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油检测:【名人恩爱夫妻(四)】你是我的人间四月天:梁思成与林徽因_京城茶馆 - 大众点评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21:32:16

梁思成和林徽因,这对才子佳人的结合一直是20世纪中国的一段佳话,他们爱情与事业的完美契合,不论在中国的建筑界还是爱情史上都留下了极为灿烂的一笔,更成就了一段不老的传奇。

他们的灵魂执著地生活在理想与爱的世界里。岁月的伤痕与生命的苦难,增加了他们生命的深度,却无法抹去他们对爱与美的信仰,对艺术与梦想的追求。柴米油盐的平庸与颠沛流离的苦难终究没有湮没那“一身诗意千寻瀑”,历经风雨沧桑与人生考验却依旧是那风韵迷人的“万古人间四月天”。

                                      

                                         

一、梁上君子 林下美人

人生有许多不可思议。有的人几十年朝夕相对,却形同陌路,相知甚少;有的人不经意间相识相遇,却犹如前世缘分今生续写,一根红线牵出缠绵不尽的爱与牵挂。

以倡导维新变法闻名于世的梁启超和立宪派著名人物林长民都是声名显赫的政界名流,又都是儒雅旷达的文人名士,他们之间因意趣相投而结下了深厚情谊。若是两家结为亲家,自然是门当户对。

在长辈的眼里,林徽因和梁思成真是一对金童玉女,从才情到志趣,从家世到经历,两人无不相投相合,可谓佳偶天成。但双方家长都是很开明的,并没有要包办的意思,而是想介绍两个小儿女认识,最好是水到渠成地成就一段美满姻缘。

彼时,梁思成十七岁,谦谦君子,温润如玉,略显稳重但不乏幽默。林徽因十四岁,正值水般澄澈、花般娇艳的年纪,明眸皓齿,神采飞扬。她浑身上下散发着一种语言所不能表达的魅力,似灵动的精灵,只一眼,便进入了梁思成的心里。

他们无论是出身教育还是文化底蕴都有着太多的相似,性情、趣味的相投使他们产生了共同语言,心有灵犀一点通。常常是林徽因笑谈之中迎上梁思成眼里闪烁着的调皮的火花,就知道他已经完全理解了自己的所思所想。还有许多时候,梁思成对林徽因讲着什么,使得她很吃惊,这正是自己想要说的,怎么从他的嘴里表露出来了呢。精神的交融和灵魂的互相抵达使他们的心渐渐贴近,最终碰撞出了爱的火花。

梁思成并不是个善于言辞的人,但他不动声色的谐谑,常常让林徽因开怀大笑。他也并不高大,但他的笃诚宽厚却让林徽因感到有一种安全感。他又是个胸襟开阔、坦荡无私又能细致入微地照顾别人的人,是个真正的男子汉。他们之间真正做到了心无芥蒂、坦诚以待,林徽因在生活里所遇到的任何烦扰和偶尔涌起的茫然心情,在他那里都会得到劝慰和开解。

由于从小目睹和感受着母亲因婚姻失败而带来的痛苦,林徽因的内心始终积淀着忧郁和悲哀。两心相许、真挚深情地去爱一个人和被一个人所爱,是她从少女时代就有的梦想和渴望,而遇到了梁思成,她终于梦想成真了。她感谢梁思成,更加深了对他的爱。爱情使得寻常的事情有了灵性,使普通的日子诗意葱茏。发自内心的喜悦冲洗了岁月深处积淀的忧郁,林徽因的生命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两个年轻人沉浸在爱的幸福中,充分享受着爱情的快乐与甜蜜,他们第一次知道,原来真正的爱可以让心变得像白云一样轻柔。温情仿佛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沐浴在爱河里的两个人想诉说,想欢笑,想歌唱,想把这欢乐带给每一个人。这不是一般意义的欢乐,这欢乐来自灵魂,将引领他们飞往天堂。

 

                

 

二、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爱情的长路上,不经历一番风雨磨炼,总是难以修成正果。

就在林徽因与梁思成的关系迅速发展的时候,一次飞来的横祸给梁思成终生带来了莫大的痛苦。林徽因很快得知这个不幸的消息,心如刀割,担心不已。她天天来看望梁思成,一直守在病床边,热心地和他说话,或者帮他擦汗、翻身。患难见真情,对于相爱的人来说,爱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微小的动作,都会让对方感到异常甜蜜。有林徽因陪在身旁,梁思成的心里感到踏实、欣慰,这比什么药都有利于他的康复。

突如其来的灾难非但没有把两人分开,反而如同试金石一样检验出了两个人感情的深度,让他们的心更加紧密地连在了一起。如果说从前林徽因有时还会有所动摇的话,那么,从此以后,她确定要与梁思成厮守终生。

