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五金螺丝厂家:太极杂说1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05:32
太极杂说12


作者:太极网罗

】关于陈式拳
    (i)对于陈式拳,有些问题是值的思考的,比如说在洪均生的《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上记载,陈发科在家乡时练拳每天60遍,到北京每天30遍,一遍拳一二路时间总和为10左右分钟。以现在地老架子,打这么快,呼吸能否正常我是怀疑的,我很想知道那位练老架的朋友,如果功架到位,最快要多长时间,而冯志强的说法是二十多分钟也正常。陈世通的vcd老架子也是很慢地。因为我的体会是老架一路与人体的呼吸规律不吻合,中间缺东西,而真正的新架子,就可以了。
(ii)关于陈发科在北京的创天下,究竟与多少门派的高手交过手,我们知道,象许多资深老拳师如果别人不上门挑战,一般不会去找别人麻烦,大家都吃江湖这口饭,谁也不愿意杂自己的饭碗。所以关于‘太极一人’也只是一种说法而已。之所以提这个问题,是因为在吴图南地书上讲:“在50年开太极拳研究会,吴图南参加,到场一看陈发科在场,吴向主任发问:这里有两个不是练太极拳的,一是陈发科是练炮锤的,一是高瑞洲是练五行锤的。然后问陈发科:‘你说说你到底是练太极拳的还是连炮锤的?如果是练太极拳的,那么今天是研究会,我们就研究研究。。。',陈发科:‘那我们只好算列席了’。。。”。由此可见陈发科当时的地位并不想我们今天说得那样象神一样。
】关于‘吃’




    在杨式拳里,杨澄甫和付钟文都很强调吃,根据瞿世镜的说法,杨澄甫的去世就是由于在‘吃’上出的问题。
    “。。。乃饮食不节之故。澄甫公青壮年时,抖白腊杆左右各200遍。在树桩上刷杆,亦须左右各200遍。站桩要站三柱香。练拳辛苦食量极大,每餐需食高庄馒头30个,猪蹄及家禽各1只。景华师初到杨家之时,见澄甫公狼吞虎咽,好比《水浒》上之打虎将武松,大吃一惊。日久司空见惯,不以为奇。澄甫公成名之后,不再苦练,热量无处消耗,而食量丝毫不减,体重增至288斤,而且喜荤厌素,胆固醇及血脂必定甚高。澄甫公之水肿,并非肾病,乃心脏病,是长期血脂过高之恶果也。”
    再看付钟文,由武涵秀写的奇人奇功中载:
    “有一年在饭店吃饭,大家都吃的差不多了,付钟文还要了五斤涮羊肉,一个人全吃完”
    “1986年,79岁,一次吃13个包子,4碗大混沌”
    道家云:“精满不思淫、气满不思食、神满不思睡”。
因此不知道这样的练法是否是太极拳的正途,仅供大家思考。
】关于‘气’
    杨澄甫在他父伯在地时候,没有刻苦练功,后来发奋,据说是找一些大块头的人来练发劲(最近瞿世镜写连载,可参考)因此杨澄甫的拳强调发劲,发人。比较强调气的作用,如杨澄甫十大要领里有‘气沉丹田’一条。包括后来的所谓无极功(凌空劲),也强调内气的加强。日前我看汪永泉的书也是强调气圈的作用,受杨少候的传授,吴图南也有时是强调内气的运行(但大部分时候还是以吴式拳的形象出现)。
