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浦县文化局领导:2010年高考语文备考:完美搞定古诗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0:31:33
  

2010年高考语文备考:完美搞定古诗词

  第一部分诗歌的前言

 

  诗歌部分在高考中的占分是6-8分,一般掌握6分。同学们的感觉就是,不知写什么不知怎么写,这里跟大家说一些方法与技巧。

 

  一、一眼把古典诗歌“罩住”

 

  一首诗给在我们眼前,不管是不是考试,我们首先做到的事,应该一眼把它“罩住”。那么“罩”什么呢?应该“罩”的是这几点:

 

  (一)古典诗歌的分类:

 

  古典的诗歌分几大类呢?当然分类的方法很多,类别也很多,但是,一种开玩笑的、却是最见效的分类法是——两大类:

 

  第一大类:男人的诗。

 

  那么想一想,中国古代的男人都干什么?

 

  1.人在外面打仗,这就是边塞诗;主题基本是歌颂边塞风光、歌颂将士作战勇敢、对战争的反思,等等。

 

  2.人在外面流浪,这就是送别诗、山水诗、田园诗;歌颂朋友间的友谊、感叹自己官运不通,醉情于山水,歌颂大自然的风景,等等;

 

  3.人在家里想象,这就是怀古诗、说理诗、抒情诗。怀古不是目的,目的是伤今、讽今、反思今天。说理是说明人生大道理。抒情的就多了。

 

  那么同学们想一想,你所学过的这几类诗歌,它的基本主题是什么呢?闹清楚类别,实际上“主题思想、观点、主旨”就不会跑得太远了。

 

第二大类:女人的诗

 

  女人诗又分“真女人”和“假女人”两类。不是真的女人写的还是男人写的,而是指内容。

 

  “真女人”诗写的是闺怨的、思妇的,表达对情人、夫君的怀念、怨恨和婚姻爱情的不如意;而“假女人”诗是借女人情感说其他的事情——注意,这类诗是不考的。

 

  (二)一眼看清诗歌的风格

 

  诗歌有几种风格呢?教材上教过我们的是十种风格,按风格的“粗、细”可以分成四大类。

 

  1.粗线条的:它们是“雄浑壮阔”、“豪放旷达”、“沉郁顿挫”、“慷慨悲壮”。

 

  2.线条的:“平实质朴”。

 

  3.线条的:“清新雅致”、“含蓄隽永”、“绚丽飘逸”、“活泼俏皮”。

 

  4.细线条:“缠绵伤感”。

 

  同学们在答题的时候注意,这些风格不能同时写两个以上,准确说,就应该只写一个就对了,所以必须一下子“罩住”,其实就是弄清楚。

 

  (三)养成通读的好习惯

 

  不管是不是考试,好习惯都是重要的。

 

  1.注意诗歌的题目。

 

  诗歌的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古代人的题目起的比现代人好多了,所以一定先看明白了题目,比如《春怨》,比如《金陵晚照》,比如《寻梅》等。

 

  2.解诗歌作者,如果这个作者你在高中中学习过他的作品,一定要把这个作者的风格、生平在大脑中简单的过滤一下,有助于你答题。

 

  3.助诗歌的注解。考试时有的作品给注解,这个注解非常重要,比如2005年的天津卷中有“这部作品作于南宋灭亡,作者被俘虏,押送北上的路上”,这样的注解绝对帮助你做题。

 

  4.句都不可以忽略。诗歌一般不长,不会超过8-10句话,所以,每一句话都不能忽略,不要认为,考查的是第三、四句,与第一、二句没有关系,不对!

 

  5.信自己的第一感觉。

 

好记性:2010年高考语文古诗词常见意象顺口溜

从1988年语文高考首次出现诗词鉴赏题以来,诗词鉴赏题在高考语文卷中所占的分值越来越大。考试大纲对诗词鉴赏这部分所提出的要求是“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并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题多以主观题形式出现。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的形象以及物的形象。那么,意象又是什么呢?简而言之,诗人在客观之物上加上主观之意,便创造出一定的意象。在古诗词的创作和发展中,有些事物所包含的主观感情被逐渐固化下来,用以表现特定的场景和寓意。在高考中,有一些意象是反复出现的。笔者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

 

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1、“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刘桢《赠从弟》有云:“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王吉《咏竹》则言:“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一诗有云:“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写梅的诗句也有很多,如“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2004年北京卷考察的是苏轼的《红梅》,该诗表现出了红梅不畏严寒,不与桃杏争春的高洁品格。

 

