或者养天鹅的场景,考古学家认为这个水禽坑就是为了祈求长寿,这里有仙鹤、天鹅等瑞鸟,还有乐人奏仙乐,营造了一种飘渺的仙界,让不灭的灵魂周游其中,秦始皇编织的天国梦想从人间又带到了地下。
公元前的210年(即秦始皇三十一年),秦始皇又一次开始了他的第五次出巡,途中秦始皇病重不起,自感生命所剩无几,秦始皇用皇帝玉玺封书赐予驻守北疆的皇长子扶苏,命令他与丧车相会于咸阳主持葬事。七月丙寅这一天,秦始皇在沙丘平台去世。这位使中国得到统一的王者的人生历程结束了。
这次出巡秦始皇的小儿子胡亥、丞相李斯和中车府令赵高随行。丞相李斯决定秘不发丧,秦始皇的遗体被放入一辆车中,放下车帏,令其他臣僚无法知道车内虚实,每日照常送饭递水。在赵高的威逼和诱劝下,李斯被迫同意篡改秦始皇的遗诏,派使者赐剑给屯守北疆的公子扶苏,罗织罪状,命他自杀,改立胡亥为皇帝。为等待扶苏的死讯,车队故意绕道返回咸阳。漫长的旅途和酷日的暴晒,使秦始皇的尸体腐烂变质,恶臭难闻。李斯、赵高速命人买来几车鲍鱼随车同行,以鲍鱼之臭来掩饰尸臭,使随行臣僚不致看出破绽。当车队就要驶进咸阳时,扶苏自杀的消息传来,于是李斯、赵高才公开秦始皇的死讯。九月,秦始皇早已腐烂的遗体被草草葬于骊山陵中,辉煌一世的秦始皇就这样凄惨地进入了自己精心打造的冥界帝国中。
十月戊寅日,胡亥正式宣告自己继承帝位,这便是秦二世。胡亥是以非法手段取得帝位的,因这皇位应该是由皇长子继承的,胡亥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所以哥哥们都有资格同他争夺地位,这是胡亥的心病。于是秦公子十二人在咸阳被杀死,十位公主也受牵连被处死后碎尸。
公子高曾准备要逃跑,又担心家属受到残害,于是上书请求从葬骊山脚下,秦二世准许了这一请求。
公子将闾也被罗织罪名处死。临死之前他泪流满面、仰天长叹。
这些人的尸体都葬在了秦陵之中。秦始皇生前万万没想到他的儿女们在他去世后不久也到他的冥界帝国中来了。随着秦帝国大厦的倾塌和历史的推移,这段震惊天下的血案也渐渐埋没于岁月的尘埃之中。
1977年10月考古人员在秦陵陵东发现了十七座殉葬墓,无意中为后人打开了一扇透视两千年前那段血案的窗户。这些殉葬墓中棺内的尸骨非常零乱,有的尸骨下肢部分被埋入棺旁的黄土,头骨却放在椁室的头箱盖上,有的尸骨头盖骨在椁室外,其他骨骼却置于椁内,更为奇特的是一具尸骨的躯体与四肢相互分离,零乱地葬于棺内,惟独头颅却在洞室外的填土中。但殉葬墓的这些尸骨都已从墓穴中取出,今天无法看到当时的情景了。经考古人员仔细研究后发现这个头颅的右额骨上,有一块折断的箭头,显然是在埋葬前被射入头部的。一切迹象表明墓中主人是受到外力打击而死亡的。从尸骨的凌乱和出土的器物推断这些墓主人大多是被砍杀、射杀后又进行肢解才葬于墓中的。面对这样的历史事实和见证物,不能不令人想起胡亥制造的那场宫廷血案。这一具具凌乱的尸骨,可能就是被杀的王子、公主或宗室大臣。科学鉴定的结果表明这些尸骨中除了一人是二十岁左右的青年女子外,其余均为三十岁左右的男性,如此年龄相当又一致地正常死亡是不可能的。有理由相信这十七座殉葬墓的主人很可能就是当年那场宫廷血案的悲剧人物。
公子和公主被杀后,胡亥又下令所有没生子的嫔妃都要殉葬秦始皇。后宫嫔妃多半无子,号啕大哭之声顿时响彻殿宇。武士把无子的嫔妃全部带入秦始皇陵园,以武力强行驱入地宫深处。绝望的嫔妃有人当场撞死在内,有的吓得昏死过去,尚有大半正慌乱无主之时,胡亥已经命令士兵把地宫第一层宫门封闭,嫔妃全部被关闭在其中。在冥界帝国中秦始皇依然拥有成百上千的嫔妃。
修建秦始皇陵墓的劳工最多时达到了七十二万人,他们中的多数人一生都是在秦陵中度过的。站在骊山顶上,举目四望,苍天茫茫,俯视四周,很难想象这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埋藏丰富的帝陵周围曾经有很多低矮拥挤的草屋、民房和作坊,与帝陵相比显示出强烈的反差。七十二万劳工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承受如此高强度的劳动量、面对如此严酷的生活环境,必然会有大批人员死亡,他们死后埋在了哪里呢?
