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刷远古魔力:回归教育本质 构建快乐学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06:26:57

回归教育本质  构建快乐学习

风烛残年

课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纪构建起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基础教育课程的体系,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自主、有个性的发展。

课改的目标是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凸现“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回归了教育本质,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成人、成才的目的、目标的实现。

一、          从教材内容看

教材分为必修和选修。必修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新课程继承了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为重点。

自然地理是基础,凸显地理学科特点,利于学生现代科学素养的积淀。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出发点,也是为学生奠定终身发展基础中与认识自然、认识人与自然关系有关的部分,既是现代科学素养的培养,也是受教育者个人发展的需要;而地理素养是现代人必备的基本的科学素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一个人终身都有用的知识。

必修部分人文地理,关注的焦点是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当代热点问题,从时间、空间的维度上,分析了他们的形成、发展、分布、联系及其影响。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它们对人类的生存、发展的重大影响。这就使得我们的地理学科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性和致用性。

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结合,也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融合。这就要求施教者和受教者在认识复杂系统的过程中,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综合的能力就是创新能力,也是我们这个转型期社会中的每个自然人必备的生存能力、竞争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这说明了我们的地理科学是实用科学。

这样的教材体系非常容易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激情,有利于老师发挥激情,打造精品课堂,构建快乐的学习氛围,利于学生的成人、成才。

二、          从教材的价值观上来看

新课程不仅完成基础科学知识的传承,更强调了一些价值观的培养,尤其是价值观的培养。

如“行星地球的特殊性”,强调了四种价值观的培养:物质性和运动性;内外因的辩证关系;这两点属于宇宙观。“地球生命的唯一性”则说明了生命的来之不易、极其珍贵,而每个人只有一次,激发学生珍爱生命,感恩父母、老师、社会,当有所作为,成人、成才;“八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不“出轨”,说明了纪律观的必要性、严肃性。这些价值观对学生具有震撼性,非常利于学生们的成人、成才。

再如人口问题,新课程运用价值观概念来表述,如人口环境质量、环境承载力,人口的合理容量等。通过这些概念,引领学生反思人口的自然再生产应当理性约束。在“资源”问题上,运用“生态足迹”等价值观概念,说明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必要性。在“环境”问题、“发展”问题上,新课程引领我们探讨、求索最适宜于人类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模式和途径。这种理想式的探究使可持续发展观牢牢地根植于学生心中。正确的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将导致决策与环境有关的行为时,能够用正确的地理思维进行判断。而重视地理观念和地理视觉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体验相联系,彰显了地理科学的实用价值。

这种价值取向,一方面容易吸引学生探个究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另一个方面也可以净化他们的心灵,激发他们的感恩之心,励志成人、成才。

三、          从新课程的实施上来看

激活课堂是地理教学的生命。

作为传统教学方面的“老将”,却又是新课改的“新手”,不管理念有多新,方法有多巧,但根本的东西还在于课堂。要改变地理课堂的沉闷气氛,不能靠作秀,而是要激活,才能打造精品课堂。最关键的是先诊断学生的认知过程,创造问题是情境,引导学生琢磨,才能让学生真正地从生理到心理动起来,充满着探索知识的激情,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堂是新课改实施的主阵地,新课堂实践中要坚持五项原则,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问题为主轴,以练习为主线,以思维为主攻的原则,重点放在发展学生发散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上,把三维目标的实现落到实处。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乐园,使我们的教育回归本质,构建快乐学习,学习快乐的校园。  

 

                                                          2010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