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悦琦医疗智联招聘:一份中国人的论文引起美国白宫的高度关注和恐惧感(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5:49:28
(接上篇)       在整个文凭体系中,无论是高考,考研,考职还是晋职都只考理论,不考理论联系实际。而且越脱离实际的东西考得越凶。最典型的是英语考试走火入魔,各行各业横扫一切。如果英语是工作需要天天离不开,这么考倒也应该。但如果天天离不开就等于工作本身天天在考试,何必“六个指头挠痒──额外多一道子”?其他行业既然不是天天离不开英语,那也把英语当令箭就岂有此理。一个读完初一的北京孩子来到美国读了一年中学后告诉家长,中国初中一年教的英语语法修辞比美国中学教的还多。中国的中学英语教学居然比美国人还美国人。连一封英文信都写不来的日本工科教授有的是,人家照样当终身教授,也没人因此说日本的教育水平不怎么样。中国的官方语言是中文,在非英语环境中学英语本来就事倍功半,学到手的东西如果天天用不上自然学完就忘,竹篮打水──装的没有漏的快。这个道理谁都懂,但明明知道还硬要滥考那就有名堂。对“精英”们来说这样滥考妙用无穷。       头一条是自抬身价。鲁迅曾指出士大夫最喜欢让文字越难越好。因为“如果文字易识,大家都会,文字就不尊严,他也跟着不尊严了。”经过毛泽东时代的大力扫盲、普及教育,中国文字已经几乎大家都会,仅仅仗着“识文断字”没法再唬住老百姓。中国文字玩不转,“精英”们便傍上了外国文字。反正英语不易识,没法大家都会,把英语捧尊严了,他就可以靠着英语继续尊严下去。
       第二可以借机发财。大家一窝蜂学英语,教英语的做辅导的卖教材的自然大发利市。不管“精英”们在里边有没有股份、当没当“托”,反正“精英”们是这一行所有老板的衣食父母,想写点英语学习辅导材料之类捞点外快决不会无人理睬。第叁可以排斥“廉颇”这样有实践经验的人,又能防止“赵恬”也去学“廉颇”,不再整天纸上谈兵。不天天用英语又要考英语实际是考记性,考时间。考记性,年轻的占便宜;考时间,有条件整天不干别的光啃英语的占便宜。“廉颇”这样有实践经验的一般年龄都不会太轻,而且有工作负担和家庭负担,记性和时间自然都不如在校和初出茅庐的“赵恬”。即便是“赵恬”那样的书生,如果改邪归正学“廉颇”,老老实实搞业务也根本不可能有那么多时间练英语,除非不务正业不理家务整天“干私活”。摔跤、举重等体育比赛要按性别、体重等分级,尽量做到公平比赛。滥考英语则根本不管叁七二十一,不管性别年龄经历负担等实际情况,一律按分决高下。这貌似公平,实则歧视。歧视搞具体实践的,偏袒搞空头理论的;歧视老老实实搞业务的,偏袒整天不务正业攻英语的。       寓言中狐狸请仙鹤吃饭,把饭菜全装到浅底盘子里端上来。表面一视同仁,实际损人利己。饭菜全装在浅底盘子里,仙鹤的大长嘴怎么啄也叼不着几粒,狐狸则舌头一卷一扫而光,独吞了一切还捞了个请客的名声。这就叫表面公平实际歧视,根据对手的特点在技术上耍花招。美国的选举也玩这套把戏。说是“选民选政客”,实际是“政客选选民”。美国选举是选区制,简单说就是一个选区算一票,最后按赢得的选区算胜负。选区的划分没有统一规定,谁在各州势力大谁说了算。怎么划分选区大有文章,诀窍是假如支持对手的选民多,就把他们都划到同一个选区去,丢了这个选区不过只丢一票。把支持自己的选民多划分成几个选区,一赢就赢好几票。“田忌赛马”按场数定胜负,选区竞选按选区数定输赢。美国的政治术语把这种伎俩叫“蜥蜴脚尾”(gerrymander),因为这样划分的选区在地图上常常奇形怪状,甚至出现过沿着一条公路伸展几百英里、宽度却几乎不出一英里的怪物选区,就像一种名叫salamander的蜥蜴,又长“脚”又长“尾巴”。这套把戏的始做俑者是19世纪初的麻萨诸塞州州长Elbridge Gerry,于是人们把二者名字各取一半,Gerry + mander,变成了errymander。