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7无法自动更新:中国国歌小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8:27:57
国歌小史
2007-12-10 来源: 天津日报
《义勇军进行曲》词曲作者田汉(右)与聂耳(左)
国歌,顾名思义,是指代表一个国家主权和意志的歌曲。其既象征着民族尊严,也凝聚了民族精神。所以,每个国家的国歌都显得那么权威和神圣,倍受国民重视和爱戴。不过,中国国歌的出现则很晚,也仅有近百年的历史。
古代社会没有国家意识和民族理念,国歌自然提不到议事日程。中国历代的封建王朝有的只是朝廷颂歌,根本不晓得国歌为何物。1896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往欧美访问,第一站往俄国的首都莫斯科,计划中的欢迎盛典,对方提出奏中国国歌,李鸿章傻眼了。还是属下机灵,临时选了一首吉祥如意的中国古诗配以乐曲,才算渡过了这道难关。歌词云:“金殿当头紫阁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天日,五色云车架六龙。”这里有象征皇帝权威的金殿、神化皇帝超人的巨龙,花海云车,颂扬太平,倒也描绘出一种祥和吉利、歌舞升平的美境,令人陶醉。晚清封建官僚粉饰太平的能力可谓大矣!可惜没有一点国家意识和现代观念。此歌也随着李鸿章出访的结束而寿终正寝。被后人讥讽为“李中堂乐歌”。
20世纪初,随着孙中山发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逐步高涨和民主思想的广泛传播,建设现代国家成为一种无法阻挡的时代潮流。清政府也不得不装腔作势地在1905年宣布要搞宪政,还成立了宪政编查馆,筹备预备立宪。国歌当然也是其中的一个议题。经过一番策划,在1911年9月公布了清朝的国歌,即:“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胞,清时幸遭。真熙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歌词出自严复之手,虽然典雅庄重,却充满了对清廷的歌功颂德。乐曲则由宗室亲贵溥侗将康熙、乾隆年间的皇家颂歌拿来,配以传唱。这种国歌仍是历代朝廷颂歌的延续,既难以流传,更不体现国家和民族的意志。具有讽刺意义的是,该歌公布不到一个月,就爆发了武昌起义,清廷随之土崩瓦解。“国歌”变成了葬歌。
完整意义上的国歌是1912年2月南京临时政府公布的中华民国国歌。国歌的制定由蔡元培主持,经过多次筛选比较之后,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得以通过。歌词是:“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五色旗是中华民国创立时确定的国旗。在五色旗的迎风飘扬下,中国人在经历了鸦片战争以来曲折的奋斗和牺牲,千方百计向西方学习,终于告别了帝制,迎来了共和,成为顺应世界潮流的一员,追逐现代文明,永保世界和平。歌词立意新颖,志存高远,反映了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振兴中华、追赶世界潮流的昂扬斗志和坚强决心。不过,好景不长,转眼间袁世凯篡夺政权,图谋帝制重演。1915年,袁世凯即废除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国歌,以《中华雄踞天地间》代之。歌词为:“中华雄踞天地间,廊八埏,华胄从来昆化巅。江湖浩荡山连山,勋华捐开尧天,亿万年。”这里虽然大力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和悠久历史,但孙中山等革命党人在国歌中所阐扬的民主共和精神却不见了踪影。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于此可见一斑。然而,随着1916年袁世凯洪宪帝制的败亡,其国歌也进入了历史的垃圾堆。其后,1920年段祺瑞政府曾重定国歌,但影响甚微。1930年国民党政府将其党歌确定为国歌,由于缺乏时代精神,也没有成为激励民族精神和国民斗志的有力武器。真正能够激扬民气、奋发向上,让民众激情满怀的还是久唱不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这首歌曲产生于1935年,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这部电影由于反映的是中国知识界不屈不挠的抗日精神,剧本一经发表,作者田汉就遭反动派逮捕。田汉以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在狱中完成了主题歌词的创作。为了逃避反动派的搜查,他将歌词写在了香烟盒的锡箔衬纸上,辗转传递给了聂耳。聂耳在日本谱曲后又传回国内。后来电影《风云儿女》上演,《义勇军进行曲》很快风靡全国,到处传唱,成为激励中华民族抗日救亡的响亮的号角。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期间,在讨论国歌时,徐悲鸿、梁思成等建议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获得通过。“文革”时期,田汉被当作叛徒打倒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也一度被取消。直至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才重新确立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国歌地位。(李喜所)
中国国歌小史
