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力宝贝如何调出地图:中国知识分子不能脱离底层---摩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14:55:19
 青年毛泽东曾积极筹款把朋友送到法国去勤工俭学,但他自己坚持留在国内。他给朋友写信解释他的想法:“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微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
    在后来的革命生涯中,毛泽东一直深入民间社会和革命现场进行调查研究,获得直接的经验和认识。这是孙中山、陈独秀、蒋介石等人都没有下过的功夫,也是毛泽东真正过人之处。中国如何才能摆脱被殖民的厄运和动荡困局,只有毛泽东找到了破局的方法,为中国命运的转变开出一条新路。简而言之,谁的胸中积累了关于这个地盘和泥土足够多的真知识,谁才有可能解决这个地盘和泥土的真问题。
    然而,相当一部分中国知识分子比较脱离泥土,他们喜欢坐在象牙塔里想象地盘和泥土。鲁迅坐在书斋里,极尽夸张地描述着中国底层社会的愚昧、自私、麻木、阴暗。他对阿Q不乏同情心,但是他对于阿Q想拥有一张宁式床的愿望,是那样的鄙夷、愤怒,予以激烈的嘲讽和批判。我们这些读书人,跟着鲁迅的腔调批判阿Q的愚昧与自私,已经快有一百年了,至今都没有降低批判的调门。
    费孝通先生是中国知识分子中较为罕见的一位。出生于士大夫家庭,可是他的关怀、兴趣、学术目标、人生道路,全都指向着中国地盘和民间泥土。从中国东南的江村,到西南的禄村,到西北的河西走廊,费孝通一生都在中国最贫穷的地方(基层)奔波,旨在为国人找到温饱生活,为国家找到兴旺发达之路。
    费孝通对于底层社会的态度,与“五四”以来几代知识分子判然有别。他完全不同意精英认为底层没文化的描述。他说,农民有农民的文化,只是跟精英群体的文化有所不同而已。农民的生活环境,没法学习那样的文化,也不需要那样的文化。
    精英喜欢标榜教授的儿子会念书,相信是高智商的遗传基因所致。抗战期间,一些教授疏散到乡村,费先生拿农民的儿子和教授的儿子对比。你看在田间玩耍、 在山路上奔跑、在草丛中抓蝴蝶的时候,农民的儿子那么矫健、敏捷、灵动,教授的儿子却那么笨拙、怯懦,真是天壤之别。这跟智商根本无关,不过是环境熏染而已。
    没有吸足地气的人,光靠从书上抄几个概念,以此建构再多的理论,也只是脱离现实的文字游戏。没有滚足底层泥土的人,光靠坐在象牙塔里想象底层的光明或黑暗,纵有造福底层的愿望,也可能背离底层福祉。
    鲁迅对于阿Q拥有一张宁式床的要求保持高度警惕;费孝通从没责备过阿Q想要一张宁式床的愿望,相反,他用一生的时间和精力,帮助阿Q拥有一张宁式床;而毛泽东是将所有的阿Q组织起来,让他们拥有比宁式床更多的东西。他们对于阿Q的不同态度,有极其复杂的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对中国地盘、民间泥土理解的程度太不一样。
    (《环球视野globalview.cn》第426期,摘自2011年11月9日《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