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融资融券:為什麼要求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2 15:18:06

為什麼要求道?

為什麼要求道?

一、 道是什麼?

1. 道以○代表:道者理也,簡單說即:『天理良心』,分開說:『天有天理、地有地理、人有性理、物有物理、事有事理』。道是圓的,有圓必有圓心,圓心在人就是人的靈性良心〈無形無相〉靈性的集合體便是道,建立○即是道的觀念《後章有關道是○的圖解變化,解說經典使人人知道經典的意涵,不求道只解說經文是沒有意義的》。道大無外,道小無內;又道大理微稱道理,天地萬事萬物〈含人〉皆有『道』的成分,易經說:「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卦天下萬物起變化」,即有陰陽後生天生地生萬物〈人〉,天地有「成住壞空」,人有「生老病死」,萬物終會毀滅,故靈性要回到永恆,而不被輪迴就是人生的真諦。〈人生的真諦詳見第九頁〉

2. 道就是上帝:從事實上說,道是一個〈總稱〉,道就是上帝〈職稱〉,而家庭名稱:〈老母娘、天父、玄玄上人、阿拉、、〉而再分開解釋道就是真理、生命、道路。道就是路,也是人人當行的真理大路、通天之路。因此,至尊至貴的通天大道就是聖聖相傳的「性理心法」、佛佛相傳「本體」、師師密付的「本心」,為成就仙佛聖神的「不二法門」。

3. 體用關係:就「體用」上來說,「未有天地,道先立其體;既有天地,道能廣其用。」聖人云:「放之彌滿六合,卷之退藏於密。」即指道之本體,在天曰理,賦人曰性;今日求道,即是求明師指點我們「性理」之所在,依此而修,可通天感神,入世為君子、出世為聖神。

二、道的真義〈性理釋疑〉

1. 天地的形成:天地元始,渾然一團,渾渾噩噩,實無一物,無聲無臭,至虛至神。道祖曰:無名天地之始,『即象○』;有名萬物之母,『即象一』。大道無名,強名曰道。道大無形,強以圈形之。圈者一之靜象,虛理一團,道之全體。一者圈之動象,一本散于萬殊,道之達用。圈動一生,一縮為點,點伸為一。『圈』、『一』、『點』實為動靜伸縮,變化無窮。放之,則彌六合,曰一;卷之,退藏於密,曰點;大而無外,小而無內,無所不貫,無所不包,彌綸天地,包羅萬象,真空妙有,萬靈之主宰也。

2. 天理良心本性:在天謂理,在人謂性。理者,萬物統體之性。性者,物物各俱之理。人人有,而不知其有。知此者,大化神聖。迷此者,墬入鬼關。故曰:「讀破千經萬典,不如明師一點」。其點統四端而兼萬善。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



仁 ┼ 義 仁義禮智其中有信。孔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智

豎寫為 │ ,橫寫為 ─ ,體用並行,即為 十 字,



緯 ┼ 數

  理

玩索其味無窮。故老子曰:大道無形,生育天地。大道無情,運行日月。大道無名,長養萬物。未有天地,道先立其體;既有天地,道能廣其用。

三、為何要求道?

1. 本性為性命之根源人人所固有:道為人之本性,為性命之根源,在人身中,就是人人所固有,怎麼又要求道呢?既說人類萬靈,莫不是得此性理妙道而生的,這便是有生之始,這個性道,即已賦在人類萬靈的身上。怎麼第一期青陽,第二期紅陽,現在第三期白陽,三期末劫,都須有維皇降道的必要呢?因為這性道,微妙得難言,雖在人身中,其出入也,並沒有影象之可見,其來去也,亦沒有聲響之可聞,故不論天地、人靈、萬彙,皆有而不知其自有,若無 維皇上帝的天命,特降真道,授命於明師,指傳這個「性理真傳」,點開竅妙,闡明萬古奇秘的「心印大法」,那麼任你賢過顏閔,智勝范增,亦是無法可以知道這個性理妙道的來源出處即『玄關』善地。

2. 拜明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怎能知道靈性的奧妙呢?他的寶貴呢?怎知他與天地萬靈萬彙,具有生死緊密的關係,造化無窮的玄妙處呢?所以軒轅黃帝,亦須拜師七十二位;終拜廣成子而成道;釋迦牟尼佛放棄青宮之貴,而入雪山修道拜燃燈古佛授記;孔子求師問禮老子於柱下;神光立雪少林為何事只求一指躲閻王,斷臂示誠而成第二代祖師;皆為要求此「性理真傳」之真道也。