2010-06-29 22:56:39
国歌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古代的历代王朝从来没有国歌。十九世纪后期,因受西方国家的影响,清朝的一些官吏开始提出要谱写国歌。约在八十年代,出使英、法、俄国大臣曾纪泽谱写了名叫《普天乐》的歌曲,并将它作为“国乐”的草案上呈朝廷。这一草案没有得到朝廷的批准,但在海外已被当作国歌来演奏。不过,这首歌的节奏过于缓慢,常常受到中外人士的批评,因此在1906年陆军部成立、清政府制订了一章军歌后,清朝官员们就用这首军歌权代国歌。
用军乐代替“国乐”,毕竟有失体统,这样,到宣统三年即1911年,蹒跚的清政府终于制定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首国歌。这首清帝国的国歌由溥桐、严复等编制,歌名为《巩金瓯》,歌词为:“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皥,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这首歌竭力为腐朽不堪的清王朝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并还祈祷濒临崩溃的清帝国能金瓯永保,可谓充斥着封建毒液。然而,没等它在全国传播,辛亥革命已经爆发了。
1912年初,以孙中山为首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后,蔡元培任部长的教育部立即为刚创立的共和国征集国歌。同年二月,临时政府的公报上刊出了由沈恩孚作词、沈彭年谱曲的国歌拟稿。它的歌词为:“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首歌曲虽然不很成熟,但反映了中国人民对新生的民主共和国的热爱和对未来和平生活的向往,鲜明地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党人的精神风貌。
可是,反动势力的代表袁世凯随即篡夺了辛亥革命的果实。他疯狂镇压革命党人,妄图复辟封建帝制,自然不会采用这样的国歌拟稿。1915年5月,袁世凯政府的政事堂礼制馆把《中国雄立宇宙间》定为国歌。其歌词为:“中国雄立宇宙间,廓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词俨然把国贼袁世凯比作上古的圣帝尧,而且还祝愿袁氏的腐朽统治维持“亿万年”,所以,当时的有识之士都认为这首歌的字里行间散发着袁世凯帝制自为的臭气,纷纷以拒唱来进行抵制。随着袁氏皇帝梦的破灭,这首“洪宪”国歌,也就销声匿迹了。
三年后,在1919年11月,为了制订新的国歌,北洋政府教育部成立了国歌研究会。据说,根据章太炎的建议,该会决定将相传是上古时代舜所作的《卿云歌》配上乐曲作为国歌。经萧友梅谱曲,新国歌于1922年1月由北洋政府的国务院公布通行。《卿云歌》总共只有四句、十六字:“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这首其实不知是谁所作的古诗,词意十分深奥,普通群众很难理解,而且又缺乏时代气息,不足以激励国民的感情,促进民族意识的发达,因此,要求修订国歌的呼声十分强烈。
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国民党政府以国民党党歌为国歌。这首歌以1924年6月16日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的训词为歌词,乐曲由程懋筠配制,于1929年作为国民党党歌颁行全国。1930年,国民党政府议决在国歌未制定以前,可以以它代用;1936年,以它暂代国歌;1943年,作为正式国歌。
1949年9月27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前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议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是抗日战争以来在中国广大人民的革命斗争中最流行的歌曲,具有很大历史意义,以它为国歌,是为了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造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
1982年,经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正式国歌。
(来源:《古代礼制风俗漫谈》/作者:费成康)
中国国歌小史
(2011-03-02 17:29:17)转载▼
标签:杂谈
分类:一塌糊涂
来自: 奇小怪 
国歌是个外来的概念,是他们西方诸国的洋玩意,大多用于和别国交往的排场上。
在我中央之国雄视寰宇的时代中国是没有什么国歌的,没这个必要。
但到中国的清朝晚期,由于频于应付割地赔款等国际事物,经常出席国际会议与西方诸国签订条约,没个国歌就显得不甚方便了,于是就有了国歌。
开创中国国歌先河的是曾国藩的儿子曾纪泽。曾纪泽是外交家,他总出使西方诸国去谈事儿,谈的主要内容就两项:割地、赔款。应该讲曾纪泽是个合格的和爱国的外交人士,他总是力图为中国谋福利,地能少割一寸是一寸,钱能少赔一两是一两。但不如意者十之八九。于是曾先生就反思了下,为啥总出师不利?我中国和西方列国相较,差在哪儿了呢?后来发现是差个歌儿。没国歌。
然后曾纪泽就给中国选了个有史以来的第一首国歌---《普天乐》。这是个古曲儿,似乎也没有词,所以中国第一首国歌是个半成品---有曲无词。(当然,也有说有歌词的:“一统旧江山,亚细亚文明古国四千年!最可叹:犹太、印度与波兰,亡国恨,谈之心寒!。。。”---可我觉得甚为蹊跷---你大清国歌提什么印度波兰和犹太啊?)
