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格言:高考前,生物学科还要做些什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1:55:36

高考前,生物学科还要做些什么
 

   一、正确处理好课标、考纲(考试说明)与教材的关系

1、《新课标》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我国沿用已久的教学大纲改为课程标准,反映了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基本理念。基础教育各门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

2、《考试大纲》

高考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对高考考试范围所做的一个具体规范,规定了各学科高考的考试目标、内容范围、能力要求和题型示例,内容表中有各科相应的考点,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凡是考纲内容表中列入的考点,都是高考要考试的内容。考试的内容不允许超出考试大纲内容表中的考点,但是允许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拓展。分析高考考试大纲可以获得对考试内容的整体印象,可以用做复习时的依据。因此,老师和学生都要熟读考纲,掌握考纲内容表中所列的各个考点,避免走多路,走弯路。

3、《考试说明》

《考试说明》是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由教育部考试中心或各省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编写的,是对本省高考试卷的试卷结构和考试形式进行说明,还提供了参考试(样)卷及参考答案。实际上,《考试说明》是《考试大纲》的细化或补充,在总体体现《考试大纲》基本精神的基础上,融入了本省的一些个性化要求,适当体现区域自主创新色彩。

两点说明:

(1)考纲中的《生物技术实践》选修1包括3个板块:5-1、5-2、5-3,其中的5-1有4个考点、5-2有4个考点、5-3有6个考点;而考试说明中只有2个板块:5-1、5-2,少了5-3,且5-1只有3个考点,5-2也只有3个考点。

(2)考纲中的6-1置于《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中,而考试说明的6-1置于《生物技术实践》中。

知识内容表中

 

实    验

要    求

7-1  基因工程

 

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2.实验与探究能力

 

该实验出现在人教版教材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P54专题5,DNA和蛋白质技术,课题1 。其实国家课程标准的《生物技术实践》模块中只有四个主题,分别是微生物、酶、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其他应用,根本就没有“DNA的粗提取与鉴定”这个内容,是人教版教材编写者自作主张。倒是《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中,有基因工程这个主题,因此,将“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实验放于该专题顺理成章。

 

4、教材

由于近年来的生物高考试题的题干材料,大多是取自课外,既所谓的新情景新材料。因此,教材常被许多学生甚至部分老师所忽视。其实,只要我们认真分析试题,就会认识到课本是生物教学的工具和根本。高考试题万变不离其宗,每一道生物试题,都与教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基于上述,老师们在指导学生复习时,应该摆正上述四本书的关系:

尊重课标、紧扣大纲、掌握说明、运用教材。

考纲是命题的根本依据。

教材是蓝本,是解题的依据。

请老师们给学生常说三句话:

“题在书外,理在书中”、“源于课本而又高于课本”、“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

 

二、新、旧考纲的对比

1.考试性质:新、旧考纲相同。

2.考试内容:

区别1:

旧考纲:参照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学大纲》,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制定以下考试内容。

新考纲:依据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区别2:

新考纲增加了: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3.能力要求

(1)关于理解能力:新旧考纲各有三项。但新考纲对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如

第一项:

旧:能把握所学知识的要点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新: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概念图

区别:在“把握”的基础上,增加了“理解”,并能“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第二项:

旧:能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

新: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区别:增加了“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

第三项:

旧: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新: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区别:增加了“观点”、“ 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

(2)关于实验与探究能力:新旧考纲各有四项要求。除了第三项外,其余三项要求均相同。

第三项:

旧: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

新: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区别:显而易见,新考纲对实验探究能力的要求大大提高了。

(3)关于获取信息的能力:新旧考纲各有两项要求。但两项要求的差别很大。

第一项:

旧: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新: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区别:新考纲的要求更高了,体现在“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而不是“会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相关生物学信息”。

第二项:

旧: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新: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区别:新考纲增加了“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关于综合运用能力:新旧考纲要求一致。

 

4.考试范围与要求

旧考纲只是列出了考试范围及生物知识内容表,没有作出相关要求。而新考纲提出了相关要求,具体如下:

(1)“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选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考生是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考生需要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具体选考内容由各省区自行规定。”这最后一句今年已取消。

  (2)新考纲对“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提出了具体要求,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5、知识内容

旧考纲:将必修本和选修本中相关联的教学内容,重新编排,一共分成了九大块,分别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新陈代谢、生殖和发育、遗传变异和进化、生命活动的调节、微生物与发酵工程、生物与环境、实验。

新考纲:虽然没有明显的用旧考纲中的板块标题进行分类呈现,但用代码对五个模块中的教学内容,用知识内容表呈现。一共分成了七块,分别是:

第一块:从1-1到1-5,内容是:必修模块一中的教学内容,都是与细胞相关的知识,

第二块:从2-1到2-6,内容是必修模块二中的知识:遗传、变异和进化。

第三块:从3-1到3-6,内容是必修模块三中的知识:稳态与环境。

第四块:从必修一到必修三的19个实验。

第五块:生物技术实践模块,属于选考内容,只有4个实验。

第六块: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模块,属于选考内容。

第七块:只有基因工程中的一个实验:DNA的粗提取与鉴定。属于选考内容,而湖南省是不考该内容的,因此,等于没有这块。

 

三、新考纲中内容的变化

1、新考纲删除的旧考纲内容

多年从事高三教学工作的老师,难免将老教材中的一些知识来传授给学生,或考在命题时,无意之中把老教材中的一些知识点命在试题中。这样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老师们既要熟悉新、老教材的差别,也要掌握新、旧考纲的不同。

 

2.新考纲比旧考纲增加的考试内容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协助扩散

(3)酶在代谢中的作用:酶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细胞的凋亡

(5)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6)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7)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8)转基因食品的安全

(9)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0)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1)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12)群落的演替

(1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14)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5)蛋白质工程

(16)胚胎工程

(17)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18)生态工程

(19)实验:新考纲要求掌握的实验,必修模块中有19个,选修模块一中,按湖南省的要求只有4个,因此,一共有23个实验,除了旧考纲中保留的7个之外,余下16个都是新增的。

 

四、怎样答好高考题?

