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一直检查更新:2008—2009年度上学期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01:17
2008—2009年度上学期
高三地理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高三地理复习必须以提高学生高考应试能力为目标,以地理教材、《高考大纲》为依据,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构建地理主干知识框架和网络。要处理好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关系;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地理价值观,而地理价值观的核心是以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社会热点的核心应体现出地理学的应用功能与社会价值;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能力,地理能力的核心是图表、文字信息的分析应用能力。教学中应合理而有效地安排好“三轮”复习,突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区域性优势,加强学科内的综合,关注国内国际的自然和社会热点问题。
二、时间的安排
第一轮复习(自2008年7月至2009年2月底,东北三校考试前)
本轮复习应以基础知识的积累,基础能力的培养为重点,适当加强学科内综合意识与训练
1、2008年7月、8月(暑假)高一地理(上册)
7月、地图、地球运动、大气
8月、陆地与海洋、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
2、2008年9月 高一地理(下册)
9月、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3、2008年10月、11月高三地理(选修二)
4、2008年12月、2009年1月  高三地理(选修二)
5、2008年寒假(两周) 综合训练
第二轮复习(自2009年3月至5月中旬)
第二轮复习,其目标是适应高考“能力立意、综合为主”的要求,其重点应该是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  地理主干知识的整合,解题技巧、解题能力提升训练是专题的主要内容。根据高考命题趋向,专题复习时应以自然地理为主线,将人文地理和初中区域地理有机结合起来,设计专题复习提纲,把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网络。
专题复习分地理知识与技能专题与社会热点专题。
地理知识与技能专题依据教材、考试说明的要求可重组设计17个复习专题:(1)地图,(2)地球,(3)大气环境,(4)海洋环境,(5)陆地环境,(6)自然资源与自然灾害,(7)农业生产活动,(8)工业生产活动,(9)城市与城市地域结构,(10)交通、通信与商贸,(1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⑿人口与环境,(13)文化与旅游,(14)世界区域地理,(15)中国区域地理,(16)中国国土整治,(17)地理实践专题(地理计算,地图的读、填、绘,地理测量,研究性学习)
其中社会热点专题主要有:
1、能源及能源安全问题
2、人口、资源及环境问题
3、新型农村建设
4、中国的重大工程建设(奥运工程、资源调配与溪洛渡水电站建设、嫦蛾工程与文昌卫星发射基地建设等)
5、旅游业发展及红色旅游
6、中国法定节日调整及文化传播
7、自然保护区与世界遗产保护
8、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调整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9、西部开发与重庆、成都综合实验区的建设
10、中部崛起与山西能源基地建设
11、中国与区域发展(中国与东盟、亚太经合组织、中非论坛、上海合作组织)
12、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环境等重大事件。
高考复习是一项系统性极强的工作,必须综合考虑、巧妙安排,才能取得最佳的复习效果。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时间有限,在第一轮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专题复习不宜过多过深,不必面面俱到,要注意对学生问题的解决,重难点的突破,对每一道习题,都应要求学生按照高考答卷要求,做到严谨、精炼、准确,以求学生在高考时能发挥出最佳水平。
第三轮复习:(自2009年5月下旬至6月初)
带领学生再次研读《2009年高考地理说明》,回归课本,查漏补缺,适当关注初中与高中地理新教材中的新内容,此时要加强与高三的政治、历史教师集体备课,研究地、史、政三科知识的综合点与综合问题。进行考前辅导,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以一个良好积极的心态投入高考。
三、高考复习建议
综合分析学生地理试卷,失分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空间思维和运算能力差。
2、识图能力差
3、知识运用能力欠缺,答题缺乏针对性。
4、审题不清
5、概念模糊,答题层次不清,逻辑混乱。
6、字迹潦草,书写不规范,卷面不整洁。
针对学生在高考中出现的问题,在高三复习迎考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识图训练,培养空间概念。地图是地理学科学习的重要工具,也是地理信息获取的重要来源渠道,可以说,地理学习的好坏,在于地图掌握的程度。历年高考都重视对区域位置的考查,不仅仅是相对位置、海陆位置,还包括经纬度位置,而这恰恰是学生的软肋。所以在复习中要加强地图的阅读、记忆、理解。初中的区域地理部分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对各个地区的自然、人文情况熟悉,这部分内容看似简单,学生很容易忽略,恰恰在表述地理环境体征和区域定位上出问题。
(2)、加强获取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的培养。地理是一门文理兼备的学科,单纯的死记硬背不能奏效,必须要理解。例如洋流,可从“形成—分布—影响”这个逻辑过程来理解,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各个知识点之间要注意联系,可横向和纵向比较。一般要注意“地理位置—环境影响—人文、经济影响—整治开发”这几者之间的联系,这也是试题设计的一般情况思路。
(3)、加强学科素养培养,概念掌握要准确。术语表达更直接、准确、简洁,也是判断得分点的主要依据,因此在平时要注意教材、老师在对某一问题上面是怎样表述的,做到答题语言规范、一针见血、言简意赅。一些易混淆的概念,例如“天气和气候”、“地形和地势”、“水利和水力”、“城市地域形态和地域结构”、“土地和土壤”、“市场距离和经济距离”等,一定要能区分,否则就会词不达意。
(4)、回归教材,注重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理解,知识系统化。近几年的高考,地理主要考查的还是时间计算、天气和气候、工农业等基础知识,所以在复习中要强调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理解、运用。地理热点问题与政治有所不同,其实是以热点为引导,考查的一些地理基本原理,归根结底,还是回到了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上面。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海林林业一中高三地理教学计划
周次
内容
1
地球及其运动、地图
2
大气的组成、大气的热力状况、大气的运动
3
全球性大气环流、常见的天气系统
4
气候的形成、气候类型能其判断、大气环境保护
5
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形态、海水的特征及其运动
6
陆地水、生物、土壤、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7
气候资源、海洋资源、陆地资源
8
气象灾害、地质灾害
9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0
人类的居住地与地理环境
11
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
12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13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三个经济地带
14
现代化技术在国土整治中的应用、水土流失的治理
15
荒漠化的防治、河流的综合治理、讲评练习、试卷
16
农业低产区的治理、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
17
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讲评练习、试卷
18
交通运输的建设、海岛和海域的开发
19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讲评练习、试卷
20
城市新区的发展、讲评练习、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