需要说明的是当时中国的国歌几乎都是在他国的外交场合演奏,国内基本上不扯这个。
后来李鸿章李中堂主管中国外交时,不用曾纪泽这个国歌了,李中堂专门弄了个《李中堂乐》。但这个国歌在国内不用,专供国外外交场合。要是在国内碰到非得演唱国歌的场合,则这个:“于斯万年,亚东大帝国。山岳纵横独立帜,江河漫延文明波;四百兆民神明胄,地大物产博。扬我黄龙帝国徽,唱我帝国歌。”
当然,这个只能算代国歌。因为它其实是陆军军歌,名叫《龙旗颂》。
中国第一首有曲有词有名分的、大清帝国法定国歌是《巩金瓯》,是由严复做词的---“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皡,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
严复歌词写的很是严谨,古韵丰厚、文气袅袅。不过,这是中国最短命的国歌---国歌颁布正好一周后,就武昌起义了。
既然都武昌起义了,那孙中山先生就该登场了。
孙先生定的国歌是这样的:“亚东开化中国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
坦白的讲,这国歌定的有点莽撞了,不是太好。气度稍逊、维度稍窄。另外文法也欠推敲。
你知道,孙中山先生之后那就该轮袁世凯先生粉墨登场了,袁先生行伍出身,但也文采斐然,至少,定的国歌不输给孙先生。
袁先生成立中华帝国后定做的国歌名曰《中华雄踞天地间》:“中华雄踞天地间,廊八埏;华胄从来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这歌儿,行伍风范,充斥于间;王者之意,溢于言表。
后来袁世凯就死了。接下来中国就迎来了著名的北洋时代。这时候的国歌与其说是国歌,还不如说是复旦大学的校歌:“卿云烂兮,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这首北洋纷乱时期的国歌名叫《卿云歌》。
喧嚣过后,孙中山先生又站在了中国政治舞台的最中央,然后,在国歌这件事上,他做出了个相当天真烂漫的动作---把国歌定为“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这词儿,怎么看都不像个准备历万年而不衰的国家的国歌----不过这还不是最彰显其天真烂漫的地方----最彰显其天真烂漫的地方为:这首国歌的曲调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的快,跑的快。。。”
嗯。
所以,后来就改了。
这一改不要紧,改出了个中国截至目前历史最悠久的国歌:“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以建民国,以建大同。咨尔多士,为民前锋。夙夜匪懈,主义是从。矢勤矢勇,必信必忠。一心一德,贯彻始终。”
(这首国歌出笼于1928年,迄今80年余,如果我们奉行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原则的话,那它当为中国最持久的国歌了。因为它目前还有2300万中国人在用。
当然,如果吕秀莲女士当选为2012年台湾地区最高领导人的话,那这首名为《三民主义歌》的国歌就命运多舛了。因为吕秀莲女士一直没有搞懂夙夜匪懈是什么意思。。。)
1949年,晴天一声霹雳响,那啥换成了共产党。
1949年的8月份,大家在北京开“一会”---不是“两会”,那时候还没有人民代表大会,只有政治协商会议。这场会上决定用个电影插曲儿当国歌:“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 起来! 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 前进! 前进! 前进!进!! ”
用这么个电影插曲当国歌,应该讲当时意见也不是很一致,所以当时说这叫“代国歌”,直到1982年,才正式将其确定为国歌。
不过,我上学的时候学唱的不是这首国歌。
这首名为《义勇军进行曲》的国歌词作者田汉在文革中给放翻了,打倒了,然后华国锋主席为首的党中央在1978年把国歌的歌词给换了:“前进!各民族英雄的人民,伟大的共产党,领导我们继续长征。万众一心奔向共产主义明天。建设祖国,保卫祖国英勇地斗争。前进!前进!前进! 我们千秋万代高举毛泽东旗帜前进!前进!前进!!进!!! ”
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最新出炉的国歌。
我想说的是通过中国国歌的更替,你就能发现汉语独特魅力的持续流逝。
当然,也可以说为是汉语的与时俱进。
可汉语魅力,确实是越来越不独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