(2010全国新课程卷第29题,9分)

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

(1)上述实验可以说明___     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

(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__       ,任何检测相应的抗体。

(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___       。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_____           。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是____        。

第29题评分细则

(1)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或B细胞)(1分)

(2)抗原(2分)(只要有抗原两字就行)

(3)浆细胞(效应B细胞或效应B淋巴细胞)(2分)

     编码抗体的基因(2分)

     红细胞(2分)

  注意:有明显错别字的不给分,其它答案均不给分。

 

实际得分情况统计

 

抽样数

29082

平均分

6.4

标准差

2.43

得分值(分)

0

1

2

3

4

5

6

7

8

9

所占比例

2.06%

2.62%

1.70%

11%

1.24%

18.1%

1.45%

28.9%

1.23%

31.6%

                       

 

 

 

试题分析与评价

该题为一道验证性实验分析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对体液免疫的掌握情况及对考生在实验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的综合考查。试题是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改造、演变形成的。考生比较熟悉,难度不大。根据“答卷抽样分值分布统计”,该题平均分为6.4分,实际难度为0.71,与预想的基本符合。该题是一道常规、典型又较为理想的高考试题,符合高考对人才的选拔要求。

 

主要错误及原因分析

从考生答题情况看,29题主要有以下丢分原因:

①基础知识体系混乱。该题重点考查免疫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严格区分各种细胞之间的差异,同时又要懂得知识之间的联系,从阅卷中发现:学生张冠李戴的现象特别严重,说明在复习迎考中重题海战术,忽视了对基础知识的梳理和强化。

②审题不认真。本题是一个体液免疫的实例,但并未指明具体的抗原,结果答第(2)问时,很多考生答出了“病毒、疫苗”等。这些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题量较大、时间紧、粗心、审题不仔细等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考生平时的学习习惯不太好。

③不注意细节。如第(1)问要求写出“细胞”两字,第(3)问第一空也要求写出“细胞”两字,结果有20%左右的考生没写而失分,第(3)问的后两空是选择题,结果有很多考生因未写全而失分,尤其是“编码抗体的基因”,丢了“基因”两字的人特多。出现这些现象与考生平时学习过程中缺乏必要的训练分不开。

④考生字迹太潦草,阅卷老师根本不认识,导致该得的分也得不到;有些考生因错别字如“细细胞、红细细、将细胞”等失分,有些考生因丢字如“编码抗的基因、编码体的基因”等失分。所有这些都反映出考生在平时自我要求不严。

⑤答案写错地方导致失分。从试卷的抽样情况和阅卷老师的反映统计看,第(3)问的三个空应是上二个,下一个,结果有少数考生写成了一排,这样导致失分是不应该的。

 

诸如上述的丢分原因,不胜枚举。现归纳如下:

1、要用标准的生物术语答题

2、要用规范的名词答题

3、在生物术语、名词中,不能写错字、别字,也不能多写字、少写字,更不能改变字序

4、要有严谨的答题习惯

5、审题要仔细

6.尽可能将与答题有关的信息写在答题卡上

7.避免粗心大意

 

五、二轮复习的方法指导

1、把握好“度”、减轻负担

2、训练技能、培养能力

(1)要精选习题

(2)要重视变式训练

(3) 要注意解题思路的归纳

(4) 要重视相关问题的归类整理

(5) 要注重总结反思

3、提高效率、事半功倍

(1)课堂效率的提高

(2)课后效率的提高

课后通过适量题目的训练,有助于增强学生对所复习知识的掌握和巩固。对于练习题的选取,应抓住这几个原则:

①典型性。所选习题要尽量能够体现高考的考查要求,反映典型的生物学思维特点和解题方法。

②全面性。所选习题应能包涵课上复习的所有知识要点和难点。

③针对性。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掌握程度,选择难度适宜的习题。

④新颖性。应多选些命题方向、解题方法有所创新的题目,从而可扩大学生的思维空间。

⑤反复性。对于已做过的但错误率较高的题目可反复训练,加深印象。

⑥综合性。可将前后有联系的知识综合在一起同时出现,便于学生形成一知识体系。此外,还要注意习题的量,重在质量而非数量,切忌题海战术,减轻学生的负担。不过,这也就要求教师的工作量大大增加,需要从众多的参考资料中去精挑细选。

4、突出实验,关注现实

(1)重视实验能力的培养

(2)重视课本实验的复习

(3)挖掘课本知识点中所蕴含的实验因素

(4)要尽量多动手做实验

(5)注意实验考查的变化趋势

(6)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产生活以及当代生物科技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