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爱康太阳能招聘:读书札记之二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0:03:10
读书札记之二

*、许地山认为做书虫要具备五个条件:身体健康、家道丰裕、事业清闲、志趣淡泊、智慧超群。
(评:心向往之,而无力为之,书虫的条件不低啊。难怪美国有人先发财,再学道,做书虫了。现有沈志华也属此类吧。我们可能只好算二脚书柜了)
*、“五四时期”胡适说谭伶之“秦琼卖马”太落伍,用鞭子就算马,用二面旗子就算车,应该用真马真车才是啊。其他在座教授均无声,黄侃道:适之,那唱《武松打虎》怎么办?
(评:问的好,以子之予攻之盾了。名家有时的思想也很极端,只想破的一面,而不顾如何立了)
*、胡适著《中国哲学史大纲》仅成上半部,黄侃在中央大学上课时说:“昔日谢灵运为秘书监,今日胡适可谓著作监矣。”学生不解,问何故,他说:“监者,太监也,太监者,下面没有了:)
(评:文人相轻,骂人不带脏字,却比谁都骂得狠啊:)
*、李石曾长期吃素,一次与吴稚晖到上海,名医丁福保请吃素席,吴不喜,李丁二人有共好,后丁问吴吃得如何.吴说:我嘛,上面是喜荤的,下面却是吃素的,石曾先生上头是吃素的,下面却是吃荤的。李石当时年纪已在,又新纳年青夫人。
(评:趣语,妙言,荤段子看你如何说了。)
(查:李石曾,名瀛、号扩武,河北高阳县人,出生于公元1881年(清光绪7年)。父亲李鸿藻,任过清朝帝师,工部、兵部、户部、礼部、吏部尚书,军机大臣,协办大学士,是显赫一时的晚清重臣。李石曾原本打算去英国,因为当时清朝禁止人民出国,他便被安排在正要出使法国的钦差大臣孙宝瑜的名下,以随员的身份到达了法国。李石曾于是成为了华人留法学生和华侨在法创业的第一人。李石曾到达法国,有感于国家的现状,欲先学习军事。因身高体重不及而改学农科,之后又在著名的巴斯德研究所、巴黎大学攻读生物、化学等科。
李石曾立志做事不做官,1905年他在巴黎发起“进德会”,提倡不为官、不置私产,开一时风气之先,且终生恪守不移。他不仅放弃为官坦途而不惜,相反结交当时的进步分子,如蔡元培、吴稚晖、张静江等。
  1907年,李石曾结识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李石曾学农,对大豆深有研究,用法文编著的《大豆》一书,轰动一时,引起了西人对豆制品的兴趣。他相应把国人生活中的宝贵食品-豆腐介绍到西方,并邀同窗乡友齐笠山在巴黎创设了一家“豆腐公司”。为使当地人领略“无味道的豆腐”的真味,他在巴黎蒙帕纳斯大街破天荒地创设了法国第一家中国餐馆,名为“中华饭店”(在欧洲恐怕也是首创)。“豆腐公司”的创建,不只是一项简简单单公益事业,它为后来漂泊欧洲的国人提供了做工创业的机会,更引发了一场影响深远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1915年,他在巴黎发起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欲吸引中国有志无力的志士青年来法留学。“勤以做工、俭以求学”,轰轰烈烈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即此拉开序幕,揭开了中国近代史和百年留法史的新篇章。
  李石曾1915年在法国成立“留法勤工俭学会”。他与法国的热心教育者班乐卫、穆岱等人以及中国教育界人士蔡元培、吴稚晖等分别在里昂、北京等地设立分社,为国内有志青年赴法留学作好准备。至第二年,“留法勤工俭学会”已接待百多位留法学生。