1924年夏,梁思成和林徽因结伴踏上了赴美求学的道路。在专业的选择上,建筑学成为二人共同的事业,也是情感沟通的坚实基础。

在那里,梁思成正式开始了他的建筑研究生涯——他毕生热爱的事业。在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不管是在美国学习的四年,还是在沈阳和营造学社的九年,还是在昆明和李庄逃难的八年,以及1946年重回北平后的相对平静的三年,梁思成都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对建筑学的研究,兢兢业业,鞠躬尽瘁。

然而,因为个性和脾气差异比较大,梁思成和林徽因之间也经历了一番感情的挣扎,有时竟爆发激烈的争吵。他们都太年轻,还不太懂得宽容对方。但这对于将要相伴一生的人来说,又是一段绕不开的必修课。

梁思成是一个严肃用功的学生,他一辈子都是如此,这是他的天性。在梁思成的心目中,他和林徽因是一种“没有正式订婚”的亲密关系,觉得对她有责任而想管管她。恰恰相反,天性灵动的林徽因在美国的文化环境中如鱼得水,她充分享受着美国的自由,在男女同学里受到的欢迎真是令人陶醉。所以当梁思成因为爱她,有时想约束一下她时,林徽因常常付之一笑。但梁思成对林徽因非常体贴,而且很有耐心。据说,每次约会,梁思成都要在女生宿舍下面等二三十分钟,林徽因才打扮好,姗姗下楼。因而,梁思永曾为他们撰写了一副对联:“林小姐千装万扮始出来;梁公子一等再等终成配。”横幅是“诚心诚意”。不过,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在不牺牲自己个性的前提下相互容忍,也正是有了这分包容与大度,使得他们之间的爱越来越深,用心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感情自然经得起重重考验。

一个是“梁上君子”,一个是“林下美人”,本来就是天作之合,金玉良缘。芳心暗许,只待佳期。1928年3月21日,梁思成和林徽因在加拿大渥太华携手步入结婚礼堂,用一生的誓言订下了终身之约,两条平行的人生轨迹终于重合了。

 

                    

 

三、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爱情,那将会少多少忧郁的泪水和无奈的叹息。徘徊于得到与失去之间,抉择于追逐与放弃之间,挣扎于爱与被爱之间……滚滚红尘里,一个简单的情字,纠缠着太多刻骨的悲欢。

梁思成与林徽因的爱情故事里离不开另外两个人:徐志摩和金岳霖。

林徽因是个美丽而富有才情的女子,以她的绝代风华与兰心蕙质,被异性所爱本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只是,不同的人爱的方法不同。诗人徐志摩追崇的是感性而诗意的爱,哲人金岳霖信奉的是理性而精神的爱,而与她携手一生的梁思成所给予的却是宽厚而豁达的爱。

在徐志摩的诗里,林徽因是梦想中的神圣境界,是眼中炫目的光芒,是“灵魂之唯一伴侣”。她是诗人幸福、痛苦甚至死亡的诱因。他因了她而诗情横溢,因了她甘愿抛妻弃子,因了对她的承诺而早早舍弃生命。错过了白头偕老的生生世世情,最终,他只能作为林徽因最诗意的欣赏者,而她,则成了徐志摩相知甚深的精神伴侣——就这样,最好。1931年,徐志摩不幸遇难,从此情飞魄散,阴阳两界。不幸是真,幸福也是真,这样一个至情至性的人,本该就是这样的谢幕吧?而那些浪漫红尘的往事,也慢慢沉入了林徽因最私密的记忆里。

金岳霖对林徽因的爱更是传奇。他是一个痴情的人,但在取舍之间,他懂得成全。他在乎的是爱一个人的过程,在那个过程里,他已经得到了满足,结局对他而言显得并不重要。他等了一辈子,想了一辈子,爱了一辈子,到最后,他依然还能够坚定地说着不悔。直到老去,还宁愿保持沉默:我所有的话,都应该同徽因她自己说,现在我没有机会,同她说自己说的话,我不愿意说,也不愿意有这种话。

然而,就是这样的深爱,在梁思成的爱面前也折服了。当徐志摩遇难后,梁思成一直默默守护在林徽因身边,他理解她痛失知己的苦楚,理解她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更理解她至纯至善的心性,他用他的宽容、大度支持着她走出了痛苦。即便是后来林徽因和凌叔华发生了“康桥日记“的纠纷,闹得满城风雨,梁思成也坚定地站在妻子的身边。而当林徽因把自己对金岳霖的好感和苦恼倾诉给他听时,梁思成痛苦至极,终于展胸:“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选择了老金,我祝愿你们永远幸福。”

有时,爱情要来的刚刚好,不能早,亦不能晚。如果时间不作美,就会枉费了上天安排的这份真情,还会伤害别人,甚或玉石俱焚,酿成悲剧。而梁思成并非平庸之辈,他在处理这类问题时是如此的理智和乐于奉献,这不能不让我们这些平凡的饮食男女表示敬佩。

对林徽因的尊重和珍爱,让他不忍心爱人在感情上受一点委屈,而对朋友的笃诚和信任,使他赢得了朋友们永远的敬重——无论是徐志摩还是金岳霖。他的胸襟情怀将生活中的夫妻之爱和朋友之爱都达到了一种至高的境界。这需要智慧,需要胸襟,很少有人能够做到,然而,梁思成做到了。