3. 道在自身,身外無道所以道就是心性:孟子曰:「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哀哉!」可知世人悉把本性良心放失,而不知求者久矣。然性道良心,既在吾人的身上,怎會放失呢?因為由理天賦命與人這個性理,自入太極迷魂陣以來,經過太極的造化由先天落後天,純潔的本性,為陰陽氣稟所拘,純善的良心,為世情物慾所蔽,先天的真理妙智(般若智),化為後天情識聰明,元神化為識神,真靈被五行所制,理性變為氣性,氣性又變為質性,因為這樣的變遷,就把這個本心本性的主人翁,貶在一隅,真君退位,血心當權,識神用事,即基督耶穌所謂「上帝讓權」即是指此義來說的。自是以後,世人就把這個性道本心,有如歧路亡羊,莫知所之,概不知所求,終致認賊為父,以血心當作本心,任其肆無忌憚,胡為亂作,而不知檢點,愈變愈壞。從此魔王專權於內,六賊縱橫於外,意馬溜韁,亂踹方寸寶田,心猿脫鎖,大鬧天宮,不可復制;因是造罪招愆,結冤造孽,因果牽纏,輪迴不已,人心日下,道德日亡,未曾有的大浩劫,由是發端,從今而後,世人一概,都是在苦海中求生活,天堂有路不知求,向地獄裏尋死路,當初來時那條正路,已經沒有人間津了,這個八德真經,還有誰要去顧盼呢?所以這條真經正路,遂至茅塞不通,天堂樂國的門前,可以羅雀了,孟子所謂「山徑之谿間,介然用之而成路,其間不用,則茅塞之矣」,即此之謂也。因世人放失之本心,不知那裏去了,甚至這條真經正路,又被荊棘阻塞不通,所以無有法兒,可以找回這個性道本心了,因為這樣的緣故,所以必要求道,又必須修道,就是這個原因了。

4. 求道找回本心本性:求道是怎樣?也就是要找回放失之本心。修道是怎樣?就是修復要去找本心的這條正路。若不求道,不能明白本心的來源、及止處,亦不能知本心放失的原因,及被錮的地方;若不修道,不能剷除途中這些障礙物,怎能容易進軍,不進軍,怎能叱退那些包圍著本心的妖物、魔怪,所以必須求道、修道,才能救回本心,回歸故家鄉極樂國,使吾們的主人翁,重見天日,拜見上帝老母,歡會龍華,何等的美滿阿!
詩日 :道在聖傳修在己 德由人積命由天 又曰:
性命根源曾不知 悲哀雞犬找回時 可憐心放無關要 應運知求築道基 了悟猶如夜得燈無窗暗室忽光明 此身不向今生度 更向何時度此身

四、大道之沿革〈道統介紹─性理釋疑〉

1. 天地之源出於道:道德經說:『大道無形,生育天地』,足徵天地之源出於道,未有天地先有此道。史記云:「天開於子會,而沒於戌會;地辟於丑會,而沒於酉會;人生於寅會,而沒于申會」。當寅會人之初生,性本善,由天生人也,其權在天,無道可言。

2. 降道原始:道降中天,人生人也,其權在人,伏羲氏首出,仰觀俯察,知天地之運行,而劃先天八卦,以顯天地之蘊奧,此為大道降世之始也。繼由軒轅氏時代創文字,建宮室,制衣裳,文化大備,此謂道之成也。嗣後堯舜禹湯文武周公,接續道統,心法一脈相傳,此時期謂之青陽應運之期,道之整也。幽厲之世,五霸迭興,群雄紛爭,天子政令不能行於天下,道轉紅陽之期,而由道分為三教,此謂道之分也。老子降世發揚道宗,東渡孔子,闕裏傳猶龍之歎,西化胡王,函關現紫氣之瑞,關尹子強留老子作書,而著道德經五千言,為道教之始祖也。孔子周遊列國,教化萬方,刪詩訂禮,繼往開來,闡永久不變之真理,立萬世不易之定論,大道之精微奧玄,學庸敘述備至,成儒教之始祖。孔子傳曾子,曾子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孟子以後,道脈西遷,心法失傳,歷秦、漢、晉、隋、唐,議論囂然,無有造此域者。

3. 傳道未得道,生不逢時:迨至炎宋,文運天開,五星聚奎,希夷首出,濂、洛、關、閩,如周敦頤、程頤,程灝、張載、朱熹等相繼而起,真儒賴以昌明,然而運不相逢,終究未繼道統,良以孟子之時,道脈心法業經盤轉西域,釋教接衍,所以中土宋朝儒者輩出,不過闡發道旨而已。釋迦牟尼佛西域承續道統,渡大弟子迦葉,為佛教之始祖。

4. 道儒釋立三教傳經典:道分三教,各傳一方,各留經典。釋教單傳二十八代至達摩尊者,梁武帝之時達摩西來,真機復還中土,此謂之為『老水還潮』也。自達摩入中國,真道心法仍然一脈相傳,達摩初祖傳神光二祖,神光傳僧燦三祖,僧燦傳道信四祖,道信傳弘忍五祖,弘忍傳六祖惠能。至六祖之時衣缽失傳,禪宗而分南頓北漸,其實道歸庶民俗家,六祖惠能—盧氏,諱惠能,號惠能大鑒師,乃地藏王化身。著有《六祖壇經》一部遺世。

5. 道降火宅:六祖渡白馬廟孫敷仁,道降傳火宅,昔日五祖將『衣缽』傳于六祖時,曾於夜間密囑,勿令道脈絕滅,但不可傳之惡僧。後來六祖果遇惡僧迫令傳其衣缽,六祖逐奔至廣東曹溪。二次又被尋逐,幸遇白玉蟾于田中將六祖救護,迎至其家,六祖遂授衣缽,後又遇馬端陽,也授以正法。從此釋終儒起,道興火宅。此是密機,因不令僧知,故《壇經》不載。

6. 七祖八祖道脈斷層千年:自唐末、五代、 兩宋、元、明、清,以迄於今,約千餘年間,道屬隱晦之期,各教都是變為普通的教化,此間要聞其道,可比登天還難了,惠能祖師曾有詩曰:「釋家從我絕宗風,儒家得我正法通,三期未後收圓事,正心誠意合中庸」;故再由白玉蟾、馬端陽並稱七祖,羅蔚群八祖、黃德輝九祖、吳紫祥十祖、何了苦十一祖、袁退安十二祖、楊還虛、徐還無並稱十三祖、姚鶴天十四祖、王覺一十五祖、劉清虛十六祖,此乃紅陽十六代圓滿。