  此行动虽是“勤以做工、俭以求学”,但仍有很多贫寒子弟无力出洋。李石曾又发起成立“法华教育会”,在其家乡河北省高阳县设立勤工俭学预备班,名为“留法工艺学校”(校匾如今仍在一学校大门上)。学校1917年开始招收新生,校内设有实习工厂,让学生学习简单的工艺技能。
 李石曾又与法船公司交涉,凡持有“法华教育会”证章的学生,船票一律半价。他还同法国各处工厂商洽,安排学生做工。并亲自教授课程。在李石曾、蔡元培、吴稚晖等人的推动下,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热潮。
此次空前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无论在中国的政治、科技、教育还是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皆造就了无数栋梁人才。其中有后来成为中国政界领袖及要员的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等;科学家有钱三强、严济慈、张竞生,艺术家李健吾、常书鸿、潘玉良、林风眠等人各项优秀人才不一而足。(据不完全统计,至1920年<周恩来、邓小平是年留法>,就已经有1700多名有志青年踏上了法兰西的国土学习。
他一生创办中外60多项公益事业,(如创建中法大学、中国农工银行、中法工商银行、上海及日内瓦中国国际图书馆、世界书局等),但其终生无一私产。李石曾大半生奔波于欧中之间,曾担任北京大学教授,创立中央研究院、北平研究院,出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在国民党内被尊为四元老之一。 
李石曾后于1956年定居中国台湾,1973年过世,终年92岁,葬于台北阳明山。)
(评:不置私产,说来容易,做到难,李能一生贯之,了不起啊。)
*、刘半农早先是”蝴蝶派”没有学历,在北大为美国博士胡适所轻视,遂弃教授之职,到欧洲苦学五年,考得法国博士学位后,才回国当他的教授。
(评:胡适先生不能免俗?我不太相信)这一条,我也不大相信。胡适虽然是在1917年考完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考试,但他的博士论文在哥大的图书馆记录上是1917(1927),按唐德刚的考证,真正拿到博士学位是1927年。梅光迪早在1919年就提出来的“老胡冒充博士”的问题,几十年来都是悬案,胡适自己也没有强有力的反驳。有这层背景在,胡适不大可能会因为别人没有博士而轻视他。其实刘半农1925年拿的博士,若胡适的学位真是1927年才完全通过,那么反倒是刘更早了。
(刘的名诗:叫我如何不想她:由赵元任谱曲,成了当时的流行歌曲。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燕子你说些什么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据说,有一女子极爱刘的诗,一次与观众见面她说,原来是这样一个老头子。刘说:教我如何不想她,可能相共吃杯茶?原来这样一老朽,教我如何再想他?)
*、民国成立后,老同盟会健将梁乔山对吴芳吉说:同盟会中,真正革命的人,现在都是穷的,可是这话说来长了,也不必向人说。
(评:求道得道,夫复何言?)
*、2001年8月,黄万里临终感言:我一辈子念书想治黄,可他们没听我一个字,白学一场,我真痛心。
(评:怀才不遇,死不瞑目啊。如果养在深山无人识,到也罢了,可明明知道这是千里马,就是放在、供起,不让它驰骋。这是什么原因?体制、意识?可能都有吧)