用了这套把戏,拥护你的选民再占多数也没有用,选区一变就选掉了。       这手腕也不仅仅美国人会玩。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法国共产党力量强大,连总理和国防部长都是共产党人。但下一次选举时选区一改,一下子就把法共选下去了。因为支持法共的工人总数虽多,却大都集中居住在大城市,只要把大城市划成一个选区,工人选票再多也只赢得一个选区的一票,按选区计票法共只有认输。可见西方的选举有“选民用选票选政客”,更有“政客用选区选选民”,并非“精英”们吹的那般民主公平,能如实反映多数人的意志。工业上批生产的产品质量靠工艺保证,西方的选举结果靠程序保证,“精英”们排斥有实践经验的人则靠“干部文凭化”和滥考英语等不公平选拔手段来保证。       滥考英语的第四个用处是就是“一香掩百臭,一俊遮百丑”,利用人们以为英语好就是有学问的思想误区,用英语一技之长掩盖自己其他方面不学无术专业无能的真相,以便滥竽充数,冒充专业“精英”继续招摇撞骗。蹩脚电影是“戏不够,歌来凑”,庸才专家是“专业不够,英语来凑”。       第五个用处是培养文化殖民地的奴化思想。过去殖民地的人必须学会宗主国的语言才有资格读书找工作。现在滥考英语等于培养整个社会英语高于一切的潜意识。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精英”们傲视一切,专注英语,给整个社会造成一种错觉:有知识必须英语好,英语好才算有知识。这无形中贬低了中国文化的地位,歪曲了“知识”一词的内涵,搞乱了整个社会的是非标准和价值观,潜移默化助长了崇洋媚外情绪。干得好不如英语好,那谁还努力工作?为“两弹一星”做过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要定职称却得重过理论考试关,而且还得拼命复习英语,经得起实践检验却经不起文凭检验,而经得起文凭检验却经不起实践检验的人反而没有压力,结果成了“文凭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医生晋职不看治好了多少病人却看英语几级,考核工作成绩变成了考核英语,好象医生让病人把英语当药吃才能治好病似的。至于整个国家整个社会为学完就忘的英语耗费了多少时间精力更无法统计。凡此种种的客观效果是让人们不求实践,只尚空谈,不务正业,专攻英语。       滥考英语活像昔日考八股文,逼着人们整天拼命背诵现实生活中难得一用的词句文章,用以当“敲门砖”敲开官财之门。滥考英语等于强行推广英语,把为中国培养人才变成了为外国培养奴才。英语不过硬不一定不能为中国所用,但不会英语则很难为外国所用。马克思说过外语是人生斗争的武器,但从没说过外语是人生斗争的唯一武器。各行各业兼学英语可以提倡,但不应强求。如果工作生活实际需要英语,人家自会料理,何须越俎代庖?吃饭之余吃补药是一回事,但不吃补药就不准吃饭则是另一回事。美国街头的叫化子英语比“精英”们好的多的是,能对换吗?滥考英语是“精英”们用来实现少数人对多数人专政的权术手段。这也正是“干部文凭化”的要害。 “廉颇”们的实践经验在现行的高考制度中毫无位置,无用武之地;在考职考研及晋升等考试中也不压称。而“赵恬”的文凭理论则如鱼得水,左右逢源。对一般人来说,高谈阔论、头头是道的雄辩比默默无闻、踏踏实实的实践容易吸引眼球得多。几年下来用“干部年轻化”的标准一卡,最容易被卡掉的是实践经验多而不会来事的“廉颇”,最容易颖脱而出的是夸夸其谈头头是道的“赵恬”。唐太宗兴科举,一网打尽天下英雄:“天下英雄尽入我彀中矣”。“精英”们搞“文凭化”、滥考英语,一刀砍翻中国所有人才:一个高考足以刷掉几乎所有有实践经验的年轻一代的“廉颇”,一个滥考英语足以憋住大部分踏踏实实从事实践工作的中年一代的“廉颇”,一个“干部年龄标准化”足以淘汰掉多数富有实践经验的老年一代的“廉颇”。老、中、青叁管齐下,确保只有跟着“精英”搞空头理论的新一代“赵恬”能青云直上,实现现代“赵恬”的“批生产”,这样“软刀子”就可充分发挥威力了。