7. 白陽應運:道轉白陽之期,彌勒應運,路中一為十七祖,大開普渡,大闡玄機,弓長十八祖,弓長子系繼續辦理末後一著,三曹普渡,萬教歸一。三代以上,道在君相,一人而化天下,為青陽劫;三代以後,道在師儒,三教繼續而出,各傳一方,為紅陽劫;現值三期末會,世風頹壞,浩劫流行,大地無完土,道在庶民,人人得道,個個成佛,為白陽劫,此大道之沿革也。

五、道統之祖師與天命明師。

1. 明師難遇,真道難逢:自古以來「修道如牛毛、成道如牛角」,為何修道者多,而成道者少呢?究其主因乃是「明師難遇」、「真道難逢」。從前大道是單傳獨授,正法不傳六耳,若非福份根基深厚者,絕對難逢應運降世的天命明師而得道。今值三期,上天開恩,祖師、師尊、師母奉天承運普渡收圓,廣救有緣眾生。吾等求道之後,應該認識天命明師。以下簡單介紹現代白陽天命明師。2.天命明師:天命明師乃是領受 上帝之明命,應時應運倒裝降世,接續道統代天傳道,以指點眾生本性之所在之處,達本還原的一代明師。
3.當代的天命明師:祖師,彌勒古佛分靈降世,俗姓路,聖諱上中下一。道光二十九年四月二十四日誕生於山東濟寧。光緒年間蒙仙佛指引。訪清虛祖修道,於光緒三十一年三月十五日奉天命掌盤,普渡眾生。民國十四年二月初二日歸天,乃白陽初祖。於民國十五年三月初三日,借山西楊春齡竅,至山東濟寧顯化一百天,口吐金公妙典,口說彌勒真經傳世。
4.師尊師母辦理三曹普渡:師尊,濟公活佛分靈降世,俗姓張,道號上天下然,聖諱上奎下生,字上光下璧。光緒十五年(一八八九〉年七月十九日誕生於山東濟寧,民國四年求道,民國十九年師尊師母同領天命辦理三曹普渡為第十八代祖,即白陽二祖,民國三十六年中秋夜歸空於四川成都,上帝老母敕封為天然古佛。師母:月慧菩薩,俗姓孫,道號上素下真,聖號上慧下明。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八月二十八日降生於山東單縣。民國十九年與 師尊同領天命,民國六十四年二月廿三日歸空,上帝老母敕封為 中華聖母。師尊師母雖己歸天,然而天命仍繼續流傳;老前人、前人,幫助師尊師母辦理末後一著普渡收圓之大事。
5.代表明師的傳道師:中庸云:「大德者必受命」,師尊師母奉命擔待普渡三曹的重責大任,救渡天下眾生同返理天。由於師尊師母無法分身渡化天下每個角落的眾生,所以由道高德重的老前人、前人提拔挑選肯為道犧牲奉獻而有德行者領受慈命,代表師尊師母傳道,稱為點傳師。

六、一貫道的殊勝。

1. 是明心見性法門:「自古佛佛唯傳本體,師師密付本心」,「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吾人拜明師,求真道,受明師直指人心,見性成佛。求道後,依法修行,自心常起正見,煩惱塵勞,常不能染,即是見性。
2.是轉識成智,無上解脫法門:大學:「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修定以得慧,常以智慧觀照,內外明微,進而識自本心,以達真解脫。解脫乃是破業障、去煩惱、除執著、離束縛,得大自在:因此,求道修道可以排解怨、恨、惱、怒、煩,不生貪、瞋、痴、慢、疑。
3.是慈悲喜捨超凡入聖法門:道降火宅,萬家生佛,無緣大慈,同體大悲;明師、前賢以種種善巧方便,化導眾生,持戒修善,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使惡者改惡向善,使善者成為正人君子,進而成賢成聖。
4.是易學、易修、易成法門:根器不分大小,智慧不分高低,求道開悟,今世修今世成。依法修行,排解散亂心,達到無心無念,悟無念法者,萬法盡通,可見諸佛境界,而至佛地位,可謂「西天雖遠頃刻到」,依一貫真傳,福慧雙修,清福、洪福雙享,西方淨土即在人間。

七、道與教的不同。

1. 前言:當今三期末劫,真道降世,同時萬教齊發,正邪混淆。身為得聞先天大道的白陽修道子,必須對於道與教的關係以及其相互間的差異加以探討釐清,將來我們在修道過程中面對千門萬教、妖術邪法的蠱惑,才能立穩腳步,不被迷惑。唯有如此,我們的方向方不致偏差。

2. 聖經說,道即是真理、道路、生命:聖經上對道的詮釋,給我們一個基本的概念,今天身為白陽修道子,我們受了明師一指點之後,我們知道天地之根、人性的本源、生死的根由,我們再來看聖經這句話,就能很容易地給予下個貼切的註解。道是真理、道路、生命。道路,它是生死解脫,達永生之路。生命,是永恆的生命,不朽的靈性。合起來講:道是一條獨一無二永遠不變的生死解脫,達永生之路。這條路的盡頭便是天國、人類靈性的故鄉。在天國裏我們永生不滅。當一代祖師透過點傳師傳授我們正法眼藏時,我們說是得「道」。得的是什麼道?就是這個靈性回鄉之路。然而這條路上崎嶇坎坷,荊棘遍地,艱難險阻,我們要如何在這路上邁開大步,勇往直前,永不退縮,一直到達目的地『天堂』?這就需要功夫了。這時候道場上為我們提供了教化,例如:仙佛菩薩臨壇教誨、前輩點傳師慈悲、以及講師們的開導……在在都在教我們如何走完這條回天之路。這些都屬於教化的範圍,即所謂的「教」。因此我們說先天大道道場上有道有教。