在许多陶俑的身上,经常能看到刻有文字。这座陶俑的左臂上就刻有“咸阳亲”三个字。秦朝有一条制度“物勒工名”,就是说为了保证质量,工匠必须在制作的器物上刻上自己的名字,透过这几个冰冷的文字,我们或许还能看到那个遥远年代中一些普通人的命运。
这位名叫亲的人,家住秦国的首都咸阳,是当地小有名气的陶工。秦始皇修建骊山陵,他也被征召到了工地上,他的任务是负责制作兵马俑。谁都知道一旦到了骊山,实际上就成为了秦始皇的奴隶,几乎没有生还的可能,甚至子孙也要被编入修陵大军。由于是有经验的陶工,亲的手下还管理着十几个普通的工匠。亲手下的工匠先用泥在模具中做出俑头的样子,然后再贴上脖颈、耳朵、发髻、帽冠,等有了俑头的大概样子后就该轮到亲的工作了。俑的五官以及面部的肌肉经过亲的精心雕刻和修饰,开始表现出人物独有的神情。发式、胡须等细节也要进一步修饰,最后完成的俑头就好像有了生命一样。俑头和用同样方法制成的躯干粘合在一起,一尊真人大小的泥俑就出现在眼前,亲在俑身上刻上自己的名字,这是亲的一件作品。如果陶俑的质量有问题,按照秦国的法律他将受到处罚甚至被杀头,因此他必须竭尽全力。经过烧制,一具秦俑就制作完成了。由于亲赋予了陶俑鲜明的性格特征,因此每尊俑就好像是一名真实秦军士兵的复制。
秦始皇的陵墓一共建造了三十八年,制作陶俑也有十多年。也许这位叫亲的工匠十多年都是在兵马俑作坊里度过的,还有数量庞大的工匠在从事着和亲相似的工作,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一共发现了六十八名陶工的名字。就是这些像亲一样的普通人在一种生命时刻受到威胁的环境中制造出了今天这些栩栩如生的陶俑。从兵马俑身上精细的刻痕上,我们至今还能感受到当年他们一丝不苟的神情。
1978年8月中旬,秦陵西侧姚池头村的农民反映,他们在平整土地时发现了许多白骨。当时正是盛夏季节,考古工作者随即前往,在姚池头村西北约二百米的地方看到了这些白骨。这是一段田埂的侧面,只要稍稍用手铲刮去薄薄的一层土就会露出白色的骨头来。考古学家认定,他们全都属于人类,在这里肋骨、腿骨、颅骨等全都混杂在一起,没有一具是完整的人体骨架,考古学家判断这里显然是当年随意抛弃尸体的地方。
1979年冬天,在秦陵西侧的赵背户村西侧钻探出一百五十九座墓葬,考古学家们发现墓坑中埋葬的人数有的是一人,有的是二三个人叠压,更有甚者一个坑中埋了十四个人,在这片墓地旁,还发现有大面积的白骨层层叠压。从清理出的骨骼看,有男性、有女性、有青年、还有两名儿童。这些墓里没有什么陪葬品,只有一些覆盖在死者尸骨上的残瓦片,其中有的上面刻有文字,这些刻文有“东武居赀上造庆忌”、“东武东闲居赀不更鸟”、“扬名居赀武德公士契必”、“平阴居赀北游公士滕”、“赣榆距博昌去疾”、“邹上造姜”等等,这些瓦文记载着死者的一些个人信息,有县名、罪名、人名等,从这些文字可以知道修陵的人来自山东、河南、江苏等地。东武在山东武城县西北,赣榆在江苏赣愉县,博昌在山东博兴县,邹在山东邹县东南,庆忌、鸟、契必、滕、距、疾、姜是死者的名字。这里多次提到“居赀”,所谓居赀就是说因为犯法而被罚赀。赀就是钱财,本人无力缴纳钱财,就用劳役代替。考古学家断定,这里正是埋葬修陵人员的地方,这些刻着字的瓦片就是埋葬者为死者制作的简单的墓碑。
姚池头村、赵背户村两处墓地都位于秦陵西侧偏南部。赵背户村墓地距离秦陵外城西墙只有七百米,姚池头村墓地距离秦陵外城西墙大约一千二百米。这累累的白骨,这随意埋葬的墓地就是成千上万修陵的刑徒和工匠的最后归宿。这些只是当年建造陵墓的一部分人,考古学家认为,还有大批的工匠死在了秦始皇的地宫中。