       “上了贼船就是寇,上了娘床就是爹”,上了“精英”们的威虎山就是叁孙子,只能对祖师爷毕恭毕敬。威虎山上“座山雕”说了算,“精英”的天下“精英”们说了算。除了“精英”们自己,谁也别想制约“精英”。天天要别人打破“铁饭碗”“终身制”,自己的“铁饭碗”“终身制”却谁也不准动。当上了“院士”就一辈子万寿无疆地当下去,“驴不死不卸磨”。头脑昏昏弄虚作假剽窃冒功悉听尊便,“聋子不怕天雷轰,死猪不怕开水烫”,社会谴责归谴责,反正你拿我没辙。哪怕出了象“非典依原体”那样影响全局的天大失误也照样“笑骂任人笑骂,茅坑我偏占之”。几个“精英”一声吼,法律也要饶着走,判了死刑的黑帮头子马上起死回生。说是有冤屈,怎么从不见“精英”们那么起劲替普通老百姓辩冤情?何况还笑纳了人家的“辛苦费”,“黄泥巴掉进裤挡里,不是屎也是屎”。总之在“精英”们的天地里只能任其信口开河。若敢牙迸半个不字那就不得了,“不尊重知识”,“不尊重科学”,“不尊重专家”,“不尊重知识分子”,“文革遗风”,等等等等。要是没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耐,要是没有实践经验,哪个人戴得起大得如此吓人的帽子,只好屁滚尿流,抱头鼠窜,“精英”们于是得胜还朝,高枕无忧。
       破解“精英”们的“软刀子”必须有叁条:有立场,有理论,有经验。不为中国利益着想,不为中国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着想,对“软刀子”只会感到受用,不会感到危险。即使有所顾忌,只要公心不稳,叫人家来几个小钱就打发了,还是要同流合污。没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武装,对“软刀子”只能感觉,不能认识,只能本能挣扎,不能有效反击。正如毛泽东所言:“感觉的东西我们不能深刻的理解它,只有理解的东西我们才能更深刻的感觉它。”没有亲身经历的实践经验,面对种种理论推导,似乎这也头头是道,那也振振有词,大眼瞪小眼,就是看不出真理和谬论的一步之差,更看不出“失之毫厘,谬之千里”。“精英”们大闹“干部文凭化”也好,滥考英语也好,归根结底是要把有立场、有理论又有经验的人层层过滤掉,这样自己的“软刀子”才好打遍天下无敌手,耗子抗枪──窝里横。
       “精英”们的“软刀子”无所不在,整个社会一网打尽。“干部文凭化” 罩住了大多数没机会上大学的人;“滥考英语”罩住了所有上了大学的人;“干部年龄标准化” 罩住了实践经验丰富的“廉颇”;“国有企业破产”、“产权重组”罩住了所有国有企业职工;“与国际接轨”剥夺了中国政府为中国民族企业服务的权利,罩住了整个中国民族企业;“经济效益”论取消了中国政府必要的社会服务义务,罩住了整个社会居民,更罩住了流入城市的农民工;“教育产业化” 罩 住了整个下一代;“医疗产业化” 罩住了全体人民的健康保障……无论哪行哪业,无论男女老少,无不受到“精英”们的控制,受到“软刀子”的威胁。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软刀”。“精英”们就是这样建立了一个“权威弄权、专家专政”的国中之国。