3. 五大宗教與道的關聯以及其宗旨:五教聖人同樣來自天堂,奉了造物主上帝之命來到世上各個不同的角落,依當地不同的語言文化、社會背景、生活習俗,創立了五大宗教,對眾生施以教化。由於他們是來自同一個地方,奉了同一位神祗,所稟承的最高真理是一樣的。因此他們所創的五大宗教的最高真理是一樣的、共通的。換句話說:五教是同一根源、同一真理。五教的最高宗旨也是一樣以「復性」為目的。

4. 五教的宗旨與功用:教主傳心法,後人解釋經典成教化:〈1〉佛曰:明心見性,萬法歸一〈2〉.道曰:修心煉性,抱元守一〈3〉.儒曰:存心養性,執中貫一〈4〉.耶曰:洗心移性,默禱親一〈5〉回曰:堅心定性,清真返一。從以上我們發現他們都以「一」作立教的根本。所以說五教同理同源,全是要人在「心性」上下功夫以達到「恢復本性」的目的。然而由於時運未到,五教聖人傳一般教化,所以五教信徒未得真傳,未能掌握萬法的核心,修道的要領,要想達到恢復本來性體,自屬不易。於是五教剩下來的功用也就僅留下社會教化功能;導人向善、淨化人心、補法律之不足、維護社會道德秩序、給世人一個立身處世合理的方向,造就良民與道德典範。另一方面,五教也為人類提供了領受真道前的先修教育,也就是預作入道出世的準備。〈詳見封面圖〉

5. 宗教的淪落:但宗教一旦離開了以上的範疇,就不再是正教了。以下是五教至今的演變:〈1〉道教:當今之道教已失去原本道家的基本精神與老子立教的本意。道家原本講的是清靜無為,返璞歸真,可是到了漢代張天師一改道家風貌,道教逐漸演變成當今畫符、念咒、煉丹……等神奇怪異之術法了。〈2〉佛教:佛門的心法真傳,自六祖惠能之後,宗風已斷,尤其有派別之爭,後來更把完整的佛法分割成七零八落,至今除了誦經坐禪外,「心法真傳」、「大乘佛法」已無人知曉了。〈3〉.耶教:耶穌把真理寄託在十字架上,然而十字架的真義有誰領悟?所以當今世上基督徒雖然眾多,但大都是流於形式,把宗教當作一種社交活動了。〈4〉儒教:中華文化以儒家思想為中心,中華兒女個個受過儒家思想的洗禮,但當今誰能真正領悟和實踐「讀聖賢書,所為何事?」這句話了。今日讀聖賢書變成了人們謀求功名利祿,嬌妻美妾的工具和手段,也因此世上才流行「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話。〈5〉回教:自從穆罕默德死後,回教分門別派,屢起宗教戰爭。目前世上宗教戰爭最多的可以說是回教了,所謂道的精要已不復存在了。凡宗教偏離正軌,離開了原本教主立教之本意,喪失了導人向善的功能,專以神奇怪異迷惑大眾,以盲引盲,導人趨向迷信或假藉神意騙財騙色或種種違反公序良俗的宗教,或不求自己圖謀復興,反以專門攻擊他教甚至破壞正法,毀謗正法的教團,都淪為外道邪教。

6. 四果旁門:由於五教有些已偏離正軌,引發出四果旁門的術流動靜和妨礙世人走入正道。〈1〉術:即法術:畫符念咒、騰雲駕霧、撒豆成兵、點石成金……等。〈2〉流:週流也。雲遊四海,募化十方,朝山拜佛、佛寺建塔,算數推測、善知過去未來、吉凶禍福、應驗如神、三教九流、諸子百家、口頭三昧、均屬流道。〈3〉動:行動也。凡習一切氣功運動如朝陽氣、天斬氣功、外丹功、搬運吐納、服乳嚥精……一切有為造作均是。〈4〉靜:寂靜也。枯坐死禪、靜坐觀空、數息止念、抽坎填離、運轉週天。這四果旁門與超生了死無關,換言之,它不能讓我們解脫生死輪迴,而且會為我們帶來進道、悟道的障礙,不可不慎。將來假祖師全都以這四果旁門作誘餌來引誘白陽修道子脫離金線,投向魔門。

7. 道與教在特質上差異之所在:〈1〉道即是理,它獨一無二;教有多門,作無窮的衍生。因為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所以道只有一個,教卻有千門萬教,不管信仰何種宗教,要想解脫生死,必須得此大道。〈2〉道之最高主宰是上帝:教的最高神祇是教主。所以道主權在天;教的主權在人。〈3〉 道是非時不降,有隱有顯;教不受時空限制,可以淵源流長。〈4〉 道是非人不傳,傳道對象有選擇性;教是有教無類,平等教化。〈5〉道有一脈相傳的道統;教無道統。〈6〉 道是出世法,得了可以了脫生死;教是入世法,可藉以修來世福報。〈7〉 道是宇宙萬法的核心;教是外圍知識。也就是說:道是根本;教是枝末。一切教化全在闡揚道體、註解道體,但不明道體的人,從一切教化中卻無法了解道體之所在,也就不能解脫生死。所以梅仙說:『道是路來理是法,千經萬典證明它翰墨文章滿天下,卻無一人知道法,經集綱史人人讀,缺少一指路便差』。