*、梁实秋论女人:假如女人所杜撰的故事都能抽取版税,那很容易致富了。
(评:女人啊,看了可不要生气啊:)
*、宣永光有四个最爱:一是最爱钱,因为钱能提高人格,钱能维持生命,二好色,因为色能悦人眼目,色能提人精神,三爱书,因为书能增人知识,书能排人忧烦,四好交友,因为友能谏人改过,友能帮人进德。
 (评:有幸与名人同好:))
*、林语堂说:做文人要带点丈夫气,带点胆量,说自己胸中的话,独抒已见,不随波逐流,这就是文人的身份。
(评:常听人说,我是一个文人。真的是吗?请对照以上说法)
*、夏承焘生活有规律,晚十点睡,早见光起,有次看到同屋的王季思苦读到半夜,对他说:季思,你还没睡?做学问靠命长,不靠拚命,无论什么事业,要准备付出一生的心血,才会有成就的。“
(评:都能如此,过劳死就会少了吧)
*、袁世凯说:张中堂是读书有学问的人。我是为国家办实事的人。
(评:真是会说话,明褒实贬。会说话之人,又会办事,那成大事,倒真是容易的事,袁就是这样了。)
*、罗家伦评傅斯年:孟真贫于财,而富于书,富于学,富于思想,富于感情,尤其富于一股为正气而奋斗的斗劲。
(评:颜回第二?不过傅的学问连胡适钦佩不已,认为在其之上。当时公认的儒学第一大家。)
*、陈平原说:有其位者不一定有其识,有其识者不一定有其位,有其位有其识者,不一定有其时。集天时地利人和于一体,才可能有蔡元培出掌北大时之挥洒自如。
(评:黄万里就是第二类)
*、朱光潜赞李叔同,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
(评:中国的传统其实就是外儒内道)
*、林微音逝后,金岳霖写挽诗: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评:知已评价,相知甚深)  读史札记之一

*、陈化成不收贿赂,民谣有“官兵都吸民膏髓,陈公但饮吴淞水”之句。(评;我们的现在流行民谣与之相比,那些人估计不会有丝毫羞愧之色的。反而会笑其不识时务啊。)
*、护国战争前蔡锷对梁起超说,失败就战死,决不下野。成功就归田,绝不争权。(评:大有中山遗风)
*、蔡元培从德国回来,宣布:三不主义:一不做官,二不纳妾,三不打麻将。
*、段祺瑞不收贿赂,有人送礼,仔细看,选一二样不值钱的留下,只有冯玉祥送的南瓜,他收了,没办法切一半还一半。(评:懂人情之人啊,收不好,不收也不好了,取中庸之道最好。)
*、南京盛夏时,天很热,他在看北宋刊《史记》《敦煌卷子》时,虽人胖,烟瘾大,也不开电扇,不吸烟。(真正尊重知识的人啊)
*梅贻琦任清华校长时,不要一些特权,如报销电话费、免费煤、坐驾等。其生前独司数十万美元的清华基金,逝世时,没留下任何遗产,林公侠说“在贪污成风的社会竟能高洁、清廉到这样的地步,真是圣人的行为。只这一点,已是可为万世师表。”(评:北大有蔡元培,清华有梅贻琦,大学有大师之地也,其二人真大师也。)
*、陈寅恪:在王国维的葬礼上,其他人都是三鞠躬,他是跪地三叩头。在学生访其父时,在一旁侍立到终。(评:行儒家之道啊)
*、弘一法师58岁时,居青岛,沈鸿烈市长请他吃饭,他以北宋惟正禅师词回绝:“昨日曾将今日期,出门倚仗又思惟,为僧只合居山谷,国士筵席甚不宜。”(评:试看今日之山林,是否如昔?依旧是学道修身之地,还是求财问舍之所啊)
*、钱钟书80岁生日,有人要为其过生日,他说:“不必化些不明不白的钱,请些不三不四的人,说些不痛不痒的话。“(评;得道之人,了悟世情,可又有多少人,求的就是这份热闹啊。)
*、何香凝在蒋介石送来的巨额支票上写到:画幅岁寒图易米,不用人间造孽钱”退回。当时,其子廖承志在蒋的监狱里。(评:岂可为三斗米而折腰乎?)