    在传统中医的理论中,气血是不分的,一阴一阳。运行周身,任何人都不会感到身体血液的运行和存在,其实气也是一样。如果你能够感到气的存在,那么这时还是一种有为状态,没有变成身体的一部分。我们看王宗岳的拳经、拳论等,罕有提到气的问题,只有一个什么'意气君来骨肉臣','在气则滞',的说法。比如气沉丹田之说,从杨澄甫起,也从杨澄甫开始,太极拳开始出现所谓大肚子的说法。观察一下,杨露禅杨建侯杨少候的照片可以发现,并不胖。而杨澄甫、付钟文、杨振基等肚子都不小。而这种情况在陈式吴式武式等其他拳种里却没有普遍出现。我之所以思考这些问题是因为我当年跟随赵斌老师学拳几年(注:赵斌老师肚子不大)肚子也变得很大,后来发现这样不行,才又学于陈全忠老师(注:陈全忠老师的肚子不小)陈式老架,肚子才变正常的,但是实际上当时也不过把陈式拳当成一种运动量大的体育运动而已。后来接触许多杨式拳的人中也确实存在练功由于‘气’所导致的偏差。
    在庄子一书中,强调的是呼吸到脚,最近看到祝大彤的一些关于‘松’的文章也强调气沉到脚,
    “。。。太极拳家一般不提气沉丹田。气沉丹田久练小腹似扣着一口锅,看着圆鼓鼓,摸着硬邦邦,影响练家在技击场上操胜券。聪明的拳家在修炼身形的过程中,循拳理拳法遵道而修,气沉丹田有悖太极阴阳变化。丹田为练气不存气,练意不存意,练劲不存劲,使腹式呼吸顺畅,兼有养生作用。小腹硬梆梆象扣一口锅也许是病态。前辈太极拳家有“气卸到足底”、“劲起于脚”、“其根在脚”、“上下相随人难进”之说都论及到气到脚。太极拳名家杨禹廷有“用脚呼吸”的教旨,他的腹部、小腹给人感觉是一个深不可测的洞。老拳师从来不说“气沉丹田”,可见气沉丹田,不一定是上乘功法,拳家不可不察。 ”


所以才敢写上面的话。
因此我认为强调‘气’的作用是有问题的(但是杨式是否有深层次的东西,比如汪永泉的练法,我没有完全领会)这是我个人的体会,仅供大家思考。
】太极是什么?很多人都误解了。太极是一阴一阳,故一般人打太极,阴阳分明,柔和刚,虚和实,开和合,储劲和发劲,那是阴阳拳,或两仪拳,而非太极拳,这种打法就有一太极通病,随者功夫的深化,而大腹便便。为何?很多人不解。因为太极拳师因练太极而变成上虚下实之形,虚阳上升,阴气下沉。功夫高了,不动而山,上虚灵活,化劲了得,一个旋转,顺着你的来力,而发把你放出。但却落一大缺陷,肥胖,高血压。为什么?皆因理错了,太极分了阴阳,练成不倒翁。太极有阴阳,但阴阳未分,他是浑元一圆的。他有两仪,有四相有八卦,有万物,但又是什么也没有,混混沌沌,恍恍惚惚。在太极拳,以白鹤亮翅为例:两手开中寓合,右手上提又有下沉,左手下按好象又有地心的上顶力,好象要飞,但又静如古松,好象顶天立地,又好象如入地九尺,好象开之极太空,又好象收之至细胞。什么都是什么都不是。他是浑元一圆,或圆也不是。这是真太极。
人生也是太极,哪分失败于成功?哪有打击?没打击化什么?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太极是否有放人于无形?十年前,在广州烈士陵园,我亲历太极神功。当时一七十岁左右的老者,每天在烈士陵园教一大群人太极推手。我当时血气方刚,不相信这种摸来推去,柔软无力的东西,有什么功夫。我怀疑地问老者:这太极推手真有功夫吗?老者微微一笑:你用力按我的肚子,注意一定要看着我。他在强调:一定要看着我知道吗?我点了点头说:知道于是,老者不动如山地站着,我双手用尽力向他肚子按去,立刻我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我向后倒,我紧紧看着老者。我真切感到一股无形的力道一阵一阵的向我冲击,象一阵一阵的大风,令我登登登地向后退,一直退到五十步外的烈士陵园大门,才莫明地突然而止。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遇到的太极神奇功夫。何时能再遇太极高功?那真是一次终身难忘经历,是我人生的一次震撼。
】太极听劲有多神奇,化劲功夫有多深?