8. 道與宗教的新觀念:道是宇宙的核心、天地之根、人性之本源,也是千法萬法的源頭,得了它,可以透過它,了悟宇宙之玄奧、天地之造化,揭開生死之謎,了結生死之一大事因緣,可以證得正等正覺的佛道。當今白陽應運,五教只在天時未到,真道未降世之前,先來為大道舖路、打基礎,各教都是變為普通的教化,惠能祖師詩曰:『釋家從我絕宗風,儒家得我正法通,三期未後收圓事,正心誠意合中庸』即:「先設萬教傳經典,末後一著辦收圓。」當今五教所留下之經典汗牛充棟,一切齊備,加上科學發達,交通進步,整個地球形成了一個地球村。還有傳播媒體大行其道,在這個時代的大好因緣成熟時,先天大道於是降臨世間。這是先天大道等待已久的大時代。大道的降臨也是五教共合,萬教歸一的時候。先天大道好比花,五教有如五個花瓣,天時已到,該是花兒凋謝,果子結成的時候。所以說,真道降世平收萬教,大家看當今五教雖大規模傳教,傳教方式進入企業化、組織化。但在化挽人心上卻已經力不從心了。因為五教之本身教理淪落演變以及當今眾生之共業,五教已經無法收服人心了,於是人心一直迅速走下坡,造成今日生靈塗炭。先天大道就好比一服特效藥。也是最後的一帖藥王,在眾生已病入膏肓時,由三期醫師濟公活佛施藥,這服藥,一服見效,每個人只要得了道都能徹底改變,面目一新,尋回自己的良心,立身行道。所以唯有先天大道能挽化頹廢之人心,拯救這個世界。讓我們拭目以待,這個紛亂的世界、污濁的社會將由於天道普傳於世間,於不久的未來轉變為一片祥和,孔老夫子的大同世界將在不久的將來,呈現在世上,這是所有仙真菩薩奉上帝老母十誡先說後應,儒家應運的修行法門。

八、人生的真諦。

1. 人生真諦的意義:所謂人生真諦,就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一件事即《生死事大的一大事因緣》。故做為一個人,至少對於自己這一生,要走的方向,應該有所瞭解,一般人從小不懂事,當然不會去想這些問題,等到年紀大了懂事後,開始成家立業,每天為生活奔忙,為追求名利勞碌奔波,也很少去想這些問題,因此遇上的一切事情,都不知如何抉擇才最正確,一天過一天,隨時間而浮沈一生,在這個歷史過程中,沒有留下一點痕跡,對社會眾生,一點好處都沒有,你認為這種人生有沒有價值呢?人生在世怎樣才有價值?要靠自己的智慧去選擇,無論如何,人生的方向。一個人活在世上,要怎樣才算有價值?我們從一個角度來分析,每一個人有生必有死,人死後,眾人或歷史對他的評價是怎樣,所謂『蓋棺論定思身後』,因為每一個人,從生到死,壽命的長短都不一樣,每一個人的聰明才智也不一樣,還有每個人的生活環境,一生所做的事,都不相同,所以死後別人對他的評價也就不同,大略將之分成四類:第一類:死後『遺臭萬年』。第二類:死後『無聲無息』。第三類:死後人為他『立銅像』第四類:『裝金身』。

2. .第一類人死後遺臭萬年呢?就是自古以來的漢奸賊子為何會遺臭萬年呢?是因為他們活在世上的時候,為了自己私利害忠良,以致斷送國家民族,如古時奸臣曹操、秦檜,如今人人討厭他、怒罵他。記得小時候去看歌仔戲,奸臣演出時,人人大喊大叫,還有人忍不住丟石頭,做人到如此地步還有什麼價值可言,現在的人大都以地位的高低,賺錢的多少來衡量一個人的成就。但是儘管做大官,發大財,或得了個博士學位,人家就會尊重你,可不一定,如果沒有德性,待人不合乎禮,人家表面上奉承,背後就怒罵,內心也看不起你,自古以來,聖賢對人成就高下是以德行為準。如曹操雖是學識淵博,但最後成遺臭萬年的人,還有秦檜,因圖名利,陷害忠良岳飛,為後人所不齒,此可由杭州西湖岳王墓前一詩可見:『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奈鑄佞人』,故有德之人名留千古馨香萬代,無德之人遺臭萬年。

3. 第二類人無聲無息:就是他活在世上對眾人沒多大好處,死了對世人也沒什麼損失。就像夜晚天空的一顆星星,雖掛在夜空,大地沒有增加多少光彩,即使隕落了,亦不暗淡多少,凡夫俗子,就是屬於無聲無息者,每個人從小因父母養育兒女,就做事賺錢,接著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成家立業而養育兒女,終日為者子女、家庭奔波,勞碌不得歇息,直到死為止,就無聲無息的消失,世間沒有別人知道你、紀念你,這實在太可悲了。