在梁林婚姻中,人们常常容易被林徽因的光芒所吸引,而忽略了梁思成的经营。他所给予林徽因的包容,已是爱的最高境界。林徽因这块“稀世美玉”正是在梁思成的自由放任和细心呵护下才焕发出如此动人夺目的光彩。

所以林徽因曾经发自内心地说,如果她的人生可以重新安排,她仍然会选择现在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里,他们互相欣赏,互相砥砺,他们的美好人格和他们所钟爱的事业在互相辉映中熠熠生辉。

 

四、云卷云舒 宠辱皆忘

知音情定,鸿鹄双飞。

从此,他和她,同甘共苦,不离不弃。

在山河破碎风飘絮的年代,梁思成和林徽因,既耐得住学术的清冷和寂寞,又受得了生活的艰辛和贫困。他们在穷乡僻壤、荒寺古庙中,不顾重病、不惮艰辛考察古建筑;战争期间,繁华落尽,困居李庄,林徽因亲自提了瓶子上街打油买醋,却仍是一脸淡定从容;在一贫如洗、疾病缠身的时候,他们坚定地选择留在祖国。

勇敢的心,承担着***的苦难,即使她拖着空洞的肺叶,艰难地与病魔抗争,即使腿上的残疾让他步履维艰,仍然忘我地投入古建筑的研究与保护;

高贵的灵魂,拒绝世俗的平庸,即使在那些不幸与痛苦交织的晦暗日子里,他们依旧不忘将生命浸润在诗与艺术里,在充满理想与爱的世界里汲取养料。

疾病、贫穷、战乱……梁思成夫妇乐观开朗地面对这一切,坚信胜利必将来临。就像好友费正清说的那样:“他们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水平,而且还有崇高的品德修养,而正是后者使他们能够始终不渝地坚持自我牺牲,坚定地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了自己的一份贡献。”

终于,新中国成立了。梁思成和林徽因带着极大的热忱投入了祖国的建筑事业。从中南海怀仁堂改建设计,到共和国国徽的设计、国旗方案的初选,再到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可以说共和国成立之初,每一项重要设计几乎都倾注有梁思成夫妻的心血。

然而,名誉的光环并不能抹去他们心中隐隐的痛,也挡不住古建筑将面临的一场浩劫。一座座雄伟的城门楼和牌楼倒下了,一段段辉煌的古老城墙也成了散砾碎石……面对着这些瑰宝的毁灭,梁思成夫妇哀痛欲绝。只要一有可能,梁思成就为这些民族的瑰宝奔走呼号,他仿佛神话中那个移山的愚公,又像那个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孔子,渴望能改变一下那个疯狂转动的历史车轮。然而却如泥牛入海,这微弱的声音很快被碾碎、被吞噬。而此时,身体饱受病魔折磨的林徽因已经躺倒在病床上,只能忍受着一阵阵痛苦的煎熬,那是一种对珍宝被毁的痛彻肺腑的惋惜,一种无能为力的无奈和酸楚。

 

                 

     

 

五、伊人远去 魂梦相随

林徽因是幸运的,她的一生都沐浴在爱里,也懂得真正的爱,她说:“如同两个人透彻地了解,一句话打到你心里,使得你理智和情感全觉到一万万分满足;如同相爱:在一个时候里,你同你自身以外另一个人互相以彼此存在为极端的幸福;如同恋爱:在那时那刻,眼所见,耳所听,心所触,无所不是美丽,情感如诗歌自然地流动,如花香那样不知其所以。”

然而她一辈子都饱受病痛的折磨,又经历了战争期间的颠沛流离,这些苦难吞噬着她的精神,耗尽了她的心力。在心灵的路程上,落日的景象绝不仅仅是辉煌,林徽因觉得自己走得已经很疲惫了,一双腿再也承受不住一个灵魂的重量。

1955年4月1日清晨,当夜色一点点褪尽,曙光慢慢照亮黑暗笼罩的世界时,当清新的晓风拂过窗外的杨柳,纯洁的晨光照彻天宇时,这个一生坚持生活在爱和理想的世界里,始终不曾放弃行走的女人终于闭上了眼睛,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她所深爱的这个世界。

这一年林徽因年仅五十一岁。

十年“文革”,鬼哭狼嚎的年代,建筑物的命运自不待提,梁思成本人也难逃厄运。1966年6月,梁思成被打成反动学术权威,从此生活蒙上了更深的阴霾。作为一个年近古稀的老人,梁思成受尽了精神、人格和肉体上的屈辱。他深深地迷茫了,他彻底的无力了,他只有躲进自己的孤独里,用苍老疲惫的心独自疗伤。

1972年1月9日,一代学人、科学巨擘梁思成在饱受“文革”的痛苦折磨后,在抑郁和孤独中走完了他的人生之路。

生命终止,只剩下凄凉的余音,袅袅回荡在这个华丽的世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