2、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如: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再如苏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均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2004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所出的诗是王湾的《次北固山下》。诗的最后两句写道:“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诗人漂泊流浪,到底什么时候能重返故乡,连泊舟中的诗人自己也不清楚,因此他只好寄希望于春光中北归的大雁为自己传书了。归雁这一意象写出了作者的思归之情。

 

3、“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4、“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2004年福建卷的诗词鉴赏题为朱淑真的《秋夜》,其中就写到了“梧桐”这一意象: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中,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的意境。

 

5、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诗经》中的《采薇》便写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此外,“柳”与“留”也谐音。长亭为古人送别之场所,因此也是送别诗中经常出现的意象。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6、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又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7、“乌鸦”“燕子”系兴衰

 

乌鸦这种鸟经常在坟头等地出现,常被视为不祥之兆,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2007年浙江卷出了一道对比鉴赏题,分别是刘禹锡的《乌衣巷》、吴激的《人月圆》和元曲《山坡羊.燕子》,三篇作品均通过“燕子”这一意象,表达了深沉的兴亡之感。

 

8、“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如《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07年湖北卷诗词鉴赏题《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2010年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策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是高三同学语文学习的重要目的,长期以来大规模的训练是高三同学学习的传统模式,但综观高三同学的现状及考试结果,总觉得付出和结果的比例不尽如人意。那么,高三同学应如何在较短时间内进行第一轮复习呢?

 

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教育力量的基础。”叶圣陶先生也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因此学生首先要致力于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制定计划的习惯。高三是繁忙的,为避免顾此失彼,高三同学应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科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这样,各科就能比较全面系统的复习,不能象一些同学那样,把整个晚上的时间都花在钻研难题偏题之上,这样做往往得不偿失。

 

2.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查找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查找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很多老师讲不到的知识,还有助于准确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还可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字词来历,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当然并不是说字字都要查找,要查的是自己没有把握的东西。

 

3.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平时语文成绩不错,但为什么高考成绩会不理想呢?这固然与临场发挥密不可分,但也有一些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如书写不规范。尤其表现在作文上。当然这并不是要你的字如何洒脱,只是要求你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可以说,书写规范,是你成功的一半。

 

4.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读书看报可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可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从某种程度上说,不读书看报的人,要想取得优异成绩是不可能的,尤其是语文!当然,在高三不可能花太多的时间去阅读课外书藉,但每天哪怕花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也就够了。时间靠自己去挤,总会有的。

 

5.勤于练笔的习惯。作文教学,根据大纲,也不过是两周一篇的大作文。虽然高三学生的写作能力已基本定位,但要想再上一个新台阶,还是完全可能的。笔者认为,第一个学期,对作文就要强化训练。每周写一篇大作文,另外再摘抄一篇300字以上的不同文体的文章和20个成语。抄写的目的,是强迫自己去阅读,去开拓视野,去积累写作素材。几年下来,各届同学都深有感触,认为这样的强化训练,有助于语文成绩实现较大的飞跃。

 

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有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尤其是高三学生,更需要耐心和毅力,才能逐渐养成学习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主动去听、去说、去写、去思考、去感受学习的乐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语文学科同一切学科一样,均有自身的知识系统。理清这个系统,有利于同学们复习时明确目标,有利于复习时形成知识网络,有利于答题时寻找解答依据。因此,建立语文知识系统,是第一阶段复习备考工作的重点。

 

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今文学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如“词”这个小系统,就包括词义、色彩轻重、范围、搭配、语体等。甚至还可分得更细,如词语的感情色彩。在第一轮复习中,同学们需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习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所复习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这样做有益于开展全面的、深入的复习。

 

根据高考试卷的分析,同学们最薄弱的环节不外乎阅读和写作两方面。究其原因,纵然有许多客观因素,但同学们有限的阅读面、阅读量和阅读时间,不能不说是影响阅读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有鉴于此,新的语文大纲要求高中生课外阅读量不少于300万字。笔者认为,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第一轮复习中也应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课外阅读,这也是高三语文复习易被忽视而却不应被忽略的复习内容之一。

 

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翻译口诀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 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古文翻译口诀  

 

  古文翻译,自有顺序,首览全篇,掌握大意;

  

  先明主题,搜集信息,由段到句,从句到词,

 

  全都理解,连贯一起,对待难句,则需心细,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2010年高考语文“文化常识”巧记八法

 

 

  语文学习离不开自学,新学期学习可以从熟练掌握一些文化常识开始。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等。下面就介绍八种巧记方法:

 

  科举记忆法

 