4. 第三類人:立銅像英雄豪傑在生之時,對國家、民族、人民有莫大貢獻,死後眾人為紀念他、崇拜他,就為立個銅像讓眾人瞻仰,如果我們的國父一生為救國家、救民族受苦受難,而非要做大官,發大財。所以今天我們尊稱他老人家為國父,故做對眾人有益的事業,眾人就懷念你、紀念你,只為自己打算將來只有自己子孫紀念你。

5. 第四類人裝金身就是聖、神、仙、佛:他們在世的時後,因立德、立功、立言,故能不朽於世,爼豆馨香,萬世受人景仰,所謂不朽一則,他們能活在人的心中,人人紀念他。二則歸空後上天憑他功德,按功定果享受天爵,配享聖廟,如孔老夫子,他周遊列國為了要實行王道於天下,而主導世界大同,當時雖陳蔡絕糧,更是絃歌不輟。釋迦眸尼佛在生之時,認透人間是苦海,立志出家,苦修苦煉,終於成道,成道後講經說法,渡眾生,亦是受苦受難而不屈,最後終至成佛。觀世音菩薩在世時,慈悲救眾受世人供奉,所以聖、神、仙、佛對眾生有恩,大家感恩因而為他們立廟裝金身,讓眾人朝拜。可是世上有這種福報的人不多,大部份的人仍是追求人間福報。人間的福報談何容易,只求平安就不簡單,何況財運、健康、事業、婚姻、子女全都要美滿就更難了。

6. 人生的目的:國父孫中山先生主張:「人生以服務為目的」蔣公中正先生說:「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生活的目的在改善人類全體之生活」這兩位近代偉人對人生下了有力的註腳。亞聖孟子說:「生死事大,人命關天。」所以生死是人生大事,要了解人生,不能不研究生死。道家巨擘、哲學傲人的莊子也對生死產生疑惑。他說:「我本不欲生,忽而生在世,我本不欲死,忽而死期至。」莊子的困惑說明了人對生、死沒有主權,只被生死擺佈而已。這是人生最大的無奈。清朝順治皇帝說:「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生我之前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長大之後方知我,合眼矇矓又是誰?不如不來亦不去,亦無煩惱亦無悲。」順治皇帝說得好,只可惜人不能作主,除非求道修道。羅馬帝國的亞歷山大帝在死之前吩咐侍從把棺材挖兩個洞,讓雙手伸出來,給世人看到像他貴為赫赫不可一世的一代帝王也難逃死神的召喚,並且死後也空手而去。

7. 苦樂觀:再依佛家對人生苦樂的解剖,人生究竟是苦海,雖然有些樂趣,但也只是苦中作樂而已。而且在快樂的同時往往又埋下了痛苦的種子。而快樂又是極其短暫,只有痛苦無盡期。痛苦與快樂的比例是滄海中一粟。從俗話說「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便可證明人生是苦海。究竟有哪些苦呢?依佛家說,人生有八苦:〈1〉生:人生活在世上一輩子,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苦惱,年少求學辛苦,長大謀生不易,貧賤太苦,富有也煩惱,擔心被偷、被搶、被綁架,人善人欺,能幹多勞苦又遭人忌,愚笨令人厭……千般人有千般苦,苦苦不相同。〈2〉老:昨日黃花今日殘,青春不恒久。年輕力壯,幾番風雨摧殘,歲月的蹂躝,馬上人老色衰,行動不便,有錢不能享用,有志尚未伸,而且老態龍鍾,形貌醜陋,苦不自勝。〈3〉病:人的肉體是四大假合。水火風土一不調和便產生病痛。俗語:「花無百日紅,人無千日好。」一個人在一生中要經過多少病痛。英雄最怕病來磨,漢將張飛不怕死,只怕病。〈4〉死:「人生自古誰無死」,死本身並不可怕,怕的是對死後去路沒個掌握而產生恐懼,還要面對親友的離別,財產的割捨……眾多因素造成極度痛苦。〈5〉求不得:求財、子、壽不得,求功名不就,求愛不成……都產生痛苦。〈6〉愛別離:世人執著於情,與相愛的人分離是痛苦的,而且愛得越深,分離時越苦。偏偏人生是一連串的生離死別。〈7〉怨憎會:仇人相見,分別眼紅,無限痛苦,偏偏冤家路窄,不是冤家不聚頭。〈8〉五蘊盛:色、受、想、行、識五蘊炙盛擾亂心境,憂苦身心,不得安寧。以上這八苦平等地落在每個人身上,不分富貴貧賤,沒有一個人能逃脫。芸芸眾生中,每個人對人生看法不同,抱持的態度不同,對社會、國家、全人類貢獻的不同,以至於其受後世人類懷念崇敬的程度亦不同,這當中有四種差別。遺臭萬年有一等人只為滿足個人私慾,不顧道義,不惜草菅人命,陷害忠良,禍國殃民,危害整個國家民族…例如:曹操、秦檜、吳三桂…等在歷史的長河裡遺臭萬年,永遠為後世人所唾罵。與草木同朽這是一般凡夫俗子的下場,其一生當中對人類社會沒有顯著的貢獻。這種人一旦去世,很快被世人遺忘。悄悄地來,也悄悄地去,未曾留下一抹光輝,也未曾帶走一片雲彩。立銅像這等人一生忠於國家民族,功業彪炳,貢獻社會人群,被世人懷念,在史上留名,世人塑造其銅像以追思緬懷,例如國父孫中山、先總統蔣公中正…等。被塑金身享聖廟一生在世慈悲濟世救苦救難,為真理奔走,弘法利生,令眾生離苦得樂,救眾生靈性脫苦海登彼岸。這等人死後道成天上名留人間,受世人膜拜,像觀音菩薩、濟公活佛…等。作了以上這一系列的探討之後,我們對人生的意義,價值與目的應該有了新的認識。如此一來,我們對人生應抱持什麼態度?什麼樣的人生是我們的理想與目標?是要被立銅像或被塑金身享聖廟,自己心中應該有個方針。

