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福瑞大厦出租:课程改革再出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21:53
——对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的一点观察
大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
大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开弓没有回头箭!”
在10月30日于南京召开的"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经验交流会"上,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的话掷地有声,消除了许多人几年来对于课改去向的疑虑。
今年教师节前夕,温家宝总理一大早就来到北京35中,连续听了5节课,紧接着下午与教师座谈。温总理的讲话坚定了课程改革的方向。总理所倡导的教育理念,不正是新课程一直在追求的方向吗?
陈小娅认为,回过头来看. 8年的课程改革实践很值得总结、反思。
“8年的改革实践表明,这项涉及上千万教师的深刻变革,在迅速而有序的进程中基本上做到了平稳、健康。课程改革的基本方向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改革实践中创造了非常丰富的经验,教育的模式、方式都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优秀的教育传统得以继承并与时俱进,素质教育的理念也逐步地深入人心。借用叶澜教授的话说:‘这场改革搅动了基础教育长期以来的稳态。广大中小学校正发生着悄然无声又积极本质的变化。'虽然待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但课堂上发生的这种变化是积极的、本质的。改革的 方向是正确的。”
如何看待2005年以来有关课程改革的各种争论、讨论?
陈小娅说“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两亿多中小学生、上千万的教师及相当多的家庭,引起社会各方面的关注,是很正常的。社会各界就教育观念、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方式及传统优势的继承和吸收方面都提出了许多不同的看法,我觉得是一件好事,说明我们的改革是深入的。从客观上说,这些关注和意见都极大地丰富了我们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 不管是担心也好、批评也好、支持也好,我觉得都是对课程改革的一种支持和推进,起到了转变思想、理清思路、提高认识、推进创新的作用。”
谈及8年课程改革的成效,陈小娅认为,至少有这么几个方面:
其一,培养目标更具时代特点。这包括,把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课程体系更为开放和综合,育人原则在学校教育和学科教学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其二,积极推进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变革,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比如我们特别注意怎么去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怎么去保护学生的求知欲,怎么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么去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怎么去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深入校长和教师的内心,教育方式发生很大的转变。”“ 我们还强调了教育过程中的知行统一,强化了实践环节。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在传递知识的同时,去启迪、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发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的能力。”
其三,“评价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更加尊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是简单地看学生的分数。虽然还有大量的以分数为唯一评价尺度的现象,虽然综合素质评价也存在形式主义的现象,大家认为不可信,但是这都没有关系。事情总是要起步的,总是要在起步后去改革完善的。我们已经开始在破冰。”
其四,“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的素质提高与专业发展。现在的好教师一定是研究型的教师,是创新型的教师。教师培 训|、校本教研已经成为教师生存所必需的条件。教师的潜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很多教师坚持按教育规律来办事,很了不起。”
“校本教研制度,这是我们中国的创造,为教师在实践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供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是取长补短,集体攻坚。在课程改革推进中,确实催生了很多问题,创造了很多好的经验。”
课程改革已然具有了一定的成熟度。它的两个突出特点是,"继承与创新并举"、"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更令人关注的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今天还获得了新的意义。
基础教育已经从注重规模发展、全面普及转到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新阶段。关注课程教学已是必然。"素质教育只有深入到课程教学层面,才算是深入到了本质。" "课程改革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龙头与爪子。从这个意义上说,抓课改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就是抓课改。"
经过了8年实践的课程改革,如今已进入了深化阶段,从前期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层面的改革逐渐转到制度、体制层面的变革。那么作为改革发动者的教育部,下一步将会有哪些"大动作"呢?
陈小娅说,教育部将健全领导组织机构和制度,这包括成立由部长负责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机构,研究制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规划和重大政策;成立由高层专家组成的国家课程专家审议委员会,加强对课程教材的审核把关;全面修订课程标准和教材,进一步健全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
将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国家级培训力度,加大教师教育的改革创新,继续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
将进一步完善综合素质评价的科学方法和基本程序,使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校常规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教师的岗位职责;加强对中考改革方案的评估和指导,进一步完善以能力为核心的命题改革,强化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在高中招生录取中的作用;积极稳妥地推进高考改革,坚持分类考试、自主招生、多元录取,把综合素质评价和学业水平考试作为高校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积极引导中学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包括深入研究教学规律和学生认知规律,创新教学方式;大力推进高中选修课的多样化等。
将加大对农村课程改革工作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在经费分配、资源建设和专业指导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并运用信息化手段为农村引人优质教育资源。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介绍,更为具体的举措有:把课程改革、提高质量放到基础教育工作的中心位置,作为衡量基础教育改革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将建立课程改革的激励机制,包括开展课程改革教学研究成果评选表彰活动,启动中小学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以鼓励千万教师的实践热情。将大力整合课改资源,开发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将建立深化课程改革的实验区和实验学校,树立典型,同时引导中小学办学多样化。将研究解决高中课改与高校招生录取改革的协调性,破解难题。
这一系列"行动计划",给大家以极大的鼓舞,认为"树立了信心"、"指明了方向","是一个期盼已久的会议"。
课程改革就此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再出发。
前方是什么?我们期待着。
(选自《人民教育》 余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