       看人首先要看他为谁打算,“精英”也不例外。凡主张别人吃亏在先自己发财在先的,不管后面有什么许诺,一定是骗子。美国有人在报纸登了条广告说:“寄给我10元钱,我就告诉你一个赚100元钱的办法。”有人当真寄去10元,得到的答复是:“去找10个你这样的。” 捞了别人的钱还振振有词说自己没撒一句谎。这就叫合法行骗。中国的“精英“们也是这德性,一边让别人下岗,一边自己捞“ 第二套房子”,还说这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他自己连同老婆孩子七大姑八大姨个个暴富时问他另一部分人什么时候能富,如何富,他马上支支吾吾哼哼哈哈,最后干脆赖帐:“结果平等是不应该的,机会均等是不可能的,我们应该弘扬一种来自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式公平观念:好比一个大家庭,家长指定老二上大学,去打工做苦力供养老二,但由于他们对大家庭有“群体认同感”,就不会认为这有什么不公平!”闹了半天是指定别人打工做苦力供养他,“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变成了“只让一部分人富起来”。中国几千年来早就实现了“只让一部分人富起来”,还用得着他来改革?他这一番话把共产党的历史作用和现实存在的基础全给彻底否定了。如此“精英”,谁信谁倒霉。判断“精英”的本质看结论就够了,推导过程大可不必理会。除非是专门研究骗子伎俩的反骗子专业户,普通人让“精英”们牵着鼻子纠缠推导过程很危险。
       “精英”们最拿手的就是用名词概念术语和数学公式跟非专业人士摆诸葛武侯的九宫八卦迷魂阵,不懂行的人没有向导撞进去几步就给绕晕了,最后稀里糊涂当俘虏。这就是美国墨菲定律的具体应用:说不服,饶糊涂(If you can not convince them, confuse them.)。但不管“精英”们怎么绕,一到了结论狐狸尾巴非露出来不可。一个蚊子哼哼哼,不管哼的是经典巨着还是高等数学,反正结论一定是吸血有理。
       对这种蚊子哼哼听都不用听,见了就是一巴掌。总之要分清大是大非看结论就够,看立场就够,看为什么人就够。比如“教育产业化”和“医疗产业化”,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谁有理要看你从哪个阶级的角度看问题。对于大款大腕而言产业化不产业化有什么了不起,商品而已,反正买得起。对普通老百姓来说那就是生死之差,天壤之别。对“精英们”来说则是敲诈勒索、横征暴敛的天赐良机。对一个民族而言,教育和医疗究竟是义务,还是商务?究竟是普通商品,爱买不买;还是关系国家前途未来,绝非可有可无?说“教育是投资,教育是产业”、 “谁投资、谁受益,家长应当支付教育费用” 完全是信口开河。要说投资,教育是一个民族对自己的未来的投资,是提高整个民族整体竞争能力的必由之路,最终受益人是整个国家,是整个民族。孩子上学,家长只有付出,哪有受益?       世界上哪个先进国家忽视教育?一八一四年,俄、奥、普联军兵临巴黎城下,理工学校学生要求参战。面临灭顶之灾的拿破仑却说:“我不愿为取金蛋杀掉我的老母鸡!” 中国人从“五四”时代就开始闹教育兴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所有这些到了“精英”手里一概颠倒,“为国育才”变成了“为己敛财”。自己靠“精英”“权威”的招牌发了大财,乘机把教育当成一本万利的好买卖,整天挖空心思巧取豪夺,利用中国人望子成龙的舔犊之情敲竹杠,拿孩子前途当人质绑票勒索,纯粹孔夫子当叁陪──斯文扫地,要钱不要脸,赤裸裸连裤子都顾不上穿了。       一口一个 “与国际接轨”,但欧洲国家的高等教育不是免费就是费用极低,这个轨为什么不接?美国私立大学学费高,但公立大学学费则受到严格控制,从预算开始就不允许有利润,更不允许学费高到普通家庭望尘莫及的地步。不管公立私立,没有哪个大学敢宣称自己是为赢利而存在的企业,更不敢以此为荣,大项目缺钱主要靠向校友募捐。况且美国善于通过移民吸收外国的人才,等于享受了外国低学费教育的成果。也就是说,美国也并非全靠高学费教育混日子。这个事实“精英”们为什么视而不见?当真把教育当产业,那学校就是企业,而企业该由工商行政部门管理,要教育部干什么?