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名儿童玩具:药店店员医药基础知识---神经衰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3:33:07

药店店员医药基础知识---神经衰弱


神经衰弱
一、什么是神经衰弱
    长期精神紧张以及思想、生活压力大等原因,引起大脑皮质层兴奋与抑制过程失调的疾病称为神经衰弱。主要特点是极易兴奋、激动及疲倦,常有睡眠障碍和内脏不适等多种自觉症状,而一般体检及化验则无明显身体器官病变的表现。本病多见于青壮年,以脑力劳动者居多,女性多于男性。

二、引起神经衰弱的病因
    长期工作繁忙,精神紧张,心理压力大,生活不规律,不能做到劳逸结合,是发生本病的常见原因。

三、神经衰弱有哪些症状
    表现为慢性发病,病情时轻时重,症状表现较多,可归纳如下:
    1. 兴奋  易激动,心悸,胸闷,头部血管搏动,胃肠蠕动,出汗,入睡困难,易醒或多梦,起床后头重和身乏,精神时好时坏。
    2. 神疲  终日精神萎靡不振,疲乏无力,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不能胜任日常工作,食欲不振,性机能减退。
    3. 头痛  头部如裹,持续疼痛,可因睡眠或转移注意力而减轻,因工作或焦虑而加重。
    4. 烦躁  情绪不稳,易激动或急燥易怒,缺乏耐心。
    5. 多疑  多愁善感,怀疑自己得了重病,到处求医。

四、相互沟通
(一)患者主诉   
      一年来因工厂不景气,下岗在家,经常为家庭生活与前途而发愁,晚间入睡困难、多梦,白天精神疲乏,感觉昏昏沉沉。

(二)药师/店员查询   
首先询问患者本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然后进一步查询。
  1. 您下岗时间有多久?曾经是什么职业?(如为脑力工作者更易患神经衰弱。)
  2. 您是经常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疲乏,头痛吗?(神经衰弱的典型症状。)
  3. 您经常怀疑自己患有重病而四处求医吗?行为过分吗?(神经衰弱可有多疑症状,但不至于思想行为很怪异,需与精神病患者鉴别。)
  4. 您对自己的生活与前途自信吗?经常情绪低落、消极悲观吗?(此症较为严重时,有可能是抑郁症。)

五、疾病评估
    根据病人主诉,只是一般的失眠、疲乏,因睡眠不好而导致头晕、头沉及精神萎靡不振,一旦睡眠改善,这些症状基本消失,可判断为神经衰弱。

六、对症选药
(一) 西药非处方药
  1. 谷维素(Dryzanol)本品具有调节植物神经功能作用,从而改善神经失调症状。口服,片剂,每次10~20毫克,一日3次。疗程一般为3个月。
  2. 氯美扎酮(Chlormezanone)本品为中枢神经镇静剂与肌肉松弛剂,具有抗焦虑,缓和精神紧张之作用,可作为非处方镇静助眠药。用于治疗紧张、失眠、兴奋等神经衰弱症状。片剂,口服,每次100~200毫克,一日3次,或睡前200~400毫克。
  3. 维生素B1(Vitamin B1) 本品可调节运动神经或感觉神经的失调所引起的一些症状,如疲乏、头痛、焦虑、失眠等。片剂,口服,每次10毫克,一日3次。
  4. 地西泮(Diazepan)亦称安定,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等作用。用于神经衰弱、失眠的治疗。口服,片剂,每次2.5~5毫克,一日3次,或睡前5~10毫克。
  5. 谷维素片10毫克 + 维生素B1片10毫克 +地西泮片2.5毫克.口服,一日3次。这种联合用药治疗神经衰弱方法,能调节失眠、疲乏等症状。经临床验证效果较好,必要时睡前加服谷维素20~30毫克,或地西泮5毫克。

(二) 中成药非处方药
     枸杞膏,全天麻胶囊,脑心舒口服液,灵芝胶囊,安神补脑液、参芪五味子糖浆、养心宁神丸、滋肾宁心丸等,均可选用。

七、选药须知
     1. 地西泮与氯美扎酮均有中枢抑制作用,如白天应用此类药物,应提醒患者勿外出作运动,尤其不应骑自行车或操作机器设备。
     2. 地西泮和氯美扎酮用于晚间催眠时,不应连续使用超过一周。
     3. 怀孕、有药物过敏史以及经常饮酒者,患有肝炎、肺气肿、青光眼、重症肌无力、哮喘、严重精神抑郁等患者,一定要慎用地西泮。
     4. 老年人慎用地西泮。
     5. 谷维素、维生素B1及地西泮联合用药效果较好,特别适用于单独应用其中一种而效果不佳者。
     6. 维生素B1应用以白天为宜,个别病人睡前应用,可能引起神经兴奋而不能安眠。

八、建议患者
(一)辅助治疗   
     药店药师/店员需向患者讲明,神经衰弱主要为精神紧张引起,解除思想压力是治疗该病的最好“药品”,如果患者调节好心态,再加上适当的药物治疗,神经衰弱会很快缓解。

(二)阅读药品说明书
     请患者详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因为非处方药品说明书是患者自我药疗的最好指导依据。

(三)何时就医   
    服用上述药物如症状不见好转,且情绪更加低落,消极悲观,对生活缺乏信心,甚至有厌世之感,应及时就医或去看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