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到苏州吴江区高铁:2011,中国的悲伤与追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3 07:39:19
发布:2011-12-21 10:03:03  来源:《民主与法制》旬刊  作者:■ 阿 计  浏览:1307次 【大中小】
2011年,借助“神八”飞天的翅膀,我们已能眺望更辽远的星空,但一个清醒的民族,永不会飘离脚下的大地。正如我们的未来,并不在于对繁华辉煌的沉醉,而在于清点时代所投射的悲伤,以及盘旋在我们心头的追问。
这一年,从桥梁坍塌、电梯坠落、地铁追尾到动车出轨、校车倾覆,疯魔般的公共安全危机在中国大地写下血色的悲伤;从积重难返的食品之殇,到洋品牌光环的纷纷掉落,再到渤海漏油事故、云南毒铬渣事件,伴随着公民权益和公共利益临渊而行的悲伤;从铁路系统高官的大面积崩盘,到多地腐败窝案所频频引爆的官场地震,再到以多种门命名的官员丑闻,让人们对权力的腐败和傲慢充满了悲伤的想象;从五道杠、绿领巾到红校服,从李歌星衙内打人事件到留学生索钱不成刺母案、上海女中学生“援交”案,被功利主义鞭子驱赶的教育理念将悲伤的阴影抹上中国的未来;从陈光标陷入“暴力慈善”的质疑,到被郭美美事件推倒的慈善机构多米诺骨牌,曾经无比神圣的爱心事业一夜间被拖入灭顶之灾的悲伤
这样的悲伤乃至悲愤,或许是一个国家转型期不可避免的代价,但由此带来的信任危机、社会戾气,却不能不令人忧虑。这忧虑,来自于江西抚州连环爆炸案等恶性事件背后的民权受伤;也来自于药家鑫案、夏俊峰案、李昌奎案所激发的死刑争议,对不公和腐败的愤懑宣泄进了公共讨论,埋下了民意挟道德审判、司法戴镣铐跳舞的风险。
有悲伤、有困惑,但这个国家的公民并没有放弃努力,他们在舆论中发声,在现实中行动,追索真相,呐喊法治,守望正义,将脱轨的道德、公权一次次拉回正轨。
这一年,从李庄案第二季到北海律师案,再到刑事诉讼法修订过程中的公权、私权博弈,一批律师、学者为正义的理想屡挫屡战;当“7·23”甬温线动车事故为贪功冒进买单时,互联网上的“寻人启事”、自发救援的当地农民、踊跃献血的温州市民,却在这场大灾难中留下了最慰藉人心的画面;当18名路人冷漠旁观两岁小女童被汽车两度碾过时,一个拾荒女性伸出了援手,其后的全民追问,更是力图扶起一个民族跌倒的道德。
正是这样的追问,击退了房产加名税、月饼税借税逐利的公权冲动,推动个税起征点更加符合民生意愿;问出了故宫的十重门,戳破了“中华脊梁奖”的圈钱黑幕;也让公共舆论场成了埋葬贪腐官员的坟场。
汹涌的民意表达,也激发了公共权力的自我变革,结出了良性互动的善果。这一年,民间社会自发的“微博打拐”“免费午餐”等行动,最终与政府责任相嫁接;一个“被精神病”“飞越疯人院”后,得到了精神卫生法的关注;高悬冲突风险的大连PX风波,成为公民理性维权、官方尊重民权的又一个典范;动车事故引发的对生命权利、政绩观念的公共反思,促使飞驰的高铁放慢了脚步;触痛社会神经的甘肃正宁校车惨剧,则让校车安全条例迅捷提上议事日程。
回望即将逝去的2011年,我们或许还有许多悲伤无法平复,许多追问没有答案,但恰如英国作家狄更斯所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只要一个民族抱定信仰和怀疑,一国国民不停止追问和行动,就不会失去未来。只要公共权力秉持谦卑的品德,只要资本力量肩起社会的责任,只要芸芸众生坚守公民的担当,只要这个国家向民主、法治、宪政的方向坚定前行,我们就不会与最好的时代失之交臂。这样的祝福和愿景,送给吾国吾民,也送给正迎面走来的20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