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中的五金是哪些:“西强我弱”文化格局成因何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1:11:09

西强我弱”文化格局成因何在

文/奇之傅

在十七届六中全会二次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指出:“.....文化在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等方面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西强我弱”的国际文化和舆论格局尚未根本扭转。”拥有5000年文明史的华夏为何会在文化上输于他人?笔者以为其原因大致有二:

首先,封建专制遗毒犹存是造成这一现状的主要祸根。早在2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就奏响了开创华夏文化新局面的百家争鸣先声;然而很不幸,这种恰似文艺复兴前奏曲的文化改革尚未成为引领社会的时尚,便随着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一把火,以及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声号令,被冷酷地扼杀在襁褓之中。此后,无论汉赋唐诗宋词如何争奇斗艳,也不管元曲明清小说怎样引人入胜,都丝毫未改变“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封建道统,也始终没动摇“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专制根基;所有的主流文化都和此时的朝鲜文宣大同小异,均是在围绕如何巩固封建专制政权上做文章,撼人心扉心催人奋进的文化精品难有生存繁荣沃土。

大清王朝覆灭后,封建专制遗毒并未随着男人的长辫、女人的裹脚布而同时被扔进历史的垃圾堆。渗骨髓入血脉的苟活文化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维,“好死不如赖活着”照样彰显着旺盛的生命力。民国期间,尽管出现了诸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鲁迅、章太炎、梅贻琦、胡适等一批“民国范儿,”但在兵荒马乱的动荡岁月里,若想在文化上同欧美一试高低显然也和现实有距。建国62年来,虽然执政党也为此付出了很大努力,然而由于一次次的左倾运动,致使目的和效果南辕北辙,更难和西方在文化一决雌雄;改革开放后,虽开展了不少诸如“创建文明城市、”“五个一工程”之类的大型文化活动,并且也取得了一些成效,无奈在一手硬一手软和拜金主义盛行的现实面前,仍然无缘在世界文化的拳击擂台赛上自豪地系上金腰带。

其次,“文艺复兴”运动始终处于空白状况是导致此果的重要原因。纵观西方,自13世纪末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至16世纪在欧洲盛行于各国,这种文化思想运动就犹如雨后春笋,始终未因政权的更迭而失去生存的空间。这场以反封建为内容的思想解放运动,不仅使“人权”从“神权”的奴役下得到了解放,而且还极大地激活了人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整个社会都进入到了快速运行正常轨道。当元朝的忽必烈们躺在龙椅上还在为“人分四等”的统治方略所陶醉时,当明朝的锦衣卫东厂西厂等专制鹰犬们还在为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倍感欣慰时,欧洲的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们却用他们巨人般的智慧,奏响了人类进步的一曲曲时代主旋律。

从那时起,中世纪教会用神学打造的枷锁再已无法束缚人们的思想;一直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封建特权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文学、美术、音乐以及数学、医学、物理学、天文学等均有了不同凡响的发展。由于人的生命价值被得到肯定,使得社会的活力犹如火山迸发一样释放了出来。一些新兴城市由此诞生,不仅为资本主义发轫打下了基础,也为新航路开辟创造了条件。如今,无论西方各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制度,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精华部分大体均得到了较好地继承和发扬。或许正是由于华夏一直未开展过这样的文化思想解放运动,才使得西方文化迄今仍略胜一筹。

对于人的生命而言,文化恰似水、空气和血脉。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文化是人们长期潜移默化而形成的产物;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她又是社会历史日复一日积淀的结果。冰冷的现代建筑再宏伟,也打造不出一流的文化;漂亮的言辞再动听,也难以阻止贪欲的滋生。不解决一手软问题,不改变拜金风气,不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想改变“西强我弱”文化格局,恐绝非轻而易举之事。联想当年世界杯足球赛场日韩两国从队员到观众的激情表现,近观足协腐败官员裁判电视画面;回味2011春天孔子巨大雕像在天安门落座百天后又悄然移走的故事,遥想同期日本发生海啸后百姓表现出的淡定神情,不承认文化差距恐怕也难。

当年,达芬奇以其非凡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人产生了巨大的深远影响;如今,被炒得沸沸扬扬扑朔迷离的达芬奇家具同样也在吸引着人们的眼球。透过这种举不胜举的社会现象,留给世人的恐怕已不仅仅是文化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