是企业就该交税,“精英”们交了吗?是商品就应该接受质量检验,“精英”们的“商品”质量由谁来检验?学中医中药古汉语中国史却要先看英语过不过关,到底是不用英文就学不成,还是“精英”们擅自修改了中国宪法,规定英语是中国第二官方语言?过去殖民地国家的人不会宗主国的官方语言就寸步难行。现在“精英”们在本不必须英语的地方也强行考核英语,到底是把中国变成了殖民地,还是是强行搭配,逼着人买不需要的消费?就算教育是企业,也该有人管管这种霸王买卖吧?从事产业赚钱赢利又不交所得税,提供商品又不接受质量监督,这算什么混帐企业?“教育产业化”的后果只能是“文凭商品化”,然后是“专家骗子化”。       要解决学校经费困难,要切实提高教师的待遇,关键首先是采取果断改革措施杜绝教育管理系统城狐社鼠的贪污挥霍,而不是借口“教育产业化”把这些吸血鬼造成的亏空转嫁到学生家长身上。       说“医疗产业化”,是不是说人命健康都是商品,可以按质论价?现在经济发达的国家只有美国没有全民义务医疗保障体系。克林顿一上台就想搞全民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却受到既得利益的大公司集团强烈反对而败得灰头土脸,自己也从此麻烦不断。这至少说明即便美国人自己也有相当多数并不觉得“医疗产业化”是什么光彩的事情,只是因为斗不过享受既得利益的大公司集团而不得不如此。世界上那么多发达国家都没有搞什么“医疗产业化”,可供“国际接轨”的地方有的是。医疗教育想公平合理收费,完全可以参照美国政府为低收入者提供福利房的房租收费原则,按家庭实际收入的百分比例收费,地区内调剂,不足部分国家补贴。当然实行的前提是先建立健全严密的收入税收管理体系,但这不是可望而不可即,至少是个努力方向。这种“接轨”“精英”们为什么想都不想?       可见所谓“国际接轨”只是“精英”们巧取豪夺的借口而已。光是为了应付下岗失业、子女教育及生病求医这叁大威胁就足以霸住普通老百姓的全部积蓄,那样一来人们还有多少余力购买其它?这样国内市场怎么能不疲软?(十叁亿人口的国家居然对外贸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简直是咄咄怪事。)国内市场越疲软,上述问题就越严重,于是形成恶性循环,到头来政府老百姓全吃亏,只有“精英”们发足了财。算算总帐,“精英”们借口“全球化”取消中国政府为本国企业服务的义务;借口“经济效益”取消中国政府为社会安定所必须提供的社会保障服务义务;借口“教育产业化”取消中国政府的全民义务教育义务;借口“医疗产业化”取消中国政府的人民健康保障义务。七扣八扣,算下来“精英”们主张的是除了捞钱什么正事也不干,整个一个属母狗的──只进不出。
       如此“精英”到底为谁谋利益还用得着问吗? “精英”们百思不解为什么毛泽东去世了那么多年,为什么他们泼了那么多年污水之后中国老百姓还那么喜欢毛泽东。其实对老百姓来说这有什么难理解的?毛泽东送孩子上战场,“精英”们帮孩子捞商场;毛泽东的孩子人人两袖清风,“精英”们一家子个个大腕富翁;毛泽东动员人民为中国作贡献做牺牲,自己没有从中捞私利,“精英”们要求人民“打工做苦力”,自己乘改革之机大发横财;毛泽东坚持官兵一致,上下一致,党员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精英”们个个先富起来,高高在上,整天纸醉金迷,根本不顾老百姓死活;毛泽东坚持“为人民服务”,“精英”们主张“为‘精英’服务”;毛泽东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精英”们鼓吹“精英,只有精英,才有资格决定中国的一切”;毛泽东“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搞合作医疗,为小民百姓送医送药;“精英”们搞“医疗产业化”,搞得普通老百姓根本看不起病,“小病不治,大病没治”;毛泽东大搞扫盲运动,普及免费义务教育,让无数过去只能梦想着“我要读书”的高玉宝们得以成材,包括成为“神洲”工程的技术骨干;“精英”们大搞“教育产业化”,把教育变成自己横征暴敛搜刮全社会的工具,逼得不知多少家长为子女筹集学费而节衣缩食甚至倾家荡产,不知多少穷乡僻壤的孩子重新只能在梦中哭喊“我要读书”;毛泽东让中国人扬眉吐气,“精英”们让外国人消气中国人低声下气……       