8. 羅公曰:
逐利貪名滿世間 不如破納道人閒
籠雞有食湯鍋近 野鶴無糧天地寬
富貴百年難保守 輪迴六道易循環
勸君早覓修行路 一失人身萬劫難

九、求道的好處

前言:求道後,在學道、修道、講道、辦道、行道過程中,所親近者不外是莊嚴佛堂以及良師益友;所研習者不外是佛規禮節以及經典善書。更因有天命護持,祖師佛力加被,故凡得道者,只要誠心抱道,不忘修持,自然會有奧妙的效果證驗,茲略述數端如下:
1.修道可以變化氣質
修道之人時以效聖法賢為職志,經常研究人生真諦,而暸解人生之意義與使命。加上學習禮儀規範,則待人接物謙恭有禮、進退有度。同時修持身心,改毛病,去脾氣,在潛移默化中,自然會誠於中形於外而變化氣質了。
2.修道可以開啟智慧
我們幸得明師指點,傳授三寶心法,開啟通天智慧眼,「一竅通,百竅皆通。」只要依法修持,恢復本性之清靜光明,吾人之先天妙智自然流露。另外,佛堂教育以「聖賢經典」為經,「宇宙真理」為緯,在良師益友薰陶教誨下,必然知識日增、學問日長而智慧大開。
3.修道可以改造命運
在學道、修道、辯道的日常生活中,吾人巳默默地克盡本份,善盡職守,並實踐人生之理想。無形中涵養了慈悲之胸懷,樂於助人而利人濟物,廣行方便幫辦佛事渡化眾生,使得福報日增,命運則因仁心義行而日漸改善,即所謂:「心好命就好」。
4.修道可讓玄祖沾恩
道佛書云:「一子得道,玄祖沾光」人間有子孫進入道門學道,其地府中之祖先亡靈得以領受一朵白蓮花,接受地藏古佛之教化,以期超脫輪迴苦海。又依佛規,凡道中有大功德者,可直接超拔父母亡靈出苦,此非祖先沾光而何?實因吾人與祖先血脈相連,我們積德行善,祖先自然同沾光彩。而修道辦道本是成就聖賢仙佛之偉業,即孝經云:『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將來道成天上名留人間,祖先重聚永享極樂,豈不是大大之孝行。
5.修道可以躲劫避難
仙佛曰:「自助助人必得天助」,前已述及,在學、修、講、辦、行道過程中,吾人已在廣行方便利人濟物,平日必得上天仙佛神聖援持。加以求道後,經常與仙佛親近接受佛光普照,並有三寶可以受持,遇有災難自能感召仙佛護佑,而得以逢凶化吉、躲劫避難,處處有例證不勝枚舉。
6.修道可以超生了死
因為斷因果的修持,積德感天,自得天命護持,祖師加被,百年後『肉身會有面目如生,面帶笑容,冬不挺屍,夏不腐臭之證驗』,而靈性脫離生死輪迴超生了死,達本還源矣。可以超生了死!超生了死就是超出陰陽,跳出五行,脫輪迴,登極樂,免了生生死死、永在苦海、萬世不能翻身。何以必要超生了死呢?因為這生死,皆不是好事,陽世陰府,皆不是好的去處,莊子說:「我本不欲生,忽然生在世,我本不欲死,忽然死期至」。釋尊當時棄青宮之貴,為了生死一大事因緣而出家,可知世間並非樂土,生死皆非好事;生在陽世也是活地獄,死在陰間是死地獄,生死總在地獄苦海,陰陽兩地,皆非善地,活地獄,死地獄,皆非樂園也,因此我們必須求道,受明師指授「性理真傳」,超昇天堂極樂,免再降生塵世,受這陰陽輪迴,四生六道轉變之苦,求道所以要超生了死者此也。
7.可以改惡向善去邪歸正:求道才能找回本性良心,始能知道人心有真有假,真的就是本性良心,亦即是元神,假的就是血心、人心,亦即識神是也。世人每一念頭,悉涉貪私偏邪,每一舉動,皆屬陰險狠毒、野狐使倆者,皆因本性良心,悉被慾蔽情封,不得出現,一任血心人心之識神用事所以然也,所以必須求道,才能求回本心,生發妙智慧,才可以照見是非曲直,善惡邪正,轉識為智,守正除邪,所有作為,皆依中道本性為師,故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言本性良心,即吾們的『良師』,舉凡有所作為,依此良心做去,則萬無一失了,其不善者,即耳目招搖之謂也,所以求道,才能改惡從善,去邪婦正,誠然有之。
8.可以消禍劫解冤孽:災禍冤孽,皆由人自造的,因為人人放失本心,拋棄了八德而血心用事,所作所為,悉違反良心,不合天理正道,所以結冤孽造因果,殃連禍結,久而久之遂釀成古今未曾有之大浩劫者,皆因世人失道故也。禍劫冤孽,既因放失本心失道的原因,而釀成的,所以必須求道找回本心,才可以消禍劫、解冤孽者,明矣。果能求得良心正道回來,自然知道禍劫之所由來,冤孽之所由結,自能懺悔既往之過失,自怨自艾,誠心懺悔,極力行功立德,以償宿孽愆尤,自然冤解孽消,無有牽纏,且從玆以往起心動念,悉依本心為主而一舉一動,悉依八德是尊,那能再結孽債,再造劫因呢?從此新仇不結舊恨不存,身心清靜自然禍規冤孽,不解而自解矣。
9.可以改變命運:命運何來?由天命乎?由神定乎?由人造乎?人自造其因,神天乃助其緣,最後自然成其果了。總而言之,三世宿緣,數世食果, 雖是神天助綠,實皆由人心自造之也。觀夫世人或生為王公將相,田園萬頃,大廈連雲,富甲一方者,乃其人前生本心常存,心不離道,兼之祖宗積德深厚,福田自種佳禾,自然今生結得好果,此自然之道也;或自有生以來,疾病纏身,一生落魄,貧無立錐之地,家無隔宿之糧,或伶仃孤苦或災禍連綿者,皆係三世不修,本心流亡,血心識神用事,福田偏種惡果,自然不得自食好果,所謂天網恢恢,報應不爽,信不誣也。禍福無門,惟人自招,欲改命運者,必待求回本心,把福田的惡草除盡,重植佳禾,將來自得佳果,哲學家洪子云:「蓋世功勞,當不得一個「矜」宇,瀰天罪過,當不得一個「悔」字,試觀天仙狀元邱祖長春,當初乃係金蛇鎖口大餓七十二次小惡無數次,最兇惡的命運,求道後,努力真修,積功累果,終至冤解孽消,冥冥中把他的陰紋,改變成雙龍搶珠的大富貴,求道之好處,由此亦可以瞭然於心矣。故行盡世間天下路,獨是修行不誤人。
詩曰 :
欲脫閻羅證理天 服膺弗失臨深淵 來時由戶出由此 直超方能伴佛仙
愚夫食世利,俗士重虛名。轉眼絕成空,徒使業隨身。