为了防止秦始皇地宫的秘密被汇露,胡亥心生毒计,他下令把所有参加修建秦始皇陵地宫的工匠、刑徒全集中到陵墓中,并且编造谎话说要奖励那些为陵墓建造出力的工匠们,但是当所有人都集中到地宫中的时候,士兵们立即将最后一道地宫门紧紧关上,成千上万的工匠、刑徒全都被封闭在地宫中成为始皇帝的殉葬品,修建地宫的工匠们也成为了始皇帝冥界帝国中的成员。
那么,作为冥界帝国中的最高统治者秦始皇他又在秦陵的什么地方处理朝政呢?目前在秦始皇陵园内已经发现了兵马俑坑、石甲坑、文官俑坑、铜车马坑、百戏俑坑、珍兽马厩坑、水禽坑、殉葬坑等多处陪葬坑大大小小有六百多处,然而这些陪葬坑只不过是秦始皇陵的冰山一角。考古学家经过测量发现,整个秦始皇陵园的范围大约有五十六平方公里,相当于近七十八个故宫的面积,总面积达到两万平方米。陵园中心的封土外围还修建有内城墙和外城墙,无比壮观的秦兵马俑坑与整个陵园相比简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秦始皇陵的核心建筑应该是埋藏在巨大封土之下的地下宫殿,它必然是规模空前、豪华无比,那位统一中国的伟大君主秦始皇就躺在这座辉煌的宫殿中。
由于秦始皇陵并没有发掘,他的地下宫殿会是什么模样只能从历史记载中去寻找。
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学家汉朝的司马迁曾经在他的《史记》中对秦始皇陵的地宫形状作过描述:“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珍怪徙臧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据司马迁的记载,考古学家王学理的研究推断,秦始皇陵的地宫应该是一个巨形的长方形竖穴墓坑。地宫的底部面积达一点九万平方米,相当于四十八个国际标准篮球场那么大,墓坑墙壁上是数重台阶的楼阁亭榭,显得上下错落、变化有致,地宫上部以宫墙环绕、阙楼连属,俯瞰宇内气象博大、蔚为壮观。
司马迁在《史记》中曾有“人鱼膏为烛”的记载,所谓人鱼是指今天人们常说的娃娃鱼,还有一种解释是人鱼就是海里的鲸鱼。当年秦始皇在东海令人以连弩射杀过的大鱼便是鲸鱼。鲸鱼体长、肉厚、脂肪多,可以熬制出大量的膏来。用人鱼膏做成的蜡烛能够永不熄灭地燃烧放光,使地宫常年形同白昼。
1981年中国科学院的地质学家利用现代地球物理化学探矿方法对秦始皇陵先后进行了两次测试,测试结果表明秦始皇陵地下埋有大量的水银。由此推断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述的秦始皇陵地宫“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是可信的。
秦始皇用水银在地宫中模拟江河湖海,我们不知道其中有没有长江、黄河、洞庭湖和东海,因为这些都是曾经被他征服过的领土的象征。
地宫的顶上有用明珠做成的日月星辰,秦始皇的棺椁面向东方,就停放在奔涌着江河湖海的大地上,这里就是秦始皇整个冥界帝国的中心。秦始皇的冥界帝国就如同他创立的大秦帝国一样辉煌无比,然而在秦帝国中威风八面的皇帝到了冥界帝国中却不可能再一次君临天下了。
我们不知道两千多年时光的销蚀,当初下葬时就已经腐烂的秦始皇的躯体是否已经化为了尘埃。就在这同一片陵园中,不仅掩埋着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皇帝,还埋葬了百官、战士、王子、公主、嫔妃,还有不计其数的修陵工匠、刑徒,他们生前是帝王和臣子、主人和奴隶、统帅和士兵、君王和嫔妃的关系,但死后黄土的掩埋抹掉了这一切,生命的荣耀与辉煌或者痛苦与屈辱都已经烟消云散。两千多年时间的流逝,他们的血肉早已经融为了一体,融在了掩埋他们的这一堆土冢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