    十年前,同在烈士陵园,当时的杨式太极蔡松芳在教无极功和太极推手。每天带学员站无极桩和练推手。一星期天,我好奇的奏过去看热闹,只见蔡师傅轮流和他的弟子推手喂劲,蔡师傅和每个弟子都先转一会而圈,然后他会不经意哈的一声,右手凭空发劲,他的第子都会如触电般向后倒退。但有一个精瘦的弟子却不倒退,就化掉了蔡师傅的劲。我问他为何蔡师傅发不了你。他说:都是蔡师傅的无极功的作用。我已练通大小周天,周身感觉敏锐。蔡师傅发劲时意在先,而劲随到。蔡师傅意气一起,我的身体已感觉到,心有警备,他的劲一到,我自然用内气化掉。所以我可以不被击出。我问:那么蔡师傅的太极功夫制不到你?他说:不,蔡老师可以随便制我。他用粘劲,一搭手用意气封住粘住我,我动弹不得,任由老师摆弄。
自从在烈士陵园见识老翁和蔡菘芳的太极神功后,我深信桩功之妙。
】先求开展,后求紧凑。无论是那个练拳的都是这样的。
    不过小孩子练拳,倒是却与大人有一定的不同。通常从修命的角度,人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童身、漏身、破败身,这三个阶段的练法有一定的不同,同时还与性功的开悟、慧根密切相关。总之,要想练到吴图南先生说得那种功夫,一定要从内里练起不可,没有明师的指点,很难,因为每个人的具体进展,领悟程度不同,师父都要应才施教,开各种方便法门,这样教老师要花心血,要对你负责,对于你的饮食、生活等都要掌握在心。现在的学生大部分抱着一种玩的态度,练功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老师也没法真教,只好盘盘架子,锻炼锻炼身体算了。根据我的经验,只要是跟着大帮(土话‘大呼隆’),如办班,讲作等是学不动真东西的。要学真东西,只有常年跟定某个明师,五年十年下来,也许才能学点真东西。十年可以博士毕业,太极拳不一定能毕业。
所以我个人认为,要想真正的练好太极拳,就得老老实实的从入门功夫练起,一步步的,能练到那步算那步。与其临渊羡鱼(如什么凌空劲等),不如退而结网。
】再谈凌空劲
    凌空劲的出现大概始于杨班候(陈式拳没听说谁会打凌空劲),按道理杨露禅也应该会,但是关于杨露禅的事迹,却很少相关报道。杨班候会使凌空劲,但是在杨班候与人交手的事迹,也很少用到凌空劲,比如与雄县刘的比武,是这样讲的:
    “杨班侯登门向刘师傅拜访。二人相间,话不投机,迫于无奈, 伸出一手臂放在桌上说:尊驾有千斤力,如拿住小弟的手臂不能动弹,当即认输。刘师傅用力握住 腕部,拟施杀手,谁料杨班侯得力借力,手臂轻举,即将刘师傅两脚提离地面尺余,全身力气均用不上了。再度交锋,杨班侯以“白鹤亮翅”招式将刘师傅打出一丈外倒地。刘师傅两番受挫,仍不心服,要求到院中比试。二人走下台阶时,刘突然向杨班侯额头击下,杨班侯反应奇快,按住刘手,以“扇通臂”招法将对方掷到阶下三四丈远,”
    两个人还是接触的,并没有用凌空劲。
    接下来是杨少候据说有凌空劲(吴图南就是从他处学的),但是杨少候的功夫比之杨班候肯定已经逊色,而且也很少看到用凌空劲交手的介绍。值得注意是这两个人,一是传人较少(教拳出手太重)。二是死的比较奇怪。这与太极拳所要追求的道家境界都是不吻合的。
因此我个人看法,即使有凌空劲,也不是太极拳的正途,比如蔡松芳最后皈依佛门,寻找归宿。而象杨露禅、杨建侯等都是寿终正寝,达到神明境界。
 http://www.anshanbbs.com/archiver/?tid-3458.html&pag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