*、张奚若在抗战期,作为一名国民参政会的议员,多少要求实现民主政治,不果,当再次开会时,他给蒋发一份电报:“无政可参,路费退回”(评:抚古思今啊)
*、华罗庚自学数学,后在《科学》上发表《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清华数学系文凭 熊庆来了解他,当听说他只是初中毕业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时,立即决定:"这个年青人应该请到清华来。"(评:不是当特长生啊,是当老师的。就现在而言是不可能实现的事了。不拘一格降人才,天下人才多了,看你如何用。)
*、苏步青小时天天背唐诗左传,能全文背诵。洪业庭能背1400多首杜甫诗和30余文,以后写《杜甫传》时,全靠记忆,不用查书。严北溟5岁时,读三字经、千字文一二遍就能背,以后能背唐诗,宋词三千多首,熊十力10岁时,一天就背会三字经,以且能背很多书,写作时,案上不用参考书。陈寅恪有次学生问他一材料,他说你到图书馆借某本书,到某页,下面有个注,把你要的资料都列出来了,你照查就是了。(评:强,真是读书种子啊。现代人吃不了这个苦了,可能人认为他们傻。可小时多背点诗文总是好 的)
*、初中毕业文凭是华罗庚惟一的学历,1936年,26岁的他到剑桥大学学习,但他不读博士,只做访问学者,同时读七八门学科,”我来剑桥,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评;事当一事一议,不可盲而从之,当时有些环境,惟才是举,不求学历,而当今之世,学历是门槛,学问是进门槛之后的事,进不了门槛,再有学问也是枉然。当世之人,不可不察了)
*、饶余威说:“陈寅恪上课从不记笔记,只带一本与课堂无关的闲书,一面听讲一面看自己的书,但是考试时总是第一”(评:人贵有自知之明)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时写过一对联自勉:“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睡,最无益莫过一日曝十日寒。”(评:有恒心者事竟成)
*、蔡元培第一次向北大全校学生演讲时说:“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责,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其他目的的人去应用的。”(评:好,这才是教育的目标。其实发挥人的潜力,因人施教在孔子的书中就有的。)
*、俞平伯在大学教学时,非常注重文人气的体现,有一次,他贴出告示,本周没有心得,停课一次(评,现在大学那个教授如此做,估计是学生,学校二头都无法交待的。一笑)
*、沈从文对黄永玉说:“摔倒了要赶快爬起来,不要欣赏你砸的那个坑,充满了爱去对待一切,死死抱住自己的业务,不要放松”(评:处世之名言)
*、郁达夫一 次演讲写三个字:“快短命”解释到:快--就是痛快,写得快,短--要精简与扼要,命--不离题,词达意。(评:现在的有些书如果能这样写,能节省我们多少生命啊)
*、张伯苓教育学生说:“在校要认真读书,但不可死读书,只有会玩的人,才能把书读好。”(评:创造性,想象力,只有在玩中才能充分体现了。)
*、陈寅恪倡导: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评:斯人往矣,吾向往之)
*、朱光潜晚年常沿着北大图书馆的那条大道散步,学子们骑自行车经过此地,老远就下车推行,走过他身后,才复骑车而去(评:尊师重道者)http://www.rbook.net/thread-32785-1-2.html*、南京盛夏时,天很热,他在看北宋刊《史记》《敦煌卷子》时,虽人胖,烟瘾大,也不开电扇,不吸烟。(真正尊重知识的人)
补记:他是罗家伦 (三)*、胡适在1922年讲过:“整理国故,必须以汉还汉,以魏晋还魏晋,以唐还唐,以宋还宋,以明还明,以清还清,以古文家还古文家,以今文家还今文家,以程朱还程朱,以陆王还陆王,···各还他一个本来面目,然后评判各代各家各人的义理与是非,不还他们的本来面目,则多诬古人。不评判他们的是非,则多误今人,但不先弄明白了他们的本来面目,我们决不配评判他们的是非。”
(评:我们的历史研究何时能这样就好了,特别是现代史。现在多的是关公战秦琼了,多的是赵高的指鹿为马。)