十、如何學道修道

〈一〉 前言:

談到「學道」、「修行」,很多人都存有一份神秘感,認為此事不同凡響,是擺脫生活常態的一種特殊行為。其實「學道」,不過是要讓我們了解自己生命的意義,人生的價值,培養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及生活態度而已,而「修道」則是在修正自己的觀念與行為。因為,我們的觀念若是存所偏頗,則在面對人生百態時,往往是煩惱不斷。若如有所偏差,則會製造罪惡,貽害人間:則良心那能安呢?所以學道、修道不僅能讓我們活得坦坦蕩蕩心安理得,更能讓我們過著瀟灑自在安祥喜悅的生活。簡而言之,學道、修道就是由「自我了解」開始,經不斷的自我成長、變化氣質、突破難關,以至於創造永恆慧命的二種歷程;所以仙佛說:『修道品格驗當先,再培功德立志前,火候煉足性光現,博文約禮法聖賢』。
〈二〉學道修道的方法:
1、參加研究班:道場為了幫助初學者,設立了五年研究班一系列的講座。
(1)明德班:原則上每週一次,每次一至二小時,內容是對基礎道學做有系統的介紹,其上課之時間地點可向求道的佛堂洽詢。
(2)先進班(或三寶複習班):上課時間以半天為原則,課程內容以「求道的好處」、「三寶複習」、「禮節練習」、「法會意義」為主,使班員對道及法會有進一步的瞭解。
(3)法 會:又名率性進修班,通常利用連績兩天的假期,由學道修道多年的講師及點傳師,以生動幽默的言談,對人生哲理及道的尊貴做廣泛的分析與探討。而在這個過程中,更有仙佛慈悲開砂勉勵,國外有借三才現身說法,來啟發班員的智慧。所以,開完法會後﹒都有共同的感受!猶如天蠶再變,對人生充滿希望、對自己充滿信心。
(4)法會後有新民班、至善班、培德班、行德班以及崇德班及人才班等研究班,每次上課二小時,由淺而深,由度而精,以五教經典為主,來淨化我們的心靈,把道融入日常生活當中,使自己成為一位有道之士。
〈三〉研讀道書:

求道之後應多研讀道書,以增廣見聞開啟智慧;了解往聖先賢修道歷程,以作為自己修行之參考。建議您!可依序研讀下列書籍:古今成道者傳記、論述、各教經典及仙佛聖訓、皇母訓子十誡、性理釋疑……。
〈四〉、常回佛堂:

佛堂是學道的好場所,常回佛堂在無形中接受仙佛慈光普照,能淨化心靈、淡化煩惱業障、學習佛規禮節,更能向道中前賢學習其所長。
〈五〉、參加聯誼活動:

佛堂偶爾會舉辦一些聯誼活動,諸如:成長營、登山、郊遊、露營、聚餐、茶敘、晚會等等,以增進彼此的情誼,分享學道的心得。
〈六〉、安排自己的修行功課:

師尊曾說:「知而不行,道非我有。」,我們若不把所學的試著去實踐!把道落實在生活中,那將難以體會修行之樂趣,而糟蹋了殊勝的求道機緣。因此我們應依自己生活情況:安排適當的修行功課。修行功課可概分必修與選修二門,今略述如下:
(七)必修課程:

所謂「必修」,就是每一位有心學道之士,都應修持的課題。反省與懺悔:談到修行,如果不反省,則不知過錯之所在,將無從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