  明清时期的考试共分四级,分别是“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中榜者为“秀才”,乡试中榜者为“举人”,会试中榜者为“贡士”,殿试中榜者为“进士”。举人中的第一名为“解元”,贡生中的第一名为“会元”,进士中的第一名为“状元”。一个考生,假若能连获上述三个第一名的话,那他就是“连中三元”了。

 

  文体记忆法

 

  中学教材所选的古文篇目,一般都按“语录体、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这四种文体去优选文章的:《论语》,语录体,是孔子的弟子和后学者关于孔子言行思想的记录,共20篇512章;《春秋》、《左转》、《资治通鉴》,编年体,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国语》、《战国策》,国别体,是分国叙述的记言史书;二十四史,纪传体,是以记载帝王、诸侯王、社会各界著名人物事迹的历史巨著,除《史记》为“通史”外,其他都是“断代史”。

 

  雅号记忆法

 

  2001年,上海语文春考中的第17题,检测了杜甫的雅号为 “诗圣”。实际上,诗人的雅号还有许多,如“诗仙”李白、“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诗豪”刘禹锡、“诗鬼”李贺、“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等等。

 

  基数记忆法

 

  笔者写了一首打油诗,同学们可依此巧记:

 

  殿试一甲等,(状元、榜眼、探花)

 

  汉代二京都。(洛阳、长安)

 

  政务三省制,(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星宿四象分。 (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北方玄武)

 

  夜晚五时段,(一更、二更……五更)

 

  许慎六书创。(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人有七情欲,(喜、怒、哀、惧、爱、恶、欲)

 

  方位八荒地。(东、西、南、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古国九州天,(冀、豫、雍、扬、衮、徐、梁、青、荆)

 

  儒家十义德。(父慈、子孝、兄良、弟悌、父义、妇厅、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年龄记忆法

 

  参考如下:

 

  不满周岁:襁褓之年。

 

  婴儿:黄口。

 

  一岁:一周。

 

  幼儿时期:孩提时期(2~3岁)。

 

  童年时期:垂髫,总角(7岁左右),始龀之年(7,8岁)。

 

  10岁:幼学之年。

 

  12岁:金钗之年(女)。

 

  13岁:豆蔻年华(女)。

 

  15岁:及笄之年(女),束发之年(男),志学之年(男)。

 

  16岁:二八年华,破瓜之年,碧玉年华(女)。

 

  20岁:弱冠之年(男),双十年华,桃李年华(女)。

 

  24岁:花信年华(女)。

 

  30岁:而立之年,壮室之年。

 

  40岁:春秋鼎盛,强仕之年,不惑之年。

 

  50岁:半百之年,知命之年。

 

  60岁:耳顺之年,花甲之年,还历之年,平头甲子。

 

  50岁~60岁:耆艾之年。

 

  64岁:古瓜之年。

 

  70岁:致仕之年,从心之年,古稀之年。

 

  77岁:喜寿之年。

 

  80岁:杖朝之年。

 

  88岁:米寿之年。

 

  90岁:耄耋之年,鲐背之年。

 

  99岁:白寿之年。

 

  100岁:天年,百寿之年,期颐之年。

 

  时辰记忆法

 

  古人根据一天的天色变化,把24小时按2小时为一个时辰,分为12个时间段,分别是:

 

  子时: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时辰的第一个时辰(23时至01时)。

 

  丑时:鸡鸣,又名荒鸡: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01时至03时)。

 

  寅时:平旦,又称黎明、早晨、日旦等:时是夜与日的交替之际(03时至05时)。

 

  卯时:日出,又名日始、破晓、旭日等:指太阳刚刚露脸,冉冉初升的那段时间(05时至7时)。

 

  辰时: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07时至09时)。

 

  巳时:隅中,又名日禺等:临近中午的时候称为隅中(09时至11时)。

 

  午时: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时至13时)。

 

  未时:日,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阳偏西为日跌(13时至 15时)。

 

  申时:哺时,又名日铺、夕食等(15时至17时)。

 

  酉时: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为太阳落山的时候(17时至19时)。

 

  戌时:黄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时太阳已经落山,天将黑未黑。天地昏黄,万物朦胧,故称黄昏(19时至21时)。

 

  亥时:人定,又名定昏等定,又名定昏等:此时夜色已深,人们也已经停止活动,安歇睡眠了。人定也就是人静(21时至23时)。

 

  佳节记忆法

 

  除“春节”外,我国还有七大传统节日是不能忘记的:

 

  1.元宵,农历正月十五。元宵意指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又称为“上元节”。

 

  2.端午,农历五月初五。

 