*、陈独秀说:“鲁迅先生的短篇幽默文章,在中国有着空前的天才,思想也是前进的,在民国十六七年,他还没有接近政党以前,党中一班无知妄人把他骂得一文不值,那时我曾为他大抱不平。后来他接近了政党,同是那一班无知妄人,忽然把他抬到三十三层天以上,仿佛鲁迅先生从前是个狗,后来是个神。我却以为真实的鲁迅并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个人。有文学天才的人。”
(评:谁人是无知的妄人,原上海的那批吗?瞎猜下啊。一笑)
*、50年代初留英归来的物理教授王竹溪(杨振宁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到山东大学讲学,讲座中途,束星北走到讲到讲台上说:“我有必要要打断一下,因为我认为王先生的报告错误百出,他没有搞懂热力学的本质。”接着捏起粉笔一边在王先生写满黑板的公式和概念上打叉,一边解释错在那里,一口气讲了大约40分钟,而王竹溪一直尴尬地站在一边。
(评:此人文革中不挨整是不可能的事了。如此不讲情面的人,何能避开那场灾难?如不出所料,文革中青岛医学院接受改造,打扫卫生。同时修遍了医院的设备,多到不计其数,造反派还敢让被改造的人修机器,不怕他趁机搞破坏?一笑)
*、俞平伯给学生讲授诗词,每每自己先唱读,每唱完一首,自己先赞叹:“好”沉吟半响无语,学生想要知道其所以好,俞先生开始唱读第二首,唱毕,又由衷赞叹,“好,真好”沉迷其中,学生欲知其如何好法,终不可得。
(评:与书今日无心得,停课一次的人,相距何其远啊,恍若二人。)
*、梁实秋口操英语,身着长袍马褂,千层底布鞋,叠裆裤子还绑上脚带子。有次讲BURNS的一首诗,情思悱恻,一女生泪如雨下,讲到惨怛处,这女生索性伏案大哭起来。
(评:如在世,可请去百家讲坛。当不比易、于某差了)
*、在废名那里,梦的世界有意低徊,“我感不到人生如梦的真实,但感到梦的真实与美,”废名还说:“中国人生在世,确乎是重实际,少理想,更不喜欢思索那死,因此不但生活上就在文艺里也多是凝滞的空气,好像大家缺少一个公共的花园似的。····李商隐诗:微生尽恋人间乐,只有襄王忆梦中。这个意思很难得。中国人的思想大约都是此间乐,不思蜀。或者就因为这个原故在文章里乃失却一份美丽了。读庾信文章,觉得中国文字真可以写好些美丽的东西,:草无忘忧之意,花无长乐之心。霜随柳白,月逐坟圆。都令我喜悦。
(评:真是多感之人啊。)
*、吴继传被人称为”虫圣“。他曾在诗中道:一叶知秋送秋声,蟋蟀叫入人心中,暂忘世俗诸琐事,专爱人间第一虫。”
(评:人得有个乐呵,有个念项,这样活着才不会百无聊赖。不知如何度此身,此时了。) 楼主兄的读书札记,偶读起来总是心有戚戚焉。就偶读书所得,略作补充,与各位同好分享一二。

QUOTE:*、50年代初留英归来的物理教授王竹溪(杨振宁在西南联大时的老师)到山东大学讲学,讲座中途,束星北走到讲到讲台上说:“我有必要要打断一下,因为我认为王先生的报告错误百出,他没有搞懂热力学的本质。”接着捏起粉笔一边在王先生写满黑板的公式和概念上打叉,一边解释错在那里,一口气讲了大约40分钟,而王竹溪一直尴尬地站在一边。
物理教授王竹溪应该不是50年代初留英归来的吧?他在40年代就是西南联大的物理学教授了。他在剑桥大学拿到博士学位是在1938年。

这个王竹溪也是一位学界奇人了。如果说他偶尔弄错了热力学的本质,也是情有可原的,因为他把太多的力气花在研究《康熙字典》上了。40年代在西南联大教杨振宁之辈的时候,王竹溪醉心於汉字部首的研究,经常跑去听唐兰教授的《说文解字》课,回家就把《康熙字典》一页一页地整理,发明了一个新的汉字部首检字法。当时日本飞机把他家的房子炸毁了,儿子后来也病死了,在这样的情况下王竹溪居然编出了一部巨大的汉字字典。1988年才在北京出版,名叫《新部首大字典》。奇呀!一个物理学教授,做这样的研究有何名利可言?可见根本就是性情中人。跟批评他的束星北一样都是性情中人。看看现在的教授,还有多少是这样的?一叹!

QUOTE:*、梁实秋口操英语,身着长袍马褂,千层底布鞋,叠裆裤子还绑上脚带子。有次讲BURNS的一首诗,情思悱恻,一女生泪如雨下,讲到惨怛处,这女生索性伏案大哭起来。
哈哈!梁实秋老兄骗女学生的这一手,看来可圈可点啊。难怪他在台湾七老八十的时候,太太过世了,写了一篇令人泪下的怀念太太的宏文,半年之后就娶了一位二十出头的女学生。
http://blog.tianya.cn/blogger/view_blog.asp?BlogName=zuowangyun
我的博克网址。这里发的,那儿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