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篱机配件:变知识为智慧:资料搜集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07:52:43
资料和信息看似相似却不尽相同,两者的差别在于有没有经过整理。在这个资料爆炸的社会,把资料快速整理成为自己可用的信息是很重要的能力。资料一但经由整理后会成为信息,再经过内化便成为知识,但知识要成为智慧,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就要靠个人修为了。本文主要针对资料搜集的部份,和学习、工作中有需要的人们分享一些技巧及原则。

资料搜集有基本三个原则,第一是一定要附上资料来源,一方面尊重作者,另一方面也利于他人依据清楚的线索来追溯资料的原出处。第二是多重的资料搜集管道,让收集的资料多元化,完整度也会较高。最后则是与问题的相关性,搜集资料时要专心在自己的问题核心,不要被其他杂七杂八的资料左右,找了一些多余的资料。
资料分析的四个步骤
资料搜集则可分成四个步骤:任务分析、资料搜集、讯息判准、资料引用。简单介绍如下:
步骤1:任务分析:
首先必须确立搜寻动机 (Forward) 或是使用目的 (Back) ,作为搜寻的方针。了解动机和目的能帮助你导出一些关键字,不仅方便搜寻资料,也可以确保资料跟问题的相关程度。而将欲解决之问题解构成为关键字,也可以使得问题清楚化,丰富你的研究内容。
步骤2:资料搜集:
资料搜集时必须注意资料种类和来源。
资料的种类可分为一手资料和二手资料,一手资料是亲自搜集所得,二手资料则是藉由其他资料间接得到的。现阶段大学生多以二手资料搜集和整理为主,而资料的种类决定资料涵盖的范围和完整度。搜集资料时,必须先了解你的研究「问题」在之前的讨论中已被解决了多少?每一笔资料解决了哪一部份?经由整理过后,才能对这个议题获得更清晰完整的内容。另外,在资料搜寻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布林逻辑」——交集 (and) 、联集 (or) 、差集 (not) ——将两个以上的关键字加以连结,缩小或扩大查询范围,以求搜寻结果更符合需求。
资料的来源通常有书、期刊、报纸、论文、网络等等。书籍的资料比起网络资料严谨,也有较多的审核机制,是比较可靠的资料来源。到图书馆查阅是寻找书籍最快也最有效的方式。图书馆里的参考书目会依照科目归类,大多放在参考书室,并在书背上注明。而同一主题的书,也会放在同一或邻近架上。
在寻找书籍时,最好能知道作者姓氏和名字缩写,以便于查找。建议从该研究领域里的大师著作开始做扩散式搜寻,以知名研究者为中心,找出所有相关著作,再找出哪些人引用他的书籍,便可以发现不少与问题相关的资料。
除了找书,图书馆里还有电子数据库等资源。多使用图书馆参考数据库,可以帮你把主题、内容聚焦。
了解资料来源有哪些之后,又该如何辨识出真正合用的资料呢? 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并不容易,有时一笔资料也许只能回答问题的一个面向,所以搜寻前要清楚知道自己所需是什么?有哪些题目需要解决?清楚以后,才容易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料。
以书籍为例,一本书是否符合「任务分析」也是一门重要的学问。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一本书最基本的几样物件:封面/封底、版权页、目录、序章/简介和整体。
先看封面/封底漂不漂亮,从美感上看看有没有符合自己的喜好,观察有哪位名人推荐他,也可以藉由封面、封底知道这个作者有没有名气。
版权页里则包含了出版商的信息,可以知道这本书有多少国家发行,了解这本书是否是一本全球共通需要的书籍。另外也可以藉由观察版本讯息,了解这本书有没有持续印刷、加入新的信息,需求量高不高,以此评判书籍本身的重要性。
目录可以看出这本书的整体结构、内容如何编排,并且快速地认识书的内容,抓出关键字,了解这本书讨论的主题与自己搜寻题目的关连性,并了解该书涵盖的内容够不够新颖或是切合主题。
序章 (introduction) 在书籍的结构中相当重要,尤其是对于一本「编辑」的著作来说。它会告诉你这本书的创作动机,编选文章的标准等等。在时间紧迫的情况下,了解序章便可以知道这本书讨论的问题,并建构出一个简单的内容架构。