这样的区别,“精英”们看不见,也不想看见,但老百姓看得见。鲁迅说:“老百姓虽然不读诗书,不明史法,不解在瑜中求瑕,屎里觅道,但能从大概上看,明黑白,辨是非,往往有决非清高通达的士大夫所可几及之处的。” 所以不管“精英”们如何颠倒黑白,如何诬蔑诽谤,如何“瑜中求瑕,屎里觅道”,中国老百姓就是喜欢毛泽东。跟着毛泽东是为公。公起码可以理解为人人有份的私,所以跟着毛泽东为公心里踏实。成功了,即使别人不知道不承认,自己仍然心中有数:“你的名字,默默无闻;你的贡献,与世同存”;失败了,不管别人如何讽刺挖苦,自己照样心中有数:这是探索真理过程中必要的代价,能让后来人避免重蹈覆辙,仍有历史价值,仍可问心无愧。而跟着“精英”们谋私利则大不相同:“苦恨年年压金线,为它人做嫁衣裳”。得手了,道声侥幸,总算可以分得一杯羹;失算了,一肚皮鸟气:又叫老板当猴耍完一脚踹了。号称“精英”却弄不懂如此浅显的常识,难怪人们说“高贵者最愚蠢”。
       盲目迷信“精英”们的理论专业知识是另一大误区。以为“权威”“精英”们一开口就是真理,“吐词为经,举足为法”,别人休得多言,这大错特错。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而不是“精英”。别迷信“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假行家到处都有。假酒假药假钞票能到处泛滥,假冒伪劣的“专家”“精英”到处乱窜又何足怪哉。不经过真刀真枪的检验就来者不拒只能让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们心花怒放。相信“权威”和“专家”的头衔甚于相信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常识是自信心不足的表现。人的抵抗力不足,病菌就会乘虚而入;自信心不足,骗子就会乘虚而入;盲目相信“专家权威”, “ 软刀子”就会乘虚而入。       哈佛大学经常办各种短期培训班,来者不拒,交钱入学,个把月结业,发一张哈佛出具的短训班结业证书。这是美国大学创收的常用方式之一。世界各地附庸风雅的肉头财主们对此非常踊跃。上不了哈佛,就上哈佛短训班,反正结业证上有哈佛大名。要问这张纸有什么用处?对知根知底的人来说,这是齐天大圣的猴子尿,用处是立此存照:“孙悟空到此一游”,一个昂贵的旅游纪念品而已。对于不知底细的人来说,这是荷兰人的玻璃珠子,用处是糊弄印地安乡巴佬,拐走他们的曼哈顿岛。如果一见来人身带“哈佛”印记就如雷贯耳,双膝发软,敬若神明,那就正好上当。所以参加短训班的财主们也并不亏本,无非是“你骗我骗大家骗,一遍一遍又一遍”。即便“货真价实”“正牌子 ”的理论权威的理论也未必都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没有一个“精英”预言到“小米加步枪”的共军对抗飞机加大炮的“国军”,从中国大陆落荒而逃的竟然是“蒋委员长”;西点军校的“精英”们则无论如何想不通那么原始那么土的志愿军怎么能顶得住天下最现代化的军事机器。轻视实践是中国文人从孔夫子起就根深蒂固的臭毛病,一直流传迄今,不知道坏了中国多少大事。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