  3.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4.重阳,农历九月初九。叫“登高节”,习俗有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现在我国又将九月初九定为敬老节。

 

  5~6.清明和寒食,农历三月十五之前。清明节是唯一以节气兼节日的民俗大节,主要指自然节气,后来成为了祭祀祖先的重要节日。清明前一日为寒食节,有吃寒食的风俗。

 

  7.七夕,农历七月初七,中国古代的情人节。也有人称为 “乞巧节”或“女儿节”。

 

  此外还有农历十二月初八的“腊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的 “灶日”;农历“立春”和“立秋”后第五个戊日的“社日”等。

 

  称谓记忆法

 

  实际交往中,礼貌称呼是很重要的,它有“尊称、谦称、雅称、婉称”等书面语,具体如下:

 

  尊称:自家父母称“高堂、双亲、膝下”,别家父母称“令尊、令堂”,老师称“恩师、导师、夫子”,他家房居称“尊府、贵宅”,自家居室称“草堂、寒舍”。

 

  谦称:学生自称“门生、受业、不才、小生、小可、晚生、后学”等。

 

  雅称:自家父母称“椿萱”,他人母亲称“萱堂”,岳父母称“泰山、泰水”,兄弟称“昆仲、棠棣、手足”,夫妻称“伉俪、伴侣”,丈夫称妻子“内人、可卿”,妇女称“巾帼”,男子称“须眉”,同学称“同窗”。

 

  婉称:家父母称“家严、家慈”,去世父母称“先父先严、先母先慈”,夫妻一方亡故称“丧偶”,夫死未嫁之女称“遗孀、孀居”,妻死未娶称“鳏夫、鳏居”。

 

 

2010年高考语文复习的几大原则

  1.整体规划,双线并进

  (1)课本复习与考点专项复习相结合。以考点专项复习为主线,课本复习为辅线。课本复习主要利用早读时间,考点专项复习主要在课堂上完成。

  (2)考点专项复习与写作训练相结合。在第一轮复习中,每两周安排一次写作训练。训练题目以近三年各地高考中反响较好的作文题为主。注重文体训练,力求达到"三基本"要求(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3)考点专项复习与名著阅读相结合。在第一轮复习中,每两周的周末,利用假日的完整时段进行名著阅读。建议每天阅读一本非长篇著作,并识记相关考点例题。名著阅读也可安排在相应两周的课余时段。

  (4)专项复习与整卷自测相结合。在第一轮复习中,每两周至少安排一次整卷自测。自测内容为2008年各地高考卷。从实战角度出发,合理安排答题时间,提升解题速度。以"1分钟1分题"为基本尺度,尽量在90分钟内完成试卷非作文部分(分值一般为90分),留下1小时以上的充裕时间完成作文及整卷复查。

  2.历年考题,用好用足

  要牢牢树立"资料质量决定备考质量"的意识。用好用足最近三年(甚至最近五年、十年)各地高考试题,最大限度发挥它们的功能。高考题本身就是最高质量的复习题。

  (1)高考试题的优势,重在权威。在科学性、严谨性、难易度等方面,其权威性是其他各类试题无法比拟的。

  (2)高考试题的特点,重在典范。高考试题是《考试大纲》要求的典型范例,具有明确的指导性和重要的示范性,是备考复习的重要标尺。做历年高考试题,领悟命题意图,熟稔解题技法,是掌握应答高考试题的秘诀。

  (3)高考试题的价值,重在经典。高考试题积淀得越多,命题规律的轨迹也就越清晰,前瞻预测也就越精准。

  总之,最权威的训练题,就是高考真题;最有效的训练题,也是高考真题。

  反复做多年来的经典高考题,品味这些题目中的巧妙。2009年6月,再见到高考题,你会觉得:2009江苏高考语文试题,不过如此!

  3.有效复习,重在课堂

  注重课堂复习质量和效率,向每一个四十五分钟要效率、要分数,杜绝无效复习。

  当堂练习、练后即批、批后整理的"短平快"做法对语文复习最为有效。对语文复习课,我们要有这几个自我追问:是否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的练习?练习后有没有及时地对照参考答案自我批阅?发现存在的问题后能不能及时(当天)地整理错题,总结得失?如果能做到,那么复习就是有效的;如果做得比较好,那么复习就是高效的。

  总之,我们要力争不浪费每一个四十五分钟。一段时间过后,我们会意识到,语文复习课,确实能让我们的语文成绩有一定程度的提高甚至很大提高。 来源:http://zhangfuqiang7110.blog.sohu.com/142114677.html