期刊部分,由于期刊数量太多,所以必须学会使用电子数据库才能有效查到所需要的资料,这些数据库有的超过百年,文章数量惊人,但由于具有时间性的累积,有一定的价值。我们可以透过引用资料次数来了解一篇文章的重要性,并作为资料选择的评判标准。
报纸与博硕士论文也可以是好用的资料。搜寻论文时,可以利用博硕士论文信息库。
网络部份,以 Google、Yahoo 等搜寻引擎为大宗。 Google有库存页面可以看到已经消失的网站,十分方便。但网络搜寻的资料常常缺乏学术的严谨度,因此拿来成为资料的可靠性便没那么高。建议同学可以先用 Google Scholar 下手,因为里头的内容比较偏学术性,找到的资料会比较专业;有时Google Scholar还能搜寻到电子数据库所没有的资料和论文全文,可用来补数据库之不足。
步骤3:讯息判准:
讯息判准在现代社会非常重要,因为信息太过流通,我们需要清楚知道哪一样是正确的资料,哪一样则否。以往找资料的模式取决于在图书馆的找书能力,其次则是从书里找到重点的能力。但现在寻找资料的管道已慢慢转变成网络。而由于这个平台的资料太过容易取得,已经影响到讯息判断的标准。
什么是讯息判准呢? 我们可以分成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来解释。
内在因素又包括了内容正确性和内容实用性。我们必须以内容的正确性来评估资料的重要性,例如交叉比对许多资料来确保内容正确,或者是否有专家权威来为其背书。实用性方面,则藉由资料内容与你研究问题的相关程度或是资料取得的难易度来评断内容的实用性。当你在数据库上找到相关性很高的作品时,建议进一步上网搜寻是否有全文检索、或有其他取得管道,如果因为取得困难而放弃,非常可惜。
外在因素就是策略的部份,如前所述的第一步,必须先充分了解与分析你的问题,看它到底在问什么? 以及你有哪些策略可以使用? 例如,这个议题的资料在网络上是否普遍? 还是老师已在课堂上提供参考书籍,而书籍作者是否已是该领域的专家,可以提供你更多资料? 找到一两篇题目最相关的期刊论文后,以此为中心,从「文献探讨 (literature review)」部分延伸搜寻作者参考的资料,是个很好的开始。 不过全文都是 review的论文并不适合,因为作者阅读了几十篇、上百篇的论文,让人难以择一下手。了解问题的内容,进而确认资料与你题目的吻合度,是判准时非常重要的指标。
步骤4:引用资料
资料搜集的最后步骤,是决定资料的引用方式。简言之,就是如何把这些资料整理好,放进自己的报告里面,成为自己报告的一部份。引用资料分为两大类:参考文献 (Bibliography) 和引用文献 (Reference)。参考文献指的是所有你参考过的资料,并且你从这些资料得以建构文章中大部分的想法;引用文献则是指引述在你文章中的文句来源,引用的话语、资料皆属于这一个部份。
而引用资料的编写有许多不同的格式,每种领域所用的格式也有不同,格式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论文的专业程度,因此引用格式务必要符合期刊或规定的要求。另外,引用格式也有助于其他人了解你文章的资料来源,帮助他们进一步的研究,增加自身论文的价值。
以下为主要论文的引用格式种类:
MLA-- 人文学科
APA-- 社会科学领域
Chicago/Turabian-- 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
AMA-- 医学
ACS-- 化学
IEE-- 期刊所要求的格式
这些引用格式都有相关书籍教导如何书写。
另外,整理引用资料方面,我们可以利用参考文献管理软件: EndNote 。这是一个非常好用的软件,有搜集、管理、查找、应用四个主要功能。由于引用格式种类很多,这个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把收集好的资料,透过点选的动作,自动切换成不同的引用格式,相当方便。由于整理引用资料格式会花非常多的时间,这个书目管理软件是一个非常重要且快速的工具。
资料搜集的四个等级
最后,我们必须了解资料搜集的四个等级,并且努力提升自身在资料搜集所达成的位置。第一级是从人与书中搜集相关资料;第二级则是从不同的资料管道中,搜集相关资料,附上大部分的资料来源,回答大部分的问题;第三级大部分与第二级相同,但可以附上正确的资料来源,并正确解答全部问题;最后一级的资料搜集则是可以搜集完整资料并且组织它们,附上资料来源,还能够「简洁扼要」的回答问题。
总体来说,资料搜集是一连串思考的程序,希望每个需要者都可以慢慢的往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